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哲理的抒情散文3篇

2017-03-20

富有哲理的抒情散文 谈静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是挚友,俩人经常在一起谈禅论道。一日,东坡自觉修持有得,就写了一首禅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品赏。不料禅师品赏后在诗后批了两个字叫书童带回。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大加赞赏,急忙打开来看,只见禅师写的那俩字:放屁。

苏东坡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船至金山寺,禅师正在江边等候。东坡一见禅师就怒气冲冲地说:“佛印,我们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八风吹不动 ’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了呢?”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悔,惭愧不已。

苏东坡自认已经修行得很有成果了,而在遇到如此小事上却一点静气都没修成。可见静气不仅需要大智慧,更需要有大度量。我们在好冲动的时候,往往会归结为自己的性格脾气直率简单使然。而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本身就缺乏面对世事所持有的平和的心态。心态,需要锻炼与学习。度量,更需要长期无私的经历与磨砺。无大量者必拘泥于小私。是私心搅扰着你不管大事小事的去计较去争讲,一争就把静气捣得像玻璃一样碎裂满地。所以真正的禅者总是遇事静定而智慧,就是他们持有真正无私的佛心。

我们都懂得学富五车是为了学会做人,读书万卷是为读懂人情事理。然而并没懂得做人,不仅仅是做得正直善良,还需要做得宽容豁达。而人情事理,也不仅限于礼往周全,更需要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平衡事物之理。我们没有平心静气地去接纳所有事物发生发展的偶然与必然。不懂得遇己不利时而静定谦退。

人生很长,人生里所经历的事物很多,有快乐也必然会有悲痛。只要能把自己历练成“每临大事有静气”,等等自己的心灵,在静中习惯思索每一程步履,才能让自己最后回归平静,才会让自己既能处约也能处乐。也就是说能平静的承受大痛苦的人才能够平静的承受大的快乐。

富有哲理的抒情散文 足下隐秘

女人的心思就是这样敏感,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儿或者物品都会让她的思绪恣意汪洋、浮想联翩。当然,我也不例外。譬如,袜子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最廉价、最貌不惊人的饰品,但它也会让我乱发一通感慨!

每天晨起,穿袜子我都是有所挑选的。不仅要根据当天的活动、气温、衣着而在颜色、新旧、厚薄上有所选择,而且要根据鞋子的款式做出相应的搭配。现实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讲究到一尘不染的人,但经验告诉我,一个人要想提升生活品位,许多细节还是不能忽略的。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虽然不能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至少对于一个人的装束来说还是非常受用的。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穿衣不在华贵与否,只要得体和整洁,哪怕是来一个小小的点缀,它也会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熠熠生辉、精神焕发,并会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相反,如果你华装上阵,头发不加修饰或者鞋子没有擦拭,再好的衣服也会大打折扣,更穿不出应有的高贵与典雅。自然,这些都是外在的、直观的元素,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脚下的细节同样不容小觑。

略有生活常识的人都懂得,着装除了要讲究款式、新旧的协调外,最关键的是色系的搭配。男人讲究领带和领结的选择,女人注重首饰和手包的取舍,而无论男人和女人的着眼点在何处,其整体的颜色最好都不要超过三种,当然其中也包括袜子的颜色,这是不应该因位置的隐蔽而忽略的地方。或许有人会说,一双小小的袜子何须如此讲究?非也。对于男士来讲,袜子在大众面前的确是深入简出,鲜有抛头露面的机会,但如果在颜色上过于抢眼,只要稍露一点“蛛丝马迹”也会大煞风景,令整个人的形象大打折扣。相信有公关和礼仪经验的人对这一点都应该有所体验,只是因为事情太琐碎,不值一提罢了。而对于爱着裙装的女同胞来说,在袜子款式和色泽的选择上则更应当注意搭配的技巧和协调性,否则,就会给人一种美玉平添瑕疵的感觉,甚至会颠覆你整个爱美的初衷!

有甚于款式和色泽,质地的选择对袜子来讲尤为重要。也只有质地选对了,袜子、脚、鞋子三者才能和谐相处,才会让人增加万里关山从头越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在其选择上我们不要过于计较袜子的成本,只要选择对了,哪怕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也是值得的。当然,碍于情面,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将足下的这种缝缝补补作为一种小小的隐私,做的比较隐秘,甚至把它安排在不远行和寒冷的季节,因为如果处理不慎,一双小小的袜子也会让人囧上一把的。

