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种植技术_苹果应该如何种植
苹果开花期是基于各地气候而定,但一般集中在4-5月份。苹果是异花授粉植物,大部分品种自花不能结成果实。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苹果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苹果种植技术
地面灌溉
大水漫灌和长畦通灌,都是很浪费水的,尤其在果园生草条件下,水流受草的阻挡,离水源远近不同的地段,灌溉量差异很大。应当禁止漫灌和长畦通灌,推行以下节水的地面灌溉方式:
①小畦灌溉。可以一株果树一畦,或2~4株果树一畦,畦越小,越节水。小畦灌溉须修筑主渠、支渠和毛渠,影响果园机械作业,适于家庭承包的小果园。也可用软塑料管代替支渠、毛渠,原渠道占地可稍垫高,以便行走机械,克服畦埂与渠埂多而影响机械作业的缺点,且省水,值得提倡,但软管要接在有一定压力的水龙头上,有的果园与管道喷药同用一个供水系统,也十分方便。
②细流沟灌6即行间临时灌溉时由机械开多条沟灌水。随开沟随灌水,并及时覆土保墒。
滴灌
滴灌是滴水灌溉的简称,在水源处把水过滤、加压,经过管道系统把水输至每株果树树冠下,由几个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人土中。水源启开后所有滴头同时等量地滴水灌溉。这种供水方式,使果树根系周围土壤湿润,而果树株行间保持相对干燥。滴灌有许多优点:省水,是喷灌量的1/2,是地面漫灌量的1/3甚至更少;不需要整地;果树生长结果好,产量高,品质优;管理省工,效率高。滴灌需要较高的物力投入,对水质要求也严,这是目前大面积推广滴灌的限制因素。
喷灌
喷灌即喷洒水灌溉,利用水泵和管道系统,在一定压力下把水经喷头喷洒到空中,散为细小水滴,像下雨一样地灌溉。喷灌的优点,也是节水,不需要整地,果实产量高、品质优,灌溉效率高;喷灌还有利于改善果园小气候。喷灌也是一次需要投入较高的物力,而且在多风地区灌溉效率受一定影响。喷灌按竖管上喷头的高度分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喷头高于树冠的,每个喷头控制的灌溉面积较大,多用高压喷头;一种是喷头在树冠中部,每个喷头只控制相邻4株树的一部分灌溉面积,用中压喷头;另一种是喷头在树冠下,一株树要多个小喷头,每个喷头控制的灌溉面积很小,这种低喷灌又称微喷,只用低压喷头。微喷一般不受风力的影响,比中、高喷灌更省水。
灌溉时期和最低量
苹果园灌溉的最佳时期和果园灌溉的最低量是果园灌水中优先考虑的因素。我国苹果主要产区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在550~750毫米之间,年内季节分布不合理,主要是秋末至夏初漫长的8~9个月降雨极少,土壤和大气干旱严重。苹果春季新梢生长初期,又值坐果和幼果期,是需水临界期,即关键需水期。
灌溉的最佳时期,如果一年2次,应当在落花后坐果期一次,秋末冬初一次(冻水);如果一年灌溉3次,可在第一次灌溉后4~6周时加一次。春季花前和花期尽量不灌溉,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坐果。秋末冬初灌溉之后,应有良好的保墒措施,尽量使这次水维持到春季还起作用。
果园灌溉的最低量,是从一定干旱对果树生长结果有利和节水考虑的,主要依据是土壤含水量。适于苹果树生长的土壤含水量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60%为下限。不同质地的土壤,其田间持水量(水分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数)差异很大,黏土约45%,黏壤土40%,沙壤土28%,沙土仅5%~8%。最低灌溉量,应使50―100厘米厚的土壤湿度达到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并应保持一定时间。
