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食的散文
美食好似月饼甜,美梦好似月儿圆,美酒好似月中泉,美貌好似嫦娥脸,月老连着好姻缘,蟾宫折挂待升迁,中秋佳节翘首盼,祝你快乐喜连连!下面是有关于美食的散文,欢迎参阅。
关于美食的散文:庆阳美食
今天,大家来到了庆阳,不能不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庆阳的美食。庆阳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环县羊羔肉、镇原糖油饼、合水糖圈圈、正宁豆腐,还有荞剁面、炒豆豉、猪血灌肠、冉面、洋芋布拉、麻仁包、搅团、高粱卷、凉粉、燕麦柔柔、土暖锅等等。而且庆阳风味小吃在中国甘肃首届美食节上以独特的地方风味获得“甘肃名宴”称号。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手工臊子面了,它以精致的做工配料和地道的农家口味,让很多人情有独钟,流连忘返。手工面和面、揉面、擀面和切面都很有讲究,有句俗言是这样讲的“擀成纸,切成线,煮在锅里莲花转,捞到筷子打秋千,盛到碗里赛牡丹”。那么吃面也是很有讲究的,手工面一般是汤和面分碗而盛的,吃面的时候,是用筷子把面夹到汤碗里再吃的,这种面吃到嘴里,细而长、柔而韧、清而辣,辣中含清香。正如有人曾经评价:“一碗庆阳臊子面,吃到嘴里,赛过活神仙”。如今庆阳臊子面,已成为了城乡饭馆早餐的时尚面食,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了。
关于庆阳臊子面,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习惯:相传,在很久以前,有户人家娶了一个美貌、聪明、勤快、伶俐的媳妇。新媳妇到婆家的第二天,为全家做了一餐面条,一家人食后无不称赞面条滑爽鲜美。后来,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职,请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请嫂子为大家做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大家吃后都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就出名了。也因为这种“嫂子面”上必须加臊子为浇头,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臊子面”。此后,为了显示妇女的贤惠,将这种新媳妇过门第二天,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测试其技艺高低的习俗传承了下来。技术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不会断裂,这样的新媳妇,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与肯定。
正如一首民歌唱道:“十八省里(那个)转一遍,好不过咱们庆阳的臊子面”。庆阳臊子面在经过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味。传统的膳食臊子面,因其太辣,吃在嘴里不断发出嘘嘘哨声,又被称为“哨子面”。庆阳臊子面做工精细,制作独特,吃法有趣,堪称一绝。
关于美食的散文:草原美食
一、喝早茶
我在18岁的时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把吃早餐叫喝早茶,而且那碗里的食物确实是以茶为主。这个地方就是锡林浩特和以锡林浩特为代表的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那茶水是用青砖茶熬制的,再兑上适量牛奶,加少许盐就成了。兑牛奶的叫奶茶,蒙语叫“苏太且”,不加奶的称其为清茶,蒙语叫“哈日且”,但翻译的时候你可不能直译,否则就成了黑茶了,虽然从颜色上看叫黑茶也比较接近,但大家习惯的叫法还是清茶。熬制清茶或奶茶的过程说起来极其简单,但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熬出来的茶的味道是不同的。最地道最香醇的当属牧民熬制的奶茶了。通常都要把青砖茶砍成小块装到提前用白纱布缝制好的口袋里,待灶上锅里的水沸腾了就把茶口袋放到里面,然后用水瓢或勺子舀出来从高处再浇下去,循环往复,次数越多味道越好,不知是否有科学依据,但我觉得这样做至少可以除掉茶叶中生木的异味儿。茶水的浓度要依据自己的口味而定,一般红中透黑即可,然后加上适量的盐,清茶就熬好了;如果想喝奶茶,再加适量牛奶煮沸就行了。
