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相关话题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小编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
在一年级教学《春晓》时,我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就做不到了。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课堂上当老师刚读出《草》时,好多同学就齐声背出了后面的诗句,这时我就问:“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呢?”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提出很多问题: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离离”是什么意思?草烧没了怎么会长?等虽然学生很小已经会念这首《草》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在前面教学中,老师作单纯地分析讲解后,让学生再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结果很多学生说不好甚至说不出来。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参中指出,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中,后三句诗句“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比较容易懂,学生经过反复阅读并借助图片就能理解。
但对于第一句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就怎么也难以明白。于是我让他们看图片,说:“看图想一想‘篱落’在哪里?”学生才恍然大悟,“篱落”指的是“篱笆”。
理解了“篱落”,于是我画了两幅简笔画,问哪一幅是篱笆“疏疏”?
学生就很快的说出是第一幅图,同样也理解了“疏疏”就是“篱笆稀稀落落”。“一径深”的理解,我是借助上学期学过的古诗《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和上图来理解的。
在古诗教学中,我觉得应采取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所谓“图文结合”,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古诗,自己品赏图画,来理解诗的丰富内涵。在我们低段的教材中,一般都有一幅适情适意的画附在文本前、或后、或中。教师就要用好教材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样图画更能帮助儿童记忆。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分析
一、感悟图文、加深理解
本课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避免逐字逐句讲解,重点是让学生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可以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的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二、启发学生、理解诗文
1、《草》这首诗学生比较熟悉,有的早已熟读成诵,重点可以放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上,但仍要注意学生是否读准“荣”的读音。
⑴提供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不同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枯”和“荣”。
⑵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发现:你对小草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发现?进一步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⑶《草》原诗的后四行可以让学生读读记记。
2、《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学生相对比较生疏,不能忽略读通的环节,特别要注意“宿”和“疏”的读音。
⑴朗读感悟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如图文对照等。
⑵师生共作画,共同商讨:
篱笆是画稀疏一点还是画得密一点;树上还有没有花呢;树叶是不是很浓密……在这一兴致盎然的过程中,理解诗文。
⑶在充分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情趣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学习伙伴,激发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三、指导课后栏目
课后有一个“我知道”栏目,这是本册教材新创设的栏目。它是基于课文内容而进行的拓展。
主要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在本课中,“我知道”栏目就提供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展示交流的时候,不要局限于这些,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相关资料。背诵一些白居易和杨万里写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与春天相关的诗作,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情景。
猜你感兴趣:
1.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3.《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4.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5.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