先说一个发生在我们领导身上的一个小故事吧。

前几年,我们头儿正处在四十多岁的年龄,要个头有个头,要模样有模样,要职位有职位,谈笑儒雅,对人亲和,在穿戴上更是相当得体、十分考究,在众多的男人中,他是佼佼者,是名副其实的“一枝花”。不凡的气质和穿戴,再加上身为一局之长,整个人仿佛让人仰视可见。而在一次聚会中,他谈及的一次尴尬遭遇仿佛在我们面前撩起了自己神秘的面纱。原来,我们头儿在着装方面看起来虽然十分讲究,但现实生活中却是很节俭的人。甚至节俭到连一双旧袜子或者旧内裤都舍不得扔掉,只要缝缝补补能穿就穿,等旧到一定程度,出远门的时候为了免去清洗和晾晒的麻烦,就穿在身上当一次性用品扔掉。那一次,因商洽合作项目东渡日本,在行程中他仍保持了自己的节俭做法。却没想到,当与日本人共同进餐的时候,当地脱鞋席地而坐的风俗让我们局长大人的脚趾再次突破袜子的封锁而大露风光。尴尬自不必提,饭吃的更是味同嚼蜡,只可惜了那顿名贵的料理,幸亏还有日本的青酒壮胆而坚持了下来。显然,局促不安的心情阻滞了思维的运转、语言的表达和氛围的活跃,项目自然也泡了汤。

某些细节的忽略能够影响人的心情,甚至产生蝴蝶效应,因此洽谈失败也在情理之中。局长一行的项目虽然没有谈成,但从此我们却知道了他的足下隐秘,同时他在我们眼里也多了些平易近人的情愫。

的确,我们头儿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名不显赫,位不慑人,如此节俭、如此境遇不足为奇。然而,类似情况在巨富和名人中竟也不为鲜见。

李嘉诚先生贵为华人首富,却不曾想他的袜子也是见不得人的。张笑恒在所著《李嘉诚的哲学》一书中提到,李嘉诚先生虽身价几百亿美元,却一直过着清教徒一样的生活,办公室摆设简单,一套西装皮鞋能穿数十年,一副黑框眼镜自1972年以来就没变过,他的袜子都是不能见人的,因为他自己缝补了好多次。名人效应让李嘉诚先生光彩夺目,名震四海,而谁曾想隐藏在他鞋子里的袜子竟会是千疮百孔,羞于见人。

或许每一位优秀领导者或成功人士的背后都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秘密。虽然这些细节和秘密琐碎的如同缝缝补补的袜子,但通过这些隐秘的针脚,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岁月在他们身上遗留的一种永远无法改变的质朴生活习性,这种质朴甚至根深蒂固到即便是面对骄人的成绩,他们的心境也是如此的平淡和宁静。思之,其业绩之所以能够蒸蒸日上,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常人更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一粒没有引起关注的小小石子可能让一名实力运动员永远错失冠军梦想;一个不起眼的台阶也可能让无数精英摔倒了永远再也无法站立;一个无萧何声明的白丁关键时刻也可能决定你能成王亦或为寇……一双小小的袜子永远处在不被人关注的配角位置,但如果选择和处理不当它会让我们的整体形象大大折扣,甚至影响我们前进的步伐和速度。

所以,请记住,不管你身着华服锦绣,还是青衫布衣,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小视和忽略那些看似隐秘到不起眼的陪衬或角落,也只有细心明智地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取舍,你才能赢得生活的靓点,从而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品位。

富有哲理的抒情散文 雨打芭蕉听禅机

雨点儿落在宽大芭蕉叶上“噼噼啪啪”声音,乃日常生活常遇到的自然景观,但是哲人们能在声音中结合儒、佛、道之玄机理学,再加入他们对沧桑人生的丰富阅历,纵观古今去纵横驰骋,展开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推理,借助大自然的意象,见微知著独见前闻,从而叙述感悟出一种心清水浊山矮人高虚怀若谷的心境。

历数古代文人墨客鸿儒们,他们那个不是先以儒家思想拚搏立业,然后随着人生的不如意又进入了庄子"物我两忘"的境界。他们亲近了大自然后,受到大自然田园风光山光水色的提示和熏陶,从而在作品中或咏物言情、或记游写景、或怀古感旧、或酬赠留别、或谈禅说理,从中感悟出了许多警示人生的玄机。他们的人生经历证实了儒佛道兼修之互补作用,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实在是一种较理想的人生理念。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他在《宁静以致远》的散文中,写出来他听雨打芭蕉的感悟:“雨打芭蕉,谁都可以拥有的境界。只要有一天,你把心交给了一片芭蕉叶和快活的雨滴,浮躁与妄俗一点一点地消去,清逸与纯真却一缕一缕地从纤尘不染的内心流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被雨打造过的芭蕉叶,也显得格外灵秀而清新。”原来一个人“把心交给了一片芭蕉叶和快活的雨滴,浮躁与妄俗一点一点地消去”,在那种含蓄的静穆中,从雨点声中感悟出生命的那份宁静、清幽、淡泊、悠远和旷达。