奶茶或清茶是不能填饱肚皮的,即使把肚皮喝得发胀,那也是虚假“繁荣”,几泡尿出去,胃里便空空如也。事实上,无论过去贫困时期的还是今日,锡林浩特人早茶的餐桌上总会有更丰富的内容。最简单的,清茶或奶茶里会有少许小米,称之为米茶,还有的巧妇会提前把小米用黄油或牛羊油炒一下,然后放在茶里熬熟,喝起来既香醇又解饥饿。另外,桌子上常会有炒米、炸果子、黄油,奶豆腐之类的食物。如今锡林人的早茶实在是太丰富多彩了,除了以上那些内容,还会有肥美的手把肉,新鲜的血肠肉肠以及蒙古包子、沙葱饺子之类。还有一种叫锅茶,就是把牛肉干,奶豆腐炒米黄油放在锅里,兑上熬制好的奶茶,下面点上酒精,就着热气,喝个全身透汗,爽极了。如果时间允许,还会有一两瓶老酒,那就叫喝硬茶了。不过这样的早茶一般人难得享受,只有在节假日才有时间品味。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缺少时间。
二、吃手把肉
手把肉又叫手抓肉,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抓着吃的肉。这种饮食的原料以牛羊肉为主,就是把按着骨骼大小大卸八块之后放进冷水锅里煮,纯草原的煮法是只放点盐和葱,其他调料一概不放,以保证肉质的原生态。而且煮手把肉的柴火也很讲究,煤气要比电好,木柴要比煤气好,而牛粪火是煮手把肉最佳的柴火。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时间都比较紧,所以很多城里人都选择用高压锅来煮,而且还加了花椒大料鲜姜陈皮酱油等一大堆佐料,这样做出来的手把肉少了原生态不说,味道也是大打折扣了。
吃手把肉的方法也比较讲究,一般是左手持肉,右手拿刀,刀刃向内,从外向内轧肉。据民俗学者说,这样的方法体现了蒙古族人对别人的尊敬,刀刃向里,宁可伤到自己也不能伤到别人。一般情况下,羊的胸部和后腿部位的速记雅思这两块肉要敬献给尊贵的客人或长辈;羊的前肩胛骨部有一块类似扇形板子的骨头,蒙语叫做大冷雅思,这一块手把肉是要大家共同分吃的,应该是由主人用刀子给每个人分一块。吃肉的时候一般应该肥瘦搭配,特别像羊肋骨,它们外表一层都是肥肉,靠近骨骼的才是瘦的,所以一般吃这块肉的时候不能一层层吃,而应该把刀子由表皮向骨骼纵向垂直切,这样切出来的肉块白红相间,肥瘦搭配,吃着才鲜嫩可口,不肥不腻。如果自己单独吃一块肉,一定要把骨头上的肉吃干净,否则会被人讥笑为狗都不如。不过这对于不常吃手把肉、不会用刀子的认真还有点难,特别是脊椎骨头,结构复杂,古风和柔纵横交错的掺杂在一起,没有三两年吃手把肉、使刀子的经历是绝对收拾不干净的,所以奉劝这样的朋友最好别单独享用一块骨头或者尽量别选难啃的骨头。有些主人很讲究,会把煮好的肥羊尾一片一片的切下来分别敬献给客人,一般情况下客人都要入乡随俗,要十分友好地接受这份敬意,把这片肥羊尾全部吃掉,要是确实觉得有些肥腻,可以蘸点蒜蓉辣酱,主人会对此举示以宽容一笑,无伤大雅的。
如今,锡林郭勒草原的两大品牌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已经驰名中外,不但走出本埠,也已经漂洋过海,成为阿拉伯国家的最爱。人们戏说,这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当然他们的肉质是无可比拟的了。当然要想吃到正宗地道的手把肉,最好深入到草原腹地,深入到牧民家中,这样才不会吃到育肥的或者外地冒充的羊肉。
蒙古族饮食文化是有肉必有酒,有酒必有歌舞相伴。吃了手把肉,平时你有半斤的酒量,这时喝上八两草原老酒也不会醉,不信你可以亲自一试啊。
三、涮羊肉
涮羊肉这种美食在中国不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也可以说是红遍多半个中国了。这种吃法是选品质上乘的羊肉切成薄片,放进正在沸腾的开水锅里涮,时间不可太久,否则肉片就被煮的梗硬难吃了。吃之前,在自己的碗里要把蘸料调好,一般是以芝麻酱为主,再辅以葱花、蒜泥、香菜、姜末、酱豆腐、韭菜花、酱油、香油、辣椒油、陈醋、精盐、味精等小料,依照自己喜好的口味调拌。据说这种美食是忽必烈发明的。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少许细盐,连吃几碗然后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于是忽必烈就给这种吃法命名为涮羊肉,后来有些地区把这种吃法又叫羊肉火锅。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涮羊肉又增添了新的元素,譬如麻辣火锅、鸳鸯火锅、药膳火锅等,并且涮的内容也由单一的羊肉发展到涮肥牛、涮鸡肉,以及豆腐、粉条、酸菜、白菜、油菜、海带、木耳、腐竹、土豆、红薯等等大概所有可以吃的蔬菜都可以涮着吃,这样吃法更有利于健康,减少单独涮肉产生三高的可能性。
