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速阅读的深度探讨
现代速读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加强其航空及地面观察员的辨认能力,特别是在能见度差的气侯下,能对快速行进的飞机,做正确的辨识,将各种飞机的模型以极快的速度掠过屏幕,而接受过此种闪示训练者,意外发现,在其阅读速度上及记忆力上均有显著的进步,战后美国芝加哥的西北大学视听教育中心承此基础,继续研究,得出速读之雏形。
速读的关键在于重建理解模式。所谓的理解模式就是对文字转化成思想的过程。从小被教导的模式是读出音来,用语言系统进行理解。这种习惯成了速读的第一号障碍。建立一种新的理解模式着实不易,尤其对于我这种从小爱看书的人,旧有的模式非常的强烈,难以跨越。所以,我还在积累中。这个诀窍已经掌握。写出来与有缘人。这些博上的文章重未在任何网站或论坛上发过。所以独此一份。一般的速度资料都集中在视觉练习、速读练习、右脑图像练习。这些练习非常有益,最好多练。只有好处。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建立新的理解模式。直接把文字理解成思维的模式。我有一套非常好用的练习方法。估计一般人宁可拿它卖钱,也不会讲出来的。现在我把它说出来。
还记得小时学识字吧,那可真不容易,反复的读写。直到建立起理解模式。当然了,学校的训练方法非常低效。但至少说明一点,理解模式的建立不是很容易的事,必须经过大量反复。 先解释几个概念,对下面的理解很有用。
“语法”的意思是:对文字和语言理解的方法。如果没有语法体系,就是每一个字都认得,还是不知道什么意思,就不懂文言的人,每一个汉字都认得,却还是不知道什么意思。这就是语法。 速读也必须建立语法,这套语法必须重建。旧有的理解模式中的语法体系用不上。如果没有建立新的语法体系,那他看到的只是一堆“ 象形文”。而不是思想。如果说理解语言的方法叫语法,那速读就不是理解语言了,而是理解象形文字。就叫它“形法”。这名字不好听,暂时就这么叫。要不叫“文法”,稍微好听点。
简单的说,语法就是把语音理解语言思维的方法。
文法就是把文字形象理解成思维的方法。
文法太重要了,如果没有练习这个。最再多的视觉、速度、图像练习都是不能掌握速读的,这也是为什么练速读的大多失败了,为什么小孩子练速读很容易成功,因为小孩子旧有的语法系统习惯还不是那么根深蒂固。
说到语法,不得不提及学校的语法教学,纯粹是瞎掰。有谁是用思维语法的方式说话的。语法的真正意义是对言语的理解方法。语法不是对语言的总结,这种东西注定脱离实用。用这种方法学了六年文言看不了古籍,说不了英文,算了。不提这些糟事。
那怎么练习“文法”呢。 就像小学生一样。反复再反复。对于同一段文章,不断的看,直到一眼看去,意思理解。必须是看出来的理解,而不是读出来 的,虽然用读的也可以,但随着反复的次数越多,越是一眼就能看意思,读已经跟不上速度了,而是看出来 的意。那么就可以文章了,无论是白话或是古文,都是这么看,看出白话了,还得练古文,因为古文语法 不同于白话。
这个核心诀窍一般的速度资料都没有提及。或许是作者也不明白,或许是存心私藏,我现在把它讲了。
久久这么练习,你就能通过“看”而理解文字中的思维了,不必再用读的。读书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这套看书方法,理应在小学时代教给孩子,和读书一起教。读出和看书,对同一段文章,进行双向理解。.
