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散文选》读后感2篇

2017-05-15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宗璞散文选》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宗璞散文选》读后感篇1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今天,我读了《宗璞散文》一书,跟着宗璞先生走进了她的生活里,看她用笔记录她的生活。

宗璞,原名冯钟璞。原籍河南省唐河县,1928年生于北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报》、《世界文学》编辑部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等处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1948年起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中篇小说《三生石》,短篇小说《红豆》、《鲁鲁》、《我是谁》等,散文集《宗璞散文选集》、《铁萧人语》等。并有童话、短诗、译作等多种,已编为《宗璞文集》。宗璞先生在《宗璞散文》中记录了她从1980年4月到2003年7月间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篇篇都灌输了宗璞先生的真情,篇篇都流露出一种不一样的感情。其中,《紫藤萝瀑布》一文最为出名,已成为中学语文书中的课文,深受大众的喜爱。也是我非常爱读的文章。写这篇文章时,宗璞先生的弟弟冯钟越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她做姐姐的正焦虑悲痛时,偶然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引起了她的惊讶,睹物释怀,写下了这篇文章。宗璞先生正在经历巨大的焦虑和悲痛时,受到一株紫藤萝的启迪,对瀑布般盛开的紫藤萝发出由衷赞叹,并由此感悟到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获得鼓舞和力量。表达出了战胜不幸、振奋精神、奋勇向前的思想感情。《紫藤萝瀑布》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告诉人们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却是充满希望的。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总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因此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

《宗璞散文》与《朱自清散文》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同样讲述了很多人生哲理,使我受益匪浅,在我将来的成长道路上给我启发。

《宗璞散文选》读后感篇2

初读宗璞的《哭小弟》,单单是一种纯粹的催人泪下的感觉。然而当我反复细读,逐字逐句地品味其中“奥妙”时,不禁发现全文结构之巧、感情之深、语言之细等特点是一般文章远远不及的,更不是一句简单地纯粹的“催人泪下”就能统而概之的。

下面,我就从结构、感情、语言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对《哭》这篇文章的看法。

首先,结构巧妙的是《哭》一文的第一个特点。《哭小弟》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悼念性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弟的一生事迹和病逝经过的回忆,边叙事边 抒情,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悼念的目的。这是文章结构巧妙的表现之一。另外,作者在行文中,把小弟的一生事迹和病逝经过切割成许多点和块,然后以“哭”字为焦 点,以忆念为引线,将它们重新组合成一个各种材料交叉迭积,抒情与叙事交互为用的有机整体。如文章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由“我”见到的小弟的出国名片回想 到小弟的逝世,进而抒发心中悲痛之情,再由失去这份骨肉亲情的刻骨铭心之痛,进一步加深了对小弟生平和病逝的回忆……如此般现实与追忆交相往复,这就不仅 避免了叙事的刻板、抒情的空洞,增强了文章内涵的丰富性、立体感,而且充分体现出作者伏案写作此文时那种思绪万千、难以控制的痛切激|情。这便是文章结构巧 妙的表现之二。文章结构巧妙的第三个表现在于文眼“哭”。我们可以看到,《哭小弟》这篇文章虽在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哭”字,但全文正文中“哭”字并不多, 全都加起来也超不过十个。而仅在文章倒数第四自然段一段中,就出现了七个“哭”,所占比重如此大,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该段的注意。该段中先由“我哭小 弟”,到“我也哭蒋筑英”,再到“我也哭罗健夫”,进而到“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最后到“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 人”,这一连几个“哭”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把文章全面铺开,从而深化了主题。让读者深刻体会到那一代“迟开而早谢”、壮志未酬的知识分子,绝不只小弟一 个!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是千万“迟开而早谢的花朵”中的一个代表。可见作者如此巧妙的安排是不无道理的。

其次,感情深厚、催人泪下是第二个特点。我们都知道,散文的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指结构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神聚则指感情凝炼,主题集中。 一般来说,读者通过阅读既能对散文的形散一目了然,而鉴赏散文神聚则不那么容易,主要方法是找到“文眼”(“文眼”指的是片言只语显豁地提示文章内容情感 和谋篇布局的语句),把握线索。因此,我们把握《哭》这篇悼念性散文的凝炼的感情,就可以从文眼“哭”字入手。标题中一个“哭”字简单而直接地告诉读者, 小弟的病逝给家人、朋友带来的痛苦已到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程度。另外,文中所用的“哭”字虽寥寥无几,字对往事的点滴回忆,却事事透露出“我”的丧弟之 痛。例如,文章真切诉说了小弟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冬天用冷水洗脸,志愿到西南工作,癌症不治仍面带笑容,工作中常痛得大汗淋漓,事虽平凡细小,却跳动着 一颗美好的心灵;朋友的相助,同事的内疚,父亲的挽联,姐姐的泪水,虽都是侧面点染,却昭示着小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记事真实,抒情真挚,真事与真情交 融,字字句句浸透泪水,这里行间无处不“哭”。正所谓平凡出真情,姐姐对小弟的生平回忆如此真切,如此细腻,如此清晰,犹如往事历历在目,可见姐弟情深似 海。如此般骨肉情深,而今分离,阴陽相隔,怎教人不为之所动?想必文章尚未读完,你亦禁不住潸然泪下了!

最后,语言细腻是第三个特点。例如,文中第二、三、四节开头第一句都表示同一个意思——小弟病逝了。但仔细分析“去了”“过早地去”与“过早地永远地 去了”这三个短语的差别,便能体会到感情上是逐层深入的。又如,第七节中,当“我”回忆小弟在事业上的进展时,并没有用一些俗套的诸如“过了几年”“没过 多久”等词汇来修饰,而是用两个“不知不觉间”,让读者亲身感觉时间的流逝虽快,但小弟在工作上的进展更快。由此,姐姐对小弟的敬佩之情不言而喻。像这样 细腻的语言文中还有许多,这里不一一例举了。总之,细腻的语言有助于准确地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