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辩论艺术

2016-11-12

说到底,作家是最为无知的一群人。他们具备最低的生活技能,大多也不善与人交流。然而他们却并不愚蠢。优秀的作家大多聪明,而且具有他们独特的生存方式或认知风格。这种聪明使他们脱颖而出,给了他们以文字为生的勇气。因而即便作家是无知的,他们在智慧上却远胜于人。令在工艺技术,人际交流上出类拔萃的人面对文字仍拜倒折服。换言之,作家的存在是有反于普通的生存之道的。他们并非依靠比人有所长而占优,而是直击人之所缺,人之所短。而且他们有一种特质,能够敏锐发现这漏洞的所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家的辩论艺术,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艺术家的辩论艺术

这又衍生出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需要这样一种人来显示出我们的不足,我们的无知?这如同是在问: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按理说,人的本性是务实且趋利避害的。如此,追求文字――追求艺术,又是为了什么?充实心灵?也许。因为艺术是唯一脱离现实,直击心灵感触,而又依托于现实的东西。但似乎,除了人为的艺术以外,自然艺术也能有同样的效果。如此,人为之艺术又有何特点?

比如我们见到了一池红莲,其震撼力与感染力必定好过莫奈的《莲花》;而经历过二战的德国人,其回忆的力量也远强过伦茨的《德语课》。可见人为艺术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白。那又是为了什么?

试想将一个人放在一池睡莲中,让他去欣赏,他也许只觉其美;让一个人去重返二战,他只会央求着回来。人为艺术的意义与魅力,是在于它反映了现实,又保持距离,它通过对人的解读与塑造,呈现出具有一定视角的虚假艺术。它能让一个对它不熟悉的人产生感性的认识,又不逼这个人真正的接受它。所谓的身临其境,其实是一种骗局,但骗人的不是艺术家们,而是人们自己。人们乐于耽溺于此,在自己的头脑中构造不曾发生过的记忆。

艺术家的辩论艺术

艺术家的聪明在于此。

他们将本真的世界浮上一层薄膜推给我们,透过这层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喜悦,愤怒,哀伤等情感,它们在我们脑海中引起或美或丑的官能体验。这一过程,与感知自然艺术,恰好相反。

且不说我们不一定真的有机会能接触到特定的自然艺术,即使我们能,也未必会。大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相通(不等于理解)的达成,或容易于人与自然的相通。当我们欣赏艺术时,看重的是艺术者的存在。至此,我们可以回到前面的问题了。

为什么我们会求缺点,求不足?

有人会认为这不是个问题:正是因为我们有缺点,有不足啊。

看上去像是把艺术看成了追求个人完善的途径。诚然它是一条途径。艺术本身带有完美化,理想化的特质。它是极限的选取一些物质,以完成对一个实体的构塑。这就形成了艺术的力量。于是我们有了第一个理由:因为我们有求善求美之心。

第二个理由我想说的是:因为我们有告慰之心。

这源于人性的懦弱。我们依恋于人为艺术将现实拉开的能力,享受一种有所知有所不知的状态。艺术的存在让我们自卑,让我们质疑自己。同时,我们乐于知道自己有自卑,质疑的理由。或说,艺术的独特性带来的自卑和质疑,同时独特化了我们自己。让我们能告慰自己:我不怕孤独。

所以艺术能带来一种错觉:及个体化的错觉。每个人都能在艺术面前有所感,而所感――基于一个人人乐于认通的理论――是可以被定义为不同的。

第一个理由让我们感受到,似乎欣赏了人为艺术,我们能懂艺术。第二个理由让我们在人为艺术中找到人的属性与位置。

这一切不妨碍我们热爱艺术。我们沉迷于艺术这本身是不需要理由的。而往往无理由的喜爱,被认为是对艺术最高的欣赏。

简单的来说。我们欣赏艺术,是因为我们爱艺术。虽然“爱”的使用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复杂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