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励志小故事

2016-12-02

成功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就可以了,那些励志故事的背后多少心酸只有故事主人公自己才知道,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一分钟励志小故事。

一分钟励志小故事1:80后高管放弃30万年薪说相声

2010年9月底,“嘻哈相声瓦舍”在北京“广茗阁”举办了相声专场晚会,台上那个穿着长衫捧哏的小伙子,就是嘻哈相声瓦舍的80后少当家赵臣;他管理的“嘻哈相声瓦舍”,是国内第一家推行保底工资,并严格实行企业管理的相声团队。但鲜为人知的是,赵臣是曾经有着30万年薪的企业高管,就因为对相声事业的执著爱好,毅然辞职,誓要打造相声界的“华谊兄弟”……

一路上有你

相声陪伴少年快乐成长

赵臣小时候喜欢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放学回家,总爱趴在桌上听收音机,每每听着都忘了吃饭。赵臣有个舅舅和许多相声界的人常有来往,看着赵臣喜欢听故事,就常带着赵臣去看相声晚会。对相声从聆听到模仿,从马三立、侯宝林到姜昆、赵炎,凡是能听到的,赵臣都会学两段给同学们讲。初一艺术节,他和班长表演的高英培的相声《看告示》,成为那个校园艺术节最出彩的节目。

有了第一次登台表演的成功,赵臣对相声艺术的爱好与日俱增。1997年,上中学的赵臣在电视中看到,西城区少年宫的“校友·笑友”俱乐部招收学员。赵臣兴奋得一宿没睡,第二天就跑去报了名。从此,他开始师从马桂荣老师,系统学习相声表演艺术。马桂荣老师除了教孩子们相声艺术的基本规律和演艺技巧外,还常常和他们谈论传统相声艺术的发展和现状。她对孩子们讲:“相声艺术只能当成一个爱好,不能当成职业,你们都是在校的学生,有很好的底子,能够喜欢相声、传播相声、发展相声这就很好了,如果把它当成职业是不能让你生活得很好的。”还是中学生的赵臣听出了老师话中的无奈,但他并不明白,自己喜欢的相声艺术所处的尴尬。半年之后,他就随俱乐部,活跃在北京各个社团和舞台上。

2000年,赵臣考上了北京城市管理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处工作。工作之后,赵臣渐渐感觉到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这让他有了重返校园继续深造的念头。于是,他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在学习之余,他组织同学成立“相声会”、“先锋剧团”,活跃在校园舞台上,这不仅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也丰富了他对相声的理解和认识。

一天演出结束后,赵臣对师傅马桂荣说:“我还记得您在我们刚进俱乐部的时候讲的那些话,当时我还不懂,可现在我觉得,相声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要在经营的模式上有所突破,这样才能解决相声艺术生存的尴尬。”

师傅感慨:“许多相声界的同仁都在寻求相声艺术发展的路子,一直找不到出路,眼看着你们这些孩子都成熟起来了,你们有激情、有知识、敢于创新,希望你们这些年轻人能给相声的发展探索出一条路子。”赵臣把师傅的话牢牢记在了心上。

相声和事业的抉择

放弃30万年薪说相声

2007年7月,刚刚毕业的赵臣恰逢联想启动新项目,当时联想集团新建的视频网站需要个合适的人选挑大梁,赵臣既有媒体经验和背景,又有专业知识保障,无疑成为最佳的人选。他动用自己这些年的媒体从业经验对市场进行了分析:当时国内的视频网站搞得特别红火,但发展却参差不齐。他设想,如果成立闪联娱乐联盟,就可以把国内的所有大型娱乐公司和美国的八大电视公司联合成立一个标准工作组,对国内的娱乐公司进行重新洗牌,而这些娱乐公司的互联网终端出口只有闪联一个。这个大胆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引起了公司高层的重视,联想接纳了这个敢想敢干的年轻人,答应给他一个独立的团队。

这期间,赵臣和他的师傅在海淀创建了“周末相声俱乐部”,一天,高晓攀找到了赵臣师徒俩,合计一起筹建一个相声社团。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2008年3月,“嘻哈包袱铺”正式成立。