为什么古人知识分子容易练出速度,道理就在此,古人的读书方式就是,典籍反复阅读。都已经能背了,却仍然是照着书本读。对于一些天赋较高的人,就能悟出速读。而且不是少数。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视野、眼速、图像训练,才是有的放矢。
直到有一天,瓶颈出现了。瓶颈就是思维速度,看书的速度超过了思维的速度,眼睛不得不停下来等思维,那时,就是练习思维的时候了。这时候形象思维和快速思维的训练就很必要了。这是后话。
初始,不必追求速度。重建立新理解方式。开始理解起来很慢。有时比音读的速度还慢,那是因为音解的模式已经运用了几十年。如果发现音读不能避免,这问题不严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会音读和形解并存。然后渐渐的,形解越来熟练时,就可以自由的切换理解方式,是用音解还是形解自主决定。但在开始,是做不到。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是如果你的音解和形解并存的状态,对大脑的消耗很大,一会儿工夫就会很累的。因为你的大脑在双倍功率运行。慢慢来。形解的模式形成,眼睛的视觉方式自然会发生变化,大脑会自动的范围,这时候,主动着重视野练习。于此,余光视力牵扯相应的大脑功能部分,得以强化。此时,会有明显的智力提升的现象。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记忆力都会明显提升。
由此继续练习下去,下一个瓶颈就是刚才说的思维速度跟不上文字信息的速度。这会,又会出现初始阶段的那种 见字不解义。这时的问题就不是文法的原因了,而是大脑处理跟不上。 这时,人的用脑方式会有一个性质的变化。 如果不能领悟新的用脑方式,会卡在这里。 这是第二个难点。第一难点就是文法的建立。视觉练习是简单的事,只要练就行了。文法需要无中生有的培养出来。 而第二难点的用脑方式改变,也是要从无中培养了。
这时,有二条路可以试试,就是二种快速用脑的方式。这个要靠自己领会,没法传授。一是用图像进行思维,把一切逻辑组成自己能够快速理解的图像方式。七田真的教材中有大量的这种训练方式。
二是。恢复思维的本质—-即是念头。学会运用念头的方法,念头的速度可以一秒内起落数次、数十次百次,非常之快。这个比上面那方法更难掌握。
对于大多人来说。练到第二个瓶颈时的速读速度已经足够用于学习生活了。已经是十倍的提高效率。后面一个瓶颈的突破,依我看实用性不大。但是对一个人的个人潜力的开发有着极深的价值。除非你是为了开发潜力,否则到此为止的读书速度已经足够用了。
培养“字形解义”的方法
一小兄弟认真的练习视野之后,在“形解”方面止步了。在我看来,他的视野练习已经非常好。比我强多。现写下培养“字形解义”的方法。给小友,给所有的有缘人。
找一段足够十分钟的文字。最后可一分钟看清且理解为结束。结束之后,再找另一段同样容量的文字。如此累加。 “字形解义”就可以达成。
初始,以能够理解的最快速度看字,如果还是不能清楚理解,更一步放慢速度。可能会慢到比原先音读的速度更慢。直到可以理解。愿意的话可以辅助音解方式。目的是了解文字的意思。明确的理解文字之后。开始渐渐提高看字速度,前提一定是能够理解并且看清楚字。如果理解跟不上,就放慢一点,直到理解。然后再次提速。你会发现,理解速度每反复一次都会提高很多。直到视野限速为止。十分钟的文字就可以在一分钟理解。建立“字形解义”的关键在于不断反复,就像婴儿学话。是的。这正是重新学习语言。古人为什么容易练成速读,其中一个要点在于古代把“语”和“文”分开。写文章用文言,说话用白话。 现代说话和写文章用同一种导致“字形解义”培养的困难。因为只要一看文字就会习惯性的产生音障。文言文的语法和白话不同。文言用的是容易的“看”的语法。而白话是更容易说的语法。文言不太容易听,写在纸上清楚明了,用以说话信息交换,就不合适。所以文言是更容易形成“字形解义”。
你会发现,用我的方法,会很容易建立新的理解模式即—-“字形解义”的“文法”。当你对同一段文字反复进行到第三次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什么叫“字形解义”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视野练习,直到你的视野和你的思维速度其中之一产生瓶颈。到时,在根据实情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外头卖的速读资料是一个大杂会,什么都练到了,只要把所有的练习项目都练满,自然会培养出速读,这我是同意的,只是不够聪明。浪费时间。我的速读训练是针对性的,首先针对瓶颈进行培养。收益快。我不打算以此卖钱。所以也懒得到处发贴,有谁无意撞到我的博上。那是缘份。我也愿意公布给有缘人看。我这个简单的技巧,效果很大。不可轻视。真传一句话就这个意思 。如果谁想到处转发,也不必告诉我,只要求不删改。
速读理解的心里过程
人只要看到熟悉的东西就会有较强心里反应。即包括思维上和情绪上。对文字也同样是这个道理。旧有的读字习惯使这种体会减弱。因为你习惯思考而不是感受。 全脑阅读需要启用感受了。看到一个词,你自然会对其产生反应,看到一群词,你就会对其产生并行反应,并且经过练习的大脑能将其自动绘制成理解。理解再反应为思维。这与普通阅读有些不同。先思维再理解。反之全脑则是理解在前思维随即跟上。所以要练习对词组、语句的心里反应,则成为速读的关键。这些心里反应不是仅靠练习眼睛和看字速度就一定能达成的,尤其对于成人的固有习惯。
所以,去对每一个词组培养感情吧。
学过外语、或是打字这类的,会有体会的。每一个词,都是全新的学会,不可能按照一个规律练会一个就全达成。至少在开始阶段,必须一个一个的点的积累,当这些点积累到一定程序之后,才有可能运用自如。一开始不可能依靠规律运用自如。 打字也是这个理,不用思考手指就到了,就算会打字了,那绝对一个词一个词练成的,仅仅是理解了输入法的规律是无法运用自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