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来历
相关话题
马上就要过年了,那么你知道过年的来历吗,关于过年的来历很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过年的来历
1、有关于过年来历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2、有关于过年放鞭炮的来历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3、有关于过年吃饺子的来历
饺子原名”娇耳“、,饺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饺子,被称为”汤中牢丸“或”馄饨“,但与今日的饺子是不同的。三国时,魏国张揖在《广雅》书中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偃月,即半月,就和今天的饺子一样了;已是天下通食可见那时饺子已经有了相当久远的历史;而且是从”馄饨“发展而来的。到了唐代才把煮熟的饺子捞到碗里吃。而春节吃饺子的风俗习惯开始于宋代,在那时被称为”饺子“,”饺子“与”交子“谐音,交子是什么意思呢?那时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当时的纸币为”交子“,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吃”交子“,以图财源广进和吉利的意思。
为什么要过年
在祭祀仪式当中,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的因素也被化解。腊八习俗起源于远古的”八蜡“,即祭祀八种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神灵,祈求它们在来年为丰衣足食帮忙。这八种神灵中,不仅有天、地、帝王,还包括”昆虫“,即主管昆虫的神灵,以免蝗灾等灾害的发生。
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最普遍的活动。早在宋代,《东京梦华录》中就写到汴京元旦之际”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记载的更加具体:”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说到过年的娱乐,逛庙会曾经是历代中国人的最爱。香飘四溢的各种美食、小吃,精湛热烈的民间花会表演,荡漾着陈年回忆的儿时玩具、年货、工艺品,小摊上商贩卖力气的叫卖。
如何过年
1、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集体记忆,而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恐怕是这个记忆里最耀眼的章节。有人回忆上世纪60年代1角钱的年夜饭时不会觉得寒碜反而甜美;有人感慨还是幼时清贫的年夜饭最有滋味。那是因为,我们虽然清贫,却拥有最大的财富——家人的关爱。
2、与亲朋好友一起放鞭炮
依据民间传说,年是蛮荒时代的猛兽,常滋扰人类圈养的六畜。为了将年逐走,人们用火烧竹子,这就是最早的”爆竹“,后来逐渐演化为”鞭炮“。
燃放鞭炮的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老百姓一年难得聚在一起欢乐一回,带有喜庆元素的鞭炮自是不能缺席春节这一辞旧迎新的仪式。很多城市曾经禁放鞭炮,但后来又解禁。传统习俗的力量可见一斑。
3、给自家贴春联
春联也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起源于桃符,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