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浅谈论文范文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中只注意了身体方向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锻炼能力、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是有益终生的事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体育教育浅谈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体育教育浅谈论文范文篇一
《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浅谈》
摘 要:本文简述了体育素质的含义及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从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学体系、重视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及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建设等各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生;素质教育;体育素质;终身体育
一、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的以传授体育技术为主的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偏重于学校体育近期效果,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素质的提高,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体育游离于社会体育之外的弊端,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这个大教育工程的发展,也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因此,学校体育要通过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中,不仅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培养他们终身从事体育健身的意识,掌握体育健身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即终身体育能力以及坚持从事体育健身锻炼的意志品质等的体育素质。
二、体育素质教育的含义
体育素质包括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和抵御疾病素质。体育素质是发展整体素质的物质基础,提高体育素质有助于发展品德素质和才智素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体育素质教育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标,以体育锻炼为手段,促进人的生理、心理、体育文化等素质形成的教育。根据体育素质的结构和作用,体育素质教育可分为三大类: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体育文化素质教育。
三、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具体对策
1.确立符合体育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新型的素质教育是把人的身体、情感、思想、品德、意志和行为看成统一体,通过可以调动、拓展和发挥其全部能力的活动机制,对人全面培养,旨在实现人的最高生活价值。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体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克服以往普遍存在的“重育体、轻育心”和“重技术、轻思想品德”的弊端。体育教育要从“育体”向“育人”方向转变,从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转变到全面追求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上。
2.完善以培养体育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新体系
体育教学是通过动作技术学习,传授运动技能,体育教学的质量就体现于动作术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的多寡。有效的体育教学是以技能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兴趣为先导,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应该突出体育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把“三育”教学放在为培养能力服务与基础教育的方法途径层面上,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将教育质量和效益推向纵深。教材内容要体现“四性”,即实用性、多样性、时代性、实效性,使学生既要发展身体,又要掌握那些现代生活最必需、最实用、最基本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要求去选择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全面的基础。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个性化教育
让教育适合学生,才能让学生适合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强调的个性化教育,正是从学习者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教育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的。我们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教育,具体到体育教学中,从体育学科动作技术学习的特点出发,应强调体育学习的体验。尽管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体验不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我们应提倡“快乐体育”的理念。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说得最多、最关心的是“传授”,“教技术、教动作”,生硬僵化的技能教学一直占上风。体育教师应着重于设计与所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兴趣浓厚的练习。在练习中贯穿较多的思维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即时学习积极性,以利于提高课中的运动强度。为了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应加强将情景兴趣转化为固有兴趣,以有利于提高长期从事体育活动和健身的积极性。
4.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教育的终身化是时代的客观要求。终身体育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思潮,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未来人才的优势,学生以后能否为祖国健康地工作都与终身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体育培育学生的锻炼能力要比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重要。
体育能力是指由个体的体育智慧、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及机能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指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即学生毕业后,在其漫长的一生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根据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独立地从事科学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的需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身体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己的健康水平、体态状态、身体姿势及体育动作能做出判断,具备调整改进锻炼方法的技能。在体育锻炼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
5.加强学校、社会社区、家庭一体化建设
学校体育教育要实现对学生体育素质培育的目标,还要与家庭、社会(社区)相联系,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这也是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要求。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时间增多,家庭和社会也要分担一部分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责任,形成以学校体育为主,以家庭、社会体育为辅的一体化模式。就如有人用数学等式“100+0=50”来说明这一问题一样,学校教育若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生活化、社会化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必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那些强身效果好,生理负荷适中,欢悦和谐,自由度大,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内容,必将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欢迎。
参考文献:
1.白莉.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刘汉生.学校体育改革之我见.
3.张维理.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简论.
4.朱琳.实施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策略.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