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信息技术论文
相关话题
有些网友觉得信息技术论文难写,可能是因为没有思路,所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相关的例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信息技术论文篇一
走在尖端信息技术下的学生
通道四中 石庆珍
【内容摘要】:随着我校教学课改的发展,课堂中“三环、五步”教学的深入,学生自身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课前的资料收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学生应用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作者在物理课堂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实践为例,探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课程改革进程中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活化”了教材,给当今的教学体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初中物理课堂焕发了新的光彩。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使教育思想、内容、手段、方法、教育体制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多媒体在课堂的广泛运用使复杂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简单明了,网络的便捷让我们拥有了无穷的知识信息量。但是,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我们利用它来提高学习效率,帮助理解知识的同时,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在逐渐的弱化学生的理解力。因此本文旨在从信息技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影响着手,分析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碰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人在思维过程当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离不开知识和经验。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从不同角度、深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途径具体生动地呈现知识,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及经验,使其思维活动建立在雄厚的感性知识基础上,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思维能力结构
(1)要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可多用“你的意思是指?”“你是如何理解的?”之类的提问。(2)要运用好培养各种思维能力的相
关方法。如:教会学生分析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养成对事物、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习惯,可发展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借助多媒体,显示不同事物的性质、特征,让他们进行比较,帮助他们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可发展他们思维的比较能力;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所提供的文字,想象其中的情景,用示意图表示出来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事物的本质、大意等,或让他们参与板书的设计等,均可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3)要因材施教,尽量使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4)让学生评价某种观点,发表各自的看法,或偶尔组织开展小辩论会,发展他们的思维独立性。(5)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多种、大量的知识信息,多用“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找寻答案?”“还有没有其它的含义?”之类的提问,让学生找寻答案,发展他们思维的广阔性,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3、尽量多让学生自学,发展学生个性品质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交互性”和“非线性”,让学生结合各自的实际水平及爱好选择相应的信息随机进入学习,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自学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非线性”和“重现性”,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他们更好地把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结构的整体效应。
4、组织学生进行“效果评价”,
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在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以产生“共生效应”,不断补充、完善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大致有:(1)这节课我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确实达到目标要求了吗?自我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吗?
(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我能将它们表达清楚、形成知识结构吗?(3)我用到哪些方法技巧?哪些是新获得的?有什么独特之处?(4)在小组协作学习中,我做出了哪些贡献?有何体会等?这一系列的反问和反思都会有助于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
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声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信号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储存的光盘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等趋势,为小学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文化提供了便捷条件。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与机会,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然而,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当前的学生大多不能恰如其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网络的盛行,青少年之间网络欺凌行为已经取代以往的校园暴力,他们在网络上可以不受师长监督,用言词威吓、欺侮或骚扰同学。
据报道,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青少年在进行实时通对话和访问社交网站时,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而那些电子恶霸往往是他们的同学。网络上的恃强凌弱行为包括在个人网页贴上脏话,或是透过实时通对话一再传送不堪的文字侮辱对方。根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调查,有12.6%的受访者表示曾遭人身威胁,有接近5%的人表示担心自己的安全。这种网络欺凌现象甚至导致自杀事件。女生受到网络欺凌伤害的几率高于男生;女生成为电子恶霸的比例与男生差不多,且女生的欺凌行为往往更为狡猾、更具杀伤力。
网上违法行为也成为当前出现的又一新倾向。据英国伦敦米德尔赛克斯大学一位教授所作的统计,互联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牛津大学1995年下半年的调查表明,该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看黄色录像的时间多于利用网络进行学术讨论的时间。
1、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共同提高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的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或假设。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和处理,使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生要按照教师的布置与安排进行自主学习。
(1)、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2)、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 (3)、在学习活动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4)、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组内成员以及组与组之间的成员都必须相互监督、监控。
2、教师、学生干部与家长共同监督管理
教师每次都要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任务分管给几个 学生干部重点负责,监督他们能不能做到老师的任务要求;学生干部则负责把老师的任务安排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再次重视自己子女本次信息学习。教师、学生干部与家长共同监督管理来促进农村小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使农村小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完全发展。 三、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理论、规律的建立和发现都离不开实验,并且要不断地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边看演示实验边听讲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普遍认为演示实验可以使复杂的概念、规律形象直观化,便于重点、难点的学习,还可以节约课时,活跃课堂,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引起学习兴趣。可是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仪器的限制以及教师操作能力等问题,有的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定理、规律的推导实验。定理、规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习内容,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理想状态”(真空、光滑无摩擦等)下推导出来的。这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不可避免的会与定理规律有所偏差,容易使学生造成误解,影响教学效果。而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演示实验CAI课件制作就可以很容易的模拟出“理想状态”,使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与定理规律很好的吻合,避免了实验误差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使其更清晰准确的接受、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对象涉及宏观微观物体的实验。物理学中有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演示实验是无法实现的。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宏观物体的现象的学习,由于时空、环境的限制也是不可能进行演示的。传统课堂教学只是靠挂图、板书以及教师讲授来进行,学生学习时枯燥无味,学完后印象不深,抽象空洞,难以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运用演示实验的CAI课件可以很逼真的模拟这些宏观和微观物体的现象与结构,使学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给以深刻的印象,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3.实验过程不可控的实验。自然界中有很多物理想象的过程过快、过慢或者过于抽象,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们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学习掌握。如:“碰撞”是一个极短时间内完成的物理过程,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板书,难以让学生真正认真认识理解。在教学中运用CAI课件就可以控制两物体的相互作用过程,通过放慢、定格,学生可以细致的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加深理解,引发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验现象抽象化的实验。物理实验中有许多实验现象具有隐含性、抽象性,不便于学生观察,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磁化”现象,传统教学只是通过一些表面现象来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够深刻,通过演示实验的CAI课件可以展示物体磁化过程的内部变化,使该现象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揭示物理本质,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论文篇二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变革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育变革
