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

2017-02-27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一)

第二十六课 皇帝的新装

(一)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1.本段的大意是:

2.从哪三方面描写了皇帝爱新装。

3.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从本段内容可以看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

5.本段可分为几层,并写出层意。说说这段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仿照本段,写一段话,用上加点的词语。

(二)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使他们好马上开始工作。

1.选出词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漂亮 辨别 B.美观 奇怪 C.炫耀 愚蠢 D.聪明 花掉

2.第一段哪几个句子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突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两个骗子是怎样行骗的?

4.“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1.作者描写老大臣主要运用了( )方法。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2.“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一句的正确理解是( )

A.老大臣确实看见了那块布。

B.老大臣为了不让任何人知道他是愚蠢和不称职的人,假装看见了那块布。

C.老大臣在认真欣赏那块布的花纹和色彩。

D.老大臣在竭力寻找那块布。

3.用横线在原文中把“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一句中的“这一点”的具体内容画出来。

4.老大臣为什么不敢承认自己看不见布料这一事实?

(四)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1.第2段,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的原因是( )

A.他看到两个骗子织出了华丽的布。

B.他看到大臣们抢着介绍布料,热心为他服务。

C.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什么也没看到。

D.为了让骗子更努力地织布。

2.第3段,“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的原因是( )

A.他们都看到别人出丑。

B.他们都看到了骗子的精彩表演。

C.他们的性格从来就是乐观。

D.他们看不到布的行为没被揭穿。

3.把文章情节迅速推向高潮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部分反映的皇帝的性格是________。

5.这篇文章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6.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布料?

7.文中把情节推向高潮的一句话是

A.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B.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游行大典

C.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D.“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二)

第二十七课 郭沫若诗两首

(一)

天上的街市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②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③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④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第1节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运用 的艺术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丽的街市”和“一些物品”,这又是运用 的创作手法。

2.本诗既有写实,又有想像,其中,第 节是写实,第 节是想像。

3.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

6.本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 )

A.对现实生活高度概括。

B.运用民间故事曲折的反映生活。

C.运用象征手法。

D.以现实生活做基础,运用民间的素材进行丰富想象。

7.从下面词组中选出一组,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编一个合理且生动的小故事。

(1)汉堡 小蚂蚁 红背包

(2)月亮 古树 蜻蜓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 的基础上,转而进入 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⑴节中,诗人用 、 、 、 、 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 ”的传说,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4.诗的第⑴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5.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试着给第⑵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节奏用“/”标示,重音用“.”标示。)

天 河 何 处?

远 远 的 海 雾 模 糊。

怕 会 有 鲛 人 在 岸,

对 月 流 珠?

6.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三)

第二十八课 女娲造人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 )。

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 )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 )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③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④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 ( )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⑤想着,b.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⑥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⑦“妈妈!”

⑧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 ),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⑨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 )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⑩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 )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 )了。

最后,她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1.给文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

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

神通广大:

兴高采烈:

3.文中画线处运用的描写方法是:a._______,b.______________。

4.女娲为什么就想到了造人?

5.她是如何造人的?

6.女娲捏的人有什么特征?

7.女娲造人为了提高速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为了使人类延续,女娲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9.根据以上问题,总结一下文章想像的思路。

10.科技发展的今天,你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与同学们讨论讨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