土壤中水分减少到不能移动时,植物吸收和利用土壤水分也开始困难,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水分当量。几种土壤在水分当量附近时的灌溉量可作为果园最低量,最理想的灌溉量如表,以作参考,一般在雨季前的灌溉量不宜大,而雨季后干旱时灌溉量应大些。
灌水量计算法
灌水量一般以达到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宜,其计算公式如下:
灌水量(吨)=灌水面积(平方米)×树冠覆盖率(%)×灌水深度(米)×土壤容重×[要求土壤含水量(%)-实际土壤含水量(%)]
灌水深度:未结果幼树为0.5米,结果初期树为0.7米,盛果期树为0.9米。
树冠覆盖率:暂定为100%。
土壤容重:细沙土为1.45,沙壤土为1.36,轻壤土或中壤土为1.40,重壤土为
1.38,黏土为1.30。要求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60%~80%):细沙土为15.2,沙壤土为20,轻壤土或中壤土为20.8,重壤土为20.8,黏土为22.4。
经验法
经验法是果园灌水时,根据当地果园的土质、树种、干旱程度、灌水方式及历年灌水经验来确定当地果园的灌水量。其中果园要求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
60%~80%)可根据以下经验进行判断。
当土壤类型为细沙土或沙壤土时,若手捏土感觉干燥无凉意,则土壤含水量在3%~4%,属于干墒;若手捏土稍感湿意,则土壤含水量在6%~8%,属于灰墒;若手捏土明显感到湿润,则土壤含水量在10%~12%,属于黄墒;若手捏土可成团,手上有水湿痕迹,则土壤含水量在14%~16%,属于褐墒;若手握土时可挤出水迹,则土壤含水量在
18%~20%,属于黑墒。
当土壤类型为轻壤土或中壤土时,若手捏土感觉干燥无凉意,则土壤含水量在4%~6%,属于干墒;若手捏土稍感湿意,则土壤含水量在8%~10%,属于灰墒;若手捏土明显感到湿润,则土壤含水量在12%~14%,属于黄墒;若手捏土可成团,手上有水湿痕迹,则土壤含水量在16%~18%,属于褐墒;若手握土时可挤出水迹,则土壤含水量在20%~22%,属于黑墒。
当土壤类型为重壤土或黏土时,若手捏土感觉干无凉意,则土壤含水量在6%~8%,属于干墒;若手捏土稍感湿意,则土壤含水量在10%~12%,属于灰墒;若手捏土明显感到湿润,则土壤含量水量在14%~16%,属于黄墒;若手捏土可成团,手上有水湿痕迹,则土壤含水量在18%~20%,属于褐墒;若手握土时可挤出水迹,则土壤含水量在22%~24%,属于黑墒。
灌溉施肥
灌溉施肥是将肥料通过灌溉系统(喷灌、微量灌溉、滴灌)进行果园施肥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均较重视,并开展了一些研究与生产试验。
灌溉施肥具有的特点和好处:
①肥料要素已呈溶解状态,因而比肥料直接施于地表能更快地为根系所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据澳大利亚报道,与地面灌溉相比,滴灌施肥可节省肥料(氮月巴)44%~
57%,喷灌施肥可节省11%~29%。
②灌溉时期有高度的灵活性,可完全根据果树的需要而安排。
③在土壤中养分分布均匀,既不会伤根,又不会影响耕作层土壤结构。
④能节省施肥的费用和劳力。灌溉施肥尤对树冠交接的成年果园和密植果园更为适用。据国外报道,对甜橙幼树滴灌施氮或施氮磷钾肥效果良好。有的试验表明,在微量灌溉施肥中,果实含酸量降低明显,而对果实产量、大小及品质的影响与肥料直接施用的差异不明显。
灌溉施肥还须注意的问题:
①喷头或滴灌头堵塞是灌溉施肥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施用可溶性肥料。
②两种以上的肥料混合施用,必须防止相互间的化学作用,以免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如硝酸镁与磷、氨肥混用会生成不溶性的磷酸铵镁。
③灌溉施肥用水的酸碱度以中性为宜,如碱性强的水能与磷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磷酸钙,会降低多种金属元素的有效性,严重影响施用效果。