2008年,全球500强的安美数字服务科技集团新成立的视频运营业务把橄榄枝伸向了赵臣,条件优厚,自带团队、充分的自主、30万年薪。很快,赵臣走马上任了。他白天工作,下班后就赶场子说相声,精力充沛的赵臣好像有使不完的劲。那时安美集团研发部在望京,公司的总部却在798。赵臣每天早晨赶到公司安排一天的工作,培训新团队,开辟新业务。6点一下班,他就坐上班车到东直门,打的赶往位于鼓楼西大街的嘻哈包袱铺。

8月份北京的天气,就像蒸笼一般,身材高大的赵臣从单位马不停蹄赶到场子已经是汗流浃背了。一进场他先换上长袍马褂,然后安排场次、协调演员,不一会儿,该他上场了,段子说完,送走了观众,长于管理的赵臣召集大家坐在一起总结演出情况:“今天的观众多了两成,为庆贺今天的演出成功,我请客,吃饭去。”星空下,一帮年轻人的歌声将夜色点缀得分外迷人。半年之后,嘻哈包袱铺开始火起来,这个时候,赵臣每天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人,想停也停不下来。这对他来说却是“紧张并快乐着”的一段时光。

2009年,嘻哈包袱铺急速膨胀起来,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开始显现,最主要的就是管理上的漏洞,这让搞管理的赵臣深感不安。他隐约看到了嘻哈包袱铺的潜在危机,他不忍看着这棵刚刚破土成长的小芽受挫,毅然放弃了30万的年薪,全身心投入到了嘻哈包袱铺的建设当中。他除了加强自己的分管工作外,积极对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进行整改,他提出成立“基委会”的建议,希望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包袱铺的运行,然而,嘻哈包袱铺的急速发展,让一同走过来的同伴变得浮躁起来,很多人听不进赵臣的建议。赵臣决定自己创建一个阵地,继续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传承相声艺术

要做相声界的“华谊兄弟”

2010年春节刚过,赵臣在孟总的办公室里谈论着筹备相声社团的事。孟总是一个实业家,但对相声艺术有着特别的情感,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情节,就是参与文化产业的建设。当他听说赵臣想要成立一个自己的相声社团时,最先击掌支持。两个人谈论了一个下午,从相声艺术的发展到创新,从内容的改革到运行的模式。说到相声的运营,赵臣坚定认为:“相声一定要进入到文化产业的阵营里来才能发展长久。”共同的志向,还有赵臣的管理能力和对相声艺术的独到见解,让孟总最后决定,出资支持赵臣创建相声社团。

经过几个月的前期筹备,2010年7月,赵臣的“嘻哈相声瓦舍”终于在北锣鼓巷北口东侧的一个小四合院里落户,“嘻哈相声瓦舍要走的是一条资本运作、企业化运营的道路”,他的观点也得到了相声前辈姜昆老师的支持,希望赵臣能够为相声艺术的发展趟出一条路子。

刚开始的时候,好多喜爱相声艺术的年轻人都投奔到“嘻哈相声瓦舍”,其中不乏是冲着赵臣的劳务制度而来的,“嘻哈相声瓦舍”是京城第一家实行保底工资制的演出团体,这就意味着,无论有没有演出,演员工资都是照拿的。这也就出现了个问题,好多演员开始偷懒,有了懈怠的苗头,赵臣观察一阵子后,果断实行奖惩考核制度,制度实施后,情况大有改观。为了尽快让年轻的演员成熟起来,演出之余,赵臣抓紧对演员的培训,每周组织全体演员进行三天的集中学习,人人都得拿出自己最新的段子来上台表演,然后请来专业老师和演员,从作品创作到表演形式一一做出点评。他说:“无论是再出色的演员,没有了学习的动力也就没有了创作的源泉,生命力就会减弱。”

过去赵臣从安美到嘻哈包袱铺来回跑的时候,虽然也很辛苦,可也没觉着累,因为那时候都是大家一起做事,现在,团队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从演出策划到演员培训,商业合作到发展战略,他都要操心,他笑谈:“我现在吃得东西是别人的一半,睡觉时间也是别人的一半,我简直就是一头牛了。”

从7月份到现在,“嘻哈相声瓦舍”按照赵臣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他也因为是第一个在相声界推行企业化运作的试点而受到媒体的追捧,他对记者说:“我是亮剑迷,我喜欢李云龙这个角色,他不光是团长,还是个出色的战士。我也一样,不光要带好这个团队,而且还要演好每一个段子。”

