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康创业历程

2017-06-19

高德康说,做一名企业家,但同时也离不开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在生活中,自己努力把这两种听来截然不同的身份融合起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高德康创业历程,希望大家喜欢!

高德康创业历程

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中国代表队优秀选手王濛在为中国夺取本届冬奥会首枚金牌后,,韩晓鹏又获得都灵冬奥会男子空中技巧冠军摘金。杨扬,安贤珠等一位位奥运冠军的登场把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当中国国歌在本届冬奥会奏响,五星红旗在冬奥会运动场上冉冉升起,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一位幕后英雄,他的名字叫高德康。高德康现为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江苏省常熟市康博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

2006年2月意大利都灵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经过中国体育总局认定的,符合国际体育竞赛标准的,中国代表队的滑冰滑雪专业运动员穿的出汗要能透气,又要保暖,价值1万元人民币一件的总共100件防寒羽绒服就是由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1998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第一次选用中国自己制造的面料,用的就是波司登的产品。中国极地考察队赴南极和北极的考查,泰山观日出和保护母亲河活动,都是用波司登品牌的产品。

高德康,具有中国人典型的标准身材,1。72米的个头,满头浓密的秀发,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身着一身丈青色的西装,领带打的一丝不苟,一看就猜到这是个追求完美的男人。1952年出生的他虽然50多岁了,但是岁月的流逝,繁忙的工作,并没有在他坚忍不拔的脸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他看起来依然年轻,精力充沛。他很忙,找到他很不容易。算我运气好,刚到常熟,恰逢他刚从上海回来。晚上他又要去北京,第二天又要去俄罗斯。从俄罗斯回来后他又要去参加全国人代会。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又是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江苏省常熟市康博村党支部书记。他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在百忙中,高德康挤出时间和我谈了45分钟。这短短的45分钟,他叙述了30年的艰苦创业历程。

高德康创业历程:革新是成功的一半,名牌是企业发展的特殊生产力

高德康是一个很有民族气节的企业家。1993年,他在俄罗斯看到一个商店里写着:本店没有中国货。他看后非常伤心。有些人用伪劣产品损害了中国商品的名声。他决心要创造自己国家的品牌,向世界名牌进军。高德康做事喜欢创新。1993年底,他彻底与为别人加工品牌脱钩。开始在市场上全力以赴推广自己的品牌‘波司登’。企业也更名波司登。1994年6月,经江苏省体改委批准,波司登联合上海两家公司,成立了股份公司,成为江苏省较早一批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成功典型。

“实现波司登股份制改造,就是实现波司登从乡镇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成功过渡。”这是高德康的信念,他带领企业迈出了艰难而勇敢的一步。这是他从大智到英明的一次升华。高德康首先确立了科学管理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了“开拓思维,创新管理,敢为天下先”的宏伟目标,在此基础上按照产权主体人格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直接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配套改革,明确了集体,职工和高德康本人所占的股份,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实现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了专业化的趋势,内部组织机构之间明确责权利关系,健全了企业管理和监督体制,取得了企业自主经营权,成功实现了政企分开,避免了众所周知的行政干预,冲破中国传统的企业组织体制,为波司登真正走向国际市场,融入国际社会,创造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德康网罗各方人才,招募天下精英,形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独立发展,突破创新的组织形式。波司登在高德康带领下,成功进行了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一跃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羽绒制品生产基地,并迈出了向世界进军的铿锵步伐。为了有效地扩大发展规模,公司从现代企业的经营思想和要求出发,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方向转变,从有形资产经营向无形资产运营转变,通过多种途径扩大企业实力。

他当时面临着几个难题:面料,款式的潮流如何把握?如何得到又快又多的信息?谁来设计?波司登’能否被市场接受?如何在市场上推广?这些问题高德康心里没有底。他回忆说:“波司登是我1994年自己创造的品牌。这一年,我成立了康博集团,打出了波司登品牌。1994年,我做秀士登,波司登两个羽绒服品牌的产品。对我来说,1994年是失败的一年。当初我专做华东地区的区域性品牌。那一年,公司生产了23万件衣服,只卖掉了10万件,剩下的都积压在仓库里。卖不掉衣服,公司还不了贷款,我心里十分焦急。晚上睡不着觉,身上出冷汗。一夜之间,我仓老了很多,头发全白了。”2000多万元的家当变成了仓库里的积压羽绒服,卖不掉这些库存产品就得一次亏光。资金链的断裂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将意味着什么?高德康的焦虑心情可想而知。“这一年,我随着政府考察团去美国考察时,接到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郭经理的电话,他要买我的货,并在当年6月底开始甩卖。他对我说,今天你不来的话,我就请别人来了。这是一个机遇。我是个善于抢占机遇的人。机遇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郭经理救了我。1995年,我先把原来没有卖掉的库存衣服卖掉。”虽然2000多万元的积压羽绒服经甩卖回笼了800万元资金,高德康总算从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低谷中顽强拼搏地走了出来。

