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移动媒体的发展模式与问题应对

2017-03-13

当前,全国新闻界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这实际上是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的回归,那就是:离人民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

离人民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要求我们真实反映群众生活,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维护群众利益。这一点说起来非常容易,做起来却很不简单,因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新闻工作者受到的诱惑很多,媒体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包围之中,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一是需要勇气,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敢于顶住各种压力报道事实真相,道出百姓心声,在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和事件上不缺位、不失语,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贯彻到报道实践中;二是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体察真正的民情,在众声喧哗中发现群众的关切,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洪流中找到群众的需求。在现实中,有些人虽然下了基层,但写出来的报道却与群众的关切无关,甚至为某些利益集团侵犯群众利益背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走基层”只是一种形式,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才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终极追求。

离人民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要求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更加全面地了解群众现状,更加细致地了解群众想法,更加准确地说出群众想说和想听的话。然而,当前浮躁喧嚣的社会风气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记者热衷于“傍大款”、捞外快,或者奔波于各种楼堂馆所、文山会海;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演变也在改变媒体的生产方式和记者的工作方式,一些记者坐在办公室电脑前上网东抄西拼、闭门造车,不屑于深入基层、深入现场采访;媒体内部包括考核在内的运作机制也会对采编人员的工作作风带来影响,记者为了完成发稿量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调查采访。因此,“转作风”确实很有必要,但也需要多管齐下,尤其需要从整体环境和体制机制上为“转作风”提供良好的氛围。当然,最重要的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如果整天穿梭在“上层社会”中,漂浮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的“云”之上,那最终必将遭到人民群众的抛弃。

离人民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回归朴实自然的文风,更加贴近群众的信息接收习惯,用群众的语言说群众关心的事情,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当前,新闻报道文风方面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言之无物”--或是长篇大论,堆砌词藻,华而不实;或是唯官唯上,充满官话套话,八股气越来越严重,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因此,“改文风”正当其时。一方面,要坚持对新闻报道文风的传统要求。譬如,要言之有物、避免“假大空”,要通俗易懂、避免艰涩生僻,要生动活泼、避免生硬呆板,等等。另一方面,也应与时俱进,适时适当吸收群众的新鲜语言,适应群众信息接收习惯的变化,但同时要有所甄别,把握好度。

离人民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对于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能指望通过一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可以一蹴而就,而应该让它“融入血液,成为价值理念”,时刻牢记在心,时刻身体力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出现,其所占的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已经迅速成长为传媒行业的重要力量,为传统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那么,移动媒体应采取怎样的发展模式?其发展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移动媒体的发展模式

依靠大型传媒企业,促进媒介融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移动媒体产业市场机会众多,亟需有眼光、有胆识和有能力的传媒集团去识别、去利用。移动媒体应正视传统媒体存在的价值,并将其最大化。与传统媒体中的大型传媒企业合作或整合,是移动媒体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大型传媒企业而言,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扩大产业规模,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而联合移动媒体产业恰好能够助推大型传媒企业的媒介融合。此外,传媒业市场的区域化分割是制约传统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移动媒体则不受此因素的影响,可以跨地域和空间甚至跨文化向受众提供移动服务,移动媒体拥有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巨大市场,市场空间远远大于传统媒体。移动媒体在为大型传媒企业的媒介融合和市场拓展提供帮助的同时,借助于大型传媒企业成熟的管理机制、人才优势以及强大的资本力量也可以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中国移动与各地区各大报刊合作,联合推出“手机报”,就是移动媒体与传媒企业合作双赢的实例。

联合互联网,扩充应用服务。就移动媒体而言,移动终端已经成为整合多种媒体传播功能的终端,对移动终端的直接持有者即受众本人来说,简单基本的应用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其多种多样的个性化需求。随着互联网对移动媒体的渗透,为多种多样的应用服务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不可否认,虽然移动媒体的地位不断攀升,但其仍然属于新生一族,影响力、商业模式等都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任何事物的破局点必定会产生于创新之中,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为移动媒体带来的发展契机,将是移动媒体从新兴到腾飞的关键步骤。

