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艺术教育论文,校外教育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成为了青少年教育的主题,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艺术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外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校外艺术教育论文篇一
《 校外艺术教育之我见 》
【摘 要】校外艺术教育,是一种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并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校外教育工作的意义在于教师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激情,并从中发现人才。
【关键词】校外艺术教育 绘画写生 教学体验模式
校外艺术教育,是一种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并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它的目的是在于要求教育者把它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潜心地去引导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而不是去专一地培养他们当什么专家,成就什么大师。校外教育工作的意义在于教师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激情,并从中发现人才。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注重在教学中的点滴探索。为此,笔者谈谈对校外艺术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我的艺术教育观
笔者深知,在校外艺术教育中,基础教育是基石。而有效的艺术熏陶与引领是重中之重。在不间断的教育实践中,我从不曾中断我的思考,并逐步沉淀出我的教育感受。
1.基础教育是一个引领学生去感受事物、学会判断的重要的启蒙过程。我之所以把它叫做“启蒙”,是为了表达我的一种感受。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是充当一个领路人,用我们的学识与智慧,用我们那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彼此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去自我判断。除此之外,我们身为人师,就应善于判断,这是我们对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有准确的判断,有利于今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培养,而不是主观武断的判决。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判断,才是培养人才的开始;只有自己善于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判断,才是成功教育的开始。
2.我们如何去“定义”基础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应该说,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功利欲求,具体表现在他们对事物的发展,更关注的是结果,忽略的是产生结果的过程。其实,这种欲求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是个悖论,因为艺术教育更加重视的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践,而结果的取得更多的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我对教学的过程和它的结果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首先,艺术教育需要一个结果,但艺术教育更应该重视的是完成结果的过程,“因为它带有强烈的试探性、思考性和修改性,是一个充满着不可知性、偶然性、反叛性和前瞻性的过程。”就绘画而言,这是一个把情感体验转化为色彩的过程,把情感体验转化为造型结构的过程,一个在思考中反复无常的过程,一个在色彩中肆无忌惮的过程,一个在创作中得意忘形的过程。实践告诉我们,这个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去学会感悟的过程,是带领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让他们沐浴阳光,触摸泥土,充分体验生命的魅力,并帮助他们把这种意念的灵动转化为内心感受,用绘画的形式令这种意念呼之欲出的过程。
3.关于艺术学习理念,我有着自己的深入思考。20世纪的印度伟大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生命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职业而已,生命是极为广阔而深奥的,它是一个伟大的迷。在这个浩瀚的领域中,我们更有幸为人类。如果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谋生,我们就失去了生命的整个重点。去了解生命的本身,比只是准备考试、精通数学、物理或其他科目要重要多了……教育的真正的意义,难道不是培养你的智慧,借着它找出所有的答案?你知道智慧是什么吗?它是一种无限的包容力,允许你自由的思想,没有恐惧,没有公式。然后,你才能发现什么是真实的、正确的事物。”我认为,这是20世纪最美丽的声音,是让整个世界驻足聆听的、振聋发聩的思想号角。作为教师,理应身先士卒地发挥爱的包容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和谐的艺术学习环境,用我们的智慧与才学去鼓励他们,让学生的思想驰骋起来、让情感舞动起来,从而去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4.关于绘画写生的观察方法,我始终强调,学生应该懂得并且着力实践“再生”法。因为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一直在引导学生如何来看待艺术学习,那是个自我的世界,是一个属于自我的情感宣泄的场所。我认为,这就是艺术学习的意义,也是艺术学习的“境域”,它是一种由生命体验的积聚而形成的“再生”,而不是物象的堆砌而产生的“再现”。我们所描绘的风景、静物是为了唤起某种与我们的生命意志相吻合的样式,而不是事物的表象。这种带有生命活力的写生观察法,是培养学生的有效方法。多年来,我在这方面的感触是很深刻的。记得我在法国逗留期间,在巴黎毕加索馆看到这样一幕: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席地而坐,观看并临摹毕加索的作品,我走近才知,原来是老师给学生们分析毕加索的作品,而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毕加索作品为原型,在本子上重新创作自己的图画,他们的画面真可谓是形色各异,不一而足。在印象主义绘画藏馆中,馆内荡漾着德彪西的音乐,学生们在观摩莫奈的风景作品,这是一种视觉、听觉与心灵的交流,是一种可以储藏的记忆。这种观察,这种创作,我想,它一定能够成为学生们未来成才的极为有益的经历。通过这个例子,我只想阐明两种在艺术学习中,我们观察世界与感知世界的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对名人名作的理解与借鉴(如毕加索的画),为学生们打开这种观察与理解世界之门,用人的意识来面对自然,去体验生命的意义,从而学着用绘画来表达这种意义。第二种是以印象主义引导我们通过光、色的瞬间变化来感知自然和生命的魅力。我始终引导并鼓励我的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去走进艺术、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教育才有生命力,我们的学生才有鲜活的创造力。
5.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有效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学习不同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借鉴大师的作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引领学生去有效地吸收不同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因为造型艺术的形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结晶。它既可以启迪我们的思想,又能呼应我们在各种经历的回忆中所生发出来的生活体验,同时,也能引导我们在这种“回溯”中发现新的视觉语言,并表现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因此,我认为,能够引导学生去有效地学习,能培养学生善于在吸收中充实自己的能力,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6.虽然说,艺术教育,教无定法。但作为教师自身,总应该有自己所主张的教学体验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的教学体验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点:
