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相关话题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各界比较关注的是明年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取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2016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6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6年03月02日
即将召开的“两会”将确定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可以预见,今年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表述与2015年时一样,但具体内容和方式将发生比较大的调整。
与去年相比,财政政策的明显变化将是积极的力度更大,直接表现是提高赤字率。此前不久,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2015年的中国全国财政赤字率是2.3%,2016年财政赤字仍存在扩大空间,至于具体多少,要等待李克强总理报告和人大决议。”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则撰文建议,未来一段时期,可将我国的财政赤字率提高到4%,甚至更高水平。由此可见,有关部门对提高赤字率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今年提高到3%或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
货币政策的变化将主要体现在操作方式上。央行一直坚持货币政策“稳健”、“适度”。如何维持适度?央行今年将有更丰富的经验、更稳妥的操作,大致地说,是从过去比较偏重数量的调控逐渐转向更加注重价格的调控,参照一个目标利率(比如7天期回购利率)进行调控,使之维持在一个区间(“利率走廊”)之内。这样的操作方式可以更准确地使流动性维持在适度的水平,不至于一时资金紧张,一时流动性泛滥。进而,这能使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中性——既不导致总需求收缩,又不导致过度放水。央行宣布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就是这种政策思路的体现,前期央行不断通过逆回购、SLF、MLF补充市场流动性,当这些工具将大量到期回收流动性时,央行通过降准对冲,可以平抑流动性的波动。
另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可能成为一项独立的内容。
在刚刚结束的G20财长和行长会议上,中国推动了一项重要共识的形成,那就是,为维护和增进复苏,各国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各方认识到,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而以往很多国家是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则不那么重视甚至有些抗拒。央行副行长易纲透露,过去数年,G20在讨论宏观政策协调时,各国对是否应该更多使用财政政策存在不同意见。
为什么货币政策被过度依赖而财政政策被忽视?原因之一是如周小川行长所言,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比较大,中央银行就可以决定,而财政政策一般需要经过国会批准,可能由于争议实施不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深受货币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货币政策是总量工具,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较少,而财政政策则会对经济产生结构性的影响。为了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货币政策优于财政政策。但实际上,货币政策对经济结构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易于获得资金的部门(一般是金融部门)获益远远多于其他部门(如实体经济部门),使经济结构发生非常负面的扭曲。这对于经济的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都没有好处。从实际情况看,一些西方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量化宽松,一直没能使其经济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反而造成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结果。
因此,应减少对货币政策的依赖,而增强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我国一向重视财政政策,在需要拉动经济增长时,它常常起到主导性作用。但近年财政政策的重要性似乎有所减弱,而对货币政策的依赖程度则有所上升。理念和思维的变化是一方面的原因。而且,地方政府债务已经较高,以往的主要着力点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也不是那么大了。
2016年将提高赤字率,意味着对债务率的担忧减弱了,这将使财政政策具有更大力度。现在更重要的是为财政政策找到新的着力点,不能再主要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新的着力点应该是供给侧改革,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中,财政政策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连接起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它将对资金流向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6年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会回归本位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策上来看,2016年政策的表述可能还是和今年一样,即“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其内涵可能会有所差别,即财政政策会“真正的”积极,货币政策会“真正的”稳健,即政策会回归到其原本应该有的取向。在政策组合方面,动用财政政策的空间较大,赤字率水平有可能上升到GDP的3%甚至3%以上的水平。而在货币政策方面,降准次数可能在4至5次,而降息空间将越来越小。
降息空间越来越小
丁爽表示,虽然今年的政策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广义货币量的增长和信贷增长的一些指标来看,实际上货币政策是较为扩张的。“展望2016年,因为整体经济杠杆率已经非常高,债务风险也比较大,很可能货币政策在执行之中将更加审慎和稳健,包括货币和信贷的增长率有可能会比今年低。”丁爽说。
2015年,央行已经连续多次降息和降准。展望2016年的降息降准空间,丁爽表示,鉴于资本外流可能会是一个持续的现象,因此为了维持一个中性的货币增长,需要不断降准。他表示,基于政府会出手防止投机性的资金流出以及企业的境内外资产负债表会更为平衡等原因,其测算明年中国的资本外流规模将比今年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在这样的假设下,若要保持广义货币(M2)12%的增长率,需要200至250个基点的降准,因此,降准次数应在4至5次左右。
他同时表示,鉴于明年PPI的通缩应该会出现缓解以及CPI通胀会温和回升,降息的空间将越来越小。他还表示,从国际因素来考虑,即使美联储只加两次息,和中国的利差也会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进一步降息,资本流出的压力会加大。
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2015年财政赤字的比例已从2014年的2.1%上调到2.3%,虽然赤字率有所提高,但是还是严格控制在3%的警戒线以下。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不久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2009年以来最为严峻复杂的形势,从金融危机的教训中,需要考虑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否要做调整,3%的赤字率红线、60%的负债率红线是否适合中国可以反思调整。在这之后,适度扩张赤字率成为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
“提出适度扩张赤字率,其原因是以前我国的宏观调控过多依靠货币政策,使得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信贷对推动实体经济的效用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过多依靠货币政策,一方面不一定能提振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金融风险将更加集聚,流动性将更多地流到股市、债市和房地产市场,这其实会增加风险。”丁爽说,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呼声是建议宏观调控更多依靠财政政策。
丁爽也称,3%的赤字水平本身很低。但若把地方政府所有的融资平台的债务都看作赤字积累的结果,那么过去一些年份中国的赤字率远远超过了3%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2015年中国的财政政策实际上是稳健的,因为通过债务控制,地方政府预算外的政府债务规模几乎没有增长。所以,需要显性的赤字来抵消地方政府财政的收缩。”丁爽说,与其看着隐性的债务和隐性的赤字在扩大,还不如有一个显性的赤字,同时控制地方债务,给其设定一个上限,把这些隐性的东西显性化。
大规模全面减税空间不太大
丁爽表示,赤字率提升背后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财政支出里有一部分支出是刚性的,这部分支出每年都要有一定比例的上升。他表示,财政支出里有一项大家可能并未予以特别的关注,那就是对社保的补贴,且中国社会老龄化以后提取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因此这一项刚性支出的金额年均增长将越来越快。“虽然说赤字率有突破3%的可能,但也并不会马上到达4%-5%的水平,因此减税空间相对有限。”丁爽坦言,以前每年税收的增速都比GDP增速快,在经济下行期,税收的增长已经比以前慢了许多,虽然今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是7.7%,仍然比名义GDP增速还快一点,但里面很多收入是不可持续的,若把和股票市场泡沫相关的税收刨除出去,税收增速就可能低于GDP增速了。
丁爽说,在这种情况下,减税应该是结构性减税而非全面减税的概念。他表示,比较可能的减税方向是对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收进行减免,以此来鼓励创业和创新,因为这些税收本来占全部税收的比例就很小,收税的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存在减税的空间。他还表示,增值税方面可能会有一些税率的合并,但是全面的减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空间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