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备考课型模式的深层思考

2017-03-13

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班级,同样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会教出不同的结果。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研究一个统一的、优质高效的课型模式,让教学有一个明晰的思路,对于缩小教师之间的差距、减小班与班之间的不平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大纲、新教材、新教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与实践,并参照业内专家的观点,确立了以下四种基本的课型模式,既是对以往做法的总结归纳,也是对今后备考的指导。

一、新授课模式及解读

1、模式:

学案导读——思考体验(学生)——合作探究(生生、师生)——迁移应用(巩固训练)——反馈矫正——归纳总结——作业布置。

2、解读:

“思考体验”是指学生自主探究的阶段,导学案中应设置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层次性、连续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获取信息与加工信息。

“合作探究”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解互补,也有教师对学生的点拨释疑、障碍排除、顺畅思路,是一个师生互动、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语言宜具有启发性、凝练性,不要过多包揽,要给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归纳、去总结,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成功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复习课模式与解读

1、模式:

订制目标——精读凝练——精讲发散(举一反三)——精练提升——反思构建——回测检验。

2、解读:

“订制目标”是首要的环节,本节要复习什么、训练什么、达到什么目标要科学合理,不能想当然、随意化;而精读凝练之“精”之“凝”是有重要意义的,复习课不是新授课,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知识的概括、总结和提高,“读”的是重点难点,“练”的是关键环节,不能搞“题海战术”、“鸟枪法”盲目训练。

“精讲发散”则指的是教师针对所复习内容而精心选出一部分富有启发性、创新性,能够训练学生某种能力的典型例题加以讲解,让学生体味个中道理、诀窍,从而启迪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振聋发馈,以一带十,触类旁通。

“精练提升”环节要求教师精选习题,让学生训练思维、训练能力,在训练中加深理解,在训练中巩固提高。

“反思构建”更是一个不可省略的环节。构建主义的教育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为主体、通过教师指导来主动获取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教师可以把学生喂饱了,却无法替学生消化了,更无法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务必让学生通过反思内化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回测检验”不是指当堂就做,它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的总结检测,要前挂后连,以防止复习中的知识回生问题和顾此失彼问题。

三、训练课模式与解读

1、模式:

明确目的——精选习题——科学组题——规范答题——强化训练——检查指导。

2、解读:

“训练课”,许多人的理解往往就是发下题目去让学生做做了事。其实里面还具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推敲的。譬如说“明确目的”,你为什么要选这些题目,你想通过这些题目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得做到心中有数,不是什么题都可以选的,不是选什么题都行的。再谈“规范答题”,这里面既有书写规范、步骤规范,这都是很重要的,同时还要有做题方法规范,这是抽象的但又是实实在在影响着答题质量的内存的东西。譬如说如何“审题”,如何“找角度突破”、如何使“思维联贯”等等,都需要教师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日常体会去指导学生,让学生去感受、去提高。再就是“检查指导”,“训练课”不能是“信马由缰”、“放羊式”的教学,训练的过程要受到教师的严格控制和指导帮助,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次训练,比如说设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进行分层次教学,不能搞“一刀切”,同时也要训练答题的速度和质量,让学生在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与技巧,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

四、讲评课模式与解读

1、模式:

找准错点、圈定目标——围绕考点、敲定重点——分层评点、个别指导——典题精讲、迁移训练(变式训练)——总结反思、错题整理。

2、解读:

许多老师认为,讲评课就是老师大讲特讲,把所有的错点统统讲完就放心了。其实不是这样,错点应该找出来,可是讲什么、不讲什么、讲多讲少,还是要认真研究的。那么依据是什么呢?一是错题率,二是错题所处地位,三是学生的层次。有的讲有的不讲,有的粗讲有的细讲,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同时跟上迁移训练也称变式训练以巩固思路,千万别讲完了了事;另外也务必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有消化巩固的空间,并指导学生对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认真反思、总结、整理,并写上一句做后感,以作为再次回顾时的思路导引。

当然,教无定法,再好的课型模式也只是个框架、程序,它需要教师以此作为依据,在实践中去发挥、去创造、去完善,并内化为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