施用量及配合比例
不同年份基肥用量:中国各地实践表明,基肥施用量如按树龄计,每增1年,有机肥施用量宜增加15千克。如按产量计,产量22
500千克/公顷以下时,l千克果实施有机质肥料1.5千克;产量22
500千克松顷以上时,1千克果实施用2.5千克有机质肥料。基肥施用量,应占全年总施肥量的70%以上。施用时,应按优质、丰产的平衡施肥要求,适量配合施用磷、钾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三要素施用量及比例:采集了日本、美国、前苏联及我国三要素施用量比例,。同样乔砧苹果树,在我国以清耕为主的耕作条件下,施肥量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追肥数量:据经验认为每生产100千克果实,需施纯氮0.8―1千克,约合尿素2千克。氮:磷:钾一般比例为1:0.5:l为宜,不同土壤、树势及栽培方式作某些调整。
根处追肥种类及剂量:苹果树通常采用的追施时期、种类和剂量。可以看出,在生长季的前期,以施氮为主,尿素浓度宜为0.3%~0.4%;生长季后半期,以施磷、钾为主,磷酸二氢钾浓度宜为0.3%
~0.5%,尿素可为0.5%~0.7%。
田间肥料试验法
为了准确地确定施肥量,应当在一定气候和栽培技术条件下,在不同生态地区选择代表性的土壤,分别对不同生物学年龄时期的果树种类、品种进行定点定位的田间施肥试验,一般包括施肥量、施肥期和肥料种类、比例的试验。其施肥量试验的水平数通常应在5个以上,以观察整个肥料效应范围,反映在该条件下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不同条件下的经济有效施肥量标准,这是确定果树施肥的基本方法和基础。
土壤施肥
是苹果园人工施肥的主要方式,有机肥和多数无机肥(化肥)用土壤施肥的方式。土壤施肥应施人土表层以下,这样利于根系的吸收,也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有些化肥是易挥发性的;不埋入土中,损失很大。如碳酸氢铵,撒在地表面,一天损失7096,土壤越干旱损失越大。硫酸铵试验,施人,土表层以下1厘米、2厘米、3厘米,比施在土层表面减少的损失分别为36%、52%和60%。生草园特别是全园生草条件下的土壤施肥,应当施人土壤表层以下,或全园撒施,随即灌溉,以减少肥料的损失。土壤施肥,在清耕园或带状生草园的非生草地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环状(轮状)施肥。环状沟应开于树冠外缘投影下,施肥量大时沟可挖宽挖深一些。施肥后及时覆土。适于幼树和初结果树,太密植的树不宜用。
②放射沟(辐射状)施肥。由树冠下向外开沟,里面一端起自树冠外缘投影下稍内,外面一端延伸到树冠外缘投影以外。沟的条数4~8条,宽与深由肥料多少而定。施肥后覆土。这种施肥方法伤根少,能促进根系吸收,适于成年树,太密植的树也不宜用。第二年施肥时,沟的位置应错开。
③全园施肥。先把肥料全园铺撒开,用耧耙与土混合或翻人土中。生草条件下,把肥撤在草上即可。全园施肥后配合灌溉,效率高。这种方法施肥面积大,利于根系吸收,适于成年树、密植树。
④条沟施肥。果树行间顺行向开沟,可开多条,随开沟随施肥,及时覆土。此法便于机械或畜力作业。国外许多果园用此法施肥,效率高,但要求果园地面平坦,条沟作业与流水方便。
根外施肥
包括枝干涂抹或喷施、枝干注射、果实浸泡和叶面喷施。生产上以叶面喷施的方法最常用。
枝干涂抹或喷施,适于给苹果树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可与冬季树干涂白结合一起做,方法是白灰浆中加入硫酸亚铁或硫酸锌,浓度可以比叶面喷施高些。树皮可以吸收营养元素,但效率不高;经雨淋,树干上的肥料渐向树皮内渗入一些,或冲淋到树冠下土壤中,再经根系吸收一些。枝干注射可用高压喷药机加上改装的注射器,先向树干上打钻孔,再由注射器向树干中强力注射。用于注射硫酸亚铁(1%~4%)和螯合铁(0.05%~0.10%)防治缺铁症,同时加入硼酸、硫酸锌,也有效果。凡是缺素均与土壤条件有关,在依靠土壤施肥效果不好的情况下,用树干注射效果佳。
