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励志创业故事

2016-12-08

创业活动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为创业活动不仅促进社会创新,将新的知识与技术转化为商品和服务,还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残疾人励志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残疾人励志创业故事1:黄贵贤:残疾人创业建养殖场,猪和鸭子不愁卖

清晨,贵贤养殖场的100多头猪在“嗷嗷”地“呼唤”主人来喂食,鸭舍里的几千只鸭也在“嘎嘎”地叫……在西林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那劳镇顶蚌村贵贤养殖场,负责人黄贵贤正带着他的3名残疾人员工,喂鸭子、清扫猪圈,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身体都有残疾,做起工来比较费力,可稍微慢一些,这些小家伙们就会‘抗议’,所以一大早就起来忙了。”黄贵贤一边擦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说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1 为挣医疗费开始养猪

因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黄贵贤落下了四级残疾,之后儿子又患智力障碍,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01年,为了挣巨额的医疗费用,黄贵贤与妻子放下村里小商店的生意,到那劳镇上租下空置的粮所,专门养猪。因为本钱不多,刚开始只能养30多头,那段时间肉猪价格连连攀升,让黄贵贤夫妇挣了不少钱。“我们家的两层半楼房共350平方米,在2006年是村里最大的房子,都是用养猪赚来的钱建的。”黄贵贤颇为自豪地说。

可房子建好后,黄贵贤手头上就只剩下2万多元,而且粮所的房子也被征收回去。不能养猪了,还能做什么呢?黄贵贤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我们家不是有一片地吗?荒着也可惜,你看是不是可以在那里干点事?”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思,从侧面“敲了敲”他的脑袋。有了妻子的点拨,黄贵贤重新树立起信心,打算大干一场!

2 在爱心凝聚中前进

“开始办这个养殖场很困难,主要是资金缺乏,我借了贷款。后来在县残联的支持下,慢慢改建、扩建,才慢慢还清了贷款,有了利润。”说起当年的经历,黄贵贤依然记忆犹新。

要办养殖场,地是不用租了,但是建场房,盖猪圈,钱从哪来呢?黄贵贤一筹莫展。后来,黄贵贤了解到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该县县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在县残联的支持下,2007年黄贵贤向农行借了6万元,向信用社借了5万元,加上亲戚朋友的支持,他共筹集到了17万元。黄贵贤说,作为一个残疾人,当时能筹到那么多钱还真是不容易,多亏了大家的帮忙。

2007年8月,场房建好,猪舍盖好,黄贵贤马上引进了50头母猪,120头肉猪。可17万元很快就所剩无几了,后来,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黄贵贤穷则思变,当年他带着户口薄、身份证、残疾证和养殖场的相片,亲自到南宁百粮饲料厂求助。作为残疾人,却有如此大的信心和决心,厂方被黄贵贤的精神感动,答应黄贵贤赊饲料的请求,让其卖猪后才付款,这让黄贵贤激动了好几天。可好景不长,由于技术跟不上,加上肉猪价格大幅度下降,2008年,黄贵贤养的第二批猪严重亏本。饲料钱没能如期汇给厂家,十几万的贷款也没有办法还,迫不得已,他只能把大小肉猪连同30多头母猪都给卖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又是县残联向我伸出了援手。给我买猪仔,送鸭苗,选派我到南宁、崇左取经学技术,帮助我走出困境。”黄贵贤感激地说,县里的技术培训,残联每期都让他参加,现在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期数了。特别是黄贵贤的生态养殖场被定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后,县残联给他的扶持力度更大了,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给他建鱼塘、修鸭舍、硬化道路,完善办公室、培训室等设施。在采访中,黄贵贤的手机不停地响。“黄老板,你的猪要留给我10头哦!”、“黄老板,明天我要到你的养殖场买400只鸭子。”……黄贵贤说养殖场里的猪和鸭子现在都不愁卖。

3 爱心回报扶持残疾人

“我家的母猪难产,他半夜就来帮处置;我家的鸭苗,是他帮打的预防针;我家缺饲料,是他先免费提供;我家的鸡卖不出,是他帮联系老板……”对于黄贵贤的好,周边的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群众总是赞不绝口。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搞养殖难,搞生态养殖更难;用工难,用残疾人员工更难。然而,黄贵贤就是这么一个身残志坚、在创业路上迎难而上的残疾人,他搞起了生态养殖,专用残疾人员工,还帮扶周边的村民特别是残疾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黄贵贤的养殖场有猪舍500平方米,鸭舍3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20头以上,麻鸭年出栏27000羽以上,他俨然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养殖场有三名残疾人员工,我每个月发给他们1000多元工资,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他们已经在我这里工作三年多了。”采访中,黄贵贤告诉记者,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难处,他深有体会,他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近几年来,黄贵贤协助县残联开展党员扶残项目和阳光助残项目,已为300多个残疾户提供种猪,每年发放14吨以上饲料帮助残疾人发展养猪、养鸭项目。未来黄贵贤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争取今后让更多的残疾人到他的养殖场就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

