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体育德育论文

2017-02-25

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体育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高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一:试论高中学校体育隐蔽性课程对学生德育价值观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中学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隐蔽课 学生 德育价值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对中学体育课隐蔽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中体育隐蔽课对学生德育价值趋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师表形象中的德育价值,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中的德育价值,体育教师工作作风中暗示的德育价值,体育课常规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体育赛事中暗含的审美情趣等。

学校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整合。学校体育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蔽课程,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德育价值体系。体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显性课程,对体育课的组织与创设,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团结和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体育隐蔽课对学生的德育品质更具有渗透性,它通过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相互整合,来实现隐蔽课的德育功能。体育隐蔽课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性的影响,它的优势在于它的作用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具有诱导特性。高中学校体育隐蔽课对学生德育价值趋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一、师表形象中的德育价值

师表形象的德育价值具有一定的行为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行为影响,包涵着行为的思想情感性、伦理道德性、知识品位性、智慧能力性等,是以其外延的行为来评价的。体育教学和一般教学有所区别,它是以操作行为、身体、心动与课堂指望相适应的身心互动为特点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并要求体育教师把内心的精神境界外化在身体行动上,进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即“身教”的影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与人为善,先人后己,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等,是形成体育教师威信、敬佩的基本力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格罗康等人早就主张心灵美与身体美的谐和一致是最美的境界。这里的身体美就包含着体育教师身体动作的姿势美和姿态美,同时也是体育教师心灵美的直接反映。体育教师的行为里隐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因素,因此,只有内心和外表统一、一致时,才能构成美好的品德形象。

二、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中的德育价值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氛围与环境,是师生员工共建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重要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作为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如果一个学校形成了良好体育传统与风气,它能够形成该校集体的心理定势。有研究认为,人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化现象,无论是理想、价值观念,还是个人行为都会受到群体中他人的影响。因此,学校中多数人对体育的态度,必然成为影响所有成员的巨大力量,甚至能使原先体育态度淡漠的人转变态度。 三、体育教师工作作风中暗示的德育价值

教师的工作作风也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一些研究表明:放任、专制、民主的三种教育工作作风所产生的效应各不相同。所谓放任作风,指教师采取的是一种被动的、不介入的姿态,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允许学生为所欲为,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组织、无结构的放任自流状态。在这种作风下,不受教师的任何约束、人际间冷漠、互不关心、精神不振、班级涣散、学习不佳。所谓专制作风,即课堂上完全由教师说了算,根本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强制学生执行教师单方面的决定,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否则学生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这种作风下,学生对教师或阳奉阴违,或逆反抗衡,或表面惧怕而服从,依赖性大,独创性差,缺乏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所谓民主作风,即教师讲民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要求、方法和步骤都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且能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不断反馈的信息随时加以调整。课堂里,听到的不是教师的呵斥,而是循循善诱的启发诱导;看到的不是僵局和苦恼,而是师生之间心领神会的微笑,看到的不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挫折情绪,而是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情绪。在这种作风下,学生责任感强,学习兴趣盎然,有信心;同学之间团结互助,自觉遵守纪律;并在学习中努力合作,积极探究,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四、体育课常规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

体育课常规教学本身就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讲解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把品德教育同教学条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护器材、爱护公物的品质。再次,学校体育课的中都包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高尚情操的内容。因此,在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应该把这些内容渗透于其中。还有学校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容易受气候、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学条件和环境好坏对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五、体育赛事中暗含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的开发体育和美育都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过程中包含着诸多美育的因素,如运动的形式美、体态美、动作美、精神美等,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创造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表达能力。美育的教育可以来自教师和运动项目本身。言传不如身教,体育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教育,教师是学生首先感知的对象。如果教师展现给学生的是健康匀称的体魄、恰如其分的语言、大方得体的仪表、优美端正的姿态、熟练协调的示范动作等,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激发起学习、模仿的欲望。在各运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理论传授,教师还可以借助报刊、图片、电视、网络等手段,向学生展示优美高超的动作技术,讲述体坛名将拼搏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

参考文献:

[1]姚蕾.对体育隐蔽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关系及其内容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514-5.

[2]姚蕾.我国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j].体育科学,2001,21(4):23-26.

[3]赵栩博.广州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1):110-112.

[4]姚蕾.对我国三城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085-1087

有关高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二: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摘 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要不断地努力加强学校的体育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 智育水平 承受能力

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体育又能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体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1、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

从教材的内容看,体操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2、体育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此外,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十分活跃,可以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育水平的发展

1、人的智力的提高,大脑的功能首先要提高。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

科学研究证明,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能够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

2、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力。

人体中唯一管思考、管记忆的器官就是大脑。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能使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提高。 3、消除大脑的疲劳。

中学生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大脑容易疲劳,这种疲劳主要是大脑“缺养”(营养物质和氧气的缺乏)造成的。人体生理学的理论和体育锻炼的实践证明:学习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为锻炼后的学习储备足够的能源。同样,学习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则可使工作后有关学习的中枢得到休息,保证营养物质的及时补充,这即是所谓“8-1(小时)>8(小时)“,即“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抽出一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后,7小时的学习效率要大于8小时”的理论依据。

三、体育能使学生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美

学习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骨路和肌肉等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仪表美、心灵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获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

体育对这两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中学生中有不少同学受到学习、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扰而忧心忡忡,这说明培养青少年及儿童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并需解决的问题。而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锻炼学生勇敢、坚毅、果断及自控能力等优秀品质,还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交往和协作能力,同时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体育活动可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体育活动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体育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后天可塑性,经过心理训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体育竞赛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体育竞赛从外在形式看是一种游戏,但从内在实质看它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模拟,通过这种模拟的游戏,能够使参与者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尤其是对青少年,这样的锻炼对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更加积极的作用;(2)体育竞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激烈的竞争是它的魅力所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提高了;(3)通过体育竞赛能提高参与者对社会和自己的认知能力,能更加客观看待自己和社会,学会辩证地分析认识事物,在困难的时候想到光明,在胜利的时候想到挫折,无论胜利和失败,都有事物可能向反方向发展的心理准备,可以减少因没有思想准备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行,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体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足够重视,这应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阶层所必须认识到的。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的前沿阵地,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要不断地努力加强学校的体育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我们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当尽快地投入到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努力去实现它、做好它,要不遗余力地贯彻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方针,通过我们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关高中体育德育论文相关文章:

1.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

2.关于德育教育的论文的相关参考

3.大学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4.高中生生命教育论文

5.大一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