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计论文
作为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力设计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力设计论文篇1
电力计量优化设计
摘要:针对目前电力计量中存在的低负荷、超负荷运行情况下的漏电或窃电现象,从电力计量设计入手,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关键词:计量;优化设计;电流互感器;复合变比
由于电力计量系统中电流互感器的计量范围受限,电力计量中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超负荷、低负荷运行情况下的漏电或窃电现象,供电部门一般都将其视为线损,导致在低负荷或超负荷情况下计量失准造成漏计量。实际用电时,特别是电力负荷比较大的客户,用电负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当用电负荷达到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20%~120%的范围之内时,电流互感器误差较小,能够满足准确级精度要求,从而确保电能计量的精确性,但是当负荷超过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120%或者低于20%时,电流互感器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超出的越多,误差增加的就越多,电力计量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供用电双方公平交易。
针对这一问题,宁阳县供电公司在变电站新建、改造、扩建及业扩工程设计阶段详细分析每条出线的负荷特点,根据每条出线的用电性质、负荷变化情况合理选用多变比电流互感器,同时利用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自动转换计量装置,通过实时在线检测,确定当前运行的负荷电流的大小,经过内部比对分析后,自动发指令,自动调节计量装置在小变比和大变比之间的准确切换。通过以上优化设计可大大减少在低负荷、超负荷运行情况下的漏电或窃电现象,降低相应线路的线损率,提高经济效益。
一、电力计量优化设计实施过程
1.估算每条线路的负荷
对公司变电站出线,根据此条线路上所接配变总负荷及负荷同时率计算出每条线路所带负荷,此时应考虑该条线路所带区域五年内的经济发展情况,据此可以估算出此条线路的最大负荷。对变电站内的用户专线,可根据用户的装机负荷及负荷同时率计算出专线所带最大负荷。对企事业单位等用户报装配电变压器,可根据用户所报负荷和实际勘察情况计算出该变压器所带最大负荷,从而选择相应容量的配电变压器。
2.确定用电类型
对不同的用电情况进行分类是电力计量优化设计的前提。不同类型的用电客户,用电情况也千差万别,综合分析各种用电客户的实际情况基本可以将用电客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日常用电型、不间断用电型、季节性用电型、间歇性用电型、阶段性用电型和不确定性型等七种用电类型。
以上七种用电方式中只有不间断用电型客户用电负荷相对稳定,基本无变化,如自来水供应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生产的电力客户。其他类型用电客户的用电负荷总是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季节性用电的农田灌溉,甚至有些住宅小区用电负荷季节性变化都很大,夏季和冬季时,空调和电暖气用电负荷较大,春秋季节,天气凉爽,用电负荷也降到了最小,这也是比较典型的季节性用电类型。
日常用电型的客户大部分是办公大楼、学校、住宅区等,这些客户用电十分有规律,一般是上午上班时间打开电脑、空调等各种用电设备,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并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班时间多数用电设备短时间内关闭,用电负荷迅速降低;住宅小区的用电特点是,用电高峰一般都集中在中午十二点左右和晚上七点左右,其余时间用电负荷较小。
阶段性用电的客户如钢厂、泵站等。它们是分阶段用电的,产能受销售或需求影响,开机时间无规律,但是一旦开机,其用电负荷会保持在一个平稳的区间;还有间歇性用电型客户,如石油行业的抽油机等,这种用电类型用电负荷基本是不断变化且没有规律的;此外还有不确定性用电,如大型活动场馆等,此类用电类型平时处于长时间空载运行或轻载运行,当有大型活动需要时才运行至正常负荷区间。以上几种用电客户用电时间和用电负荷大小的变化是比较大的,这就要求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计量范围必须足够大、计量精度必须足够高,否则在长期空载运行或轻载运行的过程中会造成计量丢失或计量失准。
3.选择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1)根据负荷情况确定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对公司所属变电站出线,根据估算出的负荷情况,可计算出满负荷时该条线路的电流值,从而确定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对用户配电变压器,根据变压器的容量计算出满负荷时的电流值,从而确定电流互感器的变比。选定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时尽量兼顾最大和最小负荷,当不能兼顾大小负荷时,就要宁大勿小,因为超负荷时的漏电量,比低负荷时要大的多,如果设计小的变比,一旦超负荷,电量损失的就更严重。
