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相关论文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历史教学改革有制约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学科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历史学科相关论文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浅议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尤其加强对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心理智能素质的教育,这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了在教学中加强重点问题的讲授与研讨,加强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因材施教,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即"实践"课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课;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74-0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因此,在历史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应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原则,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昵?
1.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人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内容和贴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人,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历史课是否生动有趣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态度。 对于一节课来讲,要取得最好的效果,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一节新课开始,要有过渡性的话导入,要有前后的联系。一般的是复习上一节讲的内容,提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入要讲的这一节。好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对将要讲的内容充满兴趣,并知道要讲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反过来则事倍功半。
2.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到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就必须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以往的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附属,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或存储知识的口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主动性,更无创造性。能否创设一个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发挥创造潜能的重要前提。因为捕捉创造灵感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去尝试;培养学生敢疑、善疑、多思的学习习惯。也只有在这种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才能得以体现。
3."实践"课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所谓"实践"课,即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自己收集资料,和其它同学共同交流的历史课。每月两次由学生自己设计一堂历史课,选择与历史教学进度相关的历史主题,由学生自由组合,课前自己寻找史料、归纳总结;课上登台阐述观点、组织讨论、质疑解困;课后小结心得、撰写论文。此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地主动学习,达到拓宽知识面、深化教材内容、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本着立足现实、了解过去、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通过学生"自助式"教学,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以史为鉴,探求历史发展的轨迹,考察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寻找历史与现实的撞击点,争做学习的主人、时代的主人。 "实践"课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如对历史材料的搜集能力,对历史现象的再认再现能力,对历史事实的理解阐述能力,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价能力,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分析历史客体,揭示历史本质,把握历史发展进程,预见未来。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课并非是四人一台戏,而是台上台下师生呼应的一台大戏。只有让学生发挥强烈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敢想、敢讲、敢挑错,调动全体学生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体现"实践"课的价值。"实践"课虽由学生唱主角,但教师应在整堂课中发挥核心的作用。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课题的同时,要给学生推荐与课题相关的参考资料。在课堂上则把握方向,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指出学生评价的不足,及时树立正确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力,激发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它落实了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探究历史,在各种尝试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莫大乐趣。如让学生知道并初步学会现代史学研究方法,如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计量史学,及心理史学,口述史学,影视史学等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
5.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科的整合,学科的渗透
一名好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涉猎丰富的非专业知识,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在这次评优课中,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涉猎了大量的非专业知识,象语文、数学、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都融入到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兼容并蓄,对知识起了进一步的深化作用。
6."多媒体课件"简单、朴实,实用性强
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课件,会束缚自己的思维,不利于老师和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在以往的"评优课"中,多媒体课件制作都非常精美,字体五颜六色,版面眩目,并且不时地闪动着一些有趣的动画,有喧宾夺主之嫌。而今年的省评优课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非常简单,非常朴实,非常注重实效。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刨见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俗话说:"与其给学生一桶鱼,不如给学生一根钓鱼竿。"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知识,授之以法;既要管教,更要管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学科相关论文范文二: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几种意识的培养
1、历史意识的培养
首先应明确目的、培养兴趣。教师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抽一定时间进行不同层次的历史学习目的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平时的教育中进行历史学习目的强化教育,以此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是一门科学——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科学。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人类认识自我的钥匙,历史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你做人的道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起点。二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尤其是基本史实一无所知,或者知之不确,就不可能有历史意识。因此,通过历史教学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这是形成和发展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三是强化素质教育。历史教学不是单纯地传递历史知识而已。历史是一门思想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志向;培养学生运用辨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来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产生所谓‘历史意识”’。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的核心内容。四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渠道。历史不能复制,但它留下了许多痕迹,如古代遗址、遗迹、文物等等。教师应该充分加以利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利用和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意识。
2、历史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由于历史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教师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把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模式,历史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教
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重历史作业的创新。历史作业是巩固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许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课前设计、双边活动、启发提问、导语结语等环节的创新,而忽视了作业这一重要环节。其实,科学而有效的习题,特别是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体,也是掉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在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或同一个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作业布置方法,比如,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或学生布置的作业多为主观性、开放性习题,而成绩较差的大多以客观性习题为主,这样做收到的教学效果很好,它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而且能做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抄袭现象。因而改革历史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赋予历史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参与性,既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摆在每一个历史教师面前的任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
3、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推动初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强大动力。问题意识的出现并非灵光乍现,而是脱胎于长期积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问题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是缺少大量的知识积累。对历史学科来说,知识储备的缺少必然会制约问题的产生,想要孕育一个创造性的问题需要的是广泛长期的准备。在平常的学习中应该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广博地摄取不同的思想观点,在内心不断的碰撞、冲突与矛盾中共融与升华,这才能为创造性问题的产生提供基础,发展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的。为了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在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基本史学能力培养的同时,可以设置一段时间或者一节课,鼓励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知识与联想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师要尽量去欣赏与理解学生的问题。比如“头脑风暴”法,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问题。二是在平常的学习中,在学生广泛阅读相关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记录下来,集中时间,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评比出“伟大的问题”,并且进行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享受问题提出与解决的乐趣。课堂提问是学习性问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师或学生试图引出对方言语反应的信号。这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还有体态语言。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和能力,说到底还是教师教法的转变,只有采用新活动、新探究、新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初中历史学科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初中历史相关论文
2.初中历史学科论文
3.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
4.有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5.初中历史教学整合思考 技术论文
6.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