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市场的2000字论文
本质上,资本就是财富,通常形式是金钱或者实物财产。资本市场上主要有两类人:寻找资本的人,以及提供资本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资本市场的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资本市场的2000字论文篇一
《关于打造和谐资本市场的若干思考》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经济的和谐发展,经济和谐发展要求打造一个和谐的资本市场。当前,资本市场功能不健全、运行不规范且内部结构严重失衡,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此,必须要协调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发展、协调资本市场各主体的利益和行为、协调资本市场内部结构等多手段并举,以打造一个和谐的资本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 资本市场
2005年12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证券业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证券业亏损206.32亿元,这已是证券业连续第三年亏损,2005年,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数十家券商集中退出市场,股价走势依然与经济走势背道而驰……种种迹象表明,当今资本市场发展已经失去和谐。
一、资本市场功能不健全且有弱化倾向
资本市场功能有三:融资(直接融资)、资本定价和资本配置。从融资来看,与信贷市场(间接融资)一起实现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是这一功能的具体体现,发达国家直接融资一般占到社会总融资的50%左右,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20%左右。以2004年为例,国内非金融部门总融资29023亿元,其中间接融资24066亿元,占82.9%,直接融资5047亿元,仅占17.1%。图1表明,国内股市融资(A、B股)额自2000年达到1541亿元的顶点以来便处于下降状态,与其相反,国内企业境外股市融资额自2001始稳步上升,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弱化倾向明显。
此外,我国资本市场定价和资本配置功能发挥也相当糟糕。股价指数连续数年与宏观经济走势背道而驰,很多投资价值不高的股票,其价格由于庄家操纵或上市公司恶意造假而猛涨,如亿安科技曾被爆炒到126.31元,演绎出一幕幕“博傻”闹剧。许多“资本大鳄”,如顾雏军、张海、唐万新等人,通过所谓的“资本运作”,非法侵吞或套取大量资本,严重地践踏了资本市场的定价与资本配置功能。
二、资本市场的运行不够规范有序,市场主体问题严重
资本市场主要由上市公司(资金需求者)、投资者(资金供应者)和中介机构(主要是券商)三类主体构成。首先,上市公司股权分置且诚信缺失。股权分置问题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在诸多方面制约着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2005年5月,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并将在2006年基本完成股改,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短期内会得到改善,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规定,股改公司非流通股全部可以流通至小需要二到四年的时间。我国上市公司诚信缺失问题也相当严重,大股东恶意挪用挤占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成风,还有很多上市公司融资成功后随意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向,或者只融资不分红,投资者无计可施。
其次,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机构投资者违规(法)操作现象严重。2001年以来,股市最大跌幅超过56%,市值蒸发超过万亿,(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中小投资者亏损有其身操作不当原因,但主要原因在于系统性风险。此外,机构投资者违规(法)操作问题严重,并往往殃及中小投资者,“基金黑幕”“庄家吕梁(操纵中科创业)”“德隆系”等事件均给中小投资者造成了巨额损失。
最后,券商危机集中爆发,危及金融体系。如前所述,国内券商连续三年全行业亏损,随着证券业全面、持续亏损,券商违规(法)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券商危机开始集中爆发,自2002年以来,近30家券商以不同方式退出,券商作为资本市场最主要中介机构,其危机的集中爆发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已经危及到金融体系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资本市场内部结构严重失衡,资本市场“跛足”前行
第一,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达国家,债券市场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之一,美国企业债券年末余额占GDP的比重常年稳定在30%左右,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左右,2003年和2004年,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分别为336亿元和327亿元,而通过股票融资达1357亿元和1504亿元,企业债券与股票融资比仅为0.25:1和0.21:1;第二,基金市场相对规模偏小。就当今全球金融市场来看,基金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我国为券商)和保险机构并驾齐驱,四分金融市场而居其一,以美国为例,2000年,共同基金总资产超过8万亿美元,同年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为7万亿美元。而到2005年6月底,我国基金净值规模才首次突破4000亿元,还不到同期商业银行总资产的3%;第三,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发展失衡。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存在的前提与基础,为流通市场提供可流通证券;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的扩大与延伸,其流动性好坏与定价准确与否反过来制约着发行市场的规模,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但我国资本市场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股票发行价格与流通价格被人为地拉开较大差距,吸引大量资金云集于发行市场“打新股”,流通市场则相对资金短缺,长久已往,必将导致资本市场畸形发展。