记得2011年去云南旅游时,宣传单上打印着旅行社赠送鲜菇火锅,我们这些以肉食为主的草原人这些天早被素食素菜刮清了肠子,于是就盼望痛痛快快吃一顿羊肉火锅,以解思肉之馋,谁料想坐到餐桌前才知道,那火锅是鲜菇打底,涮的内容全是蔬菜,我们大家期盼了好久的肉食居然一片也没有。失望之余,我的同伴唤来老板,问之,有羊肉没?我们自己掏腰包。被告知,没有。又问,有牛肉没,又被告知,有。大家又转为窃喜,上!可是那牛肉一上来我就觉得颜色不对劲,难到云南的牛肉是粉红色?怕人讥笑自己孤陋寡闻,便不敢多问,待肉煮熟,放到嘴里,那股怪异的腥味差点让我呕吐,于是再也没敢下箸,只好就着老酒,吞了一碗米饭作罢。
四、查干伊德
查干伊德翻译成汉语就是白色的食物,还包含有纯净、圣洁之意。它是指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各种奶制品,这些奶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种类繁多,是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胡乳达,这是蒙语称呼,汉语名称叫奶豆腐。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乌如莫,汉语叫奶嚼口或奶油,是把鲜奶在常温下储存一天之后在表皮形成的一层粘稠性物质,它香醇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属于牛奶的精华。乌日莫拌炒米是蒙古人名扬四海的美食,如果再加一点白糖,那一定是味道鲜美,口感香甜,令你爱不释手了。
奶皮子,是将鲜奶在锅里多次煮沸后在上面凝固而成的油状物质,取出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后食用。一般是喝茶时掰一小块放在茶碗里,使茶更加醇香可口,是蒙古族待客的佳品。
查干伊德是我们草原人民招待亲朋好友和远方贵宾最珍贵的食物,表达了我们蒙古族人民真挚美好的情义。
当然,草原美食远不止这些,我这里仅就典型的几种做以简单介绍,要想真正体验草原美食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最好来草原实地品尝奥。记住,要想品尝这些美食,请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关于美食的散文:美食
食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大多数而言,怕仅仅只是入口之食,饱腹之物罢了!从快餐店点个餐,匆匆数口下腹,便忙其余之事去了。而食物中的美,却是越少有人体会得到了。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是小学课文描写北大荒的一句话。我总记得,扒开草丛后的水泡子,波光粼粼的竟是挤挨着的鱼。这时候仅仅用手,便能拾满一篮子的鱼。鱼、袍子、野鸡,这都是食物,而仅仅是棒打,瓢舀这些获取食物的过程,便能给予我们十足的美感。当然上述的鱼、袍子是自然直接给予我们的恩赐,真正食物的获取还是得依靠我们辛勤的劳动。在都匀工作的日子里,常远远看见带着斗笠的农人,在百米余高的半山腰耕种劳作。山是种满着李子树,桃树的。那时真是花开时节,白的李红的桃,把整个山粉成一片桃李满天下。想象一下身在其中的味道吧。清晨时分,在微凉清新的空气中,从家中荷锄走来,沿途满是青山绿水,桃红李白。于桃花树下,在黑色的泥土中挥动锄头,翻开的泥土里泛着特有的清香,与花香混合在一起,虽累,却人心旷神怡。当汗水已滴落在泥土中足够,背靠着桃花树坐下,看着远方玉带蜿蜒、青山巍峨,听着风声鸟鸣,闻着泥土与花香。这难道不是一种绝佳的美的享受吗?且在不久之后金灿的八月,当稻谷满了仓,果实盈了筐。收获的喜悦与满足,这又是一层美的享受。当然真正的耕种劳作是没有文字这般的诗情画意的。但与我们的单调乏味工作相比,在土地里耕种劳作,怕是要美了十二分罢!
