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腰酸背痛是怎么回事
腰背部疼痛有与颈痛相似的几类临床常见原因主要有: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脊髓或脊神经疾患、内脏器官疾患和精神因素造成的疼痛等。预后依病因不同而各异。部分腰背痛患者经手术及对症治疗,预后较佳;部分患者病程迁延。劳损引起者要注意姿势及动作的调整,内脏及精神因素引起者,需注意原发病的治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腰酸背痛的病因
1.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
(1)劳损性肩胛背部软组织疼痛综合征
常有负重或损伤病史,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多在肩胛骨周围。疼痛有固定的解剖定位点,与致伤时的体位密切相关。疼痛、疼痛点与活动、负荷的增加密切相关。
(2)腰臀部软组织劳损
是人体发生劳损伤害最为多见的部位。临床主要症状是疼痛,并以压痛点为主要形式。寻找压痛点和按压压痛点引起反应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压痛点反应:①多有固定的分布位置;②多在某一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的交接点处;③深部有时可摸到条索状硬块,触压此硬块可引起疼痛或放射疼痛。
(3)肩胛背部肌筋膜炎
疼痛是其主要症状。常具有如下特征:①跳跃征。检查或按压受累区时,可引起病人惊眺或躲避退让。其他疾病鲜有此种表现。②疼痛结节或疼痛条索。③交感症状。叩击疼痛区,皮肤出现苍白或充血。④局部封闭或麻醉,疼痛消失。
(4)腰臀部肌筋膜炎
可出现复杂的疼痛症状。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病人活动困难,不能翻身,不能平卧,不能行走,不能久坐,不能下蹲。病变部位皮肤有增厚及水肿,捻拎皮肤可见橘皮样改变并出现疼痛加剧。慢性病人常诉腰臀部难以忍受的疼痛。不能久坐、久睡,否则疼痛加剧。腰臀肌筋膜炎的局部压痛点常较显著,多在病变肌肉的起止点处。
(5)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
常有外伤史,易出现下腰段剧烈疼痛。病人可诉弯腰时有断裂惑。典型的体征为下腰段棘突间的局部压痛。但不会有腿部的放射痛。
(6)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好发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有外伤史。主诉腰痛,可沿大腿向下放射至膝关节水平。咳嗽、打喷嚏不会增加疼痛。于第3腰椎横突尖端有固定的压痛是本综合征的特点。部分病人可在疼痛处触及肌肉痉挛结节。
(7)强直性脊柱炎
病程缓慢,多从骶髂关节开始向上发展。早期常有下腰部酸痛、不灵活感,不能久坐或站立时间太长。休息可减轻。有时夜间因腰部酸痛、僵硬影响睡眠。胸椎受累后,可有胸闷、呼吸不畅及带状疼痛,不敢咳嗽和打喷嚏。最后病人可发展为脊柱僵直和不同程度的驼背畸形。可合并全身乏力、低热、贫血,以及其他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患。x线摄片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是本病的典型表现。
(8)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表现有:①腰痛;②沿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的下肢放射痛,可因咳嗽、打喷嚏而加重;③腰部活动受限及腰椎外观畸形;④跛行;⑤受压神经根对应皮节的感觉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⑥反射功能障碍,可亢进,也可减弱或消失;⑦直腿抬高试验或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CT及MRI可明确诊断。
2.脊髓或脊神经疾患
炎症:可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感染如脊柱结核。化脓性感染多见于椎间隙感染,硬膜外脓肿,椎体骨髓炎。
骨与软组织肿瘤,骨髓或神经肿瘤等。
3.内脏器官疾患
妇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肾脏疾病如结石、肾下垂、肾盂肾炎及腹膜后疾病如脓肿,血肿等可引起腰背涌,肝股和心脏病可引起背部疼痛。
4.精神因素
也可造成相似的疼痛。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精神过敏的脊柱炎,神经衰弱,瘟病,抑郁症。
腰酸背痛的治疗
(l)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软组织的劳损应尽量减少引起劳损的动作和行为;对强直性脊柱炎给予类似抗类风湿病治疗或激素治疗;椎间盘突出严重影啊生活和工作者,需手术解除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脊髓肿瘤以及造成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的病变,需行手术切除;内脏疾患和精冲因素引起的疼痛亦应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2)对症治疗
可根据不同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镇痛、维生素类药物治疗等。软组织损伤者可经休息、理疗好转。严重的肌筋膜炎可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可行封闭疗法、手术切断梨状肌。对严重脊髓病变者并发的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进行抗炎治疗。
腰酸背痛的预防
一、预防
无论你现在是否有腰背部疼痛,都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强对腰背部疼痛的预防,可避免加重慢性腰背部疼痛,减轻急性腰背部疼痛发作的危险。
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或站姿之后,应放松腰部,或伸展腰肢。
适度变换颈部的姿势,最好每工作一小时休息几分钟。
过于肥胖者,应该恰当减肥以减少腰部的负担。
不宜选用过软的床垫,较硬的床垫对腰部有助益。同时,尽量不要俯卧,对腰部不利。
提着重物时,尽量贴近身边。
弯腰或扭腰时要尽量小心,或是避免尽量弯腰或扭腰。
长期身心劳累也是腰背痛的诱因,因此预防之道也包括在工作之余的时候尽量放松自己。
二、饮食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