经过两个月的磨合,“嘻哈相声瓦舍”已经走上正轨,演出也从当下排到了明年:10月份走进北大百年讲坛,11月出演大型相声剧,然后是季度的平价商演、封箱前的最后一场演出、开箱后的第一场……所有这些,已经都列入了演出计划。赵臣坦言,半年之后,“嘻哈相声瓦舍”将会送给大家一个惊喜。

一分钟励志小故事2:母亲要面对的人生

杨蓓的儿子整夜整夜地失眠。不用看他憔悴的脸色和黑眼圈,杨蓓也知道他一定睡不着。一个17岁考上浙江大学、21岁被直接保送读研的学生,竟然在毕业后灰溜溜地回到老家成了无业游民,光亲友同学的目光就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作为妈妈,杨蓓当然心疼儿子,儿子第一天失眠便习惯性地想替他解决这个问题,但理智很快阻止了她——她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只是,过去多年的经验已经告诉了她什么是错的。

被一杯热水瓦解的幸福

2007年春节,读大一的儿子张涛千里迢迢从杭州回到家乡,杨蓓很高兴,冒着大雪跑到超市买儿子喜欢的吃食,一不留神受了寒。

那时杨蓓的丈夫已经去世6年了。她一直小心地照顾自己,极力避免生病。但是那天半夜醒来,她还是全身滚烫,汗湿衣背。柜子里有退烧药,她却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而儿子的举动让她凉透了心。张涛被叫醒后,根本不关心妈妈怎么了,把装着许多种药的塑料袋丢到她身边就走了,而且根本没想到要给动弹不得的妈妈倒一杯服药的水。

作为受过生活磨难的女人,杨蓓觉得自己够有韧性的。丈夫因车祸去世时她36岁,张涛刚上初二。杨蓓处理完丈夫的后事,连悲伤的时间都没留给自己,便把全部精力投到了儿子身上。她总是对儿子说:“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的都不要操心,有妈妈。”

杨蓓一直认为自己得到了最好的回报,那就是儿子优秀的学业。张涛是个听话的孩子,一心扑在学习上。整个中学,他的成绩始终排在班级前3名。2006年高考,张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

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喜气足以照耀整个家族好些年。但是,那个寒风呼啸的冬夜,一杯不能及时出现在手边的热水,击碎了杨蓓的坚强和看似牢不可破的幸福,让她倍感凄凉。

杨蓓安慰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谁能在这个年纪就懂得对父母嘘寒问暖?儿子有自己的世界,他只要好好读书就行。

就像她期望的那样,张涛进入大学后依然勤奋好学,每年都会拿到奖学金,从不追求吃穿,最大的开销便是买书、买资料。放假回家也是看书,常常杨蓓下班后,张涛依然保持着她离家时的姿势,身影如蜡像一般。

过去,杨蓓欣赏儿子的心无旁骛。然而,当她劳累了一整天回到家,看到洗碗槽里堆着儿子午饭后的脏碗筷,心头便飘过一阵阴云。

张涛在杭州上大学开销很大。为了多挣一点儿钱,杨蓓常常替一些同事加班。偶尔周末能休息,杨蓓想带张涛去看看他的姑姑和舅舅,感谢他们多年的帮助,张涛却不乐意:“走这种形式有什么意义,有那时间还不如多看一会儿书。”这让杨蓓心里很不舒服。

不过,没等杨蓓想明白哪里不对,一个喜讯让她重新回到了默默为儿子无私奉献的模式当中——2010年,张涛被保研了。

消息传来,杨蓓成了大家争相恭喜的对象。欣喜的洪流中,那些牢骚不满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直到杨蓓再次病倒。

2012年5月的一天晚上,杨蓓加班到9点多,小腹忽然剧痛难忍,一检查,是子宫肌瘤。所幸切片后显示肿瘤为良性,医生建议尽快做手术切除。

杨蓓很害怕,但决定忍一忍。儿子只有1个多月就研究生毕业了,等儿子找好工作再动手术,一则有人照顾,二则她不想在儿子找工作急需用钱的关键时刻请假影响收入。于是她决定带病继续工作。

没想到她等来的却是儿子要求继续读博士的消息。张涛是文科生,文科生读博跟理科生不一样,很难靠自己挣到足够的学费生活费,这就意味着杨蓓肩上的担子还需继续扛下去。

可杨蓓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在电话里,她委婉地说:“儿子,妈妈真的力不从心了,你看能不能先工作,等经济条件好转之后再读博?”