当获得了食材,虽然食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生吃,但绝大多数,还得经过厨师的一双妙手来蒸煮炸炒之。美食的品尝固然是一种美,但从食材到美食的过程,也是有着另一种美的。中国地大物博,中国菜也相应的品种繁多。假若你精力无限,简直可以每天做菜不重样,每天的厨房生活都是新奇而快乐的。中国菜的多样性,也造就了厨艺的多样。单从小麦这一主食,细磨成粉,加水揉和成面团。揉和好的面团已极富劲道而延展性。拉,可以把小团面拉成细而长的面条,技艺高超的拉面大师甚至能拉出数百万条。包,掐一小段面团压扁,把肉菜包裹其中,便成了一个个包子饺子。压圆便是饼,砌方就是馒头。然后用水煮、蒸汽,有油炸,用火烤。一样样美食便新鲜出炉了。武艺有十八种,而厨艺怕是一百零八中也远远不止。无论是身处其中制作美食,或是置身事外观赏过程,都是美的。现在很多人把厨师看出一份三流的职业,连圣人孔子都有过君子远庖厨的警语。但学过生物学的都知道,人之所以能成猿人进化成人,吃熟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而第一个用火烤熟食物的,不就是厨师吗!而作为一个依赖食物存活的人,当真应该掌握几门厨艺!当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当中的成就感实在无与伦比。
当美食制作完成,剩下的任务便是吃了。美食讲究个色香味俱全。而怎样才算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了?用昂贵稀有的食材,通过大师精湛的厨艺精心制作,由这所成就的食物当然色香味俱全。但美味便只能这般定义?我觉不然。当我们获取了食材,在这食材中,实则已包含了阳光、泥土、绿水,甚至鸟鸣花香等一切有关于自然的因素,以及农人辛勤的劳动成分。每一种食材都是不同的,每一种都有其独到的自然风味。我们的厨师,只要把食材本身的美体现了出来,这便是美味的。在味道中,还有一种尤为特别的存在,那是有关记忆的。那是有关于家乡,有关于母亲的,有关于一切美好的东西。当游子的味蕾一旦接触到这种味道,所得的感动将胜过人间一切山珍海味。
美食有着这般的美,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我们对食物的美越见漠视了。其中的缘由,分工是根本。当分工出现在人类社会,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但从此让绝大多数人与自然隔绝开来。我们离开了土地,阳光,清风,绿水,花鸟树木,取而代之的是在一个狭小的车间或办公室,每天进行单一重复的劳作,获取生活的资本。因分工,我们脱离了自然,再无法感受到土地阳光花鸟树木的自然之美,而对食物蕴含的自然之美无视。因分工,我们脱离了土地,从此失去了与食物获取之间的直接联系,不再珍惜每一颗蔬菜粮食。因分工,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厨房,无法在体会到美食制作中的期待,完成后的成就。因分工,我们每日行色匆匆,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食物,也吝啬十分钟去细细品尝。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美食是与生活是等同的。我们对与美食的漠视,恰如我们对生活美的淡忘。社会已至此,要求其再返回过去,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之事。从现在起,亲近自然,热爱每一刻粮食与蔬菜。热爱美食,热爱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