高德康说:“后来我到东北地区考察,寻找自己的感觉。我发现了服装积压的5个问题:颜色的问题,面料的问题,款式的问题,板型的问题,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的企业来说,失败是必然的。企业的问题找到了。从此以后,我开始认认真真地解决这5大问题,致力于臃肿的羽绒服的创新改革,把设计款式改成休闲款式,运动款式。1995年,我的羽绒服创新改革一炮打响。当年公司生产了68万件,销售了62万件,在全国羽绒服销量中名列第一。我永远不会忘记1994年的失败。我的革新是成功的一半。”高德康认为,设计创新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发展自己的手段。服装业没有专利保护,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不被超越。在他提出的创造市场,领导潮流的理念指导下,波司登带动了整个行业的产品向时装化,休闲化变革,开辟新的消费市场。自1997年以来,波司登连续代表中国防寒服向世界发表流行趋势,这既是品牌形象的升华,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积累。波司登在产品质量,辅料,面料方面年年连续创新和提升,芝麻开花节节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羽绒服的功能已不仅仅限于御寒保暖,追求美观变得越来越重要。高德康意识到这一点并大力实施以设计为导向的创名牌工程,引进人才,研究国内外流行趋势。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大胆革新。于是,原来60%,70%的含绒量,提高到90%,给臃肿的外形减肥,赋予简洁,贴身和流行的时装风格,色彩也更趋于自然,使用进口高技术面料,适应运动,休闲需要,设计创新使波司登脱颖而出,很快风靡全国。1997年至1998年,高德康又投资8000多万元,建造了占地2。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并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GGT/CAD,CAM电脑设计裁割系统,使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从2000年开始的波司登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波司登可以称为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现有职工10000多人。

2003年3月8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团讨论会上,高德康作了‘名牌是企业发展的特殊生产力’发言,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的经济转变,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有了明显提高。对人体起保健作用的保健抗菌羽绒服在波司登诞生了。2004年,波司登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结成科企战略联盟,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纳米“三拒(拒水,拒油,拒污)面料和纳米抗菌羽绒引入防寒服领域。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新厚认为,这种羽绒服的品质升级主要体现在纳米“三拒”面料和纳米抗菌羽绒的应用方面。前者是经现代纳米材料改性处理后研制开发的新型多功能织物,在原有的透气,透湿性,强力牢度,色泽鲜艳,手感细腻等优点的基础上,更有神奇之处。由于纳米材料的独特几何形状与尺寸效应,织物表面形成互补的界面效果。当油,水,污物落在衣服上时不会浸入布料而自动滑落。其拒水性指标为5级,拒油性指标为4级以上。而纳米抗菌羽绒则是采用纳米技术将无银系抗菌剂混合整理到羽绒纤维中,使羽绒具有抗菌,除臭等功能。其广谱抗菌,持久抗菌的卓越功能可有效克制细菌对人体的危害。波司登此举实现了防寒服抗菌,护理,保养,洗涤方面的重大突破。波司登雪中飞纳米,抗菌羽绒服的各项抗菌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已通过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协会的权威认证,成为“中国抗菌标志产品”。抗菌,抑菌产品已成为羽绒服装的主流。高德康把中科纳米技术应用到面料方面,这种密而柔的面料,既轻又薄,富有弹性。特别是在野外作业的时候,这种面料有防水,防油,防污的作用。波司登每年都有新的创新产品,连续性11年创全国羽绒服销量第一。“我用大自然的资源作代言人。不用明星做代言人,从中央首长到普通老百姓,都认同波司登的这个品牌。”高德康自豪地说。

高德康创业历程:向世界名牌进军,走国际化道路

面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纺织服装业曾欢声一片。高德康却头脑清醒,他说,机遇能不能把握,关键是有没有充分的准备。国际市场上纺织服装分额不是拱手相送的,肯定会遇到新的挑战。关税壁垒淡化了,但技术壁垒,以保护健康和环境为名的“绿色壁垒”会随之而来。高德康告诫员工,波司登要创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名牌,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打破各种贸易壁垒,在“边远地区国家纺织服装业”的角色基础上努力扩大出口,另一方面极力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打工者的地位”,不断在困境中捕捉机遇。同时,面对“世界经济体系”的突起,必须清醒认识到传统产业在国内的发展优势,并不失时机地借助高新技术的整合,改造,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一条中国人自己的发展道路。角逐世界经济赛场,高德康锐气不减当年。为了熟悉竞赛规则,他欲进先退,踏踏实实地从世界名牌定牌加工做起。潜心学习LONDONFOG,UTEX,ADIDAS等世界羽绒服列强的长处,并带人先后考察了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地服装业,对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积淀感受和思考。2000年6月5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千禧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上,“波司登”作为中国防寒服优秀品牌赴美国参展,高德康带去的20多套服装,其中随中国与斯洛伐克联合登山队登上珠峰的“金波司登”系列,以及“绿色环保系列,受到与会专家,商家的一致好评,成交额达2500万美元。