(1)行为体验。这种体验形式不是刻意的教育行为,而是在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渗透。我经常带学生外出写生,在偏僻的山村,这种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艰苦的生活条件,给习惯于大城市生活的学生们印象颇深。在与村民共同的生活中,通过每一点一滴的行为体验,让他们对现今的生活更加珍惜。
(2)生命体验。这种体验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生命的感悟中,真正体验到生命的魅力所在,往往这种体验是给人深刻记忆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生活中这样的契机,让学生能通过这种体验领受到生命的意义。2008年的四川地震震动世界,我的学生中有前往灾区去做生命的“寻根之旅”,当他们看到的一个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灾区村民,在面对死亡威胁的时候,却表现出如此的坚强与乐观。而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面对断壁残垣的家园,更多表现的不是绝望,而是感恩。感动之余,他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在内心深处萌发出对生命意义的刻骨铭心的认识。
(3)文化体验。这种体验,在我的教学生活中尤为重要,因为我觉得一个艺术家,首先是一个文化的体验者。只有不断地在创作中输入文化的养分,才可能有植根于文化土壤的艺术杰作,才可堪称为有精髓的艺术。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外写生,对于每一个雕塑、彩陶、壁画,我们要领略作品的艺术美感,同时,也要了解作品所内涵的文化因素,使学生在领略中,对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做一个有深度的把握。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应当有机地切入有关美术史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对中西美术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例如,在素描课上,面对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我不仅引导学生领略作品表象所具有的形态美,而且进一步使学生对西方“两古时代”由艺术所形成的美学思想与创作主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他们对西方古典主义有一个比较具象的认识。这种做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创造与发展,有着长期的、积极的影响。而不是去盲目地依葫芦画瓢。
二、我的实践模式
众所周知,理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指导实践的目标;而实践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理念构想。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
1.激励性原则。在众多的教学原则中,激励性原则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符合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注重在指导学生学习中给予及时鼓励,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周围的关爱中培植它们个性的细胞,释放他们乐于创新的活力,在彼此平等而亲切的相处中,老师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己的内在潜能,鼓励他们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教学效果比较好。有一个事例:我的一个学生,在数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给予鼓励。有一次,他对我说:几年来的绘画学习,我受益匪浅,它已成为我终生的爱好,不仅如此,绘画的想象力还能帮助我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在几何中,我极有感触,谢谢您,老师。其实,通过这一事例,我是想表明,激励性原则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
2.互动性原则。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习的互动性。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与创造能力。收效明显。在教学中,对话的形式是经常的,尤其在作品鉴赏课上,绘画写生课上,这种效果尤为突出。在色彩写生中,我选择与印象主义画家莫奈的《白杨》画面中自然环境相仿的场景――阳光•季节,向学生阐述色彩的运用手法,并将学生的作品与其比较,学生作品中用蓝色描绘天空,用黑色填补暗部和阴影。而莫奈作品中,阳光下,蓝天、大地在画面中流动,生机盎然,一派暖洋洋的景象。自然天空已不再用蓝色来描绘,它被渗透阳光的暖意色彩替代,暗部和阴影已不是黑灰色,而用冷色替代。写生中,我让学生从阳光中走进树的阴影里,体会那里的“凉意”,理解莫奈画中冷色的真实和表现力,再从阴影里走入阳光中,体验空间里阳光的暖意。用把身体借给自然的方式,感受冷暖色彩的表现力,体会并学习这种绘画方式。这是以提问为先导,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学生通过这种在自然中的亲历,使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用色产生了疑问,从而开始认识到,画面的色彩语言是自然得以“再生”,而不是“再现”的道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懂得运用色彩作画的乐趣,也给他们带来了怎样将自己的感受创造性地转化为色彩表现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
综上所述,是笔者多年来从事校外艺术教育的工作感言,谨此,我想表达一种责任,一种对事业的执着之心。
参考文献:
[1]温平,熊震.非结论性教学.辽宁美术出版社.
[2][印度]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群言出版社.
[3][法国]莫里斯•梅格•庞蒂.眼与心.商务印书馆.
校外艺术教育论文篇二
《 校外艺术教育应注重有效的教育 》
摘要:校外艺术教育有效性问题,已成为当前校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立足本土,潜移默化、改变观念,重视老师、着重主体,学生培养"等有效教育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能学,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有效的教育途径的实现,而艺术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少年宫作为校外艺术教育的单位,更应该重视有效的教育,使学生有效的成长。
关键词: 校外;艺术教育; 有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56-02
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必须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来实现,而艺术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少年宫作为校外艺术教育的基地,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1校外艺术教育的应有之意
校外教育活动有诸多原则,而有效性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有效性原则是在校外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的、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展、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和积极进取、勇于表达的原则。"因此,校外教育活动与有效性思维是互相融合的。再者在当前教育状况下,课外教育没有应试压力,没有功利性,更适合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更能发挥个人特长,发扬个人的表达能力。