张涛很不开心:“学业一旦中断多难继续啊。你不供我,我自己卖血也要读下去!”

杨蓓的眼泪掉了下来。她以为,儿子尽管嘴上不说,家里的窘境总是看在眼里的。谁知妈妈的辛苦他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

没办法,杨蓓只好说出实情:“妈妈得了子宫肌瘤。”

她以为儿子会受到震动,不料,张涛却无动于衷:“得了病赶紧治,单位又不是没有医保。难道我的前途那么不重要吗?”说完就挂掉了电话。

躲在象牙塔中的儿子

那一夜,杨蓓痛苦得一直没睡,第二天很少见地跟单位请了假,买了机票,她想近距离看看儿子究竟是怎么了。

杨蓓找到张涛的寝室时,张涛在上课,同寝室的张磊接待了杨蓓。

跟张涛同龄的男孩儿对风尘仆仆的杨蓓照顾周到。听说杨蓓来阻止张涛读博,张磊坦诚地说:“阿姨,再读下去对他真的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他的导师马教授都说,学习几乎成了他逃避社会的工具。”

张磊对杨蓓讲起他们前阵子一起找工作的事:“我们都觉得张涛很丢我们大学的脸。”杭州一所重点中学安排了一场面试,让他们给学生试讲。张涛把一半的学生讲跑了,照着课本都念得支离破碎。学校委婉地说他不适合这份工作。他反倒说:“我堂堂浙大研究生也不可能来你们学校当老师!”

中午张涛回来后看到妈妈,很吃惊地问:“妈,你中彩票了?怎么舍得花路费来看我?”

杨蓓苦笑了一下,说:“张涛,妈请你出去吃顿饭吧。”

饭后,杨蓓开始了与儿子艰难的谈话。

杨蓓问:“妈妈得了子宫肌瘤,你为什么一点儿都不担心?”

张涛尴尬地摸着脑袋,想了半天,说:“这是很重的病吗?”

杨蓓愣住了。一个25岁的研究生,即使没有医学常识,也应该从妈妈说话的语气推断出那不是小病。“肿瘤如果拖下去发展成恶性,妈妈会死的。所以,你能不能先别读博士,找份工作呢?”

张涛眼睛瞪得大大的,惊恐地说:“妈,你不要死。我还没好好孝敬你呢,可是……”

犹豫了半晌,张涛的“可是”终于说出了口:“可是……我试过找工作,投了30多份简历,没有一家公司要我。一开始我也想跟同学一样去石化、烟草那些待遇好的单位,人家连我简历都不收。我想找个普通的大公司吧,可面试第一关就被刷了。最后我想去应聘老师,还是被拒绝了。我很受伤,除了当学生,我什么都做不好……”

母亲不可以逃避人生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杨蓓一直陪着儿子找工作,但整整7天,他们一直在碰壁。近距离接触让杨蓓看到了儿子人际交往的障碍,也感到了他满腹经纶却讲不出来的困惑。杨蓓决定一毕业就带儿子回老家,母子俩一起面对问题。

2012年8月,回到家乡的张涛失眠了整整3天。杨蓓知道儿子失眠的根源在哪里,她告诉儿子:“失眠,通常是人身体不够累,而心里面又装着太多东西。”杨蓓建议,小区菜店的老板每天清晨会骑三轮车去批发市场进货,让儿子跟着去,回来后再帮着卖卖菜。

张涛思想斗争了好久,第三天早上才扭扭捏捏跟着菜店老板去了批发市场。他在菜店里帮忙时,常被邻居们取笑:“哎呀,大研究生给我们拣菜,太光荣了,得拿回家供着。”这些话让张涛面红耳赤。

但是杨蓓让张涛坚持下去。果然,两周后,邻居们习惯了,不再说什么,张涛也坦然多了。而失眠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每天晚上杨蓓都能听到儿子熟睡的鼾声。

