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对外文化发展论文

2017-03-2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被各国重视,对外文化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对外文化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对外文化发展论文范文一: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初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际贸易体系中,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贸易额正在逐年增长,但在进出口总额中,仍显得微不足道。为此,笔者认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祖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不够;没有把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传播中华精神;政府没有积极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有力措施。为此,积极推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借鉴他国的经验;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积极培育有特色的跨国文化集团;投资建设海外文化产业基地。

【关键词】国际 对外文化贸易 经济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的形式分为两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按照日内瓦WTO统计和信息系统提供的文献,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中全球的服务部门可以分为11个大类142个服务项目。其中第10个大类为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包括娱乐服务(含剧场、乐队与杂技表演等);新闻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文化服务、体育及其他娱乐服务。此外还包括商品服务F类别中的印刷、出版及通信服务,D类别中的视听服务,如电影与录像带的生产与批发,电影放映,无线电视与电视、录音等。在WTO组织成员之间的谈判和协议中,文化的引进和输出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而且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而且特殊的组成部分,因此理所当然地被纳入了许多国家对外贸易的战略研究视野。

国际上一些贸易研究机构和专家,把文化贸易分为硬件贸易和软件贸易。一般来说,硬件是指用来生产、储存、传播文化内容的器物工具和物态载体,如摄影器材、视听设备、影视器材、舞美设备、游戏和娱乐器材、艺术创造和表达的工具等。软件则指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电影动画片和故事片、印刷品、出版物、视听艺术、表演艺术、载有文化艺术内容的光盘、视盘和多媒体、娱乐、会展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过去20年间,全球文化贸易总额一直在持续增长。但是,这些贸易绝大部分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多年来,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文化贸易出口国,占全球文化贸易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而文化贸易的进口额也高度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占全球文化贸易进口额的一半左右。

一、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

据我国商务部2008年5月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数据,2007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9.2亿美元,核心文化服务进出口为37.2亿美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总量大概在6412亿元(约878亿美元),当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2180.1亿美元)。2009年5月,商务部发布了《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2009)》,2008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规模稳步扩大,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2.6%,达158.4亿美元。其中进口略有下降。在跨境文化服务贸易方面,2008年文化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29.5%,达到48.16亿美元。综合以上数据可见,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只占据文化产业整体相当小的部分;在我国国际贸易体系中,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贸易额正逐年递增,但在进出口总额中仍显得微不足道。

另据联合国五大机构于2008年出版的《2008创意经济报告》显示,从1996年到2005年,中国创意产品出口额从184.28亿美元增长到613.6亿美元,2005年中国已经占据创意产品全球出口市场18.29%的份额,成为全球创意产品的第一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通过对具体出口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创意产业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制造,如工艺品加工、设计产品加工等,而核心的版权内容产品输出仍然不足,尤其是视听内容产品及版权贸易还相当匮乏。2000年到2005年,中国版权和许可证费出口额从8000万美元增加到1.57亿美元,增长96%;同期,中国的版权和许可证费进口额从12.81亿美元增长到53.21亿美元,增长315%。2005年中国的版权和许可证进、出口额之比为33.9:1,是典型的版权贸易逆差国。

2005年后至今,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以新闻出版总署自2005年起连续4年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数据为例: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额逆差逐年扩大(2005年14853.16万美元,2006年上升到17256.39万美元,2007年跃升到21477.73万美元,2008年更上升至25029.64万美元);版权进出口比例在2005-2007三年间有所降低(2005年7.18:1;2006年6.02:1;2007年4.28:1),但2008年却相反上升至6.91:1。

综上可见,我国目前仍处于文化产业全球分工链的低端位置,具有中国主流价值和现代理念的核心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总量仍然很小。

二、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1.对祖国传统文化重视不够

西方国家有现代民主,可是其宗教思想却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这就保证了其文化的延续性。而我国,由于把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所受的屈辱及国家的落后都归罪于传统封建文化的积淀,于是,“倒掉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了”。结果是韩国人申请了端午祭,我们才酸涩地觉得它是我们的财富;中国年轻人日益隆重地过起了西方情人节,我们才宣传起中国的七夕节;外国快餐在中国攻城掠地,我们才鼓吹起中式快餐的好处。可以看出,我们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还谈什么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反观其他国家,它们却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产品。WTO多哈回合谈判中止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中,法国等国提出了“文化产品例外”原则,即文化产品不能实施贸易自由化,这与美国的意愿相左,从而导致此谈判破裂。可以看出,即使是在西方国家内部,尽管有相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但在维护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和延续性上,西方国家仍然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

