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

2016-12-24

在人类自觉的基础上,废除野蛮社会游戏,建立文明社会游戏,由全人类共同制定公私分明的私有财产差异控制在七倍以内的游戏规则,让全人类过上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共同富裕生活。这就是文化强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以供大家阅读。

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

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

何谓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自编、自导、自演的解闷游戏内容和规则。

二、文化的分类:

宗教文化类、哲学文化类、政治文化类、经济文化类、传统文化类、道德文化类、科学文化类、技术文化类、法律文化类、艺术文化类;共十大类。

三、文化的属性:

文化的属性是社会属性。文化非个人性、非自然性,文化是人类群体的创作,文化归公共所有;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属性的基础上,逐渐产生、逐渐演化、逐渐丰富的事物,文化具有解闷性、游戏性、娱乐性。文化不是如何做人的标准,文化不是认识自己的标准。文化是群体玩什么游戏遵守什么游戏规则的标准。

强国:

由于人类不明白“公私分明”而一直认为私有财产的占有上不封顶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潜规则,因而造成人类的贪心、欲望无限膨胀,形成贪得无厌的无底黑洞,腐蚀着人类的灵魂,吞噬着人类的生命,破坏着自然的生态平衡,扰乱着社会的和谐安宁,使人类社会一直停滞在危机四伏的野蛮时代,而迟迟无法进入安定和谐的文明社会。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野蛮关键是个人自觉不自觉和明白不明白“公私分明”的私有财产占有差异控制是否在七倍以内,它和社会文化游戏的内容无关!它和社会形式无关!只有进入文明社会,才能真正体现地球每个公民的人权、人格、人品、人味、人性,才能走人道。

强国需要人类的每个成员落实两件事:首先通过体证自己“当下的知道”认识自己,了解整个存在的真相是知道自娱自乐永恒的游戏;其次,人类达成这样公私分明的共识,即个人私有财产占有差异控制在七倍以内,剩余属于公共财产。任何个人无权占有七倍以外的公有财产。

在人类自觉的基础上,私有财产控制在七倍以内,让全人类过上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共同富裕的生活。这就是强国!

文化强国的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了大跨越,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迫切需要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加激烈,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工作中占据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充分运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对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清醒回应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文化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应该说,六中全会对于我国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认识是清醒而深刻的。这些问题在国际国内发展大环境的凸显下尤为紧迫。

从国际环境来看,西方文化携其经济军事优势进行文化扩张,甚嚣尘上的“普世价值”就是最为明显的征兆。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捍卫我们的文化尊严,阐明“中国道路”的必然与必须,说明中华民族复兴对世界的价值与意义,并且赢得世界的理解与认同,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和谐世界环境,我们尚有很多工作要做;就国内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文化式微、道德滑坡、价值紊乱的情形并不是危言耸听。现在群众关注的社会心态问题,像老人倒在地上不敢去搀扶,小孩被车碾轧后没人去救助……所有不应该、不健康、不理智的心态及行为背后其实仍然是文化问题。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解决社会大转型大变革过程中价值导引、意识培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迫在眉睫。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