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创业致富案例

2017-03-23

创业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还对新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后者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看看那些残疾人创业致富案例,学习他们的方法,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残疾人创业致富案例一:

85后残疾女孩开网店年销过千万的励志创业故事

甜美的笑容,轻快的话语,如果不是随身携带的双拐,很难想象活泼开朗的黄银华是位残疾人。她19岁拄着双拐独自闯荡武汉,从摆裁缝摊起步,到开服装店、经营书店,再到开网店并成为阿里巴巴残疾人销售冠军……如今,黄银华线上线下的年销售额已近千万元。

谈及女性创业,她说最初只是想养活自己。而现在,她想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讲述这个女孩开网店年销过千万,成电商导师的励志创业经历:

疾病浇灭舞蹈梦

拄双拐独自闯武汉

“小时候,我爱唱爱跳,最大的梦想是做一名舞蹈演员。”黄银华说,然而天不遂人愿,1987年,年仅13岁的她被诊断出患有血源性骨髓炎,瘫痪在家一躺就是6年。父母带她找过很多医院,仍无法治愈,她的人生从此与轮椅和双拐相伴。

卧病在床的6年里,她自学了高中课程,写过很多诗、小说,甚至梦想过考大学,可她的身体状况实在不允许。

为了不让父母操心,1993年黄银华咬牙独身一人从家乡鄂州来到武汉,为了生存,她干过裁缝、办过书屋、还开了酒吧……“只要能尝试的我都干过。”湖北女子泼辣干练的特性在黄银华身上展露无疑。

创办职业培训学校

指导更多残疾人就业

早在创业期间,黄银华就曾自费办起一个残疾人网站,帮助百余残疾人找到了工作。2009年,一个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创业培训基地,在黄银华的操作下诞生。

然而,培训班各项成本每天都要支出,进展不顺,出现亏损,2010年5月,培训中心几乎到了倒闭的边缘。正在这时,她有机会面见了武汉市长阮成发,阮成发在听取了她的想法后,让武汉市相关部门特批成立学校。

从一个小小的创业培训中心,发展成为武汉阳光职业培训学校,这是黄银华从来没想过的。在此基础上,黄银华陆续创办跨境电商速卖通商学院,与阿里巴巴签约合作培训电商人才。

2015年,黄银华在武汉火车站附近投建1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孵化器,计划培育孵化电商企业1500余家,帮助20000人实现电子商务类的就业。阿里巴巴也向她抛来橄榄枝,希望她能提供两万云客服。“这非常适合女性在家就业,多一个妈妈在家实现就业,就少了一个留守儿童。”黄银华说,她将联合阿里巴巴、丝宝集团等企业为贫困女性提供岗位,帮更多人实现就业。

网店营业额过千万

梦想帮更多女性实现就业

“大家知道我年营业额最高的工作是什么吗?是开网店。”黄银华娓娓道来,2009年,看准互联网是未来发展趋势的她,开了第一家网店,年营业额200万,现在线上线下营业额近1000万。“朋友们都跟我取经,我觉得不是自己多聪明,我只是选择了互联网,借互联网低成本,把产品卖到全国。”

然而,这小小的成功,只是黄银华梦想的起点,“我的梦想是教育与公益,希望做大做强电子商务教育,帮助更多的人把东西卖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我更希望做强我的公益,帮助更多的贫困女性实现互联网+就业,让更多的女性在家就能通过电商、微商平台实现就业,一个妈妈在家实现就业,就少了一个留守儿童。”

如今,黄银华网店有两位客服,都是黄银华曾经帮助的困难女性,其中有一位客服是襄阳人,因为经常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她不能外出打工,但农村没有更好的赚钱方式,在黄银华帮助下,她学了电脑,会开淘宝。“家里有事,她可以与另一位客户沟通值班。这样可以在老人需要时可以尽孝心,孩子需要时做一个尽职的好妈妈,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5年来,黄银华创办的电商培训学校共培训电子商务从业人员3000余名,其中,免费为1500余名残疾人培训了电商知识。一些残疾人通过系统学习后,开网店创业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与其说黄银华是在教人创业,不如说她在利用资源整合,手把手帮人创业,这让从她学校里走出的学生,创业率达到50%以上,没有创业的,也大多数都能在她的推荐下找到工作。她在自己的课程中,还加入了让残疾人亲属能参与的内容,目的是为解决残疾人亲属不支持创业的问题。在这些特殊课程上,她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诉那些亲属,创业都有一个过程,并不是一开始都能赚钱,而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这能让残疾创业者更快走过艰难的过程。

