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随笔,老师备课随笔

2017-02-25

备课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备课随笔都怎么写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备课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备课随笔篇一

有经验的老师都懂得:备好课,不代表一定能上好;但要想上课,就必须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教学中,备课不充分或者备的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那么如何备好一节课呢?

(一)对教材的认识。

教材,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教学思路,你要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才能达到你的课堂教学目标。做为教师,都应对所授科目的内容熟烂于心,吃透教材、理解教材,都要依据课程新标准去深入分析教材,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我们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依据课程目标,对教材的基本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从整体上阅读和把握教材,弄清楚各册教材之间的关系,注意教材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把握单元训练重点,确定课时目标及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备学生的课,并非为课而备。

一堂课,归根结底,都是在围绕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深与浅,也是由学生的反应体现出来的。班级中的学生,其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一刀切的上课模式,会带来差强人意的效果。如果以大纲为依据,在广度、深度上均以学生实际情况做一定调整,那效果会更理想,同时也避免了课太难,学生听不懂;课太简单,学生又听起来索然无味。

(三)教学内容综合化

很多老师对本学科内容了如指掌,而对于学科外的知识,不去过多的了解或浅尝辄止。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合适。学科与学科之间或多或少都有其相通的部分。做为教师,应学会利用本学科外的资源,联系实际情况,建立一种知识链,做到把课本中的“死知识”牵引到生活中,让其变“活”,以此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首先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生氛围。在一种轻松的环境里,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消除自主练习的恐惧心理,并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游戏、实验等练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枯燥的练习变的有味道。其次是要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去说、去问、去讨论。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发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由被动变主动。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势必要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大胆的表现自己,从而树立自信。该教学方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最后活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师要立足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都将干瘪无味的说教变为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具体,静的变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像的世界,使教材与课堂都“活”起来了。

由此可见,要备好一节课,仅靠教材远不足矣,还需要教师在平时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将知识全面、系统的传授于学生。

备课随笔篇二

备课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形式,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我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年级组集中备课,下面我对实施集体备课的情况谈以下几点:

第一:集体备课有许多可取之处,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进教师“共同富裕”大开方便之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引领新教师早日入门,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第二: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集体备课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集体备课中,主备人选择要备的课,主备人先备课,备好后,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最后主备人进行整合。

这学期的集体备课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明确了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本次备课,本组成员坦诚交流,力求完美。

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我们在备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备人介绍教学构思和设计时,我们只是从大的方面进行了修改,有几个细节我们忽略了。

总之,通过集体备课、听课研讨活动,老师们都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不再紧张别人听课了,更加愿意和别的老师交流了。老师们相信: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不断交流,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备课随笔篇三

章中的重要句子如何理解?具体的内容能够概括,抽象的内容能够阐发,含蓄的内容能够揭示。首先还是要结合上下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予以动态地理解,特别注意结合中心思想感情、中心观点来理解。第二,其内容最好压缩一下,能够压缩转换成最简洁的主谓宾这样的格式。第三,能够明确这样的句子是否是否了修辞手段、表达方式,能够明确定位之。第四,对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能够明了到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五,明白这样的句子是否是双重乃至多重含义,揭示其多重含义。

这个单元我们所学习的新闻作品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新诗,第二单元的古代记叙性散文,第三单元的现代记叙性散文有些什么不同?第一是时效性。像《别了,不列颠尼亚》这样的新闻晚发一两天就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只有置于1997年7月1日这样特殊的日子发表才有意义,相反,文学作品多是惨淡经营,甚至十年磨一剑的产物,要精致得多。第二,真实性。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某种相对意义上的真实性,不乏渲染。夸张、强化之能事,对于记叙性的散文,也要求很大程度上的真实,但是细节的点染、气氛的勾勒、材料的裁剪、主题的酝酿、技法的讲究都是作者作为创作主体有充分的处置权,而新闻在绝对的真实性这一原则的规范、制约下,一般不允许虚构、想象、虚拟的东西渗透其中,就是记者的主观感情也要受到钳制、拘束。第三,从语言上讲,新闻基本是要求准确、平实,而文学作品追求艺术化、个性化和创造性,像诗歌的语言更是颠覆常态语言为能事。从表达方式上讲,除了报告文学,一般新闻只要借助叙述、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足矣。从写作技术上讲,新闻不是艺术品,是实用文一类,所以那些花样翻新、斑斓多姿的艺术手法在这里多不管用,像象征、荒诞、意识流、梦幻、幻觉这些手法能用在新闻作品中是不能想象的。第四,从写作目的来讲,新闻是最快的速度发出新近的事实,而文学作品以写人为主,其核心任务是塑造人,写出人物的性格、气质、思想和心灵。即使是古代传记作品,有相当多的现代新闻元素,也是主要通过虚拟的对话来塑造人物的。

备课随笔相关文章:

1.备课与听课随笔

2.高效课堂教学随笔

3.学习随笔及研修心得

4.中学教师教学随笔

5.教学心得随笔3篇

6.小学综合实践课教育随笔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