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我心理调节论文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要学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用理智抑制情绪的冲动,及时调节消极情绪,解除精神压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自我心理调节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自我心理调节论文范文一:自我调节心理压力
唠唠叨叨心释然 唠唠叨叨多见于女性。看书唠叨、抽烟唠叨、衣服穿脏了唠叨,不会过日子还是唠叨。
唠叨或许是女性的天性,一位男子说过:“我从妻子的唠叨中感悟到她的善良、温柔和贤惠。尽管她在唠叨中东拉西扯,时而言之有理,时而强词夺理,使人哭笑不得,但仔细琢磨后就会觉得句句是真,是用真情谱写的一支心曲。”唠叨是一种有效的发泄方式,是减轻心理压力最直接最有效的良方。生活中,做妻子的除了工作,还要教育孩子、买菜做饭、洗衣缝补、管理家务,做很多琐事。感情脆弱,经不起生活的重压,心中的烦躁、忧闷和苦恼向谁发泄?丈夫是她最好的“出气筒”。
唠叨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的男人在妻子的唠叨声中戒了吸烟、喝酒、赌、混等不良行为,改变了熬夜、早上睡懒觉的毛病,并在妻子的唠叨声中悟出了她对家庭的负责,对自己的关爱,促进了家庭的和睦。
哼哼唱唱心无忧 不少人有哼哼唱唱的习惯,走路散步、骑车乘车、劳动休息都哼唱着曲子,无忧无虑、精神释然的样子。心理学家认为,经常“曲不离口”地哼哼唱唱,是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良药。这是因为,哼哼唱唱是一种心理调节,自己的情志通过发声吐音而充分得以抒发,使万虑俱消,百愁得解。
笑笑闹闹胜良药 生活需要七色阳光。特别是家庭生活中,逗闹嬉戏往往能增添生活色彩,使夫妻关系更加和谐,产生更愉快、更持久的魅力。年轻夫妻间的幽默、玩笑、俏皮话;老年夫妻的相互扶持、攀肩搭背的“老来聊发少年狂”;大人和孩子间的嬉闹,都会给生活增添活力,增添乐趣。
特别是中老年人,有时为了子女或家庭琐事,红红脸、吵吵嘴、生生闷气都是家常便饭。但是,一句幽默笑话,一个逗闹动作却能打破这种僵局。
哭哭诉诉气通畅 传统中医认为:悲则气消。实践证明,哭对治疗因情志失衡引起的神经紧张、精神刺激、心理压力、意志消沉、局部疼痛、经络阻滞等症效果奇佳,有“哭到病除”的效果。而边哭边向知心人倾诉,则更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当你有“一肚子气”时,不妨找一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肚子里的怨气倒出来,这样可以放松机体,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哭哭诉诉要选择“接受”对象,因为不了解你的人,不可能静听你的倾诉,听别人发牢骚毕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他对你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反而会使你生气。
谈谈聊聊益心情 聊天谈心是养心调神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情绪调节剂。它能有效缓解因心理压力和生活劳累带来的紧张和疲惫。夫妻聊天神仙乐,它可以交流思想、互通信息、增进理解、加深情感。朋友聊天友谊深。有人说:交友聊天乃人生最大乐事。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朋友相聚谈天说地,会觉得神清气爽,心神释然。生活当中经常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只要经常同知心朋友聊聊谈谈,就会心里安然,心情愉快。
有关自我心理调节论文范文二:新闻记者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调节
[摘要]新闻记者的心理压力,是指他们从事的新闻传播活动及与其生存状况相关的事件或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当新闻记者觉得外界对自己的需求超过自身能力或难以满足时,心理压力就会产生。由此可知,构成新闻记者职业压力的要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产生压力的外界环境和事件,二是个体对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关键词]新闻记者 心理调节 压力
一、新闻记者心理压力的来源分析
1.来自媒体的压力。(1)工作强度大。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为了确保新闻价值的最大体现,新闻工作者往往超负荷工作,对新闻工作者的身体、精力和心理极限提出严峻挑战。(2)风险系数高。新闻工作与其他一些脑力劳动相比,有更大的冒险性。较强的风险性必然带来心理的高度紧张。(3)管理与评价机制不尽合理。目前新闻媒体大都采用末位淘汰制和业绩考核制。新闻机构在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与业务素质的同时,忽视了对其心理素质的优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初衷是鼓励上进,激励发展,而现实中多数新闻工作者感受到的是压力而不是动力。(4)职称评定竞争激烈。随着新闻工作者队伍的庞大,需要晋升职称的人越来越多,加之职称的评定影响工资的提升、住房的改善等切身利益,使竞争越来越激烈。职称问题成为新闻工作者竞争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5)个人发展空间的局限。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新闻工作者往往会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知识逐渐老化,思维趋于惯性,经验主义越来越严重,而媒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暇顾及员工的培训和职业生涯发展,忽略了新闻记者的个人发展。
