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融资案例分析,企业如何融资
百度(Nasdaq,BIDU)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彦宏、徐勇两人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下面给大家介绍百度融资案例分析,企业如何做到融资?小编为你带来了“百度融资案例”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做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
百度融资案例分析
首笔融资不求最多
1995年开始,李彦宏就利用每年回国的机会考察国内的市场。但那时,他并没有急着回来,因为“感到中国还不需要搜索这个技术,大家还在推广网络的概念”。1999年10月,政府邀请了一批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也在受邀之列。这次行程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大家的名片上开始印e-mail了,街上有人穿印着.com的T恤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出现了一批能够为搜索业务付费的门户网站”。
当时,国内门户网站使用的搜索引擎,大多是英文搜索软件的汉化版。虽然中文的语言逻辑和英文有着很大区别,但这些软件在开发时却很少考虑到华人尤其是中国内地网民的搜索习惯;而那时国内出现的“搜索客”等搜索引擎,在李彦宏看来更像是“玩具”。
返回美国之后,手中握有全球第二代搜索引擎核心技术“超链分析”专利的李彦宏,找到了自己刚刚从美国东部闯荡硅谷时认识的好朋友徐勇。11月,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自己担任制片人的《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第二天,两人就基本敲定了市场方向、股权分配、管理架构以及融资目标等回国创业的大致框架。
此时互联网泡沫正盛,但是,为了凭借自身团队的价值成为公司绝对控股的大股东,以便为将来的阶段性融资奠定基础,他们只制定了100万美元的融资计划,并开始寻找融资目标。在与各种背景的投资者接触后,李彦宏倾向于选择有美国背景的投资者,原因在于“他们开的价码、条件比较好”。
很快就有好几家VC愿意为他们投资,他们看重的是三个因素:中国、技术、团队。“我们选了一家,即Peninsula Capital(半岛资本)。”Peninsula Capital是李彦宏要和另一家投资商签署协议时才开始接触的。“当时急着回国,所以我们只给了他们一天的时间。”
巧的是,Peninsula Capital的一个合伙人Greg是徐勇拍摄《走进硅谷》时采访过的。Greg对徐勇说:“从你拍的片子,我就知道你能成事。但我不认识他(指李彦宏)。你说他的技术如何了得,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相信?”不过,在按创投行业惯例与李彦宏工作的Infoseek公司CTO威廉•张通电话后,Greg下定了决心:威廉•张认为,李彦宏是全世界搜索引擎领域排名在前三位的专家。
尽管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2000年初Peninsula Capital还联合高盛、Redpoint Ventures(红点投资)向中国最早的IT交易网站“硅谷动力”投资了1000万美元,但是由于没有在搜索领域的投资经验,他们又拉来了Integrity Partners一起投资。这家VC主要由INKTOMI(美国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后被Yahoo收购)的几个早期创业者创办。两家VC决定联手向百度投资120万美元(双方各60万美元),而不是李彦宏当初想要的100万美元。
“当时我觉得,需要6个月时间把自己的搜索引擎做出来。”投资人问李彦宏,如果给更多的钱,是不是可以缩短这一时间,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但事实上,从2000年1月1日开始,百度公司在北大资源楼花了4个半月就做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市场发生大的变化,原计划6个月用完的钱,百度做了一年的计划,从而坚持到了2000年9月第二笔融资到来的时候。
与资本的第二次联姻
第一轮投资者Integrity Partners,还为百度引来了第二轮融资的领投者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DFJ)。Integrity Partners的创始人之一Scott welch,早年创建一家购物搜索引擎企业时曾得到过德丰杰的投资。2000年4、5月份,DFJ中的“F”,即创始合伙人John H. N. Fisher,通过Scott Welch知道了百度,并很快对其产生了兴趣。DFJ随即对百度展开了审慎的调查,这项工作由刚从新加坡国家科技局加入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的符绩勋担纲。