杨蓓跟张涛认真地聊过。张涛告诉妈妈,其实他一直羡慕那些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的人。杨蓓说:“那我们就从当老师开始训练吧。”

晚上,杨蓓搬来板凳,在买来的小黑板前做儿子的学生。

第一次走到黑板前,张涛用小得像蚊子一样的声音说:“同学们好!”看到儿子胆怯的样子,杨蓓一阵心疼,但还是硬起心肠喝倒彩:“听不到,老师你没吃饭啊,再说一遍。”

张涛又大一点儿声说了一遍,杨蓓依然不满意。这句“同学们好”张涛一共重复了6遍。

好不容易迈出了第一步,准备好的讲课内容张涛却全忘了。他想走下“讲台”,杨蓓也想就这样算了,但想想儿子的前程,马上严厉地说:“记得多少说多少!”

张涛便断断续续地像背课文一样讲课。讲着讲着,张涛忽然痛哭起来,蹲在地上用手捂住了头。

杨蓓很心疼,对儿子说:“至少今天你过了‘同学们好’这一关,慢慢来。”

毕竟是浙大的研究生,张涛肚子里的学问是真材实料的,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那么差,而心理又分外敏感。杨蓓想了一个笨办法——让儿子先把要讲的内容写出来,然后再念出来。

尽管进步缓慢,但杨蓓还是看到了儿子的改变。深夜她起身上厕所,看到儿子在房间里对着桌椅讲课。

慢慢地,张涛开始能够脱离书本上课了。他已经会讲历史故事了,可以在讲述一段知识后,加上个人的观点……

杨蓓又开动脑筋,把邻居的孩子请到家里,让张涛免费帮他们辅导功课。上课之余,张涛会给他们讲点儿自己在学校遇到的趣事,房间里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张涛的眼神开始变得活跃,自信也一点点回到了他的身上。

2013年4月,张涛辅导的一个高中生,在月考中竟然从过去的班级第27名一下子冲到了全年级前5名。学生和他的父母欣喜不已,带了水果点心上门感谢张涛。那天,张涛把那箱苹果和两袋点心抱在怀里,开心得不能自已。

张涛开始在小区内扬名,很多家长慕名而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张涛学会了关心别人。每天杨蓓回家后都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她,上夜班时,张涛还会去单位门口接妈妈下班。

杨蓓做了子宫肌瘤的手术。住院的一系列手续以及手术签字都是儿子一手打理的。那段时间,张涛累得走路都有些打晃,杨蓓很心疼,可依然让儿子全程陪护自己。她知道,让儿子学会关心别人、承担责任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课。

杨蓓出院那天,天气很好。张涛对杨蓓说:“妈,我要开始工作了,我觉得自己能够养活这个家了。”

杨蓓说:“找工作哪有那么容易,万一又被拒绝了怎么办?”

张涛说:“被拒绝了我又不会少一块肉。”

过了一会儿,他笑着对杨蓓说:“其实,前两天我去了市一中。”

杨蓓很意外:“没听说市一中现在招老师啊?”

张涛说:“是我主动去找他们的,没想到居然说动了校长见我。”

杨蓓很惊喜,儿子的这个举动,比他拿到浙大录取通知书更令她欣慰。

“结果呢?”

“课讲得还不错。校长给了我聘书。”

“真的吗?”

“真的,回去给你看!”

杨蓓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再难翻动的书,只要肯去翻,终究也就这样轻轻地翻过了。

一分钟励志小故事3:80后掘金“世界杯”

2010年6月,随着南非世界杯激情开幕,为祝愿本国球队取胜,南非、美国、巴西、韩国等地的足球迷,纷纷在球赛前放飞一盏盏印有本国国旗或球星名字的孔明灯,谁能想到,这些“许愿灯”均出自中国一个80后小伙的工厂……