(2)根据负荷变化范围确定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变比范围。
不同用电类型的客户,其负荷变化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如果是连续生产的企业,用电负荷变化不大,只要确定最大用电负荷,配用合适变比的电流互感器,其用电负荷是不会超出或低出电流互感器的准确计量范围的。当用电单位的配电变压器容量很大或有多台变压器时,用电负荷从一台低负荷运行到多台满负荷运行或从最大负荷到最小负荷,用电负荷会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如果按多台变压器的总容量确定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当全部变压器的运行负荷之和在总容量的20%~120%时,计量的准确性就很高,然而当全部变压器的运行负荷之和在总容量的20%以下或120%以上时,就会出现计量不准确的现象。
由此可见,选择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时要统筹考虑用电负荷的变化范围,以防止或减少低负荷和超负荷时的漏计量问题,那就必须根据负荷电流变化范围选取一种计量范围宽的多变比电流互感器,即复合变比型电流互感器。这种互感器就是同时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比的电流互感器,其中大变比一般是小变比的2~5倍,这样就可以在用电负荷较小时,让其运行在电流互感器的小变比,用电负荷较大时让其运行在大变比,以减少因超负荷或低负荷造成电流互感器的计量失准,从而导致的漏电或窃电。
4.实现复合变比转换的自动化
一是在实际电力计量过程中,当用电负荷增加到一定量,需要更换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时,必须先停电才能从小变比换到大变比,不可能随着用电负荷的变化频繁更换电流互感器的大小变比。因此,用人工更换电流互感器变比的办法是不现实的。二是在更换了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后,用电的倍率也发生变化。因此运行在不同变比时,计量电量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用电量;为了得到准确数据就要使用两套计量装置来分别计量电量,这样在同一线路上使用两套或多套计量装置,这种方法可操作性不高。三是既使更改了电流互感器的变比,计量装置也不能计算出在某个变比下电流互感器的运行时间,因而无法准确计算出用电量。
针对以上问题,宁阳县供电公司在设计计量系统时采用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自控转换计量装置,这种装置是一种智能化自动转换变比的计量装置,与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配套使用,在运行过程中,会随时检测线路电流的变化,当线路电流增加到电流互感器小变比额定电流值时,即可转换到电流互感器的大变比运行,当线路运行电流下降到电流互感器大变比额定电流值的20%时,又自动转换到电流互感器的小变比运行,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转换过程。
在整个计量过程中,因在自动转换装置内部电路中已将两个不同变比的倍率调整成同一倍率,所以在整个变比转换过程中不需要分别记录运行时间,在整个过程计量用电量时,均可按一个统一的倍率计算实际用电量,从而实现了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的自动计量,宽范围计量。这种计量方式,在保证了电流互感器计量精度的同时,解决了电流互感器在低负荷和超负荷时的漏计量,因此,这种计量方式非常适用于日常型用电、季节性用电和负荷变化较大的电能计量客户,来杜绝低负荷和超负荷漏计量或窃电,降低线路损耗。
二、应用效果
宁阳县供电公司在设计阶段即优化电力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配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磁窑变电站10kV高铁线为例,该线路原电流互感器变比600/5,线路上安装1000kVA变压器8台,变电容量达8000kVA,但是由于用电同时率忽高忽低,导致用电负荷变化较大,该线路电流有时在50A左右徘徊,有时能达到450A,在较小电流状态下,电流互感器不能准确计量,从而导致电量流失,将原电流互感器改装成一组200~600/5A的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和三倍率的自动转换计量装置后,运行了两个月后,电量损耗降低了2.95%。另以宁阳县阳光景园小区和弘盛现代城小区为例,两个小区变压器容量均为1600kVA,变压器型号相同,用电类型相同,月用电量相当,但是阳光景园小区的计量装置采用了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自动转换装置,而弘盛现代城小区的计量电流互感器为单变比,两者相比,阳光景园小区的电量损耗比弘盛现代城小区低4.2%。
三、结论
经过优化设计后的变电站出线或用户变电站,其计量装置一直在最佳状态下运行,运行一段时间后线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效的减少了由于严重的低负荷、超负荷所造成的漏计电量,使电能计量更准确,大大降低了线路损耗,有力促进了电力交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为宁阳县供电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国发.复合变比电流互感器自动转换计量装置[J].农村电气化,2004,(5).
