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心得体会范文

2017-05-15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胜利召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6年关于中央宣讲团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直播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心得体会范文篇1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胜利召开,会议研究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设,描绘未来5年国家发展蓝图,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乡镇最基层,尤其是乡镇党务工作者,如何发挥能动作用,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好、落实好、践行好,本人有以下三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领会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函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质就是要实现全面小康。具体涉及到城乡及个人切身利益又涵盖到收入分配、精准扶贫、教育、社保、计生、物价、环保、服务、网络、安全等十大方面,这些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事宜,这些与民生有关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也是着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稳步前进。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重点和领会这些精神实质,抓住“干货”。针对镇实际,在创新发展理念方面,重点要加快培育以猕猴桃、茶叶等新型农业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在产业发展中创新党建创先工作,科学设置农业产业党支部,引领农村加快发展。在协调发展理念方面,加快构建全镇“十八里桃花河谷”、“蒲溪紫笋茶海”两大产业景观带的建设步伐,促进全镇各项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快两个扶贫生态移民的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在绿色发展理念方面,重点抓好垃圾无害化处理、保护好生态,严格查处破坏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抓建设中,坚持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开放发展理念方面,积极解放思路,主动对接与发达县、市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强在发展理念思维、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学习和配合。在共享发展理念方面,坚持做好政策的公开透明,改善服务环境,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惠民惠农政策的落实,切实保障民生。

其次,当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讲解员。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惠及到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乡镇基层党务工作者,要结合当前实施的“民心党建”工程、宣传部长上讲堂和“四个遍访”工作,主动沉下村里去,面向农村大众,组织召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群众大会、道德讲堂等,面对面、实打实地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讲解给大家听,将《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讲解到每个人心中去,将涉及到农村的收入分配、精准扶贫、教育、社保、计生、物价、环保、服务、网络、安全等十大关心民生领域的新提法宣传到每家每户。各村在“干群连心室”设立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讲解办公室,明确由村“第一书记”担任讲解员,使宣传、讲解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覆盖农村,深入农民脑海,做到全民参与共建,全民享受政策红利的大红包。

第三,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落实者。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坪总书记指出,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领导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干部世界观正确不正确,党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未来五年发展绘好了蓝图,定下了目标,我们基层党务工作者要抓好这些政策的落实者,推动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要抓好党员发展,为实现全民小康提供力量源泉。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既要严格标准,又要创新发展。要在外出务工优秀人员中培养新苗子,引导发展好农村党员,充实农村党员队伍,提高农村党员素质,采取向外地党支部委托培养、共同培养等方式,联合有效地发展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党员发展工作。要建强农村堡垒,打牢全面小康基层基础。要实现全民小康,重心在基层,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基础。各项产业发展正迎头而上,要在产业发展中联合建好非公有制党组织,调动各方面力量,正常开展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党组织在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中发挥引领和核心作用。要发挥好基层战斗堡垒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出台各项激励工作机制,健强村级党组织,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夯实村级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要抓好作风整顿。继续开展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重点的作风教育大整顿,加大镇村干部考核问责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查处阻碍小康建设步伐、损害群众利益、损坏党和政府形象等方面的违规违纪行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扫清障碍。要协助抓好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在农村,重点要抓好认公路、饮水安全、电力建设、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业直补等惠农政策;信访、安全、维稳等社会稳定工作。

总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党务工作者“一钉一铆”、精准发力、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牢牢把握舆论宣传主阵地,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促进落实的效果,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把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心得体会范文篇2

一是要深刻理解五大发展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五大发展理念也是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深学透五大发展理念,见诸于思想、付诸于行动。要努力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思想方法,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都自觉用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要注重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工作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培植后发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领导能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夫必须在我”的境界,善于领导、分类指导、科学督导、正确引导,把五大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要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了信息化的重大意义。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对高校而言,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深入推进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大力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科学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统筹推进校园信息化工作,形成统分结合、职责明确、协调顺畅的工作格局。要着力推进资源整合力度、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要加强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和安全能力,更好惠及师生。要以图书馆二期建设为契机,大力提升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更大限度地服务学校发展。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管理型、研发型、运维型相结合的业务精干、技术过硬的信息化管理服务队伍。

xx谈了五点感受:一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并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让全国人民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念,对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充满信心。二是要深刻理解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要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这些理念。三是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为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四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从严治党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亲历亲为,把《准则》和《条例》作为自己的基本遵循。五是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我们要领会精神,深入思考,积极跟进,找准学校自身的目标定位。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心得体会范文篇3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总目标当中的第一个“一百年”;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中国梦”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要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任期内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可以看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