残疾人励志创业故事2:彭觉:残疾青年网络创业卖湘莲年售500万

长晚集团滚动新闻12月4日讯(记者 刘炬 通讯员 李新闻)他,高高瘦瘦,腿部残疾,扎在人群里可能并不起眼。但是,谈论起他关于湘莲的梦想,他立马就神采飞扬,精神焕发。“我的梦想是做湘莲网销大户,打响湘莲国际品牌,无论规模还是效益!”12月4日,这位来自湘潭县排头乡的26岁小伙一脸坚定地说,他从没把自己当残疾人,也不希望客户把他当成残疾人,他把每一次独自赴全国各地洽谈业务当成旅行。

高考失利,瞄上湘莲网络销售

彭觉7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残疾。

求学期间,虽然努力学习,但2006年高考失利,让他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有些沮丧和失落!”彭觉也曾迷惘,不知未来路在何方。

“父母为我付出了很多,我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幸福宽裕的生活!”靠着这个信念,此后两年间,他先后学过电器维修,模具加工,做过钳工,摆过地摊。

“身体原因和工作压力,让我感觉现实很‘骨感’,是工作选择我而不是我选工作!”2008年下半年,他辞职回家,寻找新的出路。

看到从事外贸工作的姐姐经常通过网络接到来自国外的订单,彭觉认为自己也能通过网络营销创造自己的价值。经过深思熟虑,他拿打工的积蓄又回到学校学习了一年的商贸营销知识。

2009年,因家乡盛产湘莲,而当时湘潭从事湘莲网销的公司和个人都很少,他开始在网络上销售湘莲,学以致用。

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当地纳税大户

彭觉坦言,创业开头是艰难的。创业初,他只能勉强养活自己。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意经,“如何让客户相信我、选择我!”“农副产品最重要的是质量,一定要确保质量安全!”这都是他思索得最多的问题。

“第一次给别人发了500斤货,赚了2000元。”彭觉说,这是他网销湘莲赚到的第一桶金。“我很兴奋,这更加激发了我扩大规模的热情!”

为扩展市场,他几乎跑遍了除新疆、西藏、青海以外的中国所有省份。家人有时间的时候会陪他,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我不希望客户把我当成一个残疾人!”彭觉最高兴的事就是他所销售的湘莲得到客户的认可。

经过艰辛努力,2011年,他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目前,公司有员工30多名,除了销售湘莲外,还涉及到百合、花生等农副产品的销售。去年,公司营业额达到500多万元,上缴税款13.8万元,成为了当地湘莲行业的纳税大户。

“我认为做湘莲网销大户的梦想并不遥远,现在已经基本做到!”关于未来,他信心满满,目前,公司在向海外市场拓展,订单也不少,他希望打响湘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事业小成,感恩回馈社会

他的创业故事很励志,让大家感动的是,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收获成功的喜悦时,还将关爱之手伸向了弱势群体和灾区群众。

“在我创业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残联部门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我希望在收获成功时,可以回报社会!”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还在创业探索期的彭觉就以个人名义捐赠3000元,2010年玉树地震,他又以公司的名义捐赠1万元。

为了答谢乡亲们,他出资5000元修缮本村水泥路,并多次到敬老院探望老人,给他们送温暖,他还多次资助贫困学生。

为了带动残疾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他创办的公司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励志创业故事3:江西会昌残疾青年的电商创业故事:创业路上不孤单

2016年5月6日上午8时,在江西赣州会昌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创业青年蓝诗勇艰难地从5楼宿舍来到位于2楼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忙碌。

蓝诗勇出生于会昌县筠门岭镇民范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从小患有先天性下肢残疾。尽管身患残疾,但他刻苦好学,2009年毕业于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后,蓝诗勇求职四处碰壁,不是投的简历石沉大海,就是引来招聘方的不屑一顾。因为一直找不到工作,蓝诗勇一度对未来感到惶恐,无奈之下他开始学习手机维修和家电维修,并在2011年找到在一家手机工厂做仓库管理员和检测员的工作。

由于每天需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身体吃不消,几个月后他不得不辞职回家。正当蓝诗勇感觉梦想和希望都破灭的时候,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2012年,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蓝诗勇在筠门岭镇圩镇上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一边修手机,一边接触网络,2015年,他注册了两个淘宝网店和一个拍拍网店。由于手机维修店营业情况不太好,蓝诗勇关掉手机维修店回到老家专门做电子商务,帮助父母销售脐橙和当地的手工艺品。

2015年,会昌县在麻州镇台商创业园建立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扶持培育电商企业发展壮大。针对蓝诗勇的特殊情况,该县各部门给予了他特殊关心,安排人员来到他家把设备搬到孵化中心,并帮他添置电脑、桌子等办公用品,免费为他提供电商培训、专家指导、政策扶持等服务,给予其创业扶持资金,免费提供光纤网络、宿舍等,企业和供货商也以成本价为其供货,大家的帮助,减轻了蓝诗勇的创业压力,让他快速成长起来。

入驻孵化中心后,蓝诗勇乐观的心态,对事业的执着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蓝诗勇的店铺主要经营会昌农特产品、手工艺品和服装。他干劲十足,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晚上也不闲着,常常工作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蓝诗勇经营的店铺生意从当初的每月订单量几十单增加到每月200多单,现在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家人的爱和好心人的帮助,给了我信心和动力,只要有梦想,残疾人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蓝诗勇说。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