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摄影师的思想
时间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绝对形式,更是一种内在的主观意识显现。在摄影艺术中,摄影师通过一系列外部手法,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即时间感悟倾注在作品中,之后观赏者通过自身对于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想象,去感受和领悟那段时间。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领悟摄影师的思想,分享给你们!
动态平衡需要至少两个对比元素才能构成,无论是何种对比,这些元素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立的。事实上,在大多数照片中,对立是平衡的基本因素。只有静态平衡是例外,例如高度对称的构图(可其实就连对称中也是两侧彼此映照的)和“田野”图片,后者构图的主要因素是图案和质感。两个彼此制衡的元素可以比三个或更多元素构成更强烈的对立,因为画面中的能量只会来回流动,为了证明这一点,我想讨论一下摄影中两个广为人知、但却少有人深入探讨的状况。这两种状况分别是前景和背景在深度上的对立,以及小的事物和大的环境在尺寸上的对立。两种状况可以提供的可能性都比乍看之下要丰富。
前景和背景的概念非常清晰,但要在构图中利用这一概念,我们就得考虑一下它们之间是如何联系或分离的。在这一思路下,一个场景中近处似乎在流向远处,另一个场景中两者则好像分别位于不同平面上,这两个场景之间可谓是有着天壤之别。画面中可能甚至会有多个平面,比如这张泰山与小船的照片,但两个平面的分割更有利于把握平衡。在传统方法中,前景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在较深的场景中,我们的视线和感觉总是倾向于从较近的地方开始探索,随后再逐渐深入至远方。
平面分离几乎全靠我们的感知,哪怕场景中有自然障碍物助它一臂之力。拿风景摄影来说,这是分离平面最常见的题材。让一部分成为明显的前景主要是拍摄角度和如何诠释场景的问题。小斜坡可能会将一部分中景阻挡在视野之外,但风景仍然从相机的位置流向远方。
画家和摄影师将场景分离成不同平面时,主要是要处理深度,也是要说服观者以某种特定顺序来看待场景。
要说服眼睛让不同距离看起来像是不同平面,就要强调它们之间的对比,同时弱化任何将它们联系起来的线索。出乎意料的是,有一种透视也可以帮上忙。原则上讲,平面分离需要剔除连续景深的相关线索,因此和透视是背道而驰的,但空间透视是依靠气氛效果来表现距离感的,从而对不同平面起到了加强效果。不过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如果条件不满足,主要可用的技巧就是拍摄角度、取景和明暗对比。拍摄角度是最关键的,找到一个让前景与背景分离的相机位置是标准方法。可以切掉靠下的部分,比如隐藏地面,或者也可以在拍摄时让前景将背景至少部分包围起来。此外还有明暗对比(特别是前景较暗时),这样也可以将不同平面分离。如果前景被处理为剪影,那么分离效果就会更为明显。不同平面之间的色彩差异要比色调差异少见得多。而在其他构图平衡中相当管用的焦点选择在这种情况中却会帮倒忙:如果远景或前景中有一个在焦点之外,那么就很难作为场景中的一个要素发挥其作用了。
连续平面
这是远景和透视的连续渐变的一幅示意图。一切都一览无余,前景逐渐伸向远方的地平线,没有遮挡,大部分人都会将远景看作停止视线的屏障,因此在这里表现为一面垂直的墙。
分离平面
几乎是同样的情况,但垂直的前景挡住了观者,它以这样那样的方式阻碍了景深的渐进。从摄影角度来说,这一场景现在有了两个明显不同的距离,我们会将之视为分离平面。
不同距离的多平面
这张使用400mm 镜头拍摄的典型长焦镜头照片将场景化为三个明显平面。长焦距的压缩效果和潮湿空气中的空间透视一并形成了这种效果。构图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将剪影化的前景安排在左边,后方中景的峭壁覆盖的范围要比前景大一些,画面中心则是第三个平面,也是最远的,安排于中间的开阔地带。前景的船夫提供了必要的参照物和环境线索。
分离平面的方法
空间透视:取决于气氛和光线,而且长焦可以加强其效果。烟雾、水汽或浓雾都可以夸大色调差异并压缩细节,从而将远景距离分离为不同平面,如果是背光或对着太阳拍摄,效果还会更强。
拍摄角度和取景
切掉地平线,或至少不要表现出各平面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一种方法便是取景时取的高一些,还有一种方法是让一部分或整个取景框离开前景。从构图角度来讲,这可能是最可行的技巧。
色调对比
传统方法是前景处于阴影中,背景则处于光线中。这种明暗对比符合我们观看风景的典型方式,先看近处,再将视线逐渐转向远方。最佳效果是对着太阳拍摄,从而获得剪影化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