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与其他专业相比,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具有特殊性,其管理也需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体现艺术的规律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校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高校艺术教育论文范文一: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摘要】
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社会多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面临着灭亡的危险。无论是站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还是站在对大学生的自我熏陶的角度上,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高校音乐;传承;开展作用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艺术和文化特色,它们之间不断地融合、影响、吸收,相互促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承载着它们的欢乐和痛苦,记录着他们一代又一代实际生活,寄托着他们的精神情感。民族音乐记录着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民族的精髓所在,这种民族的精髓理应当灌输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但是实际上大多数音乐学院并没有特别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高校应积极运用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事业,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感。
一、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现阶段的发展状况
目前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很多高校都没有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少数民族音乐仅局限于当地的民族大众之间的传播。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音乐界人士大力提倡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施行,也有高校积极响应,把它作为必修课开设了,但是还有很多高校没有回应没有普及。很多高校认为少数民族音乐可有可无,音乐教育体系大多借鉴西方的音乐理论,使得少数民族音乐不断流失。据笔者调查,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只用来作为选修课对待。其他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起步比较早,课程也很完善,但是涉及到少数民族音乐的几乎没有,这就是现在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的高校教育要改变如今的现状和观念,去培养这方面的优秀人才。
二、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如今少数民族音乐在传承上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老一代民间艺人的离去,民间音乐的歌唱和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术也在渐渐的消失,所以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不能仅仅靠民间艺人和政府的支持,而要高校音乐教育对此予以重视。
(二)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教育中实施,可以培养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增加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和更多地宣传少数民族音乐。
(四)想要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必须把少数民族音乐和汉族音乐结合起来。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积极结合少数民族音乐,可以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创造出更新颖的音乐作品。
(五)大学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不仅仅是对音乐的聆听和鉴赏,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文化的一种提高,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给予学生创作的灵感。
三、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开展的作用
(一)培养审美意识。
音乐的特征就是激发聆听者的情感,为所要表达的情感提供合适的方式。在校大学生都处于青春期,有着丰富的情感,因此音乐是表达情感再好不过的介质。在高校中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二)增强民族意识。
中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地域差异比较大,通过开展少数民族音乐的课程,让大学生接触到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感知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多样化民族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继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精髓。
(三)开发创造性。
各个少数民族,有着各色各样音乐文化,大学生将各个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学习,对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有所学习和体验,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四、结语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在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促进学生思想价值观、民族精神的提高。作为高校的音乐教育是有责任去传承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的,让少数民族这朵音乐艺术中的奇葩在在祖国的音乐艺术中盛开,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陈业秀.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开发[J].艺海,2009,(02).
[2]吴磊.高校声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J].民族音乐,2010(02).
[3]黄长安.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艺海,2010,(07).
有关高校艺术教育论文范文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及实践
摘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现在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现状,文章分析了艺术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措施,以期为改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必要性;实施办法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指针对非艺术专业面向全体大学生而进行的艺术知识技能的普及型教育,它与艺术类专业的专业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影响层面和教学目的,或是传授方法等方面,公共艺术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都有质的区别。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门类繁多,主要有美术欣赏、音乐、舞蹈、书法等课程,这些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高校的本质功能是育人,不仅要有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包括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共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要求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对于促进社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公共艺术教育正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手段。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艺术文化知识,这是前人智慧和创造能力的结晶,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这些艺术精华得以传承,也是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
第二,公共艺术教育具有德育功能。在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贯强调艺术的德育功能,正所谓“成教化,助人伦”(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艺术教育可以通过艺术形象影响人的审美感知、意志等,潜移默化地促使人们形成对社会和人生中美丑、善恶、荣辱的正确认识,并进一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在艺术作品中,理融于情,在艺术接受中,情先于理,艺术总是先使接受者受到情感的感染而后才引起其对生活和人生的理性思考,进而受到教育。
第三,公共艺术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的过程中,势必会接触和感受到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感人之处与动情之理,受到心灵的震撼,引发对自身、对生活的反思。同时,艺术也是人本能的一种精神需要,艺术能使现实生活中人的焦虑、压抑等情绪得到适当的宣泄,使人的心灵趋向平静与和谐。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其心智与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相比,尚未完全成熟,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失恋、学业受挫等因素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使他们的心境趋向平和。
由此可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在政策层面高度重视,以法规的形式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在各高校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实施效果不佳。如何让公共艺术教育深入开展下去,是值得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多年的艺术教育实践出发,从操作层面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几点想法。
