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2017-02-20

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井冈山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小编分享了井冈山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希望你喜欢。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井冈山精神内涵及意义(一): 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孙中山决定的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了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同时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遇到惨重失败。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数以百万计的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许多地方的党组织被打散了,不少党员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有的人叛变了,有的人颓唐了,有的人掉队了,有的人丧失了信心,已经发展到六万党员的党只剩下一万多党员,原来蓬勃发展的各地工会和农民协会,被查禁或解散,到处是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这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经十分暗淡的艰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义无反顾地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反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党领导的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相继爆发。当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于9月29日到达永新三湾时,部队人数已从五千减至不足一千,经过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起义的农军在宁冈会师,正式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2月10日,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后组建的红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的军队对井冈山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会剿”。在频繁而又残酷的军事斗争中,在极端困难的物资条件下,“边界的红旗始终不倒”,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1928年12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文件《共产主义须知》明确提出,共产主义者就当“不畏难,不怕死,为主义而牺牲”。在井冈山行洲村,至今保存着当年红军写下的标语,其中就有“实现共产主义!”红军指战员在颈脖子上都系有红带子,取名“牺牲带”,表明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的决心。在井冈山斗争中,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5万人,当时的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被捕后,面对敌人剖腹剜心的酷刑,仍然视死如归。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敌人割下了他的舌头,他就用脚趾蘸着自己身上淌下的鲜血写下了“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十一个大字,最后壮烈牺牲。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掩埋着130多个红军重伤员的忠骨,可至今知道名字的只有十多个。在井冈山博物馆珍藏的近二千件革命文物,遍布五百里井冈的革命旧址、旧居,铭刻着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是教育和激励后来人继承先辈遗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生动教材。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深刻理解的科学基础之上。当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时候,就有人提出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引用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话,向战士们解释说,别看现在全国都是蒋介石的统治,由于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一定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终久会失败;别小看我们不到一千人,我们是工农革命,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正义的事业一定会胜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不久,特别是“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之后,当时党的一部分同志被暂时的挫折所迷惑,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对坚持农村根据地的斗争表示怀疑,再次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为了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和广大军民坚持农村根据地的斗争,把井冈山红色政权的旗帜打下去的决心和信心,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二次代表大会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出《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其中一部分》,解决了人们的革命信念问题。在毛泽东同志所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著作中,深刻分析了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并指出:"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到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通过现象抓住本质的科学分析,使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正处于低潮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充满信心地预言,中国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梳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中国革命的发展的历程已充分证明毛泽东同志预言的正确性。