为了与国际接轨,在高德康领导下,波司登不停地弃旧图新,加快发展,使尽全身解数,只为奋力拼搏。波司登公司导入CLS品牌识别系统,提高企业凝聚力。

公司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68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注册了“波司登”商标,并在因特网上注册了域名。波司登在美国寻求合作者,成为北美地区羽绒制品总代理,同时与日本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交换设计样本。波司登公司通过了IS09002认证和英国UKAS认证,按照国际惯例和标准组织生产,管理企业。公司取得了自营出口权,1999年1月和2000年产3月,在上海分别成立了“波司登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波司登世界贸易有限公司”,开始进军欧洲市场,并成为中国第一个正式进入瑞士市场的服装品牌。1999年波司登实现自营出口1000万美元。凭品牌优势,波司登向产品系列化发展,开发了西服,西裤,衬衫,内衣,牛仔,床上用品等,全面出击,延伸了第二品牌“雪中飞”,第三品牌“康博”第四品牌“冰洁”和第五品牌“冰飞”。

高德康要建立一个全面国际化的企业:产品开发国际化,技术装备国际化,市场开拓国际化,管理模式国际化,他还计划在多个国家开设分公司,立足海外融资,融智,向全球化扩张。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一个高德康理想中的超级服装王国正在形成。

如今的波司登已成为中国和世界羽绒服行业的龙头。2000年以来,波司登引进外国的技术和先进设备。采用日本,韩国,意大利的面料,并与美国杜邦公司在面料方面进行合作。2003年之后,波司登开始试探自营专卖店销售和制作四季服装销售,开创了波司登男装系列。2005年,波司登销售额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65。1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市场的羽绒服销售额达40亿元,加工国外的产品,在国外的销售额近一亿美元。

高德康创业历程:苦练内功,敢想,敢闯,敢争第一

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高德康的父亲是个裁缝。兄弟姐妹5人,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自幼聪明伶俐,跟着父亲学了裁缝。别人学裁缝要三年出徒,他在父亲那里仅学了一年的手艺,便掌握了制衣过程的全部工艺。他不吸烟,不饮酒。有了裁缝手艺,年轻的高德康便挑着缝纫机,开始走街串巷为百姓做衣服。他做的衣服以快和好而远近闻名。高德康干活手脚非常快,走路快,吃饭快,工作效率高。任何一家老小的衣服,到他手里,很快就能完成。

高德康是从一个小裁缝起家的。1976年,他在山泾村成立了一个缝纫组,有8台缝纫机,11个工人。“我一个人做裁剪,10个人做衣服。当初缝纫组是租人家的房子做厂房,后来我当了党支部书记。从1976年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缝纫组做一些服装加工的生意。我用自行车送货上门。裁裤子,5分钟我可以裁好一条,裁长袖衬衣,我5分钟就能完成一件。做衣服,裁,剪,做,三道工序,我在14分钟里能全部搞好。”高德康说。他做什么都要争做第一。

1978年,高德康把缝纫组办成了山泾村服装厂。他看准了白茆镇距上海不到百公里的区位优势,与上海的企业联系加工业务。为了工厂的生存,他集采购,缝纫,销售于一身,靠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奔波往返于上海和昆山等地。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不管刮风下雨,春夏秋冬,高德康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回200多公里从常熟到上海打样,封样。白天,他去拉面料,辅料,晚上,加班加点与工人一起缝纫。加工的收入是微薄的。汗水换来的收获让他充满喜悦。高德康忘不了创业的艰辛。那时,他几天一次往返于上海,常熟之间拉料送货。吃苦他能忍受,难以忍受的是城里人的白眼。夏天,他骑自行车跑上百里路到上海,背着上百斤的货,费了好大的劲才挤上公交车,却常常被人赶下车,还要被骂上一句‘乡下人’。这种被人看不起的经历刺痛了高德康的自尊心。他发誓要脱贫致富,让乡下人生活得像城里人一样,甚至更好。从那时起,高德康不再有乡下人的自卑,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把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高德康说:“当时的常熟市白茆镇只有27个企业,我的企业是最小的,目的就是养活工人。虽然没有赚到钱,却磨练了我的内功和意志,使我更珍惜企业今天的成功。”他骑自行车为村里人赚来财富的同时,也敏锐地看到服装消费正在形成巨大的市场。这个时期是高德康苦练内功的阶段。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骑着摩托车往返上海和常熟,为一些规模大,技术强的国有大企业做配套加工。