四、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资本市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经济的和谐发展,经济和谐发展要求打造一个和谐的资本市场。一方面,和谐资本市场是经济体系内部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动态看,经济和谐发展要求社会总供求相对平衡,社会总供求相对平衡的前提条件是成功实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来实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的转化,其发展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体系能否实现总供求均衡;从静态看,经济和谐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市场体系,要求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要素市场要全面、协调发展。我国目前产品市场相对健全,金融市场和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就金融市场内部来看,资本市场发展远远滞后于信贷市场,券商实力和影响力远远低于商业银行。显然,这与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另一方面,和谐资本市场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前文分析表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相当低下,并且资本市场种种低效率和非理性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从一定程度上危及和破坏了我国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社会诚信。可见,经济和社会能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资本市场的和谐与否至关重要。
五、打造和谐资本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打造和谐资本市场是其中重要环节,就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来看,打造和谐资本市场有以下几方面着力点:
第一,协调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发展,构建和谐的金融市场格局。到2005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4.1万亿元,但存贷差也近10万亿元之巨。从宏观来看,金融市场(主要是资本市场)没有很好完成社会储蓄向投资转换的任务,长期以往,必然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从微观来看,巨额存贷差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沉重的经营压力。新华网的调查表明,导致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二是金融投资渠道缺乏。因此,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协调和平衡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发展势在必行。
第二,协调资本市场各主体利益和行为,构建和谐的资本市场运行格局。就我国资本市场而言,管理层过分强调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为国企脱困服务)、大股东把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机构投资者恶意违规(法)等行为,损害广大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结果很多中小投资者“用脚投票”,离开证券市场。因此,必须要妥善处理好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等各方利益,规范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投资者的行为,同时要加强对监管者行为的监管,为资本市场营造一个和谐的运行格局。
第三,协调资本市场内部发展,构建和谐的资本市场内部格局。首先,要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打通企业债券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通道,使企业融资可以两条腿走路;其次,要大力发展基金市场,一方面可以为资市场培养更多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流商业银行储蓄资金,为居民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投资工具;最后,要平衡发行与流通市场发展,改变大量资金集中在发行市场“打新股”的不正常局面,促使资金进入流通市场,以流通市场的繁荣带动发行市场规模的扩大。
第四,协调资本市场的价值运动和实际资本运动。我国资本市场被称为“政策市”“消息市”“关联交易市”“庄家市”“投机市”等,资本市场价值运动长期不能真实反映实际资本运动,这种情况下去只能有一个后果,即爆发资本市场危机,如“德隆系”东窗事发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湘火炬A、新疆屯河、合金投资等老三股股价雪崩,几个交易日内200多亿市值灰飞烟灭,股民损失惨重。
第五,协调资本市场与商品市场发展。资本市场为商品市场提供资金保障,商品市场的发展为资本市场提供信息和资本来源,资本市场提供投资的价值构成需要与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构成相一致。
第六,协调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加快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使得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国内资本市场与境外上市融资互相协调,让资本在境内外流动更加便捷,以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促进其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生,唐鸣.资本市场生态环境的深层剖析与和谐构建[J].哈尔滨金融高专学报,2005.(4).
[2]郑贤俊.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何玉长,李梦婕.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之路[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4]李志国,刘尔思.基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对中国证券市场和谐发展的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05.(3).
[5]刘鸿儒.探索中国资本市场之路――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王开国.中国证券市场超常规创新的理性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1.(1).
