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创意产业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产业规模上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创意产业发展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创意产业发展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及路径研究 》
摘要: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环境优势在于文化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集聚效应明显,环境劣势表现为产业关联度不高、高素质人才缺乏,外部机会表现为政策支持、社会文化需求增加,环境威胁来自于行业竞争激烈、产业融合增强等。进而从营造良性创意产业生态环境、挖掘开发文化资源,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建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高素质创意人才队伍,创设多功能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强化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明显提高,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可以看出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决心。黑龙江省作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地,近年来产业发展迅速,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同专业分类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需要从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找出自身优势和不足、发现机会和威胁,进而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为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1文化创意产业内涵
界定创意产业最早源于《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认为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2]。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其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有知识产业、版权产业、文化产业、创意知识产业、内容产业、眼球经济、耳朵经济、创意经济等不同的理解和称谓,所侧重的内容各有不同,都从不同层面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
通过梳理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和阐释,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运用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强调文化因素的创意,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行业[3]。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特征。首先其核心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创意人才是创造力的主体和核心;其次其手段是技术、创意,现代技术和创意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后是强融合性,产业融合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2.1发展优势
2.1.1文化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作为农业大省、资源大省,地域辽阔,文化底蕴厚重。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分为冰雪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金源文化、森林湿地、黑土火山、民风民俗等,冰雪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冰雪文化是文化创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面参与的冰雪文化氛围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少数民族文化也是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历史、语言、文字等都值得深入挖掘,如赫哲文化中的“鱼皮部”、鄂伦春的狩猎文化,还有立体剪纸、桦皮文化等。红色文化也体现黑龙江文化资源的特色,如虎头要塞、林海雪原、东北老航校、731遗址等,都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头。根植于这些文化资源中,可以成为创作、创新、创造的源泉,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加工、开发,进而通过创意转化为丰富的文化产品。
2.1.2基础设施齐全
黑龙江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很大,建成了比较齐全的现代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其中,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网集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产业普查统计平台、文化建设促进平台、龙江文化艺术博览平台、文化产业人才平台、文化产品博览交易平台于一体,为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发展设施。同时,黑龙江省现代化文化艺术园区、动漫基地、科技孵化基地等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3产业集聚特色鲜明
产业集聚离不开产业园区的建设,黑龙江省通过建设各级各类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大力促进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如黑龙江省现代文化艺术园区、黑龙江省北大荒知青文化产业园、中俄木材交易中心造型园、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园、龙江传媒产业园等国家、省级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合理、特色鲜明,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
2.2自身劣势
2.2.1产业关联度不高
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关联度高。然而黑龙江省目前的自身劣势在于文化创意产业链条还不完整。无论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还是产业链上中下游产业链的现状,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黑龙江出版集团、广电等几大集团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未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产业的重要引领作用。新兴文化产业中的新媒体、动漫设计等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而且还未形成产业融合的态势。文化创意产业的上中下游还存在着脱节,从创意到设计再到成果转化,还未能建立比较完整的链条。
2.2.2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人的创造力最大发挥是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黑龙江省紧跟时代步伐,制定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引进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更多的人才落地龙江。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动漫设计、文化创作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尤为缺乏。缺少行业领军人才,不能实现“以人带业”的发展。
2.3拥有机会
2.3.1政府政策支持文化创意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扶持,政府通过整合现有社会各种资源,向某一产业倾斜,通过政策手段满足产业发展的资源需求。黑龙江省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一是在资金投入上。黑龙江省先后出台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扶持资金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向文化创意产业流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上。出台了《关于推动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规划》,通过大项目带动,建设产业园区,发挥园区集聚优势。
2.3.2社会文化消费需求增长
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市场拉动效应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中的主要一环。黑龙江省现有省内人口和外来游客的逐年增长,对于出版、影视、动漫、旅游等方面需求也不断增长,进而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会。
2.4面临威胁
2.4.1创意产业发展竞争加剧
随经济全球化格局变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不仅英美日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大量将其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输送进黑龙江省,国内的其他各省市地区也将各自优势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进入黑龙江。这些都给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2.4.2产业融合日益紧密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手段、动力机理、运营模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产业间的融合日益明显。跨界融合、空间融合以及产业融合都是现今文化创意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趋势。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结构单一、分散经营等不足。因而,产业融合的程度也是主要的威胁之一。