2校外艺术教育的优势所在
艺术教学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表现活动的源泉,因为有效思维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独创性、跳跃性和持续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艺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自我个性和表达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培养孩子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先天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3校外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做法
在欧美国家,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式能力是全民都参与其中,在校内校外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他们有类似儿童馆和儿童博物馆的艺术教育,围绕着培养创造性,个性化的素质教育目标,在适应现代社会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以绘画为例,他们重视的不是个别能夺得绘画大赛名次的几个学生,而是全体学生,而且并不注重他们绘画表现的结果,而是注重整个创作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的艺术美,真正从心理上释放他们全部的想象和情感。同时更多的是课外活动,在社会和大自然中寻找美、体验美、创造美、感受美。比较国内外艺术教学差距,愈发认识到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加强艺术类教学,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对于我国的校外教育机构和工作者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效教育应是校外艺术教育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反思和改变,这种反思和改变体现在:重新树立对教育对象的认识,重新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自我表达意识;把艺术教育从过去重知识、技能教育,转变为重素质、重能力、重审美教育;教学方法由过去单一教学规模变为开放的、综合的教学活动,更加努力探索教学规律,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我作为一名校外艺术教育的管理者和工作者,结合平时工作实际,谈谈注重有效教育的思考:
3.1立足本土,潜移默化。
艺术的创新来源于每个人的经验,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艺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作灵感。遵循这样的规律,我们在注重课堂教学,传授必须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倡导有效教育教学。
美术教学中,我们注重利用地方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和写生。结合我市美术课题《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的研究》的推广成果,带领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名人的作品进行研究、揣摩和学习;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对四牌楼、八字桥、金东方、菜花地、水上森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点进行写生活动。同时开展优秀作品点评,邀请当地书画名家进行教学和交流。
音乐舞蹈教学中,结合本地乡土音乐文化资源,学习家喻户晓、耳濡目染的戏曲,如京剧、淮剧等;开展茅山号子、板桥道情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快板书创作,让学生参与节目排练,在校园艺术节中登台亮相,一展风采,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艺术的表现离不开生活,只有立足自身的生活、身边熟悉的环境资源,才能创造出真实而优秀的作品。本土的就是世界的,立足本土立足生活,让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体验成功。
3.2改变观念,重视老师。
教师"有效地教"是学生"有效地学"的重要前提。好的学生要有好的教师去教育,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只有具有"有效教学"观念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的学生。
首先是树立新型教学理念。老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教师创新就是要使教师建立新型的理念,把真诚的微笑洒向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师必须明确艺术教育是关于美的教育,是怡情养性的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教师应把新的教学观贯彻到平时教学中,应用有效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启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其次坚持"育人为本"教学方针。教师须做到:摒弃"以本为本"理念,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逐步建立起"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并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结合艺术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作灵感。
第三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及时充电,积极参加培训,扩大知识面,增加专业技能,提升基本功;积极参与艺术比赛、艺术创作类交流与展评。学习如逆水行舟,教学亦是。为了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充实新的知识,我们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们外出学习和参加继续教育,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项艺术类比赛,以赛代练,磨砺自身,提升能力。我们的老师们在江苏省和泰州市多项活动中多次夺魁,取得累累硕果。 第四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具有个性品德学生,必须具有有效性的方法。好的理念必须要有好的方法来实现。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创新自己教学方法。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将新思想、新观念运用到教学之中,并在教学之中不断完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3着重主体,学生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力性的人,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审美过程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寓教于乐。正视学生的潜能,承认学生能主动发展,视教学过程为学生发现、创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获得过程。在平常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效地学。