[2]陈文民.负荷不正常对计量的影响[J].农村电气化,2008,(5).
[3]庄杰.谨防计量故障与差错[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2).
[4]周和平.10kV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装置运行异常的案例分析[J].电工技术,2010,(2).
电力设计论文篇2
探讨电力通信设计
摘 要:电力企业通信网管监控系统作为一个含有通信业务以及通信资源的综合性的管理平台,能够具有实时监控和网络管理的作用。它可以有效的整合电力通信网资源,同时,还能够有效促使企业管理进行创新。只有不断的完善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才能够提升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稳定性和效果。所以,每一个电力通信企业都要重视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本文首先对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简单论述,然后,对电力通信网络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进一步研究了通信网管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最后,文章重点分析系统的设计步骤和设计重点。以期能够为电力企业的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通信;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使得通信网管系统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电力企业中,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通过准确度分析和记录电力系统的情况,能够帮助电力工作者及时了解电力状况的数据,从而判断电力通信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况。同时,通信网管系统还能够记录电力通信的运行情况。只要把管理信息系统接入到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就可以轻松的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控制网管人员整合通信网管资源的工作情况,这些好处为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1 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1.1 采用TMN结构体系
TMN结构体系中的管理分层能够科学的把管理工作分成几个步骤,同时,保证每个步骤之间层次性和递进性,确保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体系的科学性。这也是电力通信网络管理达到科学管理目标的必由之路。TMN对电力通信管理的分层是按照工作的需要来展开的,同时,还依照q参考点的分割来完成,并且,分出的每一层次都是相对独立的情况,都具备自己的OSF以满足处理工作的需要。电力企业在构建TMN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按照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来形成层次,在初级阶段,可以先满足底层的需要,实现通信管理的基本功能,随后在慢慢的完善其他层次的功能,这样就可以充分符合通信管理的要求。
1.2 具备兼容其他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TMN结构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诸如接口单一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缺点。所以,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TMN结构体系,同时,必须要求改该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兼容其他的网络管理系统,只有具备这样的功能,才可能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用。作为SNMP网络管理协议,其在互联网上的使用频率和范围是最广泛的,因此,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兼容的就是该网络管理协议。
1.3 以商用TMN网络管理作为开发平台
用什么来作为开发平台,这会直接影响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的使用效果。从目前的系统构建经验来看,使用商用TMN网络管理来当做开发平台是比较可行和有效的。由于当下电力通信技术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而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又要求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任务。而商用的TMN网络管理就可以很好的满足当下电力企业通信系统的需要。改网络管理的模式不仅具有管理高效的优点,而且 操作也很简便。
1.4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网络化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必须要适合时代的发展。如今网络更新加快,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也必须具有网络化的特点。首先,电力企业必须时时关注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是否先进,及时的更新新的网络技术。其次,必须不断的引进新的网络管理设施,这是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硬件的需要。最后,进行网络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使用统一管理的方法,把异构节点全部用一个管理平台来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 网管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
