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试题

2017-06-15

在学生们复习语文过程中,往往要做好哪些试题卷的复习准备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套语文试题卷能不能帮助到你!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试题,欢迎阅读!

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试题答案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pù) 靛青(diàn) 孝悌(tì) 生非异也(xìnɡ)

B.庠序(yínɡ) 径流(jīnɡ) 曳兵(yè) 金石可镂(lóu)

C.比及(bì) 喟然(kuì) 跬步(kuí) 狗彘之畜(xù)

D.哂笑(shěn) 参省(cān) 数罟(cù) 千乘之国(chénɡ)

【解析】此题考查现代汉语常见字音的辨识能力。B项,“庠序”中的“庠”应读为“xiánɡ”,“金石可镂”中的“镂”应读为“lòu”;C项

“跬步”中的“跬”应读为“kuǐ”;D项,“千乘之国”中的“乘”应读为“shènɡ”。

【答案】A

2.下面句子中,文字上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河伯于是欣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的背诵和积累材料的能力。A项,原文应该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与:赞成

②有国有家者 国:天子的土地叫“国”,家:诸侯的封地叫家。

③河内凶 凶:灾荒、荒年

④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增多

⑤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接近

⑥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 旋:掉转

⑦为国之礼,其言不让 让:责备

⑧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坦率、直率

A.①③⑤⑦ B.②④⑦⑧ C.①②③⑧ D.①③⑤⑥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第②句,“国”应解释为“诸侯的封地叫国”,“家”应解释为“卿大夫的封地叫家”;第

④句,“加”应解释为“副词,更”;第⑦句,“让”应解释为“谦让”;第⑧句,“率尔”应解释为“未认真思索,轻率急忙回答的样子”

【答案】D

4.选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少仲尼之闻。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风乎舞雩,咏而归。

④填然鼓之。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⑥既来之,则安之。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⑧轻伯夷之义。

⑨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A.①⑧/②③④/⑤⑦/⑥⑨ B.①②/③④⑤/⑦⑧/⑥⑨

C.①③/②④⑤/⑦⑨/⑥⑧ D.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活用现象的辨析能力。第①⑧句中的“少”“轻”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第②③④句中的“水”“军风“鼓”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第⑤⑦句中的“上”“下”“日”是名词活用为副词,在句中作状语;第⑥⑨句中的“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A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

年,可以让这个国家的百姓富足。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这和把人刺伤并且致他于死地有什么区别呢?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修养很高,明白事理的人所耻笑。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不可以,他只是没有步行百步罢了,但他也步行了啊。

【解析】此题考查浅近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所给的四个句子内部都包含了固定句式。在翻译时候要注意它们各自的特点。D项,翻译有误,应该

译为:不行。只不过没有逃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答案】D

6.下列对作家作品的介绍,选出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

的经典著作。

B.《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C.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中绝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内容涉及广泛,其文逻辑性强。

D.《庄子》共33篇,为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全面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

而奇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此题考查名家名篇有关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D项,《庄子》是庄周及其门人与后学所著,而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答案】D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健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属。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径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

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并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耶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其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 倜傥:不拘于俗。

B.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生聚:百姓。

C.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 南向:由南向北。

D.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 抚膺:拍着胸脯。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辨析能力。C项,“南向背击之”中的“南向”不能解释为“由南向北”,应解释为“由北向南”。

【答案】C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项,两个“为”字都是“被”的意思;B项,两个“于”字都是“对,对于”的意思;D

项,两个“乃”字都是“于是,就”;C项,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分别解释为“用,率领”“因为”。

【答案】C

9.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称代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B.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C.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

D.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指代内容的辨析能力。根据上下文,ABC三项的“其”字,均指代“杨业”,D项的“其”字指代“契丹国母

萧氏”。

【答案】D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项是( )

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

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⑥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把握能力。题干中的“善于用兵”是杨业当将军后的事:①这时杨业还未当上将军;④是杨业不堪忍受

王侁的猜忌侮辱而说的话,表现其报国忠心;⑥是杨业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拼死作战,体现他的爱国与勇敢,与善于用兵无关。

【答案】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贪生怕死。

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示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解析】此题考查对整体内容与主题的理解、把握和分析能力。A项,原文“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一句,是拿以后用兵和现

在用鹰犬逐雉兔打比方,表现自己的报国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的分析与原文有出入。

【答案】A

第Ⅱ卷(共67分)

三、(8分,每小题4分)

1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

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解析】此题考查浅近文言文的翻译能力。(1)主要考查“让”“择”“却”,根据上下文,分别翻译为“拒绝”“舍弃”“排斥”;(2)主要

考查“资”“却”“业”,根据上下文,分别翻译为“帮助”“拒绝”“成就霸业”。

【答案】(1)因此,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长江、大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国君不排斥民众,所以才使

他的德政更加明显。

(2)现在却抛弃百姓而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霸业。

13.根据上下句的提示,完成下面的空白处。

(1)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答案】(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吾尝跂而望矣

(4)善假于物也

下一页更多有关“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试题”的内容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