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财务报表课程论文
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经费效益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财务报表课程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大学财务报表课程论文篇1
浅析增值财务报表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社会效益日益突出,必然要求对外披露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做为社会责任报告形式之一的增值表,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有力补充,能够提供相当有用的财务信息,它丰富了企业对外报告的内容。本文针对现行增值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增值表编制方法的几点建议,以期提高增值表的使用价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增值表编制的意义
(一)补充完善现有财务报表体系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服务主体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披露的内容主要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但是,对于企业的社会贡献情况反映不足,例如无法清除明了的反映企业实现利税、上缴利税、劳动就业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情况。因此,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无法满足全部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这已成为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重大缺陷,而增值表的编制正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二)明确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当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取决于那些与企业有着密切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社区环境、自然环境等。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无法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而增值表则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增值额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情况,明确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增值表反映了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将其社会责任充分披露,这就提高了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例如,对企业职工而言,在增值表中,企业职工处于受益者的地位,这就把职工当成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是合作关系,休戚与共,而不是简单的被支付劳动报酬的商品,因此,更易于被职工接受,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二、现行增值表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增值表的一般形式 增值表所反映的增值额,是一个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价值,用公式来表式:增值额= 销售收入-外购材料和劳务-折旧= 工资+ 利息+ 税金+ 股利+ 留存收益。增值表根据以上的公式分两部分内容编制而成(见表1)。第一部分反映增值额的形成,第二部分反映的是增值额在对其创造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各方的分配,包括职工的工资、债权人的利息、政府的税金、股东的股利与公司的留存收益。
(二)现行增值表存在的问题
一是没有反映出全部利益相关者的情况。增值表的最终目的是要反映企业对于所有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而现行增值表仅反映了企业的一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情况,例如股东、政府、职工、企业留存,但是还有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情况没有反映出来,例如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社区环境、自然环境等。这些没有反映出来的利益相关者的情况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企业对自然环境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企业为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所负担的环境保护支出等。
二是没有反映出利益相关者的全部内容。增值表的最终目的是要反映企业对于各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全部社会责任,而现行增值表仅反映了各利益相关者的一部分信息,例如,对于职工来说,只反映出了职工的工资和薪金,而企业对于职工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远远不止于此,对于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培训机会、福利设施等方面都没有反映出来。
三是没有反映出增值额的变动情况。增值表做为企业的第四张财务报表,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财务信息,而现行增值表仅反映了增值额分配情况的绝对数,而没有反映出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比例,以及与以前年度相比较的变化情况。这些相对数的充分披露,能够使企业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从中分析出这些社会责任的变化情况,以找出问题,提高增值表的使用价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增值表完善的相关建议
(一)明确企业对全部利益相关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改进后的增值表应在现行增值表的基础上增加对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社区环境、自然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情况的披露。例如,应对消费者披露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应对供应商披露合同履行情况、定价和销售情况;应对竞争者披露公开市场的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应对社区环境披露企业参与社区建设活动所承担的支出情况;应对自然环境披露企业为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所负担的环境保护支出情况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披露都能够用数字来衡量,对某些难以用数字衡量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情况,本文认为可以在增值表中增设文字附注的形式进行辅助说明。文字辅助说明虽不如数字直观、精确,但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对数字披露的有力补充。
(二)明确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
改进后的增值表应将企业对每个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全部社会责任进行补充,以达到充分披露的目的。例如,针对企业职工的披露,就应在现有的工资和薪金的基础上,增加员工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培训机会、升迁机会、福利等方面的披露。企业承担这些方面的责任,是为了给员工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这是企业的首要责任。
(三)明确增值额的变动情况
改进后的增值表应增加一部分比率指标,包括横向的、纵向的。例如本年度各项金额与上年度各项金额的比率,这些比率能够反映出企业本年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上年度相比较发生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可以分析出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增加各利益相关者所得到的分配额与总分配额之间的比率,例如职工所得率、投资者所得率、政府所得率等,这些比率能够反映出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不同情况,通过这些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提高增值表的使用价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对企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不断关注,增值表必将会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增值表进行改进,一方面能够保留原有增值表的优点,继续提供足够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更多的项目,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反映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信息,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秋霞:《增值表与利润表的比较分析》,《财务会计与导刊》2007年第8期。
有关大学财务报表课程论文篇2
浅谈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异同
【摘 要】 在日常工作中,各行各业的财务工作中都有会计和统计,由于会计和统计的工作目的不同,因此,统计财务报表与财务会计报表在口径、计算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也不完全一致。文章仅对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异与同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财务会计报表; 统计财务报表; 差异比较
众所周知,统计与会计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二者在研究对象和基础理论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同时又在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统计的服务对象则侧重于服务国家宏观调控;
在使用方法上,会计主要用于价值形态的管理,反映的是价值形态,而统计既反映价值形态,也反映实物形态;在特点上,统计及时、全面、灵活,会计则实际、准确、严谨。虽然统计和会计存在差异,但财务统计核算离不开会计核算,财务统计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结合统计核算的需要而建立的,是统计与会计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