菌肥
果树体内外都存在许多微生物,其中不少是有益的,我们可通过筛选应用有益微生物为果树的生长发育、提高质量、增进抗性奠定良好基础。菌肥的主要作用有:
①改变根量,由细菌产生的IAA、GA、CTK使植物次生根增殖,增加有效根量。
②软化细胞壁,细菌产生的半聚糖醛酸转化酶(PATA)可软化根系细胞壁,从而促进营养吸收。
③产生转铁产物,细菌产生的转铁产物可聚合或螯合土壤铁,使之成为对果树更有效的物质。
④增加磷的有效性,细菌分泌出增加石灰性土壤中磷有效性的酸性物和螯合物。
⑤阻止病害,细菌改变根际环境,从而抑制根系病原体的竞争力。
气体肥料
在保护栽培的条件下或者一定的生产栽培条件下,二氧化碳(C02)浓度决定光合作用强度。在光照充分、温度较高时(28℃),CO2浓度从通常的300微升/升增加到1000―2400微升/升,可使光合作用提高2倍。所以,栽培果树或者蔬菜使用C02,对于提高产量具有极显著的作用。
施用CO2有多种方法:
①将叫干冰放于果树作物的地表。
②施用罐装气态的或液态的C02。
③可从燃烧枯木枝干、天然气、燃料油和丙烷获得,但要防止内含有毒物质。
④像美国、澳大利亚的果园一样利用防寒的大风扇,于8~11小时和15~17小时开动,改善CO2因光合作用造成的分布不平衡状况。
⑤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据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报道,板栗园施马粪,地面释放出的CO2:浓度提高了142%,光合强度提高54%。试验证明,天然气作肥料,既提高地力,又避免土壤板结。试验地3年后好气性细菌数增加50倍以上,且比化肥投资减少。
无机肥
国外发达的国家主张有机农业,普遍反对施用化肥而要求施用有机肥。理由是施用化肥会造成污染,使地力下降,加重水土流失和增加能量消耗。但施化肥对于永久性的果树来说是必需的,因果树吸收的矿质营养元素都必须是无机形态时方能为果树利用。植物吸收这些营养元素后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各种有机物,供动物和人类利用。所剩余的有机质也必须通过腐生生物分解为无机形态后,方可被果树吸收利用。
当有机质分解形成的矿质元素和来自岩石土壤、空气、雨水的矿质元素不能满足果树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需要时,合理增施化肥是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仿生栽培措施。这种措施基础一旦失去就会使果树生长失调,最终导致果树减产降质。土壤板结,土壤冲刷加剧的现象,并非完全因施用化肥引起,而主要是由于使用化肥后减少或不施有机肥以及灌溉不当所造成。在有机质充分归还土壤的前提下,即使长期施用化肥也不会因破坏土壤结构,而加剧水土流失。
关于化肥施用后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其一是某些元素施用过量,如硝态氮过量施用就会产生NO2-,这可以从减少过量施用或者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加以调节解决。其二是在化肥生产中尽量减少有毒物杂质,如化肥中的镉等有毒物质,需要在制造中消除。在化肥的施用中,特别是氮肥,能量消耗多,这可通过利用菌肥来减少化肥用量,从而得以解决。
养分平衡法
养分平衡法是以李比希的归还学说为基础,其原理是著名的土壤化学家曲劳(Truog)于1960年首次提出的,后为司坦福(Stanford)所发展并试用于生产实践。其含意是,根据果树需肥量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平衡。即测出果树各器官一年中从土壤中吸收的各营养元素数量,减去土壤的天然供给量,再考虑肥料的损失,所算出的结果就是该植株的施肥量。计算公式如下:
某营养元素的施用量=(植物全年吸收肥料元素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