2.没有把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传播中华精神

中华文化元素是由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两部分构成。显性因素,如文学艺术、经史典籍、民族服饰、历史遗迹、节日风俗、书法篆刻,乃至于中国结、奥运吉祥物福娃,甚至一把纸扇、一撮茶叶,等等;而隐性因素是那种支撑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并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的精神、气质、品格和风骨。在对外文化贸易中,我们要求通过将显性的中华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向世界传播中华精神。显然,隐性因素更加重要,因为其一旦被外国人所接受,则会加速显性文化产品乃至于普通货物的对外贸易。

然而,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以及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文化就是文化,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中国人很少想到去卖文化。结果出现了一种令人尴尬而又可怕的事情:花木兰是中国的,但美国却把它拍成了电影,除赚了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更将花木兰变成了美国品牌;三国演义是中国的,但在网络游戏中,却被日本开发成游戏软件,成了日本品牌。

3.政府没有积极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有力措施

应当说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在思考如何促进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了。2004年7月文化部与商务部及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通知》,2005年初文化部发出了《关于促进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的通知》等。但是这些政策都缺少实质性的支持,如税收问题、投资优惠等。特别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风险都大大高于普通商品,生产的周期也大大长于普通商品,如何给予扶持,没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积极推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1.借鉴他国经验,合理规划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格局

1929年后,美国控制电影产业的大财团通过收购企业和控制发行渠道,逐渐建成有效的全球制片发行体系,为好莱坞电影继续走向世界打造了坚实基础。通过跨国文化公司、占据市场份额90%以上的影视产品及影视音乐版权贸易等,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走向全球,大大拓展了话语权。

韩国在金融风暴后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尤其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市场拓展。其基本战略路径是瞄准国际市场,将中国和日本等国为重点出口对象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市场舞台的台阶。通过针对亚洲、美洲等地区的区域差异开发针对性产品;挖掘品牌对韩国形象和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效应;在文化出口地区建立“前沿据点”,通过前沿据点开展区域市场调查、研发和宣传;积极开展跨国合作,集中资金支持重点出口项目等具体措施,分地区、分阶段占领国外市场,有效地推动了韩国游戏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阶段的中国与当时的美、韩具体国情差异较大,不可盲目模仿。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国家文化实力被世界承认的必由之路。可以说,目前中国内地的文化产业只是存量,而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增量的外向型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明显不足。中国可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实现新时代的文化突围。

2.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

例如参照世界文化论坛、全球文化论坛、国际文化和发展大会等全球性文化交流平台的运作方式,吸纳国际文化基金等国际性文化基金会的资金资助,并力争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中国注意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争取中国文化话语权,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与文化相关的各项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增强整体竞争力,还应当积极打造更高规格、更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从而形成定期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交流机制。

此外还需加快中国海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对外文化交流机构的投资建设,以此为载体推进汉语教育事业及中国文化传播;拓展交流合作领域,鼓励人民团体、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和个人从事对外文化交流以淡化其政治色彩,简化程序,为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便捷通道。

3.积极培育有特色的跨国文化集团

深圳华强集团就是跨国文化集团的优秀代表之一,其在海外投资兴建文化科技主题公园,是国内文化产业出口非常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继在第四届深圳文博会上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输出到伊朗后,2009年5月18日签定投资的南非主题公园被誉为“中国迪斯尼”,这是中国向非洲出口的首个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这种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以及含有中国文化的主题公园,大量地输出到国外,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还能够积极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与此类似,国内市场稳定且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可通过直接投资或注资海外文化企业、建立文化产品的国际营销网络等,以多元化渠道进入国际文化市场;中小文化企业则应根据自身实力,以合作出口、积极参与国际性文化展销等方式,适当寻求国际合作。同时还应利用金融危机背景下海外人才回流的有利时机,发挥其国际化背景的优势,尤其是借助高端投资人才的国际化操作经验,破除海外市场迷雾,为文化产品服务“走出去”助力。