恋上孔明灯,

400元搏出人生第一桶金

今年28岁的刘鹏飞出生在江西宁都县农村,因父亲早逝,哥哥姐姐靠打工赚钱供他念完了大学。2007年从九江学院金融系毕业后,他与大学女友一起到浙江义乌闯世界。

在义乌,刘鹏飞进入一家贸易公司做销售。刚做满一个月,他就在同事惊讶的目光中辞职了,说要去创业!事实上,决定辞职创业并非刘鹏飞一时冲动,他已经暗中考察好了一个项目---卖孔明灯。这个想法源于一天晚上,他和女友相约到梅湖公园散心,突然,静谧而壮阔的夜空被几个通体发亮的东西划破,像流星,又像神秘的UFO。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游人在放飞孔明灯。

第二天一早,刘鹏飞就来到义乌小商品市场买孔明灯,但偌大的商品批发城,竟然只有两家销售孔明灯的。这个发现让刘鹏飞惊喜不已。上网查询了相关信息后,刘鹏飞得知孔明灯又叫“许愿灯”、“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传说,只要你将心愿写在灯上,随着孔明灯冉冉升向苍穹,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在小商品市场摸清行情后,刘鹏飞迅速申请了一个中英文的销售网店,并花400元从批发市场购回100个孔明灯。刘鹏飞信心不减,实物店卖东西还有地域局限性,网上贸易的张力则是不可估量的。果然,在疯狂发帖和一位推手朋友的推波助澜下,刘鹏飞的孔明灯势不可挡,很快就蹿红网络。第一个月他就卖出3000多个,净赚4000元!刘鹏飞开心极了,没想到“飞天文化”竟如此受宠。

此后,他在做网上零售的同时,开始努力寻找大客户。尽管没资金没工厂,刘鹏飞身后依托的却是义乌这个小商品之都,只要有人在网上下单,无论多少只孔明灯,他都有信心从批发城或厂家拿出货来。

中秋节前夕,刘鹏飞连做了七八单大买卖,仅香港的黄老板就一次性订购了3000个孔明灯。半年下来,他手中竟有了6万元积蓄。

热衷冒险,

波折中斩获百万财富

尽管网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但刘鹏飞知道,自己尚处于小打小闹阶段,他渴望接到更大的订单,让命运转个弯。

2008年年初,通过刘鹏飞在阿里巴巴发布的销售信息,温州一家贸易公司联系到他,表示想订购20万元的孔明灯。但一番沟通后,对方显然看出了刘鹏飞的实力很“业余”,便对他不予理睬了。刘鹏飞不愿放弃,频频给对方打电话、发邮件。两个月后,客户终于为之所动,说:“五天后派人考察你的工厂。”刘鹏飞欣喜若狂。但挂上电话后,他顿时又慌了神,自己连一间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哪来的工厂?

为了应付这突如其来的考察,刘鹏飞决定先去借一间办公室。跑了三天,办公室还真借到了,尽管简陋至极,但总比没有强。一切准备就绪后,刘鹏飞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连续几夜辗转难眠,非要把借来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让他心里很不踏实。

2008年3月21日,温州客户终于来了。在借来的办公室里,刘鹏飞并没有急着与客户谈生意,他说:“其实,这些东西都不是我的……”接着,他把自己借办公室、租工厂的事如实招了出来。

不料,客户听完刘鹏飞的话并没有生气,却说:“小刘啊,虽然这些东西都不是你的,但我欣赏你做人的品质,有你这份真诚,我决定把这份订单下给你!”刘鹏飞激动不已,握着客户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订单虽然拿下了,但近5万个孔明灯难以像过去那样从市场上凑齐,刘鹏飞决定自己建厂生产。在哥哥的技术支持下,从回江西老家建厂到生产,刘鹏飞和家人一起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订单,这笔业务让他赚到了10万元钱。接手过20万元的大订单之后,网上零售已经让小刘感到索然无味了,他便干脆在义乌注册了飞天灯具公司,准备进行规模化生产。

2008年7月,女友和好兄弟吴道军先后辞职,加入了刘鹏飞的公司。他负责销售、女朋友负责生产、吴道军负责采购。三个人合作默契,通过一盏盏不起眼的许愿灯,刘鹏飞以惊人的速度掘金300多万元。

但到了2008年年末,全国孔明灯厂家已经从上一年的10家左右迅速发展到了100多家,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利润微乎其微。刘鹏飞懂英语,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直接和外国客户对话,于是他决定调整方向,把眼光瞄准国外市场。