第一诱发学生表达的意识。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创造都是从好奇开始的。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激励手段,精心创设情境,在吸引上下功夫,激发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乐中求知,产生探求知识奥妙的愿望,从而有利于个性张扬的形成。
第二引导学生善于发问。"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 "学起于思,思源一疑。"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新钥匙。在平时教育中,应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始预习质疑,课中学习质疑,课后复习质疑。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在质疑、解疑中培养了自主精神。
第三倡导学生发挥想象。 "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很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是创造力,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任何创新的第一步都是借助想象提出来,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能激活创新的"灵感",而这"灵感"是最重要的。 "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甚至是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在平时教育中,多提供信息,少设定框架,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发挥想像力,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创新之门。
少年宫是校外艺术教育的重要机构,拥有专用的教学场地,先进的教学设备,严格的教学管理,在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支持;同时教育工作者都是从事校外艺术教育多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培养创具有个性人才方面应该走在前列。
校外艺术教育论文篇三
《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发展探析 》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成为了青少年教育的主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内艺术教育由于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局限性,很难满足青少年对艺术学习的需求,因此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就成了青少年艺术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外艺术教育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教育拓展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6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46-02
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然而,据初步考察,目前我国在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对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缺乏足够重视。1989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强调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由此确立了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并迎来了迅猛发展的事态。
一、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内涵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是指青少年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包括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以及其他课余时间),由校外教育机构、文化教育单位以及各种社会教育团体,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艺术文化素质的教育活动。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重在启迪、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艺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和提升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又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净化青少年的情感、美化青少年的生活。另外,艺术教育能引导青少年热爱生活,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文化知识。艺术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审美情感、爱心以及心理调控力,在促进青少年感性成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理性成长。
二、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特征
(一)参与者的广泛性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参与者遍及整个社会,其中,我国从事校外艺术教育的队伍就十分庞大,许多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都把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开展校外艺术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和职责所在。以规划和指导校外教育为重要工作职能的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有教育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开设了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负责校外艺术教育工作,包括全国妇联、少先队、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同时,青少年参与校外艺术教育的积极性也很高,在一项对北京、天津、大连、杭州、本溪、湛江六个城市3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参加过少年宫活动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40.4%,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舞蹈、美术、乐器等;参加过兴趣小组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76.8%,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美术、书法、舞蹈、唱歌等。
(二)内容的多样性
少年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校外艺术教育除了对青少年进行乐器、书法、舞蹈、戏剧、声乐、绘画、雕塑、朗诵、武术等多方面的训练外,还涉及到个人成长发展的其他方面,如政治观念、道德思想、文化知识、人格心理等等。从功能上讲,校外艺术教育侧重于开发人的潜能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因此,内容的多样性是校外艺术教育的突出特征,也是校外艺术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关键。
(三)形式的灵活性