(一)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不再仅是盛水容器,他们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在接受和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作为信息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改变传统模式,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目前,在国内外,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育技术应用大体有以下四种模式:
1.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①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过程;②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③通过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策划教学过程、进行学习评价。
2.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教学环境是多媒体计算机及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教学策略的教学软件;②以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③教学信息按超文本(非线性)方式进行组织,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④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学习者必须通过一系列交互操作来进行学习;⑤以CD-ROM贮存教学信息,信息量大。
3.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提高信息的传播与利用率;②学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主动地进行学习;③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
4.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是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交互式人机世界,它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
(二)对教学内容产生的变革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天地,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性,教师按大纲要求备课,按照规定的授课时间授课,课程与课程之间也缺乏交融,每门课的老师基本上只是讲授本门课的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支离破碎,不能达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会贯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和生动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使传统的以纸版等印刷品为主的教材向多样化的信息载体过渡。传统的纸版类印刷教材,虽具有稳定持久、使用方便、容易携带、不需相应设备等优点,但信息传递单向,不能实现交互;且信息承载量少,也仅能提供抽象的、静态的信息。传统的音像教材,能通过声音和影像信息使真实再现,却需相应的播放设备或受特定播出时间制约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信息化教材以CD-ROM教材和Web教材为主,CD-ROM教材包括计算机课件、专业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等,可依靠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开发功能强大的软件,兼容了音像教材和纸版教材的功能,不仅能实现真实再现,还能模拟真实过程,使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抽象概念形象化。Web教材则可利用Web传播媒体,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教材或对现有的教材不断翻新充实。目前越来越多的教材实现了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括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三维图像,通过超媒体链接,使得画面、声音、文字融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一改过去“活人读死书”的状况,使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首先,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人类知识财富需要代代相传,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信息社会的知识时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因此,知识的拥有不仅止于对前人积累的知识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更新。
其次,信息社会不但要求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人们通常认为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令人失去情感,失去人际协作能力。由此推出信息社会中只需要与机器打交道,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人际协作的结论。其实不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减少了人际交流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降低了人际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工业化中采用机器的结果是以流水线的集体劳作方式代替了个体劳动方式,从而显示人际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信息社会中的遥距模式,是以网络化的更为精密的系统协调代替了流水线式的协调。纪律观念、分工合作观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协调等都是信息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常出一些题目,分工合作,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再次,信息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无论在什么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生存。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能够适应环境。因此,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加快了整个社会的活动节奏,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的青少年吸毒率、自杀率、犯罪率上升的现象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则非技术之所能及。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教育的时代使命。
(三)对教学方法产生的变革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第一,教师的“讲”变为“导”。曾经有入怀疑信息时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将会代替教师的角色,其实不然,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应该变为“导”师。工业革命以前,一个人可以通晓百科,一位老师可以包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科技的所有课程,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丰富,出现了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而通晓百科的通才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不断的知识更新,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即使是对着十来岁的小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懂得多。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第二,学生的“听”变为“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与汲取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矢口识将会更力口深刻、巩固。
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以文字化的教案为授课内容,进行面对面的正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使之得以创新和发展,在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基础上,在象原先那样采用的文字教案的同时,教师开始利用教师备课系统和教学工作支持系统,筛选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信息制成CAI课件,学生也可自主制作CAI。现代信息技术还使得另一种教育方式——网上远程教育,越来越成为当今网络化时代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1999年,经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还明确规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是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并首次在浙江大学建立远程教育中心,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现代远程教育所采用的授课基本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网上异时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材通常被组织成超文本和超媒体链接结构,学生通过网上浏览器获取学习材料进行自学;通过Internet或其他异步通信工具,向导师提问和与同学讨论;其二是网上实时教学。在这种方式下,师生通过网上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同步通信工具来传递教学信息或进行讨论网上远程教学。网上远程教学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网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网上远程教学优化配置了网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了共享面。
现代信息技术由影响教育观念到影响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到教育的整个系统,使学校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以校办为核心,学校教务处、后勤处、政教处等各个构成部分组成的综合体转化为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支持结构,由教学活动、学校管理、信息资源、课外教育、信息网络等子系统构成的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将学校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融为一体。
目前,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存在地区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软件研发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上网行为的难以控制性;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对网络的应用存在能力和学科的限制等方面的不完善。而传统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自身的许多优点,如教学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针对性较强;注重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师生面对面交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可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远影响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随其发展这种影响还会继续扩大和深化,未来的教育变革我们无法预料,那么如何将传统教育的优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整和起来,寻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我们现在就迫切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1.梁贯成《教改不能盲目西化》
2.余珍友《美国人怎样教育孩子》
3. 田震清、尹冰心《论信息技术对21世纪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与
课程改革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