今天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l985年9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时,回顾党的历史,强调指出:“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他还说:“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1989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也强调指出:“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也必须具有这种理想和信念,这就需要学习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这两代领导人的这些论述是非常深刻、非常切合实际的。如果说井冈山斗争时期,是由于全体军民树立了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才使星火燎原,从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只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搞好。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在20世纪兴起,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却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遭到严重挫折。国际敌对势力弹冠相庆,大肆鼓噪共产主义的“大失败”,有人还预言20世纪内社会主义将进历史博物馆。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使井冈山斗争时期“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又被重新提到了人们的面前。对此,邓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井冈山精神内涵及意义(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走自己的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井冈山精神最本质、最重要的内涵。邓小平向志指出:“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对中国革命性质的深刻分析,依据对中国国情的透彻了解,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基本原则,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开辟出来的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严峻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革命就不能重新发展。在革命的紧要关头,陈独秀代表右倾投降主义提出了所谓的“二次革命论”,实质上是取消革命。同时,党的“八七”会议虽然解决了武装斗争问题,但武装斗争应采取什么形式,中国革命应走什么样的道路等问题均未得到解决。在会议期间及其之后,党内注意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却忽视了另外一个新的倾向,这就是“左”倾盲动。大革命失败后,党内一部分同志,出于对国民党叛变和陈独秀右倾投降错误的革命义愤,滋长了一种急躁情绪,他们想一下子改变这种状况,迅速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错误地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认不清当时的革命形势,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模仿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故而发动了以城市工人为中心的多次武装起义,并错误认为:“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和指导者。”这些起义,由于违背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未寻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而失败。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开始也是按照湖南省委的计划分三路攻打长沙,进军相继受挫,于9月19日各路起义军汇集文家市。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会上,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总结了秋收起义中的经验教训,否定了师长余洒度“仍主张取浏阳直攻长沙”的意见,决定部队“以保存实力”,“向萍乡退却”。他动员大家说,我们当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点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但最终将打破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大水缸。他把“上山”和“割据”(建立根据地)结合起来,说“军阀能割据,我们为什么不能割据”。蒋介石“占市为王”我们就“占山为王”,“我们要到崇山峻岭中当红军割据的山大王”,“革命的山大王”。从“攻打长沙”到“引兵井冈”,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了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本身,遵循了党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进行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毛泽东等在做群众工作,军事工作和制定边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同样遵循了这条准则。在"人口不满二千,产谷不满万担"的窄小地域里,为粉碎强大敌人的一次次"会剿",当时红军实行的“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以及"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战略战术原则,这在任何军事典籍中都是找不到的。但是,实践证明,这又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军事科学。我们运用这些战略战术,打了一系列胜仗,粉碎敌人一次次的进攻,真正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在发动群众方面,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和打圈子政策很好的方法发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由于边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所以红军能“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壮大”。反之,1928年6月,正当根据地大发展时,湖南省委却离开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在湖南统治势力暂时稳定时期,却采取了统治阶级破裂时期的政策,不切实际地要求井冈山的主力红军“杀开一条血路”,“立即向湘南发展”,结果,导致边界斗争的“八月失败”。井冈山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本质和特点。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是革命斗争,或者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原理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迄今为止,一切成功的经验,都是由于这二者的正确结合;一切失败的教训,都是由于这二者的脱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出现一些挫折,主要是脱离中国国情,不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从井冈山时期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到今天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贯穿始终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走自己的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保证我们觉永葆青春的法宝。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井冈山精神内涵及意义(三):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注重思想建设,是红军在白色势力包围中坚持斗争,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正确建军路线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和红军队伍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一是贫苦农民,他们中间蕴藏着反帝反封建的巨大积极性,但作为小生产者,又存在目光比较短浅,行动比较缓慢,组织纪律性不强的弱点。二是经过党的工作,改编为红军的旧军队士兵和战斗中俘虏的白军士兵,这部分人大多数是穷苦出身,但带有浓厚的雇佣军队的思想和旧军队的习气。三是以袁文才、王佐为领袖的井冈山绿林武装,这支队伍群众基础较好,但过去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没有革命的政治纲领,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其宗旨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这种状况造成党内和红军中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要使党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使红军成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坚持党的建设,注重思想教育工作。这是关系井冈山斗争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针对当时部队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于9月底在永新三湾村对部队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编-一-史称“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的核心内容就是在部队各级建立党的组织,班排有小组,连建支部,营团以上设党委,并实行党代表制度。这是红军初创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创举,它使部队中党的组织系统有了坚实的基础,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这一原则的确立,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当年苏区时期的一幅珍贵的宣传画:在一个火车头上写有“党支部”三个字。它形象地说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火车头"就是党支部。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为进一步抓好军队的党组织建设,红四军还制定了《党代表工作大纲》、《党务决议案》等规章,使军队党的工作制度化。后来,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经验时指出,军队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部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党代表在思想工作和对敌作战中都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因此伤亡也大。前委曾写报告要求中央和湘赣两省至少向部队增派30名党代表,以作补充,可为佐证。实践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就连许多俘虏兵参加红军后,了解了红军的性质、任务和政策,亲身体会到红军中官兵平等、亲如一家的气氛,思想很快发生了变化,不怕物质生活的艰苦,英勇作战。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红军像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

为进一步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当时,不仅在红军中,而且在地方上也非常重视加强党的建设。毛泽东同志认为,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组织有力量和她的政策的不错”。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对当时边界各县党组织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机会主义、地方主义、土客籍问题,以及投机分子的反水,造成党组织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问题。他于1928年3月亲自在永新县建立起第一个乡村党支部一一秋溪乡党支部。在湘赣边界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上,抓好支部工作被列入决议案,指出:“党要注意党的基层组织一一支部,实现‘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党的组织不仅注意发展党员的数量,更注重党员的质量。“八月失败”以后,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投机分子纷纷反水。为了纯洁党的组织,边界特委决定进行“洗党”一一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整党运动,史称“湘赣边界的洗党运动”(又称九月洗党)。在“洗党”运动中,清洗投机分子,党员重新登记。通过整党,“党员人数大为减少,战斗力反而增强。”

