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的参考范文
新中国政府审计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已经逐渐走上现代化审计之路,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审计论文范文一:循环经济下政府绩效审计分析
摘要: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对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投入逐年加大,但是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标准与评价机制还不太成熟,在当前政府绩效考核中,主要还是以GDP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本文希望在循环经济视角下重新审视政府绩效审计,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重要性、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绩效审计;探析
循环经济与政府绩效有着一致的目标,它们都关注于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要求的提出使政府绩效审计有了新的客观要求,同时政府绩效审计也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循环经济与政府绩效审计的关系
(一)循环经济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评价标准。循环经济是在充分考虑到生态系统承受力,以及节约自然资源、可持续性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持续提升资源利用率。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从一个新的的角度为提高政府绩效指明了途径。
(二)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促进循环经济更好的发展。在宣传推广方面,凭借政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提出审计建议、公告审计结果、宣传典型案例等一系列手段,大力宣传循环经济思想、普及循环经济知识、推广循环经济做法。在法制保障方面,深入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机制,可以发挥政府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向立法机关或者主管部门提出可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规章的意见或建议。
二、循环经济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
了解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价的基础。在循环经济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的绩效审计监督,确保循环经济新政策的实施以及循环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以实现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目的,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政府绩效审计有三个目标,经济性目标主要是指政府对于循环项目、产品财政支出等的控制是否合理。效率性目标主要是指循环经济项目、产品可以完好运营的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比。效果性的目标并不是独立的,它与政府循环经济建设的目标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强调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追求效果的最优化。
三、循环经济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的作用
(一)完善政府绩效审计的制度。从目前来看,政府的循环经济绩效审计没有足够完善的标准作为依据,会影响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而完整的政府绩效评价标准体系是保证循环经济建设效果的关键,所以从循环经济的视角重新审视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政府绩效审计的监督机制。在循环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绩效审计应当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要和环境审计结合起来。政府绩效审计要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灵活性、统一性、符合长期利益原则、完整性原则、动态完善原则。首先,要考虑循环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审计,从中发现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促进政策的修订和监督机制的完善。其次,对循环经济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要包括预算审计、资金运用审计和资金的使用效果审计。
四、循环经济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根据环境和资源的容量,合理安排经济规模、经济结构,才能有效缓解资源与环境的冲突问题,从根本上缓和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二)新政绩考核评价制度的需求。为了从根本上转变政府部门人员的绩效观,使经济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式转变,把循环经济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标准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纠正传统的以GDP作为政府工作业绩评判标准的旧观念。
五、循环经济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
(一)经济效益指标。经济的发展始终是政府绩效评价的关键。常规的经济指标包括经济总量指标、经济发展速度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经济结构指标。
(二)社会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具体包括人口指标、生活水平指标、社会保障和社会秩序指标。
(三)资源环境效益指标。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利用率,以减少资源浪费,将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向由技术、资源和劳动组合、经济结构优化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政府绩效审计为这一转变形势做出改变,重视对资源环境绩效的评价。在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构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政府绩效审计的不断实践,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也将不断得到完善和健全。
参考文献:
[1]孟志华,李洁.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标准研究———以建设甘肃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例.会计师,2012,(5).
审计论文范文二:企业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运用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宏观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方针的需要,为了促进企业经济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内部审计从各方面帮助并支持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作用
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而要保证审计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就需要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完善审计风险防范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项客观、独立的确认及咨询活动,是指通过应用系统采用规范方式进行评价和完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效果,内部控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有效经营,内部控制建设的最基本目标则是解决隐患和填充漏洞。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内部审计,都是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为法律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为确保相关政策的实施得到全面准确的执行。内部控制是管理机制的一种,通过控制、制约降低管理风险,内部审计则需具体到人或机构,以履行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职能。所以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经济市场占据地位,企业就必须具备各自的优势。每个成功的管理者都必须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内部控制的优劣则可以成为评价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对于管理者而言,在内部控制中将内部审计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有利于日常经营活动管理工作的加强许多企业虽然陆续出台许多内控控制,但在实际内部管理工作中却缺乏相关监督。因监督不力,企业内部管理便会出现各种问题。会计信息失真、暗箱操作、挪用公款等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无法得到应有的控制,触犯法律事件屡见不鲜。所以,企业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必要前提。
(二)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稳步发展管理层是企业是否能够长久持续发展的关键,他们所做的每个决策都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经济效益。而内部审计则是通过对企业内部运行过程进行监督,为管理层提供准确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经营管理中出现各种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要让管理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给出的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认真预测和讨论未来会遇到的风险问题,积极采取并实施有效措施,化解危机,减少经济损失,使企业健康、稳定、持久的发展。
(三)有利于科学评价和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者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实施的正确性则需要内部审计来进行评估。实质性测试和控制性测试都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的科学手段。审计人员通过审核、观察、监盘、函证、询问、计算、分析等各种有效的审计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对企业内部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应有的对策。审计人员按照企业制度和法律流程的规章对企业资产进行控制与管理,仔细调查分析其中的所有细节,尤其是对资产的错误增减更要谨慎对待,针对问题出具正确的审计报告,向管理层提供书面证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腐败的滋生。只有这样企业的所有资源才能够合理分配,并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端正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能意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提高审计控制工作质量,就要建立起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并提高经济活动变化的敏感度。事业单位要尊重内部审计工作,并对于内部审计控制的职能给予高度重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审计监督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二)加强计算机审计手段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电算化会计的发展给审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原来手工和半手工的审计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手工和半手工审计技术对海量数据处理的低效率也让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大。通过加强计算机审计手段的运用,一方面,运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结合专业审计软件的功能,实现对各种账务数据的分析、核对、复算和检查,能高效地发现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这就能有效避免了手工查帐可能产生的数据分析不全面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是否通过修改信息系统程序作弊的情形,这一点也是手工审计无法做到的,这也能有效避免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重大系统性错弊没有被审计人员发现的风险。
(三)保持职业谨慎态度,避免重大疏忽发生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审计准则,遵守职业道德,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态度,严格遵守审计程序,避免发生重大疏忽。审计人员不仅要在审计过程中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特征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而且要了解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甚至了解人事管理、人员配备的情况,进而合理规划审计重点,而不可仅仅局限于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会计资料。
(四)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的控制制度,加强审计风险控制相关的审计机构是可以学习企事业单位设置的风险防范系统,审计机构可以借鉴学习企事业单位设置的风险防范系统,为机构提取风险防范基金,专门用于因突发审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可向保险公司购买需要的责任保险,进行有效风险防范,加强审计风险控制。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的控制制度。通过控制审计质量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审计风险的防范,所以需要制定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利用质量标准来对审计工作进行约束。这样不仅有利于审计人员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也审计责任的落实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效的降低了审计工作随意性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晓莉.刍议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
[2]杨鸣.财务稽核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及应用[J].北方经贸,2014
[3]王玲芳.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研究[J].北方经贸,2015
[4]余琛.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4
审计论文的参考相关文章:
1.内部审计论文参考
2.有关审计毕业论文
3.审计学术论文范文
4.关于内部审计论文
5.关于项目审计论文
6.毕业论文会计与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