一、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相同点
(一)数据来源基本一致
资产负债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分配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其他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会计账户核算资料。
(二)指标名称基本相同
统计财务指标的名称除个别指标外,基本都和会计科目名称一致。
(三)部分审核关系相同
统计财务状况表中有些审核关系和会计公式是相同的。如:“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型;“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和营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一致。即使两者有些不同,也是根据会计表中关系转变而来。
二、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不同点
在会计核算中,准确、严谨的观念贯彻始终,这一点也体现在会计报表中。而统计报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决定指标的取舍。因此也就决定了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不同。
(一)报表设置不同
1.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不同:由于统计与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目的不同,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也有所不同。统计财务状况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为“千元”,而会计报表的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元”。
2.定报报告期别设置不同: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年报的报告期是一致的,但在定报报告期别的设置上有所不同:定报的报告期分别为“1-2月”、“1-5月”、“1-8月”、“1-11月”。
(二)指标数据取得的依据不同
1.根据会计账户余额填报的统计指标
“现金”与“银行存款”指标在财务统计报表的资产负债部分,虽然此部分的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但这两项指标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取得。因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此两个指标的“货币资金”指标,而“货币资金”指标是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指标的合计数,因此这两项指标要根据其会计账户期末余额数填报。
2.根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
在会计科目中没有现成的“本年折旧”指标,此指标应取自“累计折旧”科目,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数,反映的是该单位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折旧数。因此“本年折旧”指标是“累计折旧”科目中本报告期的折旧数额。在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与转出情况下,累计折旧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的贷方发生额=本年折旧。而在有报废与转出的情况下,以上等式不成立。
3.需要分析填报的统计指标
会计科目中“实收资本”科目下是按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因此统计指标“实收资本”下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等指标就不能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要区分投入资本的性质,需要结合工商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和企业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填列,如企业填101表时的登记注册类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不管是否存在个人投资,其控股情况都应填集体控股,103表中的资本类型也应填集体资本,否则审核关系就不能通过。
4.需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的统计指标
会计制度上有很多会计科目没有规定明细科目,各单位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明细分类。如“管理费用”中的“税金”、“财产保险费”、“差旅费”、“工会经费”等指标,在单位没有明细分类时是需要从会计科目中摘算的;再如:会计制度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因此统计“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净额)”指标时若存在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的情况下是需要计算得出的。
(三)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
1.资产负债部分
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指标存在关系都是相等的。如: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金。而统计财务状况表流动资产合计的审核关系为:流动资产合计≥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净额)+存货。类似这样的关系还有一些,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2.利润及分配部分
会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是根据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一步推算下来的,前面已说过到“营业利润”指标,统计和会计核算关系都是一致的,但是“利润总额”指标,统计与会计在报表设计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会计报表利润总额是根据“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得出的。而在统计财务状况表上的利润总额不含营业外收支,所以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之间不存在审核关系。
三、对于做好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思考与建议
财务统计是统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统计业务的一个难点。因此把握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正确统计财务情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统计报表制度建设
现在各行业规模以上的单位都有上报统计年定报表的义务,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上报统计财务报表。要保证上报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对统计财务报表上报要求的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没有遇见过的问题很多,而会计处理方法的改变,定会影响到统计财务报表。因此应加强统计制度建设,对统计指标与会计科目的不同,作出明确和详细的解释。
(二)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
由于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建议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基层统计人员把实际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去,有利于上级统计部门随时了解报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做出指导。
1.兼顾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需要,设立各行业的问题反馈专栏,使各行业能将问题分门别类的及时提交上报,同时能了解到上报统计数据的问题和情况公告。
2.保证反馈的具体信息能够得到高效率的处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处理机制。将各行业问题分类总结后,上级统计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在网上予以解答,也将减少政府统计机构工作人员重复解答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一段时间后将有代表性的问题汇编成册,下发到各下级单位。这样可以利用网络提高统计报表填报的正确率和办公效率,较好地满足基层单位的业务应用需求。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以进一步创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统计信息体系。
(三)开展财务统计分析
如何使用和分析财务会计指标,开展财务统计研究,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为统计工作服务,是统计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而解决此问题首先要解决统计教材过于专业化的问题。在统计学历教育和职称培训中都有会计和统计课程,但课程都过于专业化:会计课程中没有关于在统计工作中如何使用会计报表的内容;统计课程中没有关于如何使用统计理论和大量的核算资源对会计指标进行分析的内容。建议编写会计统计兼顾的统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且教材不能照搬统计和会计类课程教材,它应既包括统计和会计的基础知识,又兼顾两门学科的交叉部分,还应有统计人员如何利用所掌握的统计财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内容。而统计知识与会计知识的融会贯通将会打开一片统计分析的新天地。
(四)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财务统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区别,对统计报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现有基础上要加强对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让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理解:统计和会计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应当有跳出会计的观念才能进一步了解统计、学习统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统计报表的要求,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报表的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晓芳.浅谈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之间的比较与联系[J].中国集体经济,2009(4).
[2] 浦东梅,吴涛.美国会计报表编制的几个技巧[J].财会学习,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