为把红军建设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加强军队的纪律。“三湾改编”后,他在总结打茶陵的经验基础上,在宁冈龙市宣布红军“三大任务”的同时,为部队分别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些纪律体现了红军的本质和她的建军宗旨,对形成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和她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注重思想建设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又一显著特点。毛泽东同志在1928年11月25日,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份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更犯错误的。” 1929年12月下旬,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毛泽东同志为这段会议写了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决议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红四年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八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了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对红军发展带来的危害及纠正的方法,要求用无产阶级思想来进行党和军队的建设。为此,古田会议还专门作出了关于党内教育和组织问题的决议并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措施。古田会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就可以了解。”

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如果离开共产党的领导,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它也是我们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中国的事情能否办好,关键在党。在当代国际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取代共产党的地位,没有任何一个党派能有共产党这样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如果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就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同时,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继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要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代代相传。

井冈山精神内涵及意义(四):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长期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密切联系群众,相信、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井冈山时期的独特政治任务和异常险恶的斗争环境决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边界党既要富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又要有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斗争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深人群众,调查研究,做到真正了解群众。因而部队每到一地,都要求红军战士把这个地方的阶级、经济、生产、群众斗争及生活等情况调查清楚。通过调查,不仅解决了一个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而且使红军和群众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还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以及需要解决什么,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而且还及时地总结了群众斗争的经验。

在井冈山斗争初期,有些同志还不懂得“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的道理。1927年11月中旬,宛希先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去打茶陵。打下该县城后,只委派了一个县长,他一切照旧章办事。当毛泽东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来信指出:应该成立工农兵政府。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指示,召开了茶陵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三个常委:一个工人代表,一个农民代表、一个士兵代表。他们主要是在城里筹粮筹款,没有去打土豪,也没有派工作队下乡去做宣传群众的工作。从茶陵回到井冈山后,毛泽东批评他们没有做群众工作,指出:我们是工农革命军,只是自己革命不行,还要发动群众起来一道闹革命,不这样做革命就不能胜利.我们每个人是战士,又是宣传员,不仅要会打仗,还要善于向群众做宣传工作。并通过总结打茶陵的经验,向工农革命军提出了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得到群众拥护么?”“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处处爱护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工农革命军刚刚成立时,还来不及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觉悟程度不高。其中,特别是从旧军队过来的,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时有发生。加之,群众对工农革命军还不了解。所以开始时,工农革命军"每到一处是十室九空,除了少数年老人以外,很难见到青壮年人。“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每天都对部队讲话,反复说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要求大家"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请来夫子要给钱,不打人,不骂人”。经教育,情况有些好转。可是,斗争环境困难,战士们肚子饿了,拿老百姓一个红薯,一个鸡蛋的事还很多;向地主打土豪筹款,大家乱拿一气;特别是有一部分同志非常散漫,不听指挥。针对这种情况,在上井冈山之前,毛泽东在荆竹山集合部队,对士兵们说:今天我们就要上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并且宣布了三项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打下遂川。在那里,又发生了一些违犯群众纪律的事。1月25日,毛泽东在县城李家坪集合部队,宣布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4月,部队从沙田回到井冈山后,还谱写了《红军纪律歌》,歌词是:“上门板,捆铺草,房子打扫干净。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损坏东西要赔偿,借人东西要还清。”毛泽东、朱德不仅要求部队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而且自己模范地遵守群众纪律。1928年冬,井冈山一连下了十几天大雪。朱德由于衣着单薄,手足都生了冻疮。军部从群众家里借来一把陶器壶,烧点热水给朱军长洗洗脚。一天夜里,朱德不小心把茶壶打破了。第二天,朱德亲自去赔茶壶,并表示道歉。对群众秋毫无犯,是新型人民军队与一切旧军队的根本区别之一。