校外艺术教育因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而备受青少年的欢迎。少年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群体,观察和学习外界事物的视角和方式比较特殊,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需求也比较特殊。以传授系统知识为根本任务的学校教育,即使进行改进和革新,仍不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满足不了青少年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校外教育以满足少年儿童成长需要和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在形式上讲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慢慢也就形成了校外艺术教育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儿童性、知识性、幻想性等重要特征。校外艺术教育采用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参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外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少年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判断能力,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审美享受虽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但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青少年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会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认识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在艺术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对主观世界的了解、把握和启发。认识到艺术背后蕴藏着的勃勃生机以及博大精深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三)教育功能
青少年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表现形式的学习和欣赏,获得某种有利的教育和启迪,从而使其思想境界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
(四)心理功能
艺术及其作品具有协调、净化青少年心理的功能。积极健康的艺术能对负面信息造成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和重构,因此,它对学习负担过重或者处于消沉、郁闷、惆怅等困境中的青少年无疑是一剂良药,能予以有效的治疗。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愉悦青少年的身心,使青少年健康和谐地成长、发展。
四、发展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青少年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校外艺术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领域、活动空间,还能把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加深对知识的消化。
(二)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要坚持维护和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原则。学校的艺术教育由于受“教育法”等法律的约束,教学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学生对课程的开设和选择没有发言权,并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学校的艺术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而校外艺术教育则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因此,这就要求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教师在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三)有利于开发青少年智力,培养能力
人们常说,人的能力是在相应的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即使是天才也不例外。校外艺术教育由于其活动的类型多、培训项目多,参与性强,所以对青少年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作用十分显著。广大中小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中,解决矛盾和问题,正是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发挥聪明才智、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能力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中强调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调整自我
在家庭和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可以说,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使我们的教育在理智训练和感情抒发之间求得平衡,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化解和消除。因此,艺术教育应与科学教育并重,加强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有助于从小就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是校内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轻青少年学习负担的有效方法。因此,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要面向全体青少年,避免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和功利化,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充实的精神家园,促进青少年个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敏.浅谈校外艺术教育[J].科技信息,2007,(23):319.
[2] 陈丽.艺术教育浅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1,(09),23-26.
[3]李静捷.校外艺术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审美素质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06):83.
[4] 姜文,楚守涛.对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反思[J].黄河之声,2010,(11):104-105.
[5] 郭声健.艺术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沈礼.中国艺术教育现状探析[J].艺术设计月刊,2007,(02):34-35.
[7] 范琰.艺术教育的时代内涵和教学意识[J].上海高教研究,1998,(02):18-21.
[8] 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50-51.
[9] 董玉华.校外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00,(04):16.
[10]傅寿松.浅谈校外艺术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长三角教育,2012,(02):11-12.
有关校外艺术教育论文推荐:
1.浅谈我国青少年校外艺术发展思考论文
2.有关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3.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4.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论文
5.小学生校外教育论文
6.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7.浅谈体育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