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教育探究论文
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教育进行较为详细的探究,具体构建了大学生危机预防教育实施方法,在传统危机干预进行扩展化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寻求大学生危机预防的有效措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教育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教育探究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教育探究》
摘 要: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教育进行较为详细的探究,在追寻危机预防教育三大目标的同时,具体构建了大学生危机预防教育实施方法,在传统危机干预进行扩展化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寻求大学生危机预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教育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残、自杀、危害社会安全等案件一直层出不穷,大学生心理危机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时代是人生中充满机遇、充满发展和希望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着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大学生群体不仅承受着社会急剧变革所带来的精神负担,还经历着成长期和象牙塔内特定的心理问题及困扰。在各种困惑压力下,一些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就陷入了心理危机,出现了过激行为。因此,预防当前大学校园的学生心理危机成为教学管理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教育的三大目标
1.把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
危机的发生是有征兆的,是可以识别和预测的,其中包括对易感人群的高度关注和对危机的识别。要求学校在对学生管理阶段建立较详细的学生资料信息库,并根据学生日常表象筛选特殊人群,关注特殊人群的阶段性行为表现,对于危机的预防至关重要。对特殊学生发生心理危机出现的征兆做到一了解、二识别、三发现、四干预,把心理危机产生的个人及相关危害降到最低。
2.降低危机发生率
危机的产生是压力源作用于易感个体的结果,要降低危机的发生率,还需要从控制和减少压力源以及降低个体易感性入手。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室服务及提高辅导员教师心理学知识的储备要求并开设相应自我减压的心理学课程,教育培养学生了解认识自我、正确地看待事物发展规律,不断修正塑造正面的人生价值观等,以此来降低易感性学生,从而减少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几率。
3.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和发展
危机预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顺利渡过成长危机,充分认识到成长的意义,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并为人生下一阶段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是危机预防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也真正体现了当代高校教育的本质和工作重点。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教育的内容
1.危机通识教育
大学生本身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并不明了,甚至存在很多误解,如将心理危机误解为是一种精神疾病、正常人不会陷入心理危机等。危机应对教育的目标是使大学生学会“三助”,即学会自助、学会求助、学会助人。
2.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完善教育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富有时代精神的,然而在面临多元文化和社会主流颠倒缺失的这一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变得迷茫,表现出对周边人和事物的不知所措、内心空虚、随大众、缺乏主动性、沉溺网络等,严重的从而引发心理危机。自我完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变得十分重要,它包括自我意识的完善和自我人格的完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群体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3.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教育
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特别是在危机状态下,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应对危机,获得成长。
4.挫折教育
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由主观、客观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由于外部客观原因和主观等因素的变化,人生路上必然会出现顺境与逆境,即使在良好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中,每个人的发展道路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
5.情绪管理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及思想变化时期,心理状态及情绪动荡不安,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炼,情绪控制力较低。不良情绪会妨碍人的身心健康,且极易产生过激行为。
三、校园、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机制
在心理危机干预较为发达的国家,启动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参与救助是危机干预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就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社会支持系统在危机预防中的作用应更加凸显。相关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呈强负关系,即社会支持越多,个体的危机承受能力越强;反之则相反。
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具有明确的目的,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形成这一环境中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追求、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校园结构和布局、建筑物、教学设施等校园整体物化环境。这些物化环境蕴含着学校教育意志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因素,有意无意地、持久地向学生传递出特有的观念信息,给学生以暗示。
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管理和责任制度、各种规章、守则和规范等,它们集中体现出学校设计者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规范、约束、激励着学校群体成员的行为,是将校园精神文化现实化的桥梁。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所在,包括大学精神和理念、学校发展战略、办学思路、校风学风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建设除应注重价值引导外,还应使大学生处在一种轻松、宽裕、平等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发挥特长、表现特长、施展个性的机会和场所,使学生拥有自由的选择权,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信任。
总之,心理危机与大学生成长相伴,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心理危机的困扰。然而,心理危机的产生并不完全由客观因素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体主观的感知所产生的。因此,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进行探索和分析,才能真正去预防和应对心理危机对大学生产生的危害及影响。教育寄托了众多理想和追求的根源,在于它是激发人的生存潜能,调动人的生存活力,唤醒人的生存责任的活动。危机预防教育成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治的首要选择,通过教育手段来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预防,是必要的、实效的、可行性的。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B.E.Gilliland,R.K.James.危机干预策略.肖水源,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美]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学.陈会昌,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聂瑜(1984-)女,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工商管理系,助教。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