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织锦上的“龙纹华锦”与“渔樵耕读”
2017-05-27
清代织锦上的“龙纹华锦”与“渔樵耕读”,下面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清代织锦上的“龙纹华锦”与“渔樵耕读”
3月9日,苏州丝绸博物馆与台北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联合举办的“瑞庆祯祥——清代织锦珍品特展“于苏州丝绸博物馆现代馆开幕,本次展览遴选台北历史博物馆典藏的清代织锦珍品52件,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
这52件如今收藏于台北历史博物馆的清代织锦有着曲折的流传经历。它们原本属于20世纪上叶河南博物馆创馆之初的收藏,按照彼时的文物分类全数编为“月字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确保文物安全,这批织锦与当时馆藏的其他重要文物一起走上了漫漫南迁路。之后,由于时局变幻,这一批织品从汉口、重庆等地辗转,并于1949年迁移到台湾,1956年被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时隔67年后,运抵台湾的这批织锦再次返回河南,在2016年岁末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衣锦荣归——清代织锦珍品特展”中悉数亮相。
中国丝绸历史悠久,织锦代表着中国传统丝织技艺的最高水平,最早出现于周代,盛于汉唐,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该展展出的这批清代织锦珍品分为清代蜀锦、云锦、织金锦和绒类织物,其中不乏多件江南三织造的上乘之作,匹料款识俨然,规制分明,织造技艺之精湛,堪称清代织锦工艺典范。图案题材有龙凤纹、珍禽纹、花蝶纹、吉祥纹和几何纹,风格绮丽,蕴含了优秀的传统吉祥寓意,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审美情结与艺术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