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的论文参考

2017-06-19

小学教师不仅是学生生活的领航员,还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师心理的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教师心理的论文参考篇一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危机与解决措施初探》

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因影响到所教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学生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至于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带着这样的忧虑我们将对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找到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教师的职业是以关怀他人生命为使命的职业,但教师只有关注了自己的生命质量,才能领悟到生命关怀的真谛。教育理论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证明了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刻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身体健康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带着这样的忧虑我们将对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找到应对的措施.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2008年在湖北省黄石市随机抽取166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量表》及其他辅助调查,探讨了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中发现:①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检出率为28.1%。②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教师;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小学教师和高中教师,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小学教师;③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压力因素依次是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自我发展、职业期望、学生因素和家庭人际。④教师的职业生存状况较差。

由此可见,教师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是那些因素影响着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呢?

二、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基于以上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笔者认为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文化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心理困扰和困惑。

2教育体制改革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的教育改革正不断深化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在挑战传统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数倍于以往的精力才能紧跟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师所面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

3学校评价体制的不完善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能否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

(二)职业因素

1职业竞争、进修和培训的压力

随着教师资格认证工作的正式启动,符合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条件的人都可以申请当教师,使得教师面临的竞争大大增加。加上近年来各学校纷纷启动聘任制、末位淘汰制,使得一部分教师处于焦虑和危机之中。

2.教师的工作负荷过重

各个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育教学水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使得学校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场所,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科研,还要忙于充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使得他们不堪重负。

3.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职业倦怠不仅使教师产生无助感,造成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还会影响到教师的身体健康,引发严重的职业和家庭危机。

(三)家庭因素

1.经济因素

中小学教师的经济负担往往较重。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他们还要支付子女高昂的教育费用以及赡养老人的部分费用(有的甚至是很大一部分或者全部)。

2.子女教育因素

在子女教育方面,与普通人相比,中小学教师往往投入了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可有时候子女却往往很不争气,没有达到身为教师的父母的期望,甚至走上歧途。这样一来,教师就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怀疑和否定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甚至教育能力,进而产生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解决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一系列复杂的成因所致,因此,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应从多方面综合展开,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一)全社会共同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健全教师心理保障机制

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其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创造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以及心理负荷。要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教师的苦衷,切实地为教师着想。

(二)学校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努力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

学校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学校环境不佳容易使教师心理受挫,出现心理问题。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受到学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环境,在学校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办各种辅导机构,确保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保健意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1.积极认知,重视心理的自我保健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认知活动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合理的认知则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导致心障碍的各种原因中,错误的认知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情绪情感是人对主客体的主观体验,它是心理活动的色彩和背景。作为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情绪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尤其是在学生面前应控制消极情绪,避免将挫折感带进课堂,甚至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

参考文献:

[1]周燕霞.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C].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1-2.

[2]张美兰.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剖析与对策[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65-67.

[3]王俊婷.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矫正措施[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70-71.

[4][7]安莉鹃,封文波.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压力源及应付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4):80-84.

[5]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36(5):568-574.

小学教师心理的论文参考篇二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5名温州地区小学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温州地区小学教师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城乡、性别比较无显著的差异,教龄大于10年与教龄小于10年的小学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班主任与非班主任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焦虑三项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恐怖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温州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焦虑、抑郁等是小学教师们的主要心理问题;并且在城乡、性别、教龄、是否班主任、学历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1、前言

心理健康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心境、适度的情感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意志品质、统一完整的人格、良好社会适应等特点,教学中就能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

温州地处浙江南部,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其教育也走在全国前列,那么该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由于研究较少,缺乏应有的数据,为此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该地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本地区教师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方法

本研究采用SCL-90对温州地区部分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有效问卷115份。使用SPSSforWindow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小学教师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的各因子比较,结果除躯体化这一因子的得分比全国常模低以外,其余8项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与常模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城乡小学教师在SCL―90各项因子得分上并没有呈现显著的差异,但是乡村小学教师在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要高于市区小学教师。而市区的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因子上的得分要大大高于乡村小学教师。

小学男女教师各因子比较中,女教师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教师各因子的得分,虽然两者并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这从相对意义上表明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龄方面,除了敌对因子外,教龄大于10年的小学教师在SCL―90其他8项因子中得分均高于教龄小于10年的教师,尤其在躯体化方面呈现非常显著差异。从整体来看,教龄小于10年的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要相对高与教龄大于10年的教师。

班主任教师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都比非班主任教师要高,而且在躯体化、强迫、焦虑三项因子上呈现显著差异,在恐怖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差异。

本科、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其余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从整体上来看,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专科以下学历教师更高。

4、讨论与分析

4.1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本研究表明,温州地区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恐怖、焦虑等是小学教师主要的心理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4.1.1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该地区的小学教师必须不断的进修学习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温州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社会变迁及教育的发展尤为迅速,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往往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相应的能力去适应,从而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4.1.2超负荷的工作带来心理压力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它要求小学教师能够一专多能,否则将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所以,他们必须寻求额外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他们除了备课、授课、批改作业以及写论文搞科研外,还要面临教师函授学习、普通话考核、教育学培训、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职称英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查、公开课比赛、学术论文的写作、学历升级的学习与考试、班主任工作培训与考核等种种压力,这就造成教师工作的过度负荷。