2.来自社会的压力。(1)新闻产品商品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市场经济建立后,媒体被推向市场,残酷的竞争现实,使新闻产品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新闻工作者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又要顾及经济效益,心理压力相对加重。(2)新闻记者角色的超载。由于职业的需要,新闻记者不仅要做好新闻报道工作,还必须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问题解决者、人际关系协调者、心理咨询者、学习者等等。在工作中同时扮演多个富有挑战性的角色,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多种不同的工作,就会发生角色超载,它是与工作压力紧密相连的一个因素。(3)社会对新闻记者的高期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对工作120%的投入,才能够保证质量。这种来自受众的期望、要求、批评和建议等综合性压力,只会不断加大而不会减弱。
3.个体因素。(1)自我期望过高。新闻工作者普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追求完美的倾向,当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无力解决时,内心必然产生困惑和沮丧,造成很大的压力。(2)自身知识的局限。新闻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应具备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严谨科学的治学精神之外,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技术知识,深厚的业务知识和人文关怀知识,以原有的知识结构、储备和思维模式在飞速发展的新闻业面前显得力不从心。(3)自身人格的不健全。个人性格特征影响个体对压力的知觉与反应。性格内向者遇到压力时往往不善于向他人倾诉,久而久之容易导致烦躁不安、情绪不稳。此外,孤立隔绝也会导致感情脆弱,耗费职业资源。对于同样的职业压力情境,具有良好人格品质的新闻工作者往往能更好地面对和调节;情感脆弱且自我期望过高的,就会苦闷、抑郁而不能自拔。
二、新闻记者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1.完善媒体的管理功能。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管理方式。国内外研究表明,领导的管理方式对降低员工职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高要求、低关怀的领导方式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离职率和抱怨程度也会很高;而高关怀、高要求的领导方式则具有双重激励作用,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减少职业压力的产生。
新闻工作者不仅仅是为了新闻事业而存在的客体,更应是被关怀和理解的主体。真正懂得管理的人应避免鼓励和宣传那种只顾工作,不顾家庭和子女,病得直不起腰还要去写稿的所谓“模范记者”的形象。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了解并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不是过分强调奉献精神。
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长期以来,媒体人事部门关注的多是事务性的人事管理,很少关心员工的培训发展和职业生涯。实际上,培训是媒体培养高素质员工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缓解职业压力的重要方法。目前,有些媒体重视岗位成才,评选“首席记者”、“资深记者”,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做法值得提倡。
2.建立合理的期望。新闻工作者应明白新闻事业的限制性,面对各种压力,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时把情感从所接触的新闻事件中拔出来,认清自己的角色,媒体毕竟不是国家职能机关,有些事情媒体是解决不了的,要以平常心对待。
3.构建稳固的支持系统。领导的支持是新闻工作者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支持他们的工作以及对其劳动的认可和肯定的评价等。另外,营造积极的媒体支持氛围,也能够降低新闻工作者的压力,他们能从同事那里得到情感支持、有用的建议、信息,一起分享忧虑。此外,媒体还可多开展一些文娱活动,为员工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他们的焦虑、郁闷、疑惑等消极情绪得以及时化解,也可效仿一些企业专门建立“情感发泄室”,提供发泄渠道。
4.培养和谐健全的人格。马斯洛的研究发现,世界上真正完善的人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的人都存在着人格的某些弱点,都有完善人格、挖掘潜能的任务。个体有可能通过不断努力,克服人格弱点,达到理性、情感和人类本能协调成一个整体的人格境界。拥有此人格境界的人很少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他们在心理上是自主的,所以对心理压力有免疫力。同时,他们可以将疾病、挫折、冲突等体验化弊为利,转化成积极的体验。因此,新闻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完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除耐心、细心外,还要有信心,信赖自己的肌体和心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妍.浅议新闻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游伯龙.你被压力压扁了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卞冉,龙立荣.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4).
有关自我心理调节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自我分析论文
2.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
3.自我成长心理分析论文
4.大学生失恋心理调节论文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左右
6.大学生心理与调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