什么是“全面小康”?如何建成“全面小康”?对此,2012年的十八大,已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蓝图。具体来说,衡量“小康不小康”,主要看六点要求: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即“四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是不是达到这六大要求,就是“全面小康”了呢?还需要注意到,这六大要求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具体要求。“五位一体”就是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在一起,更加注重发展的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强调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在着力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中国走上永续发展道路。因此,只有在确保“五位一体”这个前提下,实现六大要求,才是衡量是否实现了“小康”的准绳。

在转变发展方式、完成两个“倍增”、形成创新驱动、实现“四化”、协调区域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六个方面,“十三五”将做出一系列路线图安排,确保2020年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能够如期“撞线”。

“履不必同,斯于适足”。“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发展形势及发展任务会和“十二五”有相当大的不同,例如现在工业用电量上升已明显趋缓,用电甚少的“无烟产业”电影的票房却在“爆炸式”增长,这背后是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大规模投资、出口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生产资料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生产方式转变。因此,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作为,正确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新一轮的改革、转型,实现从资本积累型到全要素生产型转换,为实现“国民收入倍增”提供充要条件。

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实现进度如何呢?截至2014年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万亿元,比2010年提高55%,期间gdp平均增长率高达 8%。即使考虑2015年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中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发展转变,到2020年gdp倍增计划也会实现。相对于经济总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计划难度可能大一些。“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2010年的36539元增加到2014年的56339,涨幅高达54%。此外,为了切实提高广大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自2005年起退休金标准每年都上浮10%。除了工资收入,居民收入来源也在持续多样化,特别是投资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例如,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等。习近平主席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收入倍增计划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十二五”期间,发展农产品再加工、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十三五”期间,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土地资源保护,收入倍增计划难度将加大。因此,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土地改革等措施将成为“老乡”实现收入倍增的新途径。

要实现“收入倍增”,根本还是要依靠创新驱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4年的54%。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第四代核电技术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新能源汽车、特高压输变电等科技创新支撑重点产业取得加速发展。重要进展。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3万户,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被激活。“十三五”时期,中国还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增长,将推动四个现代化大步前行。回首“十二五”,“新四化”同步发展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向各领域加快渗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扩散以及“互联网+”等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给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更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形态;二是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2014年进一步提高到54。77%,带动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三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集约、高效、安全、持续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新特点。“新四化”同步推进,将有助于经济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可持续;也可以促使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过程更透明、更公平,更能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新四化”有助于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就在“全面”,是多领域协同发展、不分地域、不让一个人掉队、不断发展的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将把区域发展着重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基础上,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融合,实现三大战略对四大板块的融会贯通;二是推动区域性城市群建设和跨省区统一规划,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等一批标杆性城市群;三是推动地区性经济带建设,建成一批覆盖沿边和欠发达地区、引领地方经济的地区性经济中心。最终形成三大战略引领,贯通四大板块,区域性城市群为纲,地区性经济带为目的总体区域发展布局。为此,需要积极探索“多规合一”,打通由中央到省市县的规划体系,推进区域性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和城乡建设、区域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统一规划,多地区一体化推进,完成区域内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获取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各区域全面、平衡发展的中国,将以全方面、整体性的姿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十三五”期间,中国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未来10年,中国新增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中国将由资本输入国转变为世界重要的资本输出国。“中国制造”也将实现从制造引领到创新引领、从供应链战略到价值链战略、从全球销售到全球经营的转型升级。随着我国企业加速“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将大大加快,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也更加便捷,中国人将可以做到“走遍世界不用换外汇”。中国还会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建设,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即将投入运行,不断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中国也将比以往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生态合作。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谋福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