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的典故

2016-12-01

画龙点睛: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传神,使画更加生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画龙点睛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画龙点睛的典故: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画龙点睛的造句:

1) 求质量不求数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于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2) 一个好题目,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

3) 有效规划布局,合理使用空间,以小博大,画龙点睛,创造美味家居生活!

4) 文章最后一句话,简直是画龙点睛。

5) 我们写文章要简洁概括,画龙点睛。

6) 没有你画龙点睛的一笔,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

7) 看你的文章生动不生动的,关键在于你那画龙点睛的一笔。

8) 大街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为圣诞节的气氛又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9) 这篇散文写的真好,尤其是最后这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0) 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非常得好。

11) 画线部分是本文的画龙点睛。

12) 一套普普通通的住宅可以因为具有一座画龙点睛的楼梯而显得气宇轩昂,灵气逼人。

13) 作文时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4) 高线材叉把手和强大的钢架,加上画龙点睛。

15) 只有当你做好了准备,一本书才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6) 他的这番话在他的演讲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17) 通过整合和微妙的复古氛围,他补充说,完美的画龙点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