“那段时间,我们大都在晚上去实地考察百度。”符绩勋回忆道,“透过公司的灯光,我们看到了这家企业身上闪现着硅谷式的创业精神。”而另一家创业投资巨头IDG决心投资百度,是因为发现李彦宏一直滔滔不绝的不是自己如何厉害,而是怎么去找“比自己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位‘能人’担任首席执行官,所以那时我在公司的职务是总裁。”李彦宏解释说。
投资谈判过程相当顺利,2000年9月,德丰杰就联合IDG向成立9个月的百度投资了1000万美元。德丰杰约占了总投资额的75%,因而成为百度的单一最大股东,但其仍然只拥有百度的少数股权。据估算,成立不到一年的百度价值至少应当在2500万美元以上。
投资者还为百度带来了资本之外的价值。通过Peninsula Capital的穿针引线,百度与硅谷动力结成了合作伙伴,2000年5月22日,双方合作推出了“动力引擎”。“硅谷动力CTO卢建的做法使我们的产品被市场所认可。现在他自己做的医疗网站还在竞价排名方面与百度合作。”李彦宏表示。
这种投资组合之间的协同效应,在DFJ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周云帆、杨宁等创建的CHINAREN(后被搜狐收购)是百度的早期客户,在周云帆、杨宁再次创建空中网(获得了德丰杰的投资)时,双方又再度携手。
创业者主导下的战略转型
“百度早期的商业模式很像INKTOMI,即主要为各大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李彦宏介绍说。尽管百度一度占据国内搜索技术服务市场80%的份额,但经过2000、2001年的网络低潮之后,国内能够付得起价钱的只剩下新浪、搜狐等少数门户网站。“在服务的范围、方式以及收入分成等方面,百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门户网站的制约。”一直担任百度公司董事的符绩勋表示。
更让李彦宏忧心的是,这些网站“想的不是怎么得到更好的搜索技术、服务,而是怎么少付钱”。2002年3月,甚至发生了著名的新浪停机事件-百度停止向拖欠服务费用的新浪提供搜索服务,令新浪高层措手不及。李彦宏抱怨说:“这对我们是很可怕的。从他们那儿挣不到钱,就不可能把更多钱投入到研发中,会引发恶性循环。”
李彦宏因此把目光瞄向了由美国搜索引擎公司Overture首推的竞价排名。作为“竞价排名”服务的始作俑者,Overture的做法是先买断AOL等门户网站关键词搜索结果前5位的位置,再把这些搜索结果的位置卖给相关的商家。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门户网站及其独立流量作为支撑,因此Overture看上去更像一个“影子服务提供商”。正因为如此,Google的兴起给了Overture致命的一击,2002年5月,AOL宣布以Google取代Overture作为网上广告搜索引擎,使Overture遭遇到了创建以来最大的挫折,并直接导致了Overture 被Yahoo收购的命运。
在Overture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李彦宏提出了“百度竞价排名”的构想,即搜索引擎公司按照企业或者其产品名称在搜索结果上出现的先后排序向企业收费,为此,百度需要实现由领先的搜索技术提供商向竞价排名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型。
这与百度向投资人递交的商业计划书内所写的商业模式大相径庭,所以,首先就有投资人站出来反对。即使投资过Overture的德丰杰也表示担忧:要向竞价排名服务商转型,百度必须建立自己的网站,这将对门户网站产生“截流”效应,由此,百度和向自己提供80%收入的搜狐、新浪和263等几大门户网站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微妙的变化,并可能影响公司的收入。
即使是在百度内部,主管销售的徐勇也对转型表示出了不同意见,但李彦宏的态度非常坚决:“你们(VC)想要获得高回报退出,百度就必须高速成长,而再坚持目前的业务模式,无法获得这样的发展速度。”
“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论据打动了我们。”百度董事会最终同意公司转型。德丰杰的创始合伙人Timothy C. Draper(代表DFJ投资给Overture),甚至亲自到中国向百度介绍Overture的经验。
2001年9月20日,百度推出了自己的网站。这时,已很少有人再看好网站,百度却变成了一个地道的.com公司。2001年10月,百度正式推出搜索竞价排名服务。与Overture买断搜索结果位置不同的是,百度的竞价排名采取的是与门户网站进行收入分成的模式。这使得百度转型以一种平滑的方式进行。而为了减少对门户网站的依赖,百度采取的策略是从单一门户网站中获得的收入不得超过总收入的10%,同时加紧扩大自身网站的流量和影响。
转型后的百度,受到了来自Google的强大压力。2000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Google 在中国网民中影响迅速增加。为应对竞争,2002年3月,李彦宏以人称“小天才”的雷鸣为首实施“闪电计划”,后来不满意进度的李彦宏亲自上阵。2002年12月,“闪电计划”大功告成,百度不仅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领先于Google。目前,在百度的收入中,竞价排名占了80%的份额,其余的20%来自出售面向企业的搜索软件和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