关于资本市场的2000字论文篇二
《探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如何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 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 场外市场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清晰地从战略高度强调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又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要建设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见,改变资本市场单一格局、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
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主要是由沪深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市场构成三个市场的四个层次的交易市场。其市场体系如下:
主板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两个证券交易所在组织体系、上市标准、交易方式和监管结构方面几乎都完全一致。从上市条件看,它们对企业上市的要求相差无几,主要是为成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提供服务。二板市场是指在深圳交易所设立的创业板市场。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28家集体上市以来,截至目前已达86家,这说明我国创业板市场才刚刚起步。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是针对高科技含量与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的。我国的场外市场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也叫三板市场,该市场是根据中国证监会解决历史上遗留问题的既定政策,于2001年6月12日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对原STAO、NET系统挂牌公司,在未上市前的股份转让做出的安排。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由原财政、国资系统组建的产权交易所和由科委系统组建的技术产权交易所两大部分组成,其主要特点是以做市商或会员代理制交易为特征,进行产权、股权转让、资产并购、重组等。
总的来说,我国主板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流;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所占份额极小;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市场规模很小,交易也极不活跃;地方性产权市场目前已遍布全国的大中小城市,已经成为大量国有企业、 非上市公众公司、 非上市非公众公司进行股权融资和股权流动的平台。但市场结构割裂, 各地的产权交易机构的组织体制差异较大, 各地产权市场间信息传导渠道不畅, 缺乏统一的监管主体和法律规章。
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主板市场为主、创业板市场不成熟且场外市场不发达
目前,我国的主板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场所,我国的证券发行和交易基本都是依赖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同时,创业板也在深交所上市;场外市场在整个资本市场中所占份额极小,现有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退市公司股份转让而作的制度安排,存在定位不明确、功能及服务范围较窄等问题,而且目前该板块流动性不足、交易清淡。尽管国内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很快,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权交易市场发育还存在地域性、规则性的不平衡,各地的产权交易活动也因此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约束,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企业产权交易法律,企业产权交易立法跟不上,不规范的企业产权交易行为时有发生。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场外发行和交易市场十分发达,远远大于场内发行和交易市场,相比之下,我国的场外市场有十分大的发展空间。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各层次间没有形成升降互动关系
我国目前只实现了主板市场向场外市场的退出机制,即所有在主板市场退市的公司必须于终止上市后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但对挂牌公司在符合一定条件后能否回到主板市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场外市场作为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器”和作为主板市场的后备市场的功能目前还没有实现,目前的场外市场只能被称为“退市垃圾桶”。按规定,创业板在退市后原则上不能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只有符合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条件并找相关部门申请方可进入。同时,对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的公司能否进入创业板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另外,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主板市场上退市的企业直接退到场外市场上去交易,中间没有形成过渡层次,造成各层次市场层次割裂,没有形成升降互动关系。这些因素造成企业发展各阶段融资不连续,无法满足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三)创业板市场和场外市场的进入门槛过高
美国的创业板市场和场外市场成功的因素之一是进入门槛比较低。创业板市场和场外市场应该能够满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纽约证交所的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场 ,而上市数量、成交量、市场表现、流动性比率等方面已经超过了纽约证交所;场外市场也异常发达和活跃,象思科、微软等著名公司都是先在场外市场上市,获得最初的发展资金,通过一段时间积累扩张,达到纳斯达克市场挂牌要求后再升级到该市场。相比之下,我国的这两个市场进入门槛过高。我国的创业板市场2009年刚刚建立,到目前为止仅有86家公司上市,每个省平均还不到三家公司,这说明进入困难;场外市场规模很小,交易清淡,基本上没有融资功能,对国内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场外市场的门槛依旧太高,而且交易机制不灵活。
(四)金融衍生品市场尚未形成
目前,中国交易所市场金融衍生品仅有几只权证及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利率期货、股票期权等主流金融衍生品尚未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才上市交易,但存在极大的不公平性。比如要想参与股指期货的操作,申请开户时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就这个条件已经把中国绝大多数人排除在外了,广大投资者依然只能做多而不能做空。
