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报告范文

2017-02-15

学术交流是高等院校运行、发展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及因素。那么学术交流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学术交流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学术交流报告范文1:

《城市公交系统优化方案》学术交流报告 2010年3月,我们在指导老师王秋平的支持下参加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申请的项目《公交系统优化方案》经过近两年的共同努力终于完工了。从最初美好的想法到投身实践,这个项目教会了我们很多,我们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成为真正有动手能力的人。

公共交通的线网布置与运营效率等问题是每个城市发展都面临的问题,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公交资源并找到改进优化的方法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城市公交系统的优化涉及的领域很广,我们主要从优化调度方法、调整发车间隔的角度开展项目。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是项目开展的关键。项目立项后,面对城市公交系统优化这个课题我们有些茫然无措。为了找到研究方向,我们走上街头的公交站点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乘客对于公交出行的建议和意见,我们来到公交公司、调度站点了解公交公司所掌握的信息和采取的措施,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及可行性分析,我们确立了公交调度的主攻研究方向。

公交调度涉及很多线路,我们选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5路公交线路作为项目研究数据采集的重点,考虑这条线路的发车调度问题。5路公交车是西安市内的无人售票空调车,线路开通时间较长,客流密度也较大,沿途经过火车站、大雁塔、小寨、城南客运站等客流量较大的站点。为获得5路公交线路的有关数据,我们走访了西安市公交总公司、西安市公交五公司和5路公交车调度站,从公司内部了解了车辆的发车间隔、每辆车的载客数、每公里的运营成本等数据;制定了针对性的数据记录表格和问卷调查,通过乘客反馈和团队成员实地乘坐公交车的方法,搜集了等车时间、客流变化等数据。随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筛选,对重点数据重新核实验证,确保其真实准确,能够尽可能的反应公交运营的现状。

建立数学模型是项目的中心环节,其他工作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如何建议一个合理的模型成为摆在面前的又一个难题。通过数据库,我们查询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在查询文献、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建立模型的方法,借鉴已有的数学的模型,结合公交运营的现状,兼顾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从最小化乘客的等车费用、车内费用和公交企业运营费用总和的角度出发,建立发车间隔优化模型。

接下来就是检验模型,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代入相关数据是否能够获得期望的实验结果。我们将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代入,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优化后的5路公交发车间隔和各项运营费用,通过对比分析查看实验结果是否合理,经过不断地检验、修正、检验,终于确定了最终的数学模型并整理完成研究论文。

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从各种各样的想法到最终确定一种想法,然后查资料,制作,实验,再制作,改进再改进,需要很大的恒心、毅力和耐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保证正常的学业和项目的研究开展,我们学会了有效地统筹安排时间。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实验本身所带来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学到了认真仔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总结的可贵精神。虽然有时候在开展项目时很苦很累,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多苦多累,有了兴趣这个老师,进行项目研究就会变成乐趣。

团队的合作很重要,这个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紧密相连的社会,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却是强大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从选择项目开展的合适切入点时的多次讨论、到研究方法数据采集时的集思广益、再到翻阅资料建立模型时的相互鼓励,一路走来,我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探讨,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加深了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在创新性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初次接触这类研究的我们无从下手,正是王秋平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宝贵意见和悉心指导,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在这里真的很感谢李老师对我们的帮助与支持!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锻炼和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会再接再厉,拿出更大的勇气与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

学术交流报告范文2: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研究生学习树立优秀的榜样。2015 年4 月29 日晚,管理学院举办研究生优秀毕业学生学术论文学习经验交流会。此次交流会邀请管理学院的优秀在校生:研究生三 级在国际论文检索网站发表论文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董素宇,国家奖 学金获得者李红敏 2 人与管理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进行学术互动 交流。 两名优秀毕业生分别与同学们分享了在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期 间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的写作步骤,并且为我们系统的阐述了在研 究生期间发表短篇论文需要的哇工作,从资料查找、拟定方向、文献 阅读、着手实践和推敲修改等几大方面卫门讲述了写出一篇优秀的短 篇论文的方法。李红敏同学从结合自身实际出发,告诉我们在研究生 学习期间,应该做到勤恳努力、不骄不躁的学习态度,用积极的态度 来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此外,董素宇同学还就有意向攻读博士学位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讲 解。他们作为一个优秀的毕业生榜样值得每一位研究生去学习,学习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学习如何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真正做 到科研创新的提升、自我修养的进步。同时,也希望同学们以优秀的 学姐为标杆,以脚下的步伐为起点,以更高的目标为动力,做一个为 社会做更大贡献的有为青年。