在美国,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终端已经颠覆了以往的网络格局,而这种变局正在向我国扩张。在中国,新浪、腾讯、网易等互联网主力纷纷把自己的核心区域,诸如微博、QQ、电子邮件等等,和移动媒体联系起来。与此同时,众多的网络服务商也纷纷进军移动领域。因此,积极联合互联网,与互联网主力军谋求合作,努力扩充移动媒体多样性的应用服务,将是我国移动媒体发展的重要举措。

发展移动广告市场,保证盈利收入。我国手机用户规模很大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扩大为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用户基础。随着3G牌照的发放,制约移动媒体发展的技术限制将得到很大程度地解决,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移动媒体业的快速发展。

移动媒体的重要盈利手段手机广告具有其它广告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数目庞大的受众群体,为广告主提供了巨大的广告投放市场,并且所有的广告投放将直达客户终端,由受众直接获得;移动广告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反馈性,受众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广告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购买,或者联系广告主进行进一步沟通,移动终端能够及时向广告主反馈广告信息,在广告宣传的同时完成产品出售和信息回收统计,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移动广告传播迅捷、范围广,可以根据广告主和受众的需求进行精确发送,能够根据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移动媒体在准确细分受众上占有优势,这也保证了广告主能够对产品的目标受众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

广告收入是传媒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移动广告一步到位、精准投放、即时反馈的宣传优势获得了广告主的青睐,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移动广告市场,让人充满期待。

突出内容为先,广告为后。传统媒体一直强调“内容为王”的概念,认为只有做好传播内容,才能吸引到足够的受众,才有盈利的前提和资本。长期从事移动互联网产业研究的独立顾问侯宏认为,移动终端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媒介、第一个永远在线的媒介、第一个随身携带的媒介、第一个内置付费渠道的媒介,具有信息传播的移动性、唯一性和无选择性。这些特点使得很多学者认为,移动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一种全效传播,继而推崇“效果为王”的传播理念,认为在移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概念已被颠覆。加之移动广告市场的巨大前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移动媒体的内容质量是否还需要受到关注和保证。

作为“第五媒体”的移动媒体,的确具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但其仍要坚持“内容为王”,仍然需要保证内容质量,这一点是肯定的。苹果公司所提供的服务App store模式就证明了这点,充足、丰富、不断提升的内容市场为移动设备提供了坚强的内容后盾,也使得苹果公司在电子移动设备市场中占据了难以撼动的地位。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受众,才能为移动广告的传播打好受众基础,因此,移动媒体必须突出内容为先、广告为后的发展理念。

移动媒体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随着移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随着3G牌照的逐步发放,我国的移动媒体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总体说来,我国的移动媒体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移动媒体产业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虽然我国的移动媒体产业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具有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媒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忌操之过急,也无需因为一时的落后而气馁,应冷静面对、认真分析,多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大力推进我国移动媒体产业的发展。

由于技术的限制和我国受众的消费习惯,使得移动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还需时日。由于技术的限制,移动媒体的上网速度仍然较慢,受到流量的限制,无法大篇幅地做图片广告。虽然3G牌照的发放使得3G用户的上网速度大大提升,但我国的3G普及率仍然不高,加之绝大多数的用户仍对网络消费信任度不高,也阻碍了移动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技术和用户消费理念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解决的,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应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设法降低3G使用费用以大力推进3G使用的普及率,努力宣传促使消费者逐步改变消费观念,增强对网络消费的信任感。

传统媒体与移动媒体的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随着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媒体纷纷联合移动媒体,推出各自内容的移动网络版,进行跨媒介扩张。但是,由于传统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媒介融合的模式仍在探索阶段,大型传媒企业对媒介融合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容易忽略移动媒体的特点,一味地延续传统媒体的操作模式,以传统媒体的运作规律进行运营,这种做法无疑会让媒介融合流于形式,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也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传统媒体与移动媒体的融合还需要大胆尝试,把握住移动媒体的特点,研究媒介融合的趋势和规律,利用移动媒体的优势进行商业运营,使融合逐步走向深入,在取得成效后积极总结相关经验,以求尽早探索出一条媒介融合的共赢之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