土壤供肥量受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可以通过田间试验来确定。一般采用抽减法,即设置的肥料试验处理,包括有分别不施其中某一种养分、施用三要素完全肥料和不施肥的处理,然后根据未施某一种养分处理的产量计算该养分的土壤供胞量。据日本资料介绍,氮的土壤供肥量约相当于植株年吸收量的方法,磷、钾的土壤供肥量约相当于植株年吸收量的1/Q。果树对肥料的利用率,氮为50%,磷约为30%,钾约为40%。这样可按上述公式分别许算出各营养元素的施用量。例如,25年生苹果植株,年周期内各器官生长对养分的吸收总量为,氮(N)903克、磷(P205)128克、钾(K20)883克。则
氮施用量=〔903-(903×0.3)〕/50%=1204.0克
同样算出磷的施用量为213.3克,钾的施用量为1103.7克。
上述植株对养分的吸收量是按一年产生的新梢、花、果、根及树体增长部分所含有的养分总量计算,尚未包括树体由老化器官再分配利用的养分量,因此,计算所得出的年养分吸收量及该养分的施用量均略为偏高。
营养诊断法
所谓果树的营养诊断,是应用化学分析或其他方法,揭示果树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养分变化的规律,对果树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即通过诊断,判断果树在生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营养元素的缺乏、适量、过剩及其相互关系,以指导果园施肥或改进其他管理措施的一项技术。
20世纪50年代以前,苹果营养诊断多采用外部形态症状鉴别,其后叶分析法开始使用。叶分析是指用化学或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果树叶片进行营养元素的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诊断指标相比较而进行综合分析,对果树营养的丰缺状况做出具体评价,从而指导施肥。
苹果生长环境
红富士苹果在原产地日本主要栽植在北纬35-44度的地区,年降雨在1200-1400毫米,年平均温度9.6度,4-10月平均温度16-20度,12月至第二年2月平均温度-10度以下,极限低温在-25度。一月平均温度0-9度,开花有效积温达到410度,果熟积温达到1099度,温差大于10度全年有效积温1500-3000度。
在生产中发现,红富士对温度、日照、冷温、降雨有很多要求,而这些与地理环境--海拔高度有直接的关系。海拔在800-2200米范围内日照强,从花期到果实成熟,光照一般在2200小时,温差大于10度,无霜期在200天,果树结果成花非常好,而且色泽艳丽,糖度高。
根据气候特征,温度与纬度及海拔特性,栽植红富士果树时,纬度增高,海拔应该降低;纬度降低海拔高度也可以相应提高。在北纬38-40度,海拔应在200-500米;在北纬33-35度,海拔应该在1000-1500米;北纬28-30度,高度应在1600-2000米。
北方落叶果树必须进行冬眠方能进行正常生产,在7度以下低温,要求达到1400-1600小时冷积温。如果冬季温度过高,冷积温达不到要求,第二年春季开花结果出现落蕾不坐果现象。
红富士在低温零下27度、时间超过3天,将发生枝干冻害。6-8月份高温35度则抑制花芽分化,促进秋稍旺长,抑制花青苷合成,果实不上色。
花期最适温度17-18度,花粉开始发芽温度15-21度,最适宜温度21-26度,温度超过30度花粉不发芽。
中国北方年降雨一般在500-800毫米,进入9月中下旬,红富士特别是套袋果对土壤以及空气湿度要求高,如果过低容易引起果实失水皱缩,同时也影响上色,需及时调整果园湿度。8月湿度过大容易引起轮纹病、褐斑病的发生。
土壤PH值在6-6.5的中性土,有机质不低1%,透气性比较好的壤土及沙壤土,土层厚度80-100公分有利于果树的成长;有机质不足的可以通过果园生草以及使用商品有机肥进行补充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