4.1.3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不可能仅仅限于教师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学生、领导、家人、同事的关系。由于学校也是一个竞争场所,在竞争中难免有利益冲突,同事之间、特别是平行班教师之间,学生成绩排比、职称评聘竞争,以及部分学校“未位淘汰制”给教师们的职业安全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从而打破了教师宁静的心态,迫使他们去追求自我实现。而且它要求教师要学会面对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矛盾的人际关系处境,学会同别人建立富有建设性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这种高难度的人际交往,使广大教师非常困惑,他们一再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日积月累,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使其非健康指数直线上升。

4.1.4不良价值观的消极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教师队伍中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态势。温州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有些教师难免受到金钱观的影响。他们不再推崇自我奉献的精神,而是一味追求金钱及物质上的享受。虽然目前多数教师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但也有不少教师崇拜“金钱”、信奉“关系学”。混乱的价值观念冲突,与不正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如没有文化的人赚大钱,官员贪污受贿不良风气及不同地区教师待遇相距甚大等现象容易使部分教师感到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4.2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4.2.1市区与乡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市区小学与乡村小学在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还有师资力量方面的差距非常大。社会对市区小学教师寄予极高期望,加之在用人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对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要求较高,并且有的学校把学生的表现与教师的奖金等直接挂钩。因此导致教师们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比较大,为了学生的成绩苦于奔命,经常要花额外的时间给学生补课和辅导作业,可以说他们的工作时间远远要大于正常工作时间,所谓身心疲惫,所以市区教师在躯体化方面的因子得分相对要高,并且容易表现出强迫、恐怖症状。而乡村小学教师并不是没有压力,他们不满足现有的工作岗位,经常为自己的待遇差,环境差而苦闷,由于农村经济欠发达,文化生活单调,生活质量低,所以他们期望能调到较好的学校去工作,但是却非常困难。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他们会表现出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的不良症状。

4.2.2小学教师的性别之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可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传统观念一直提倡“男主外,女主内”,在这种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女教师承受着比男教师更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女教师在学校和男教师承担同样的工作量,可家庭负担比男教师重。她们既是学校中的主体力量,又是一家之长,子女的家庭教师和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增多。而且目前社会的竞争聘用制度给教师也带来了职业上的安全威胁。

4.2.3不同教龄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教龄大于10年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上奋斗了10年以上,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经过了这么长的教学磨练,已经感到身心疲惫,失去了年轻时的激情活力,所以他们就有一定程度上的职业倦怠感。其次,在日常的繁重教学工作之余,面对素质教育中的新技术和新要求,他们既要进行知识的充电,又要忙于各种事务,这势必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冲击。再次,这一阶段的教师面临的家庭负担较重,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子女,经济负担较重,故心理矛盾更为突出。

4.2.4班主任与非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班主任教师比非班主任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焦虑三项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在恐怖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小学班主任教师比其他教师负有更为重要的责任,负担更为沉重,因为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他们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和引导对他们的人生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人身安全等等都系于班主任手中。而且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加倍疼爱,所以小学班主任教师往往要起早贪黑的工作,管理和教育好每个学生。同时班主任工作讲求艺术性和细致性,工作非常烦琐,所以班主任的心理压力必然很大。一般来说,班主任教师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上班级之间的相互比较、竞争,这就很可能班主任教师更容易产生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方面的心理问题。

4.2.5不同学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从本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中本科学历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学历的差异无形中给这些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为了适应社会对教师的新要求,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比如参加各种教师进修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等等,因此专科学历以下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

5、结论

综合以上结果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温州地区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焦虑、抑郁等是小学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

(2)市区与乡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没有显著差异。

(3)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更差。

(4)教龄小于10年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要相对高与教龄大于10年的教师。

(5)班主任比非班主任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更差。

(6)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更好。

6、建议

分析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我们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和策略。

(1)充分尊重教师,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氛围,增加社会支持。只有在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中工作,自身的心灵才能够更好的得到调节和陶冶,进而安心地去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

(2)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只有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是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由此,他们的心理状态才能够不断的向前发展。

(3)减轻教师工作负荷,协调和优化人际关系。当前人们比较重视的是如何减轻学生的压力,而对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来说容易忽视,只有教师从繁重的工作负荷中解脱出来,他们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信。

(4)制定和实施符合本地区教师的心理辅导计划。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创办教师之家,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让教师们有一个可以倾诉、放松的安全港湾。同时为教师开办各种心理健康讲座,解答教师的心理问题,化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5)外部的各种方法都要通过教师个人才能得以落实,为此,教师自身要加强修养,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对待挫折和失败,促进自身的健康水平提高。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工作需要宏观、微观、主观、客观等方面共同进行。环境社会支持系统与自我支持系统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面加强与完善来增进教师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王龙.张掖地区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成因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2.

[3]于靖.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4]唐迅.现代教师心理素质[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吴聪治.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D].福建师范大学,2002.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