她说,创业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哪天无法继续发现问题,或没办法解决问题,发展也就停止了。“我自己也是经历了新鲜期、磨合期和疲惫期,现在才进入相对的和谐期,但我不会停止,会向更高的难度和高度冲击”。

残疾人创业致富案例二:

残疾女孩70块钱起家变成百万富翁

天生爱画画成就创业根基

周彦俊的童年是灰色的。一岁半的时候,正在蹒跚学步的他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此永远失去了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的机会。父亲是个篾匠,经常外出揽活。年幼的他寄养在别人家中吃百家饭。但他并不甘心寄人篱下,十岁那年,他拄起拐杖开始独立生活。穷苦的父亲希望残疾儿子学点实用的东西养活自己,12岁那年,他父亲买了一台缝纫机,让他学缝纫。然而,周彦俊却痴迷上了画画。没有专业老师指点,只有狂热的兴趣,他的画笔却从不停歇:画人物、画动物……为同学们描摹小人书,给班级出板报。他笔下的人物、动物、植物惟妙惟肖。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画画竟成了他后来创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靠70元白手起家

18岁那年,周彦俊的双脚动了两次大手术后休学了。从此,村里人就经常看到一个双脚打着石膏,双手拄着拐杖,身背画架的少年。他到处给人画画,一张画卖两块至两块五。20岁那年,周彦俊迎来了生命中第一个转机。这年他退学了。怀揣着父亲给他的70元钱和朦胧的创业想法,他独自前往县城自谋出路。当地有个风俗,办喜事盛行赠送画匾。周彦俊认为这是个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生意。进县城的第一个月,周彦俊没有赚到足够的钱交房租,被房东扫地出门。周彦俊的忠厚老实打动了第二个房东,不但把房子低价租给他,还答应到年底再付房钱。有了落脚的地方,周彦俊留下生活费,把剩余的钱都买了玻璃、颜料、画框,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开始时他给人画镜屏,别人做寿,他就画不老青松;别人结婚,他就画龙凤呈祥,再加上玻璃、画框来提高档次。镜屏每块成本2元左右,卖出去3.8元,周彦俊的原始积累就是从这一个个细微的2元差价汇集而成的。

做大作坊远走他乡偷师学艺

三个月下来,周彦俊攒了一笔小钱。从中,他看到自己能做得更大。做大生意资金显然不足。于是,残疾的他再次上路,这次,怀揣200元钱,远去广西柳州。本来想去找朋友借钱,没想到碰上了生命中第二次转机。钱没有借到。满心失望的他在柳州商场闲逛。商场内一种用通草做成的立体画匾让他眼前一亮。他认定这是可以开发的新产品,画匾的边角上印着一个印章贵州贵定。顾不得路途遥远和行走不便,他坐上了前往贵定的长途车。也许是其貌不扬的原因,假装成进货商的周彦俊并没有引起厂方的警惕,他仔细参观了整个工艺流程,临走时还买了一块成品和半斤通草,带回家研究改进。改进过的通草画匾造型独特,在喜好画匾的湖南市场大受欢迎,甚至抢占了广西市场。

上门订货的厂家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他之前偷师的生产厂家。周彦俊顺势扩大小作坊规模。后来小作坊被涟源县工商联收购,员工增加到了40多人。

自立门户成了百万富翁

从此,周彦俊坐上了让当地人艳羡的位置--公办美术厂副厂长。然而,自立门户的想法始终在他心头激荡,他毅然辞职,筹办兴华工艺美术厂。

启动资金由朋友们东凑西凑而来。美术厂月收入从两三千迅速蹿升到几万元。周彦俊用近20万买下600平方米地皮,建起300多平方米的厂房。此时他脑子里已有产品转型的念头。虽然当年偷师学来的匾额生意不错,但他参加广州交易会后,意识到产品再不更新,客源必将不断萎缩。自那时起,他吃饭睡觉都在琢磨开发新产品。终于,笋壳进入了他的视野,用它来做野鸭、鹰等动物的羽毛效果非常逼真。新产品一上市,反响出奇地好。他很快为这个新产品申请了专利。商家找上门来指定要包销他的新产品,并定下协议,一天要150个,而当时他的工厂一天生产能力只有60个。为此工厂不断扩大规模。后来,他的业务遍及湖南省40多个县和北京、上海、四川等十几个省市。数百万元收入滚滚落袋。30岁的周彦俊在湖南成了创业神话。

以上便是这位残疾人创业故事。连周彦俊这样的残疾人都能去发愤图强,那么作为手脚完好的我们,如何不能为了个人创业梦想而去勇敢地拼搏呢?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