电力通信网管监控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系统的完备性原则,也就是系统功能的齐全性。通信网管监控系统不仅要实现对网络的监控功能,还要能实现对资源的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需要整体运作,实现系统参数的可共享性。通信网管监控系统相当于是指挥中心,不仅能够进行监控还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来,不管是管理层,还是业务层都可以得到这些数据资源,实现系统的互连。系统的独立性是我们首要考虑的方向,因为根据传输设备的不一样,我们为了更好的区分管理,把网管系统分为中兴网管、华为网管、NEC网管等,除此之外,综合数据网和调度数据网也有独立的一套网管系统,实现所有系统的独立管理,清晰明了,不容易造成误操作。系统的可扩充性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不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需要是可扩充的,目前系统的软件设计都是模块化的,方便了系统的功能扩充,随着系统业务量的增大,对于系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系统扩充是在所难免的。随着网络安全意识的深入人心,计算机安全也成为了我们需要考虑的一方面。我们需要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机制进行设置,避免那些非法用户的入侵,并且虽然资源实现了共享,但是也不允许员工越权操作。
3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1 设计前主要的注意事项
由于学科之间的融合,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只满足电力行业的需要,同时也被用于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中。所以,为了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性,要选择一个高质量的管理软件来管理电力通信信息。而在设计电力通信管理系统的时候,要遵循下面的原则:
3.1.1 必须保证所有的通信数据和信息可以在PC机上进行流畅的传输。
3.1.2 来源于客户的资源一定要能够在可视化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之下得到体现,也就是说,可以在这两种技术下看到资源的全貌。同时,在系统设计之前,要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汇总,以此调查的结果为参考数据设计满足客户需要的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保证该系统的完整性、优越性、以及可靠性。 3.2 设计、组织和实施
在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第一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构建一个数据模型空间。模型中的数据库必须要有能够容纳大量数据资源的功能,同时,还要具备有管理这些庞大数据资源的能力。该数据模型数据必须要能同时管理信息、矢量和三维地形等等较为重要的资料数据。设计人员设计的目的就是让这个数据模型能够把抽象无形的数据资料转变成比较直观和容易理解的线路、变压器以及刀闸等,让客户能够一目了然。
数据模型的组成因素主要分成两种类别,分别是空间因素和对象因素:
3.2.1 空间因素是指由DBMS对电路的走势进行记录,让操作人员可以明确系统线路的走向和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信息移动的主要路线以及电杆的使用数量等。
3.2.2 对象因素是指能够详细地记录信息在移动中所经过的部分以及每根电杆使用的位置等。
因此将两者同时使用就能比较准确地知道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情况。
3.3 建立系统数据库
在进行电力网络通信系统进行管理和完善时候,必须立足于一个科学完善的电力数据信息库,而且在进行数据库建立过程中,需要搜集各种类型的数据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有着一个科学合理的模型是很关键的,一般而言,多半采取Visio进行语言和图层的建模,同时,要静心设计出uml符号标示,并确保能够储存到数据库中来。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图层的设计师十分重要的,因而要科学严密的区分出每一个层次的功能和用途,并合理建立起这些图层之间的关系,如此,可以很好的强化整个数据库的连接性,以便形成科学完善的电力网络通信系统,提高管理的效率。
3.4 数据信息管理
将数据库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完毕后,将能够集合到一起的各种数据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如此,方可对电力信息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在进行数据传播输送过程中,在通常 情况下,一般都会采用ArcSDE系统进行数据的传输。首先,需要将所搜集到数据信息发送到orade,再采取较为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
ArcSDE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分析。一般而言,在分析整理过程中,每个数据信息都会严格对应有实际要素配比,如此可以提高管理的便利性,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此同时,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能够更便利迅速的找到所需求的信息,需要建立好一个数据检索功能,一般会利用ArcSDE建立一个空间索引。如此,拥有权限的用户可以更好的进行搜集信息,提高利用的效率。
4 结语
网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仅节约了企业的成本,并且也大大方便了企业的工作。电力通信网监控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通信设备动态的监控,也能够方便网管人员整体、全面的了解设备状况,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定位设备故障,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 耿芳,刘伟.电力通信网管理技术在郑州供电区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
[2] 卢亮,雷通.南宁供电局通信网管平台一体化整合实践[J].广西电力,2012(1).
[3] 郭春荣.试论如何强化配网管理促供电可靠性提高[J].大观周刊, 2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