学术交流报告范文3:

记得老师课上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文化的概念是什么?”我参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下,我认为文化就是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一个人与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民族,另一个群体,另一个人区分开来的所有区别性特征的总和,或简言之,文化是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的所有区别性特征的总和。因此可以这样说,第一,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第二,每一个人都是其自身文化的综合体,第三,不同文化个体之间的文化价值观是不一样的。然而,作为群体性极强的人类来说,进入别人的世界,与其他文化的人进行交流是在所难免的,而且是经常的,必须的。这也说明了掌握跨文化交流的知识与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在全球化,信息化所覆盖的当今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人们时常不期而遇,甚至在一起工作生活。跨越从日常生活到世界观的种种差异,填平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交流鸿沟,创造相互理解的和谐国家的地域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的最大课题。发挥文化魅力,构建具有创造性,充满欢乐的世界也是重要课题之一。加深人类相互理解,携手共建多样性文化蓬勃发展的世界,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想来,20世纪表现出了试图将世界纳入一种体系的强烈趋势,它称得上是历史上首次作为一种强大的动向扩展开来的时代。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全球化就是让全世界都用欧美的价值观和尺度来看待世界,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技术,文化都以欧美式的基准来加以统一衡量的动向。由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在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中找到平衡点显得十分重要。

在8周的跨文化交际课上,老师讲的最多的是我们与西方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我认为做好跨文化交际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把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或人之间的差异了然于心,下面我对我们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做简要的介绍。

首先,东方人比较注重形式,而西方人更注重内容例如,东方人比较讲究面子,而西方人更讲求实惠。东方人做事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凡是差不多就行,而西方人则最求一种精确性,凡是务求准确。再如,西方人的沙发和席梦思以人为本,讲究的是舒适;中国古人的红木家具和“千工床”讲究的是形式美,用起来却很不方便,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对照。

其次,东方人重事后,西方人重事前。

东方人往往乐于总结经验,这和我们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出了问题,就买个教训;西方人则在事前会有周详的考虑,将工作作在事前,出了问题只怪考虑不周到。

还有,东方人比较讲究整体,而西方人更加重视个体在西方,人与人接触首先是拉开距离,然后选择;东方人则是想混在一起,然后区别。东方人的麻烦往往搅成一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琐碎;西方人遇到麻烦往往很孤独。因此,东方人更恋家,重亲情;而在西方人的眼中家的观念就很淡薄。还有老师上课讲过的,东方人是为他人而活,西方人则为自己而活。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东方人的思维是由外到内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由内到外的。这是因为西方人看待事物总是从本质出发,先把握事物的内在属性,在从此基础上在来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东方人往往习惯层层剥皮,有外到内认识事物,先观察外在属性在掌握本质特征。

例如,东方人讲话时先作很多铺垫,再说明自己的主体,而西方人说话时则是要先把主题表达出来,再说辅助的话。

造成这样的思维差异,跟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也是分不开的,东方人的思维是立体型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流线型的。流线型思维跟流线型文字一样,弯弯曲曲的,一环扣一环。而东方人的思维为什么是立体的呢?一看文字便知,无论是汉语,日语,还是韩语,它的笔划是四通八达的。各个方向都可以伸展,横的,竖的。因此这就可以诱导思维不要单向发展而要多向发展。这样一来就容易全面。但西方人的思维不是这样,它是二元对立型的,不是A就是非A。这就是所谓的真理只有一个,二者必居其一。

其实,以上这些差异,归根结底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人相信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事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终将回到它们的原始状态。所以他们放眼全局,寻找事物内部的某种联系,认为理解整体必先理解局部。相对来说,西方人眼中的世界简单而更具确定性,他们并不在意恒久不变的事或人,也不去看更广阔的图景。他们有信心找出事物的规则,而且认为自己能够控制事物的运行。

从宏观上看,人类的文化具有人类才能创造的文化的一切共性,因此,人类文化具有一元性;从微观上看,人类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因此,人类文化有具有多元性。显而易见,我们的文化是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统一体。我们身处这纷乱复杂的世界当中,各种文化的冲击有时让我们分不清彼此。但只有把握住这些微观的差异,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游走于各种文化之间,与各色皮肤,各种信仰的人毫无隔膜的交流。

当我们深刻的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一定能更好的掌握跨文化交流中的各种问题。

世界之丰富多彩,正是基于诸多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多元化,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难免会在各种文化之间游走,掌握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流、感受异文化之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