“进军”世界杯,

穷小子速成千万富翁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刘鹏飞掌握了不少网上外贸技巧。比如在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网站上,巧妙地投放关键词广告,以提高海外客户的搜索命中率。

“很多中国卖家在网上一般只设一两个搜索关键词,客户必须拼写准确才能找到产品,这在无形中漏掉了不少潜在买主。而且对海外客户来说,有时错误关键词也能歪打正着。”刘鹏飞说,孔明灯的正确英文拼写是“Skylanterns”,中文意思为天灯。但很多客户,尤其是一些非英语国家的客户,喜欢连起来拼写为“Sky?鄄lanterns”,其实这是错误的写法,但为了迎合客户的搜索习惯,刘鹏飞故意把一些错误的搜索方式也做成了自己产品的关键词。无论老外在网上输入“WishingLight”(许愿灯)、“Skylanterns”(天灯),还是“fireballoon”(热空气球),都能搜索到刘鹏飞公司的信息。凭借薄利多销的经营思路,再加上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搜索技巧,刘鹏飞的孔明灯很快就出口到了法国、德国、日本、印尼等数十个国家。

2009年5月的一天,刘鹏飞从网上获知,德国第三大零售商MDL共需要150万个孔明灯,第一批货就要60万个。如此巨大的订单,刘鹏飞简直不敢想象。但由于对方要求一个半月交货,这在行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谁都想接这个单子,但又怕交不上货,大家都在犹豫。

一向不乏胆魄的刘鹏飞看到了这宗业务背后的巨大利润,铁了心要接单。当时刘鹏飞每天的产量才5000个,而德方甩出的第一张订单是60万个孔明灯,一个半月的期限,意味着每天产量要达到两万个才能保证如期交货。可这时候放弃,刘鹏飞又心有不甘。

开弓没有回头箭,刘鹏飞火速招人扩大生产规模,并开始物色合作伙伴一起完成订单。他在网络上挨个查找,打电话,但没有同行愿意合作。后来他又找到了一个金华商人,恰逢对方的工厂刚做完一个单子闲了下来,想来想去,这位金老板最终答应与刘鹏飞合作。

随后的一个半月里,刘鹏飞吃住都在工厂里,和工人们一起不分昼夜地拼命赶产品,按约定日期顺利交货后,劳累过度的刘鹏飞精神一松就病倒了。但令他欣慰的是,再次冒险成功,不仅累积了自己的财富和信心,工厂规模从此也扩大了好几倍。

2009年9月,刘鹏飞又遇到了一个令他头疼的客户。在义乌生活的英国人托马斯找到他,提出要定制一种整个灯面都是南非国旗的孔明灯,准备在今年6月的世界杯比赛时,卖给南非的球迷。

而且,托马斯的订单第一批只有5万个孔明灯,由于对方很挑剔,刘鹏飞的工厂还要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费力打样品,哥哥都有点不耐烦了,刘鹏飞却坚持要做:“南非在我们这里进孔明灯的还比较少,刚好有英国客户把飞天孔明灯引进到该国,我们一定要用最好的产品灯去开拓这个新市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攻关,他们不仅做出了令客户十分满意的样品,还通过大胆尝试,掌握了在阻燃纸上印刷图案的技巧。这项重大革新,使刘鹏飞的孔明灯上出现了彩色国旗、世界杯、足球、南非国花帝王花等各种各样的图案和文字,这批绚丽的许愿灯打入南非市场后,半个月时间就被球迷们抢购一空。

此后,随着世界杯的日渐临近,刘鹏飞设计出了一款款针对各国球迷销售的孔明灯、荷花灯、水灯,在多个国家掀起了“放飞许愿灯,为喜爱的球队祈福”的热潮。

如今,刘鹏飞的孔明灯已经销售到全球70多个国家,他还在江西家乡和义乌拥有3家孔明灯厂和一个印刷厂。当初随刘鹏飞一起创业的15名主要团队成员,很多都已经成为百万富翁。刘鹏飞创业之初投入的400元钱,也奇迹般变成了现在的年产值7000万!并为社会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从初出校门的穷小子到千万富翁,这位“孔明灯大王”只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奇迹般的人生跳越。问及成功秘诀,刘鹏飞说,其实很多人都有过成为富翁的机会,只因缺乏一颗勇敢的心,才与成功失之交臂。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