4.投建海外文化产业基地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以及优秀创意人才集聚等等的前提下才会迸发出产业自身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海外投资成本大幅下降,为中国出海建立文化产业基地或产业集聚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实力弱小、经验不足、不熟悉国外投资环境等现实障碍,单独出海往往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有经济实力较强、国际贸易经验较足的大型企业带动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合作参股方式在海外形成产业集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投资方式。

而中国目前尚未出现较为成熟的海外文化产业集聚区,因此,也可借鉴类似经贸合作区、工业园的成功模式,直接在海外建立文化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国外较低的发展要素成本、丰富的文化资源,或是相对宽松的文化市场机制等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推动各层次文化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

中国对外文化发展论文范文二: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

论文摘要: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和平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政府围绕构建“文化中国”的战略大局,积极实施文化外交,这不仅表现在文化外交工作日趋理性、自觉和务实,而且,文化外交的内涵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拓展、丰富和多样化。中国的文化外交虽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但文化外交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唯此,才能增大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空间。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外交;和平发展;软实力;国家形象

文化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为实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所从事的、以开展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的外交活动。它对建构国家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围绕构建“文化中国”的战略大局,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实施文化外交,为实现跨文化理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日趋自觉、理性的中国文化外交

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悠远。新中国成立后秉承这一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谱写了一幅幅动人心玄的华丽篇章。但是,由于受当时世界冷战对抗格局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开展文化外交时针对不同国家所采取和实施的方式是有所区别的。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官方即政府间的文化外交方式进行的。

中国不仅同有关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条约、协定,而且,还通过互派留学生、人员访问等方式,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以巩固社会主义阵营;而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则基于这些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孤立战略而导致政府间文化外交舞台非常有限的现实,中国主要采用“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工作方式,争取通过积极拓展民间文化交流,来推动国家外交关系的正常开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国家战略中心向经济工作的重大转移,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作用的日趋突出和显现,中国政府在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大力开展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和议会外交的同时,也逐渐把开展文化外交纳入到同经济、政治外交并列的外交战略总体布局中来,文化外交的自觉性、主动性空前提高,并日趋走向理性、务实。

1、文化外交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强调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时,就明确指出了“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创新了邓小平的这一外交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对外文化交流工作。1997年l0月,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作为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

江泽民指出:“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壮大自己,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引进来’方面成绩很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经济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大战略。”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认识到文化外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10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基本目标。”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任务。2007年l0月,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新时期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国的文化外交进入了空前的发展活跃期。

2、文化外交步入规范化机制化的发展轨道。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外交,不但增加了文化外交的预算经费,还积极实施了以改善中国国家形象为目的,多形式、多管道地推广中国的文化公关活动。为了妥善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某些重大问题的关切,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中国于1983年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中国国务院已有74个部门建立了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了91位新闻发言人。

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政府也都相应地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现在,新闻发言人制度已逐步成为中国政府与国内外新闻媒介、公众有效沟通的重要窗口。此外,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执行民族、宗教、人权、国防等方面的无端指责,从1991年开始,中国政府每年还以白皮书的形式,向世界周详地阐述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情况。到目前为止,我们先后发布了5个《国防白皮书》、8个《人权白皮书》,对国际社会正确理解中国,澄清对我国的文化误读,争取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内涵和手段不断扩展丰富的中国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在广泛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文化外交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充实和丰富文化外交的内涵,优化文化外交的手段和方式,从而使我国的文化外交焕发出旺盛生机和空前活力。

1、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传统的中国文化外交主要以签定国家间文化交流协定、互换留学生和学术交往等教育文化交流方式展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顺应国际社会跨文化竞争的趋势,不断充实、丰富文化外交的内涵,使中国文化外交发生了与时俱进的重大变化。一是开展汉语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工具。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正式成立。截至2007年底,210所孔子学院(包括孔子课堂)先后在6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或筹备建立,其中已有125所孑L子学院开班授课,海外学生总数高达4.6万人。

