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 落榜的张继与《枫桥夜泊》故事

2017-03-17

张继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还有一个故事呢!下面我们就看看落榜的张继与《枫桥夜泊》故事,还有另外几个名人的故事喔!

古今名人的故事 落榜的张继与《枫桥夜泊》故事

同窗好友一个个榜上有名,张继却名落孙山。落榜后,张继非常失望,他一个人独自来到苏州。

苏州是个好地方,水乡的风光胜似天堂。张继想借苏州的美景,排解心中的烦闷,可看着眼前的美景,他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别人的风光和自己的落寞。游了一天园林水巷,不但没有解去心中的烦闷,反而新增了许多忧愁,正是借景消愁愁更愁啊!

夜晚,张继让老船工把小船停泊在枫桥旁边,哪里也不想去了。

枫桥下的小河,在夜幕里静静流淌。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摇动,恰似随风轻摆的摇篮。我且在这“摇篮”中好好睡一觉吧,也许明天醒来,会有一个好心情。

张继钻进船舱,解衣躺下。水波荡漾,小船轻摇,确实很舒服,可往事偏要一幕幕在脑海里上演:十年苦读的艰辛,父母的期待,别人的鄙视,自己的失意……每一件都像钢针似的,扎得人心疼。最让张继心疼的是奶奶,赴考前,奶奶把张继叫到床前,颤抖着双手,从自己

身上取下一尊拇指大的玉观音,戴到张继的脖子上。这尊玉观音奶奶随身戴了几十年,张继从未见她取下过。奶奶说,观音菩萨会保佑她的孙儿金榜高中的。

张继摸摸身上的玉观音,暗叹一声:“唉,奶奶,孙儿愧对您老人家啊!”

张继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他索性披衣起来,准备跟船工说说话。出了船舱他才发现,老船工已经躺在船头睡着了。小河上渔火点点,每一点渔火,就是一户人家。张继不想惊动老船工,就悄无声息地站在船头赏月。月亮好像瞧不起张继这个落第书生,渐渐西沉,一会儿就从枫树梢头落下去,再也看不见了。就在月亮落下的枝头上,传来一声鸦鸣,在静夜里显得格外凄凉。这只乌鸦为什么深夜还鸣叫?它也和我一样愁肠百结难以入眠吗?

江上起风了,张继临风打了一个寒颤。已经是深秋时节,难怪夜风侵肤。他正要回到船舱去添衣服,就听到一声钟声,仿佛从天外传来。钟声在静夜里格外纯净、悠扬,缭绕于耳,久久不散,勾起张继的无限乡愁!小时候,张继经常跟奶奶去寺里烧香许愿,听惯了这样的钟声。在这落榜时候,在这异乡的深夜,听到这熟悉的钟声,让人怎能不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怎能不想起慈爱的老奶奶?家中的奶奶知道孙儿落榜了吗?不,在奶奶的眼里,孙儿是最优秀的,她老人家一定日夜盼望孙儿金榜题名的好消息呢!

夜风更大了,吹得小船摇来摆去,河上的渔火也跟着一明一灭。张继望着夜色中的枫树古桥,脱口吟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00多年后,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人传诵这首《枫桥夜泊》,而张继落榜那年,考中状元的是谁,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如果不是落榜,张继恐怕想破脑袋,也写不出这么凄美的诗,正是落榜成全了张继。我们有幸读到《枫桥夜泊》,也是沾了张继落榜的光。

古今名人的故事 我代表我的祖国

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1895--1953)年轻时(1919-1927)曾留学欧洲,学习西方的绘画艺术。其间,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人冲和谦逊的徐悲鸿曾亲自向一个洋学生挑战赌造诣。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人在许多西方人眼中不过是个愚昧无知的材料。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倍受歧视。一个和徐悲鸿一同就学的洋学生看不起徐悲鸿,甚至公然对徐悲鸿说: "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同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这种放肆的挑衅,深深激怒了怀有满腔爱国热血的徐悲鸿,他严肃地对那个洋学生说:"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愚才!"

从此,徐悲鸿怀着为我中华民族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发奋努力,埋头学业。他经常到罗孚宫、凡尔赛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刻苦学习,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年,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评。接着,在一次竞赛考试中,他又获得第一名。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琴课》等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趾高气扬、歧视中国人、当面向徐悲鸿挑衅的洋学生,与徐悲鸿比较学业,已是望尘莫及了,只得乖乖地承认自己不是对手。

古今名人的故事 我是中国人

1931年,爱国将领吉鸿昌被将介石逼迫到美国去'考察"。一天,吉鸿昌和国民党政府驻美使馆的一名参赞到华盛顿一家邮局寄东西。当他说明自己是中国人,要把东西寄回国时,邮局职员竟高傲地说: "中国?我不知道还有个中国。哈……"吉鸿昌气极了,正要发作,那位参赞却悄悄拉了他一把,说; "你干什么说你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你是日本人,这样就能受到礼遇。"吉鸿昌没等他说完,上前一把抓住他的领子,大声训斥道: "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说罢转身回到住处,立即找了一块木牌,上面大书: "我是中国人!"每逢宴会和公众场合,就将木牌佩戴在胸前。

吉鸿昌以胸佩"我是中国人"的牌子为荣,有人却以胸佩洋文字母得意,这是多么鲜明的心灵对照呀!

古今名人的故事 愿将身驱易自由

1935年12月16日傍晚,南京中山陵的祭堂前,一个怀着满腔悲愤的老同盟会员,毅然地举起手中的短剑,刺向自己的胸膛,这个人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在中山陵剖腹自杀呢?

这个人就是续范亭。

续范亭(1893-1947),山西崞县(今原平)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后田任国民第三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国民联合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等职。这位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同盟会员,爱国爰民,致力于实践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革命的三大政策。但事与愿违,尽管他抱着美好的爱国理想,看到的却是专制独裁者当道,丧权辱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1928年,续范亭经过南京,偶然地见到了蒋介石。他苦口婆心地劝说蒋介石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要再打内战了。蒋介石却置若闻,一意孤行。从此,续范亭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两次拒受蒋派人送来的"高级参议"委任状,避官隐居北平四年多时间。

1931年"九?一八"后, 日寇侵占了我国东北。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件,又侵入我国华北地区。面对强敌入侵,国土沦丧,人民处于水火之中,续范亭忧心如焚。1935年秋,他决心到各地察看形势,为呼吁抗日而奔走。他从兰州回到北平,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罪行。到了南京,又看到国民党召开"五中全会"前后屈膝媚外,贿选争权,洒色征逐的腐败情景。国民党拒不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残酷镇压爱国救亡运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铁蹄踏遍了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身为将军,报国无门,使续范亭痛心,愤恨,失望,五内如焚。他决心以死唤醒国人,共同起来救亡图存。这,就是他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杀的动因。 剖腹自杀前,续范亭写下了绝命诗,表述了他爱国爱民的心迹。诗中写道:

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子世何所求?

窃恐民气摧残尽,愿将身驱易自由。

抱必死决心的续范亭自杀后,因被人及时发现、抢救后,侥幸遇救。续范亭的爱国之举,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在国民党军官中引起一定震动,打击了一下投降派的气焰。

西安事变后,续范亭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到山西推进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救国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余生.-德育名人小故事

1947年9月12日续范亭病逝后,被中共中央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