有一首很著名的古筝曲叫《蕉窗夜雨》,当弹奏高手们发挥弦乐器多变的音色特点,时吟、时揉、时滑、时按,把弦乐弹奏技巧发挥到淋漓尽致时,你会在乐曲中听出来山雨欲来风满楼,你会在乐曲中听出来小雨渐变急雨打蕉叶,尤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把听客带入音乐营造的“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别魂迢递为君销。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沙窗外有芭蕉。”忧愁的意境,当“秋雨绵绵声停息”而曲终,夜色朦胧的宁静之意还萦绕在听客的脑海,思念、思乡、思亲的思绪还久久难以平息。看来聆听雨打芭蕉的淅沥声,还会引发出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清·金农前辈是位很有学问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首,自称心出家庵粥饭僧。他中年后以绘画卖画为生,他绘画了许多幅绘画芭蕉的画,其中有一首题画诗,《芭蕉》:“绿的僧窗梦不成,芭蕉偏向短墙生。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金农一生对画芭蕉情有独钟,芭蕉在他眼里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草本植物,而是在其中蕴涵着许多佛禅哲理,“芭蕉叶、大禅机、听蕉雨、悟因果”,他把芭蕉看作是大自然送给他对一切生命大彻大悟旁引曲证的道具。首句“绿的僧窗梦不成”,粗略看表意是写芭蕉生机勃勃的长势,其实作者暗喻着告诉看客他已到了少觉的年龄,本来自己过了倒头便睡的年龄,却怪怨窗外的芭蕉叶太绿而影响了他的睡眠,让看客在诙谐幽默中感受到作者豁达乐观的性格。“芭蕉偏向短墙生”这一句诗突出了一个“偏”字,芭蕉偏偏喜欢生长在矮墙或者倒了的墙豁口处,矮墙和倒墙豁口是盗贼之路,而它用身体保护了墙的整齐,这“偏”字恰到好处地归纳出了芭蕉它具有在危难中能够挺身而出,是一种具有正义感和君子品德的高尚花木。“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这两句诗写作者躺在心已出家的床上,听着淅淅沥沥夜雨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这两句诗的中心突出的是“无情雨”这三个字,作者暗喻“无情雨”就是那白驹过隙的无情岁月。作者听着窗外秋雨敲打着芭蕉叶的声音,不免感叹起自己人生短暂布衣终身难伸抱负的遗憾,这无情的岁月,这无情的世道,这无情的秋雨真是催人老呀。

正因为古代文人墨客把芭蕉崇拜为淡泊的君子,所以许多名画家都把它选为入画的素材。清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文学家边寿民前辈,江苏淮安秀才。工诗词精书法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有一次,他豪情满怀地绘画好了芭蕉后,即兴为画题了一首诗:“墨汁淋漓酒一瓢,狂来放笔写芭蕉。凭君横列北窗下,雨雨风风朝复朝。”诗意借芭蕉而表现出了作者率真率性壮志旷怀淡泊名利自信的大境界。浅析诗作意境,前两句“墨汁淋漓酒一瓢,狂来放笔写芭蕉。”表意看是画家喝下了一瓢酒,然后借着酒劲提笔饱蘸了欲滴的墨汁,豪放地挥笔尽情画起了芭蕉。其实不然,大家可知其中国画墨分五色之理吗?古人之墨是固体的,用时需滴水精磨细研之。鄙人愚论,从诗意看边寿民研墨他不是用水研而是用的酒,这种方法研出的墨就是再加入了酒,墨色淡了还是缺少不了光泽,色差清纯、清澈、透明、沉稳。推想画家当时的画境:作者把酒倒入砚池开始磨墨,然后铺宣纸丈余,推窗看着雨打芭蕉,思绪腾胸壮怀,提笔饱蘸了欲滴的墨汁,把自己痴情芭蕉君子的心境在画面上尽情挥洒自如。画毕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心潮澎湃,把半瓢剩酒一饮而尽。后两句“凭君横列北窗下,雨雨风风朝复朝。”以芭喻己,写出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那种鄙视富贵藐视豪绅的生活品位,写出了“芭蕉”大方无语大朴不雕心清水浊的情怀,同时也看到作者能够在生活中读懂寒竹松风、鹤褩凤翥、雁影带帆、松林鹤梦的淡泊境界,能为万物赋予生命之人是何等的自信与豁达。

其实古代许多贤人不仅仅是从雨打芭蕉听出了禅机,还能从残花败柳、残菏枯叶、枯蓬断草、花残月缺、丹枫迎秋、一叶知秋中都能静观默察叹观止矣。大自然在许许多多的自然景观中给了人类提示与警示,《道德经》上说,“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说明了这一点,提示人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顺其自然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修炼自己的品德修养,借助大自然的无私的种种意象,见微知著独见前闻,从而升华到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心境。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