一、建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平台
教育部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高校不应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挂在嘴边,应落实到行动中,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学生应具备艺术知识和艺术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开设多门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的艺术选修课程,甚至在部分专业作为必修课程开设,设立公共艺术教育学分,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公共艺术课程学习。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一方面要开设艺术理论和艺术赏析的课程,用以丰富学生的艺术理论基础知识。这个层面的教学应以大量的案例和生动的艺术作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枯燥讲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在艺术实践方面成立类似兴趣班的小组,让部分在艺术天赋或兴趣方面有较大可塑性的学生获得更进一步学习和施展自己艺术才能的机会。根据艺术教育的特性,这个方面教学的实施应是较小范围的,难以普及到每一位学生。因此,两方面的结合解决的是高校艺术教育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二、以学生艺术社团活动为载体,实施公共艺术教育
高校艺术社团是指有艺术特长或艺术兴趣的大学生自发组建的学生团体(如舞蹈队、合唱团、电声乐队、管乐队、书画协会等),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是学生体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艺术社团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有共同艺术理想和艺术兴趣的学生自发组建的,二是由学校层面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出面组织的艺术社团。不管哪种形式的社团,都是对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仅是有基础的学生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也是其他无基础但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艺术技能的好场所。艺术社团的成员完全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主动性强,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同时也不会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可以系统地对自己感兴趣的艺术门类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实践证明,艺术社团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在政策层面对艺术社团给予支持,如指导教师的委派、经费的报销、场地的提供等。
三、开展艺术类的具体活动,为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提供展示平台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以及艺术教育机构应把握全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定位,可以每年定期举行大型艺术主题活动,如以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等)为时间节点,也可以某个艺术门类为主题举行一年一度的展演活动,如校园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书画摄影艺术展览等。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激励与奖励机制,以量化形式对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奖励,以此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类艺术实践与竞赛活动。这样,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学生也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充分利用所在城市的公共艺术平台进行公共艺术教育
现代城市都十分重视公共艺术平台的建立,如各地建有的博物馆、图书馆、歌舞剧院、电影院等,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平台。教师经常组织大学生到这些场所参观或进行艺术实践,通过耳濡目染,亲身接触大量鲜活的艺术形象,在感性和实践层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以博物馆为例,地方博物馆一般都浓缩了各个地方的地域文化与历史,涉及的专业和知识面也非常广泛。高校的艺术教育偏重理论教育,而地方博物馆则更注重实践教育,注重审美感受与应用,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够使公共艺术教育更加完善,资源与教学形式也更加丰富。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也成为培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许多博物馆内都藏有大量从古至今各个时期造型艺术的代表,如精美的工艺美术品、绘画作品等,展现着不同时期的艺术之美,人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也获得了艺术知识与启迪。没有博物馆参与的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不完备的、有缺陷的艺术教育,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通过参观博物馆,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就更丰富、更完整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利用本地区地域文化艺术资源进行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普及型的教育方式,应该对各艺术门类进行较为系统的了解,使学生对艺术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然而,谈论与普通大学生相距甚远的艺术门类,会使公共艺术教学形式空洞,内容虚无,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及质量的下降。因此,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学生身边的艺术元素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学生能够方便接触的、在平时显而易见的本土地域艺术资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产生了丰富而灿烂的地域艺术文化,如古建筑、民族歌舞、民间服饰文化、民俗活动等,无不如璀璨群星,散落在大江南北,成为国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高校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时,应将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公共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艺术资源相结合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从学生受教育的角度来讲,地域艺术资源给学生带来了异彩纷呈的艺术文化,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接触更多的艺术门类。最重要的是,这些地域艺术文化就在学生身边,如北京的故宫、上海的中山路万国建筑群、海口的骑楼老街、海南的黎锦苗绣等。平时能够接触到,已经熟悉于心,通过公共艺术教师的深入讲解或现场引导,介绍其艺术价值,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乃至研究身边传统文化艺术的愿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此外,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角度来说,通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艺术,可以使地方文化艺术得以传播普及,发扬光大。
六、对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要想做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一支稳定的、艺术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现在许多高校都采取由艺术专业院系的专业教师兼任公共艺术教育的授课教师,这样做有利有弊。艺术专业教师在单项艺术门类的业务能力上钻研较深,但非艺术专业学生需要的是普及性质的艺术知识,要有广度,深度上不宜过于深入。同时,在教学实施和管理上,兼任教师往往受制于教师的所在院系,因此,成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从事公共艺术教学的教师一定的支持,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高校需要反思的问题。以往过于功利的教育模式,使得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缺乏创造力。而艺术教育特有的发散性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基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倡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势在必行,着力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办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刘杨.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艺术教育.华章,2013(36).
[2]何亚峰.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艺术研究,2013(2).
[3]汤爱芬.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的比较研究.音乐创作,2013(12).
[4]刘廷娥.高校艺术社团及其在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教育与职业,2013(3).
[5]陆沁凝.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音乐创作,2013(7).
有关高校艺术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浅析高校艺术教育对民间艺术传承的作用论文
2.提升艺术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研究论文
3.浅谈中西方艺术教育的本质差异论文
4.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