二是增设驻外中国文化中心。增设中国驻外文化中心,是为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活跃中国文化外交的需要而实施的一项创新性举措。继1988年7月和9月,新中国首批驻外中国文化中心分别在非洲的毛里求斯和贝宁建成并对外开放后,又先后在法国、韩国、日本、埃及等多个国家建设了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驻外文化中心正逐步成为中国最为权威的海外文化传播平台。三是在不同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文化周、文化年活动。举办文化年、文化周,是提高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影响的重要依托。近几年来,中国已先后成功举办了“中美文化节”、“中印友好年”、“中法文化年”、“中意文化年”、“中俄国家年”,等等。这些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既能扩大世界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沟通与理解,也有利于文化外交战略目标的实现。

2、手段方式灵活多样。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文化外交手段多以对外宣传为主,手段单调,形式呆板。进人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之后,中国政府一改以往文化外交被动消极的态势,开始主动出击,采用多种手段,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推介中国。一是上下联动,协力推动文化外交。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外文化交流网络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中央和驻外机构的积极性,不遗余力地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渠道和新途径。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文化外交基本形成了以中央为领导,“中央一省一市”三级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和中央、省与驻外机构之间的对外文化交流信息平台。二是传统媒体与现代传媒联手,合力营销中国。中国政府不仅积极利用传统媒介,如外文报纸、杂志、广播等,全面宣传中国的国内外方针、政策,而且,还积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通过建立网站、开辟宣传网页,开展媒体外交等方式传播中国。

如中央电视台除开办了英语国际频道CCTV9和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两个外宣频道外,还建立了中央电视台的英语网站。三是中外媒介合作,共举文化交流大业。中国政府大力实施借船出海战略,积极拓展与世界其他国家媒体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范围,通过与国外媒体联姻,利用他国文化信息平台,多形式地宣传中国。2001年中央电视台就与美国CNN签约,借助CNN的卫星平台转播中央台,播放有关中国的新闻节目。四是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和文化产品服务。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兼具一般商品和文化特殊商品的双重属性。中国通过积极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大型国外文化演出等活动传播中国的文化理念,展现“文化中国”的崭新面貌。五是积极利用举办文化展览盛会和世界重大赛事的机会宣传中国。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等活动,向世界展示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形象,增强中国的世界亲和力和吸引力。

3、交往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与以往我国对夕文化交流主要限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格局不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积极实施全方位的文化外交战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建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一是国家范围覆盖面广。不仅积极面向发达国家,而且,还面向发展中国家;不仅积极拓展双边文化交流,还踊跃参与国际多边文化往来。

截止2005年,中国已与166个建交国家中的145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752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有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二是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有不同形式的文化交往。年对外文化交流量1360起,与l0年前相比增长了5倍。领域涉及文学、艺术、文物、图书、广播、科学、技术、教育、卫生、体育、博物馆、文化援助和文化保护等各个方面。

三、助推中国软实力不断提升的文化外交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包含文化、外交等在内的软实力日趋成为世界各国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中国通过多年的文化外交活动,不但为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还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扩大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1、文化外交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一个国家形象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到该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认同程度。消除“中国威胁论”,为我国和平发展争取一个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中国在开展文化外交的过程中,积极宣传“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与和平、发展、合作的对外政策,大力倡导“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政治理念和人文精神,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的文化影响,从而为消除因中国经济崛起而产生的担忧、赢得世界其他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创建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访问学者乔舒亚·柯兰齐克在《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一书中就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使其国际形象明显改善,民意测验和对中国的新闻报道都证明了中国软实力外交的成功。”根据美国马里兰大学发起及统筹的世界民研计划,对2009年4月至7月期间在全球23个地区23490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以世界平均数字计,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正面评价比美国高,分别是49%和43%;负面评价比美国低,分别是30%和38%。

2、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产业升级和结构的调整。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承载体,也是一个国家“软权力”的重要来源。近些年来,面对奔涌而来的西方文化产品的袭扰和激烈的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国根据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继续深化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跨国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积极开拓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不断在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站得住脚的文化品牌、项目方面下工夫,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涉外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文化价值含量,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优化了我国整体的经济结构,而且增强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实力,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竞争中的感染力和辐射力,提升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共享程度。

