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

2017-02-11

脚是练习的根基,脚在太极拳练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欢迎阅读!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

盘拳离不开跟,“丢跟”就不称传统杨式太极拳了。练拳先练脚,是传统杨式太极拳首先训练的科目。王宗岳《太极拳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差就差在脚下的步法。拳谚:“七分看下,三分看上”、“一步走错,步步歪”、“步不稳则拳乱”。

脚功是传统杨式太极步法的基础功夫,毫厘也差之不得。杨式太极拳有老架、大架、小架(低架)之分,其步法、步型也各有不同。

过去,拳师不轻易教弟子步法,有“传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的说法。

传统杨式太极拳盘拳、推手、散打对练,最注重“脚”的运用,凡太极拳虚步都暗含着各种脚法。

斜步步功量大

以当今杨式太极拳新架的弓步为例说明如下:新架上步(前进),身体后坐、重心后移、前脚外撇、脚掌踏实、脚前弓、体重前移;后脚再上步踏实,体前移。

简言之,即前后“移动体重”。杨式传统太极老架、大架、小架盘拳上步,不倒体重,因此拳是承重型。据测算新架前进一步为8.5秒,老架前进一步为5秒。

显然老架比新架上步速度快2∕3,即3.5秒,如果在技击上,新架不如老架应急。

当今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弓步,在老架杨式太极拳中,称为斜步(前进步)。该步功量大,走三至五步,热感从脚底热串到腰脊之上。

斜步(即弓步)迈步,要突出五个字:“曲碾弧伸抓”,歌诀:“曲腿碾步体侧移,弧行曲伸跟着地,落胯圆裆趾抓地,气沉凝神体前移”。

该步前后两脚跟形成一直角形,两脚跟相距长度为70厘米,宽度(底边为长度)是自身脚长的1.5倍至2倍(体形高大者,两脚跟相距要75至80厘米)。

走该步,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过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

无论步幅大小,但都不能踏成两足跟(底边)相距小于自身脚长的一脚之内,成为直线步。

阴阳虚实脚下变化

拳论要求习拳者要注意阴阳的变化,归根究底就是练拳、技击中的阴阳变化在于脚下。很多人质疑,脚下来得及阴阳变化吗?技击双方都没有时间注意脚下的变化。

这种疑问可以理解,但敬请放心,在任何千变万化之中,周身总体阴阳变化仍然在脚下,不可能在任何别的部位。因为你每天练拳早已习惯脚下阴阳变化,习惯成为自然,无须再去想用脚去变化阴阳。

每天练太极拳在动静、开合、虚实、阴阳中训练自己的感觉,日久达到在任何非常状态下,脚的阴阳变化运用自如。拳论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太极拳讲究阴阳,没有阴阳就不是太极拳。

因为太极拳的拳理源于老庄哲学,源于《易经》之阴阳变化。太极拳阴阳是练拳的核心,是拳之魂,是拳之母,太极拳的成就离不了阴阳的变化和阴阳的结合。

太极功夫始于足下

习练太极拳不是件容易事,要改革平常的动作行为,手脚结合,“上下相随”,要真正在脚上下功夫。我们的脚由脚掌、脚后跟、脚趾组成。脚平松落地,足跟、脚趾亦应同时放松,从足心到前脚掌尤为重要。如果站立时脚松有难度,可坐或躺着试验。

松脚的过程中周身感觉极为舒服,脚松得似乎没有了,这就对了。松脚必松脚趾、脚掌、脚跟,三者不可缺一,脚趾有若干小关节也应一一松开。趾关节的放松牵扯到周身的松柔,脚趾维持全身的稳固和平衡,脚趾松开在技击中是克敌制胜之关键。

脚趾僵紧怎么可能全身表里都放松呢?明此浅显道理之后,拳家对松全身先松根的追求将是首要的。拳家真正在脚下用功,一点力不挂,脚便有上浮之感,也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离虚”,这是脚下根基放松的缘故。

太极拳的根基是步,有的习拳者足背弓,趾抓地。杨禹廷大师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脚平松落地为好。所以太极拳的根基是脚。

脚为根基,脚要空松舒平。如果脚趾用力抓地,足背弓起来,脚很难放松,只能是脚紧全身僵,足弓而周身滞。吴式太极拳行功,头脑安静,神经不紧张,全体周身松净,轻灵圆活,周身上下无处不虚灵,盘拳松、柔、圆、缓、匀、身心双修。

脚平松落地,脚与大地融为一体。不是以力踩地,以脚蹬地,脚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脚下轻飘上浮失去根基,人的肢体便失去稳固。脚越松,根基稳而越显牢固,功夫日渐增长,身体像一个铸入地下的水泥柱,撼之不动。

从太极拳综合功夫周身大用讲,松脚就是放松全身,脚松后,踝、膝、胯、腰、肩、肘、手等九大关节都要松开,不松就是缺陷,就是凸凹,就是断续,这三大病破坏自身的平衡和稳定。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相关文章:

1.练习杨式太极拳的好处

2.练习杨式太极拳的松

3.杨式太极拳的功用和练习方法

4.杨式太极拳简史

5.传统杨式太极拳源流新解

6.杨式太极拳入门基本功

7.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释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