三、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对策
(一)规范主板并大力发展创业板和场外市场
现有的沪深两市应定位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精品市场”,由于该市场发展历史较长,成熟度也较好,可以结合创业板、场外市场输送来的优质公司的进入和现有不良公司的退出(可以退市 ,也可以转向创业板、场外市场进行交易),逐渐建立起我国的证券精品市场。主板市场主要是面向规模大、业绩佳的成熟知名大企业,所以未达一定指标的公司,不能通过主板市场再融资,特别是不能通过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圈钱”,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主板市场公司的质量,从而降低该市场的风险。
创业板市场可以与美国的NASDAQ市场一样,不是单单定位在中小型创业企业,也为全国范围内的大型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灵活选择权,进而与主板市场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相互促进的局面,只有大力发展创业板市场才有可能使我国资本市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体系几乎都是从场外交易发展而来的,并遵循了从分散到集中,从场外到场内的发展规律。没有发展充分及相对成熟的、低层次的场外资本市场,高层次的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就没有了发展的源泉及退出的渠道,其发展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制约。高层次的资本市场与低层次的资本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二者之间的天然联系不能割裂。在中国,以深交所、上交所为代表的主板市场的发展相对较快,但主板市场的发展基础―场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却因为某些原因受到了限制。因此,在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创业板市场,而且还要突破性地发展场外市场,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市场相互促进。
(二)多层次市场之间应建立灵活的转板、退市机制
由于资本市场体现出不同资本供给与需求多层次的特征,不同层次的市场服务于不同的企业,满足不同的资金供给与需求。所以各个层次的市场之间,应该功能分工明确,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形成一个体系健全的“梯级市场”。从上升阶梯来看,企业经过产权交易发展壮大并经过股份制改造,在达到一定的条件后可以转入三板柜台市场;经过场外市场“培育”一段时间后,在有关条件满足创业板市场规定的前提下,企业可以申请转入创业板市场;同样,经过创业板市场“培育”一段时间后,在相关条件满足主板市场规定的前提下,企业可以申请转入主板市场。由此,产权市场、三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呈现为上市条件逐步严格,企业素质、规模逐步提高的上升走势。从下降阶梯来看,已进入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当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下滑,造成上市条件不再满足主板市场要求时,可退出到创业板市场或场外市场;已进入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当经营状况下降或其他条件不能满足创业板市场的上市要求时,可退入到场外市场,由此改变了上市公司的“终身制”。这样,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各层次之间建立灵活的转板、退市机制后,根据不同层次市场的上市条件和市场规则的区别,促使上市公司“能升能降”、“能上能下”,充分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
(三)降低创业板市场尤其是场外市场的入市门槛
而我国目前的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对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该市场的门槛太高,广大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在创业板上市交易;在我国的场外市场挂牌交易的公司很少,相对于中国许多中小企业来说,这个市场的进入门槛也太高,而且缺乏灵活的交易机制。这样,在我国就呈现出主板市场独大、低层次的资本市场缺乏的局面。在实际中由于存在上市门槛,中小企业不可能一步迈进高层次资本市场,成长中的企业只能先在低层资本市场中筹措创业资本,接受“层层”关照,在企业成长壮大后再迈进更高一层市场,直至申请全国市场挂牌。所以,我国应该降低创业板和场外市场的入市门槛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
(四)丰富金融衍生品品种来搞活金融衍生品市场
近几年来,资产证券化、权证交易、利率互换交易、融资融券交易及股指期货交易,已先后试水,中国衍生品业务结构渐趋丰富,多个产品从无到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过,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产品缺位、市场规模过小等问题。例如当前我国虽推出了股指期货,但自从2010年4月16日挂牌交易时沪深300指数点数定为3399点,截止2010年7月8日沪深300指数收盘为2575、92点,大盘指数大幅下跌,股指期货根本就没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相反的它起了放大风险的作用,其重要原因是从事股指期货交易的50万元门槛挡住了广大投资者的进入,广大投资者只能看着大盘下跌而无能为力,这极不公平,因为广大投资者的投资权利被剥夺了,因此,应该设置一些投资于股指期货的基金,使投资者都能够参与,这样市场才可能趋于稳定。另外,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的逐步推进,利率期货、汇率期货等基础性金融衍生品应尽早推出。事实证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市场主体对风险控制的需要。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将从过去30年的高增长时期转入平稳增长阶段,这就需要市场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对资金运用的风险,这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应该丰富金融衍生品品种,搞活金融衍生品市场。同时,监管部门和企业主体都要不断提高水平,加强对创新产品的了解和认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国刚.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J].财贸经济,2004(4)
2.巴曙松.协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N].国际金融报,2004.10
3.吴有红.信息特质、中小企业融资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尚福林.创业板推出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N].中国证券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