3、提高了中国外交的整体能力。一是丰富了外交的内涵。受国际无政府状态和美苏冷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外交长期以来主要专注于政治、军事等“高级政治”(highpolitics)问题,而忽视经济、文化、科技等“低级政治”(1ow politics)问题。文化外交的实施,不仅丰富了中国外交的内涵,而且扭转了外交发展不平衡的态势,形成了经济和文化外交两翼齐飞的外交格局,从而扩展了中国外交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二是提高了外交的功效。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政治浸润功效。通过开展文化外交,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外交由于过于倚重“硬实力”的高强制性而带来的高成本和高风险,同时,文化外交还以其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渗透力量,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进而改变了中国文化输出的被动落后局面,取得了运用硬实力无法实现的文化效果和外交作用。

四、有待加强和完善的中国文化外交

实现和平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重要目标,但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征程决非一帆风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控的舆论工具和霸权话语,大肆散布不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言论,污损中国的国家形象,为其称霸世界,遏制中国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依据。因此,深入、持续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外交,是文化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工作的当务之急。

1、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多边文化交往。毛泽东曾经说过:“让外国人对外国人进行宣传,这种做法,有时说服力比我们自己在那里吹作用还大呢。”当代外交活动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人民参与国家对外活动的积极性日益凸显。传统上外交只为政治精英人物和外交专业团队所垄断的局面已随着信息时代外交知识普及化、常识化的到来而成为昨日黄花,“民意”日趋成为影响、左右一国政府外交决策过程的重要因素。

因而,高度重视非政府组织在文化外交中的作用是美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而我国目前的文化外交主要是由政府直接领导的新闻媒体和文化机构为主导来开展的。尽管这可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但也难免使活动因带上浓厚的“官方”色彩而降低其在国外民众中的可信性和客观性。为此,一是要大力发展同国际政府间组织的文化外交。与蓬勃发展的政府间双边文化交流相比,我国目前的多边文化外交尚嫌薄弱。

积极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组织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既可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又可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为创造一个民主的世界文化新秩序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同世界公民社会的文化交流。作为继主权国家、国际政府组织之后全球治理的“第三部门”,世界公民社会在用自己的文化价值理念等软实力影响、左右国际舆论的走向,解决全球公共问题等方面发挥着其他国际组织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在继续大力开展政府外交、政党外交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开展同世界公民社会的文化交往活动,参加由其发起、倡议和组织的一系列国际公益文化活动。这对进一步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作用。

2、要进一步充实丰富文化外交的内容。文化外交的实效如何,从根本意义上讲,取决于文化软实力的内容。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易言之,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决定文化外交成功与否的关键。文化外交的技巧、手段再高超、高明,但如果没有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作支持,其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力也只能是暂时的、表面的,甚至是昙花一现,没有长远的生命力。

综观我国目前的文化外交内容,实际上多体现在中国国粹京剧、昆曲、武术、书法、饮食文化、茶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和民间的年画、剪纸、编织艺术等物质文化方面。这其中,大多又以传统文化居多,而能够引起世界关注、产生独特文化魅力的中国现当代文化相对较少,因而还不足以“让其他国家仰慕自己的价值观,以自己为榜样,渴望达到自己的繁荣和开放水平。”这其实也是造成我国目前文化贸易巨大逆差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不仅要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优秀现代文化,同时,还要始终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大力发展具有时代性、世界性的先进文化。这样,才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感染力和辐射力,为文化外交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3、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争取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谋求国家利益的重要目标。而国家形象是借助国家的话语权力建构起来的。在当今国际社会,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基础雄厚,信息技术发达,因而在不对称、不均衡的国际信息交流中,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常常被它们所垄断和掌控,而其他国家则普遍处于“失语”和无语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实际上主要是通过世界发达国家的言语建构而成的。

因此,中国在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立体性文化外交的同时,要根据国家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情况和媒介竞争力,突出文化外交的战略方向,实施重点文化攻关,把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置于文化外交发展的优先地位。针对这些国家民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和乐见方式,积极建构政府——政府、政府——民间、民间——民间的文化交流渠道,增强与它们的交流互动,多方式、多维度地推销自己,向他们展示中国国内经济政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成就,及对外为建设和平、发展、和谐世界所做的巨大贡献,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媒体强加在中国国家形象上的“不实之词”,还原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从而在国际社会真正树立起中国和平、合作、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

有关中国对外文化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1.中国文化发展浅析论文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3.有关传统文化结业论文

4.中国历史文化论文

5.从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思考未来设计的趋势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