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论文范文 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2017-03-03

在心内科护理中,护理人员除了要求具备扎实的护理技能之外,还应进行人性化的护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内科论文范文一:心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摘要:探讨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论文对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意外事故的防范、心理康复指导、院内感染的防控、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对重点患者、重点环节、特殊用药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及整体素质。结果有效降低了心内科护理安全的风险,减少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安全管理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所在[1],反应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心内科大多数为年老、心肺功能差、听力视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发生摔倒、坠床、烫伤、体位性低血压等意外的患者。WHO总干事在2003年12月所作题为"保健质量:患者安全"的报告中,号召所有成员国家对患者安全问题给予最密切的的关注,采取切实的措施监控医疗差错和患者的安全问题,并加以相关研究,以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2]。我科多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讨论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以降低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

1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患者因素:由于我科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自身安全意识不强、对疾病认识不足,易发生跌倒、坠床、冻伤、烫伤、自杀等意外。环境因素:如摇床的摇手使用后未及时归位、地面湿滑、床旁椅放置不妥、光线过强或过暗等易使患者受到伤害。药物因素:我科患者常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特殊药物,如使用不当或宣教不到位易使患者受到伤害。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欠缺,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安全感,护患关系的紧张,不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3]。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不够, 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

2安全管理对策

2.1做好入院评估 心内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患者安排在监护室或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护理人员应将急重症患者安排在监护室,相对较重的尽量安排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以便于及时观察病情和抢救,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留陪伴。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护理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保障护理的安全[4]。使用床头卡和腕带,有效识别患者。

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心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较差、患者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以下重点环节的管理:①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区域包括门窗、卫生间、开水房、病室床单元设施等,这些是患者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应设专人管理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重点时段包括节假日、中午、夜间、患者起床、就餐等时段,这些时间护理人员相对较少且比较繁忙,对患者的关注相对较少,易发生意外。

所以我科决定在特殊时段增加护理人员来协助工作,中午派4~5名护理人员上班,夜间采取双班,节假日必须排够上班人员、安排护理二线加强防范,避免患者发生意外;②做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心内科患者年老多病,抵抗力较差,易发生院内感染,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技术,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分类处理,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2.2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护与管理 ①病危的患者:心内科常见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患者,护士必须将这些患者安排在监护室,便于及时观察和抢救。及时、准确、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严密观察其心理变化、治疗效果,协助生活护理。备齐抢救物品,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难免压疮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执行压疮风险评估与压疮报告制度,实施压疮防范的有效措施。②年老、基础疾病多、行动不便的患者:心内科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他们常伴有其他疾病,行动不便,易发生摔倒、坠床等意外,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加强入院宣教,对患者实施跌倒坠床评估,根据分值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密切巡视病房,必要时留陪伴,防止意外的发生。

2.3心理康复指导 有效沟通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多数心血管疾病不易治愈,常反复发作或需长期药物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护理人员应实施责任制护理,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主动与自己主管病房的患者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患者,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患者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患者,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通过有效沟通帮助患者准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 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5]。

2.4药物治疗中的护理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药物治疗是减轻或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我科常用的一些扩血管药、利尿药、洋地黄类制剂等不良反应较大,因而必须详细向患者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控制用药速度和量, 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有醒目的标志,并有使用的限制[6]。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巡视、随时倾听患者的主诉,以免发生低血压、跌倒、洋地黄中毒、诱发或加重心衰及心律失常等意外。

2.5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 科室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建立由护士长、科室安全管理员、护理组长组成的三级管理体制。制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要求护理人员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日进行晨间提问,对重点患者、重点环节进行安全提示及检查,防止差错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科室每周召开一次护理质控会议, 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安全隐患,对护理安全实施前瞻性的动态管理。严重差错事故应按照不良事件上报流程逐级上报,首先上报护士长,护士长在2h内将护理事故上报护理部,同时科室及时对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修改不合理流程。

心内科论文范文二: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心内科护理措施的改进与改进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患者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84例患者中有78例(92.9%)患者在住院期间对采用的新护理措施表示满意,6例(7.1%)患者由于对医疗器械使用不熟练而不甚满意。结论: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素质,尽量避免因业务不熟练而造成的护理差错,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的护理需要,为患者排忧解难。

[关键词]心内科 护理 方法 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高,护理工作在医疗事业中越来越被重视,新的护理方式不断被提出和发展。心内科的患者在临床中主要的特点是年龄的跨越较大,病情的变化较快并且病种较多而复杂,患者在身心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对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工作更加专业和人性化,避免患者治疗中的危险因素,最大的促进患者的舒适。总体来说,对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要更加注意一切细节的护理,以便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临床中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我们根据84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总结了我们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10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84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41~73岁,平均(49.2±6.9)岁。心绞痛患者19例、冠心病患者47例、心律不齐患者8例,心肌梗死患者10例;伴发高血压病患者37例、糖尿病患者15例、支气管哮喘13例。

1.2 护理措施

1.2.1心理护理:心内科患者经常出现恐惧、抑郁、焦虑和绝望等负面的心理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不利于患者的护肤。对此,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症状,我们认真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主要应用安慰、鼓励等手段为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并清晰透彻的为其分析病因以及治疗后进一步的发展趋势,为患者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尽量降低负面的心理反应,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让患者从心理上建立康复的信心。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生活状况,比如睡眠及进餐情况,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等,对发现和了解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解决。因为护理人员的安慰带有权威性,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安全感,以此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1.2.2个性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例如,对患有皮肤水肿的患者,经常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并保持床单的卫生整洁,预防褥疮发生;对患者因为呼吸困难而造成的发生口干口臭,应加强其口腔护理,提醒其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液清洁口腔;还有一部分患者没有很好的卫生习惯,不愿开窗通风,再加上家属的频繁探视,导致室内空气浑浊,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保持病房内空气良好的流通,并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适宜,预防交叉感染,创造一种温馨的人性化环境;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或治疗操作前应详细的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此能够有所了解。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还要做到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护理中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病情发展以及对身体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提高责任感,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1.2.3营养护理: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原因,大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并在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食现象,我们在护理时要为患者准备一些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尽量的避免用力进食或咀嚼,并建议患者做到少食多餐,每餐不必过饱,这样既能够为患者提供身体做需要营养而又不会导致过分的劳累。

1.3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采取改进后的综合护理后,使护理人员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思想和服务理念,护理工作在整个实验期间的明显减少了护理差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4例患者经过治疗及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70例(83.3%),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0例(11.9%),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4例(4.8%),总有效率95.2%。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医护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1.4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以(X±S)的形式表示数据均数,计数资料采用组间t检验,各指标率的变化结果采用组间的X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2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活动,既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要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专业的护理环境。作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要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良好运行,就必须要以护理的质量为核心。由于心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这就要求接诊的护理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了解病情,并及时有效地做出护理诊断。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既要全方位地考虑患者的病情,又不能忽略那些潜在的护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新项目的引进,使得护理工作的技术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医院应该经常性的组织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尽量避免由于对护理仪器操作的不熟练而带来的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护理人员还应学习和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院心内科实施改进护理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模式,提升了护理工作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凭借护理模式的转变,进人本科室的患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怀。改进后的综合护理方式,能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的护理需求,真正解决患者的难题,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淑英,何宁.心内科临床护理体会[J].临川合理用药,2011,4(6B):95.

[2]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医药,2011,32(10):1772.

心内科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心内科医生述职报告范文

2.有关心内科护理论文

3.浅谈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4.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5.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6.内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