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方能进行战争。”正因为,我们的工农红军是为群众谋利益求解放的军队,人民群众才真正支持我们的革命战争。1928年7月,湘赣敌军发动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湘敌的两个师从茶陵向宁冈进犯,赣敌11个团从吉安、安福向永新进犯。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不足1个团的兵力迎战赣敌。在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毛泽东号召根据地军民“紧急动员起来,粉碎敌人进攻”。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毛泽东指挥根据地军民将赣敌11个团围困在永新附近30里达25天之久。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大小战斗和根据地的建设几乎都有广大群众参加。如龙源口战斗,动员了宁冈、永新、遂川3县数千人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垮了湘军吴尚部二个团的进攻,依靠的还是广大群众。

如果说,在过去,我们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在今天,我们只有更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思想上想着群众、行动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深入基层为民多办实事。这样,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政权,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76年。今天,我们党已是一个拥有5700万党员的执政党,我们能否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市场经济的考验,这是一个十分紧迫而严肃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些年,我们党内有少数党员干部弄权渎职,贪污受贿,由人民公仆变成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根本的一条就是这些人严重脱离群众。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井冈山的光荣传统昭示着我们,只有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社会主义才能在“更加众志成城”的环境下建设得更好,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青春。

井冈山精神内涵及意义(五):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自尊、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同志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军事上频繁进行“会剿”,而且在经济上严密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山上。而当时的井冈山根据地“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红军必需的粮食、食盐、布匹和药品等物资严重匮乏。各种困难“有时真是到了极度”。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工农红军之所以能粉碎敌人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就在于根据地的军民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正如陈正人所说:“一条靠艰苦奋斗的思想,一条靠上下一致、同甘共苦。”那岁月“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根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即使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当时全军每月所需的一万大洋也很难筹集,红军常常吃的是粗糙的红米、缺油少盐的南瓜和野菜。寒冷的冬天,许多红军战士还穿着两件单衣。晚上战士们没床铺和棉被,也只能以门板当床,用稻草作被。“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一首歌谣,正是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面对严峻的现实,为战胜困难,边界党领导全体军民开展了反"经济封锁"的斗争,号召并发动广大军民自力更生地解决根据地的日常用品,缺少药品,就上山挖草药;没有食盐,就组织军民和群众大力熬制硝盐,缺乏枪支弹药,除了从敌人手中夺取外,还利用简陋的工具,创办各种类型的兵械所,制造简单的武器。在最困难的1928年,井冈山军民就因陋就简办起了军械所、被服厂、造币厂等。同时,井冈山军民还建立了红色圩场,开展红区和白区经济贸易,边界周围各县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把根据地急需的食盐、药品、棉花、布匹等送到红色圩场,有力地支援了根据地的建设。在敌强我弱,物质生活菲薄,战斗频繁的极端艰苦条件下,井冈山军民任凭“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并且“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天壮大。”革命的星星之火终于燎原全国。

70年过去了,井冈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这种精神,不仅革命时期需要发扬,建设时期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历史已雄辩证明:什么时候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得到发扬,我们的民族就精神振奋、士气昂扬,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相反,什么时候侈靡享乐之风刮起,社会精神就会萎靡,思想涣散,以至事业衰败。

井冈山斗争时期,异常艰苦的斗争环境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革命精神形成的外部条件,但我们党的性质、任务、宗旨、理想是艰苦奋斗精神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精神和作风曾产生过巨大的凝聚力,吸引和团结了广大军民,成为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今天,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也同样需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1988年5月,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说:“艰苦奋斗精神,不只是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它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与共同理想,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不怕任何困难,不惜任何牺牲而顽强奋斗的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如果我们政治上不坚定,丢掉了艰苦奋斗精神,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容易被各种糖衣炮弹打中,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腐朽思想的俘虏。”

史已清晰地告诉了我们,“虽然我们今天不再像井冈山斗争时那样每天吃红米饭、南瓜汤了,但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井冈山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相关文章:

1.井冈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篇

2.井冈山党性锻炼总结

3.井岗山党性学习心得

4.井冈山学习培训心得体会3篇

5.2016大学生党性分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