高德康在给人家做‘凤尾’的同时,逐渐丰满了自己的羽翼。他的公司已扩大到拥有40-50名工人的企业。“我那时在河南省开封市卖针织和涤伦服装。当时乘火车十分拥挤。从开封到上海我要站十几个小时。实在是累极了,我就钻到座位下面去睡觉。有人把茶水泼到我的脸上,我也只好忍着。”高德康认为只做服装加工是不够的,一定要有自己特色的品牌。山泾牌服装,就是他自创的商标品牌。高德康是制衣专家,裁,剪和制作2套中西式的棉袄,他仅用8个小时就能完成。高德康做衣服又快又好,村里村外的人们都愿意找他做衣服。。他自幼就有团队精神。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也要帮别人过上好日子。他把自己接来的活分给他人做。高德康的手艺好,特别是对人体的各个部位把握的很准。他还研究人的体型。高德康可以用2尺7寸宽,4尺长的布料,(约1。3米布料)做成一件1尺9寸长的女长袖衬衣。他做的衣服,既省布料,又做得合体。因此他的技术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农田里的活他也能做到处处第一。高德康是个很喜欢争强好胜的人,事事都要走在别人的前头。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吃了很多苦头。

高德康从1984年开始做羽绒服生意。1987年,他用几年来靠来料加工所得的30万元投资建造了自己的第一座厂房。从1988年开始,他做秀士登品牌,这是上海天工服装厂的羽绒服品牌,他每年交品牌费。1990年,他又投资150万元建起了第二栋厂房和办公大楼。自行车,摩托车换成了一辆辆汽车。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高德康更坚定了改革创新的信心。他抓住机遇,在白茆工业开放区投入2000万元,兴建了占地7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办公楼,引进了先进的流水线,使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扩大了三四倍。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羽绒服生产基地。他之所以能够一步不停地走下去,除了具有中国人吃苦耐劳的性格外,他还有一种持之以恒的信念。提起这段创业史,高德康很有感慨地说:“坚持就是胜利。我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比别人沉重,取得的每一个收获都比他人付出的更多。”

高德康创业历程:“我是农民的儿子,把我的一切,全部奉献给我的家乡和人民”

高德康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党培养的企业家,我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我的一切,全部奉献给我的家乡和人民。”高德康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高德康对社会弱式群体总抱有一分责任感。他给敬老院捐款,每月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发养老金。他还每年向村里困难户送补助物资,并投资创办了多家福利企业,让残疾人得到就业机会。近年来,波司登又为当地小学捐款250万元建造校舍等。

1999年,经常熟市政府批准,波斯登公司出资近亿元,开始在家乡建设占地23。4公顷的康博苑,科学规划建造了400多栋别墅式住宅供村民居住。如今的康博苑已成为村庄集镇化,经营集约化,口粮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由企业投资建设的新型农村示范村,具有划时代意义。2004年10月,“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罗伯特。蒙代尔参观了康博村的康博苑。蒙代尔以西方人特有的张扬对村民的生活赞不绝口。

我带着浓厚的兴趣,由司机老黄带路,参观了康博村农民的新居——康博苑别墅群。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别墅群。每栋二层楼的别墅都是独立的单元,有250平方米以上的居住面积,有前后花园,阳台和车库,设计新颖,造型别致。康博苑别墅区有波光粼粼的人工湖,小桥流水,亭台水榭。有线电视,电话,自来水,液化气入户率达100%。太阳能热水气,洗衣机,电冰箱,家庭影院等几乎进入了每家每户。这些别墅是高德康的波斯登公司出资为家乡人民建造的。当年心灵手巧的小裁缝高德康把一个苏南普通的山泾村,变成了中国十佳小康村之一,江苏省文明村——康博村。“白米饭好吃田难种,鲜鱼汤好喝网难抬”这首当年的白峁山歌已成过去,曾经贫穷落后的山泾村已成为人人不愿离开的福地桃园——康博苑。全村总户数415户,劳动就业率达98%,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0元。

高德康总结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勾通中学习管理知识,在实践中寻找成功之路。”

中国需要高德康这样的企业家,人民需要更多的高德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