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记忆生物的方法
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要怎样记忆繁杂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生物的记忆方法,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近年来,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为主过渡到能力立意为主,但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记忆的内容依然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学科能力的高低是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之上的。因此,如何提高记忆的效率,使学生能用较少的时间、较长时期地记住较多的知识,依然是我们当前和今后教学的一个重点。
1、观点记忆法
掌握生物学的6个主要观点:生命的物质性观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记忆。例如:根据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我们可以记住“植物的根尖细胞通常无叶绿体”(在土壤中,根尖细胞很难得到光照,没有光合作用);“唾液腺细胞比肌细胞含有较多的高尔基体”(该细胞器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2、排除记忆法
一些包含较多内容的知识点:我们只需记住其中的一些特例,除此之外,其余的内容一概包括在普遍情况下进行记忆。这样,我们需要记忆的量就会大大减少。例如,矿质元素的概念,我们可以认为除C、H、O以外其余的元素都是矿质元素;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种类,除了减Ⅱ分裂时期及该时期以后形成的细胞(减工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细胞,故次级精(卵)母细胞,极体、精子、卵细胞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其余的细胞一般都有同源染色体。二倍体植物各部分结构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除了精子(1N)、卵细胞(1N)、极核(2个,共2N)、受精极核及其发育而成的胚乳细胞(3N)之外.其余细胞(如子房壁细胞等)的染色体都是2N。
3、图形记忆法
结构图、示意图、流程图等图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简明化的特点;它比文字更容易存入大脑,又能长时记忆,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的想象,真正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部分的知识,文字描述近300字.记起来十分费劲,相比之下,能量流动图解的表述简单得多,直观得多,学生更容易记忆;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部分的知识(近700字),如结合书本中的四个结构图、示意图将该部分知识理解透彻,之后,他们只需将这四个图记住就能对相关的知识非常熟悉。
4、概括记忆法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对识记内容进行概括,把较多的识记内容概括成几个重点字或重点词并熟记,在再认或再现时,通过这些重点字词来联想回忆所记内容。例如,叶绿体色素带从上而下可依次概括为胡叶ab(胡即胡萝卜素、叶代表叶黄素、a指叶绿素a、b为叶绿素b的关键字),学生只需记住四个字就能记住四种色素带的顺序。再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较为复杂,可分别概括为五句话:一次复制(指间期染色体复制)、两现两消(指前期出现纺锤体、染色体、核膜解体、核仁消失)、一板两清(指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数目清晰)、一分为二(指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两消两现(指末期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5、谐音记忆法
一些无规律、只能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要长时间记住并不容易。我们可以利用谐音字编成一句虽不符合科学性但滑稽可笑的话将它们记住。例如,植物必需7种元素(Fe、Mn、B、Zn、Cu、Mo、C1),可按谐音编成一句粤语较易理解的话:烂铜(Cu)烂铁(Fe)的新(锌的谐音)朋(硼的谐音)友锰(锰的谐音)过绿(氯的谐音)木(钼的谐音).意为“破铜破铁的新朋友都比绿色的木头好”。又如.植物胚的几个组成(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可按谐音编成“叶”(指子叶)压(“芽”的谐音,指胚芽)住(“轴”的谐音,指胚轴)根(指胚根)这一句滑稽可笑的话。
6、应用记忆法
书本上单纯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远不如亲身经历过或感觉过的事物印象深刻!如果能将理论联系生产实践、贴近生活实际的话,则记忆会因我们对知识的应用而深刻得多。例如,联系“畸形的西瓜果实,果肉发育不良的部分瓜籽也畸形”,可以加深对“幼嫩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的理解和记忆;联系“人患肠胃炎脱水后不直接补充纯水而是补充O.9%的生理盐水”,可以加强对“无机盐有维持血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有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的记忆;联系“白菜烧心(内部的叶片边缘干枯、卷曲,外部正常)”,有助记忆“Ca是不能在植物体内移动的元素”这一知识点。
7、比较记忆法
通过比较不同概念的异同点,分析相近知识点的本质区别及联系,有利于抓住各个概念的本质,防止混淆,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
8、其他记忆法
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只要有利于记住所学知识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在熟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得较快,之后遗忘的速度会减慢,到相当时间后便不会再遗忘。要将所学知识记住,除了有很好的记忆方法之外,还需要遵守记忆规律,及时复习。否则,一段时间之后,所学知识仍会大部分遗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