3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对策
3.1营造良性创意产业生态环境,挖掘开发文化资源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丰富,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使得现有的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一要细分现有文化资源。对黑龙江省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分类,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系统的文化资源库,并对各项资源进行分析,找出核心竞争力。二要建立文化创意人才、企业数据库。结合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将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进行要素分配,继而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及能力。
3.2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
文化创意产业因其行业特点,在企业发展融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与其他行业投融资不同的困难,因此需要政府引导,转变职能,拓宽现有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系。一要强化股权投资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通过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借助股权投资人才,实现股权投资的资金放大功能。二要适度采取政府购买形式,给予文化创意企业以扶持。通过政府对于部分文化创意企业的产品购买,增加其盈利水平,进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实现少量政府的资金启动大量社会资金的效用。三是要建立依托政府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障。政府公信力构筑的信用担保机制,能够为有发展潜力和优质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缓解其融资困境。四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文化创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搭建平台。解决二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产生的投融资渠道不畅问题,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互助与互通。
3.3建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高素质创意人才队伍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复合型高端人才,只有形成结构、规模、素质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匹配的人才队伍,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紧迫需要。黑龙江省的创意人才从业规模、结构、素质都有待于改善。一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利用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调整培养方案和目标,为企业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意人才。二要依托政府,借助政府的政策激励与扶持,给文化创意人才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黑龙江省并投入到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来。三要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在民办培训机构中,给予政策倾斜,发挥社会的创意教育功能,结合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校、院所——政府——社会培训机构——文化创意企业多元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
3.4创设多功能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创业产业集聚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实现产业集群发展。黑龙江省虽然显现了一定的区域集聚特色,但只是一种较低层面的数量和地域的初等规模的聚集,缺少核心企业和优势品牌。因而,需要通过创设多功能的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在黑龙江省的集聚。一要形成集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舒适的消费环境、便利的金融机构、技术支撑服务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需求。二要加强政府的协同创新,打破地域与部门壁垒,通过税收、财政、科技、教育、金融等部门的业务协同,实现便利的服务体系。
3.5强化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提升综合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需要注重文化与科技等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创造力,产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黑龙江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当强化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的高度融合。一要借助国家政策导向,促进文化与科技等产业融合。明确发展目标,分阶段、分任务、有步骤的实现产业间融合发展;发挥高新区的科技项目带动作用、发挥科技产业园区、云谷等的产业孵化作用,大力发展动漫设计等产业。二要借助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提升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2]衷敬睿.VC大佬倾心文化创意产业:看重项目衍生性[N].重庆商报。
[3]任春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集聚整合[J].学术交流,2013(8).
有关创意产业发展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文化产业规模经营的模式创新 》
文化产业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影视娱乐、科学教育、文娱旅游等等是它的主体,还有一些相关的行业比如中介和推介、管理咨询和印刷等。我国的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跟发达国家比起来是有一定差距的,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在经济上也不是十分突出。为了把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变得系统化,促进它与不同的产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进步来提高文化产业规模经济的管理水平。按照规模经济的特性,产业可分为显著规模经济性产业、非规模经济性产业和非显著规模经济性产业。显著规模经济性产业是在生产、销售和管理各环节中有部分环节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反之就是非规模经济性产业。而非显著模经济性产业有部分环节是非规模经济性或是大部分都为非显著规模经济性。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就是属于这样的规模经济非显著产业。
一、当下文化产业规模经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产业规模经济环节的模糊。
文化产业规模经济在国内的生产和销售等环节都体现出非显著性的问题。意味着这些环节还没有形成规模,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就导致文化产业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各类文化产品取得的收益会被拉低。只有扩大规模才能降低文化产业中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才可以把非显著性的文化产业规模经济变成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的显著性规模化经济。
2.影响文化产业规模经营的因素。
文化企业自身条件存在缺陷,它本身的成本构成是不可控的,服务业是文化产业的一大构成部分,然而它的购买成本和销售成本、乃至储藏的成本和运输的成本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产品在销售方面的水平也良莠不齐。外在方面再加上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会受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欣赏水平的影响,还有同行之间不同性质的竞争,将文化企业的未来变得不可确定。特别是对于国内现在还不成熟的文化产业规模经济来说,其本身复杂的构成会让文化产业对规模经济的不可把控性大大增加。
二、文化产业规模运营的模式分析
1.企业的集团化。
将一个控股的大企业当成领导核心,对旗下的子公司建立资产上的控制,带动子公司及分公司的发展,化零为整,把大企业的优势渗透到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各个方面,整合比较优秀的资源,形成对外的集团优势,还可以发展集团的各项业务,不断扩大集团的规模,尽快实现集团文化产业的规模经营。增强产量获取的规模效益,可以降低一定的企业生产成本。
2.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
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独立经营企业的优势和资源汇聚到一起建立相互合作的战略联盟,可以分散市场风险和共享优秀文化资源,生产能力的提高就可以减少培育新产品的人力物力,还能把握住优秀产品在市场上形成影响的先机和提高优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企业合作形成产业链。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连锁产业的发展壮大渐渐形成了新的市场力量。在国内连锁店声势浩大的市场环境下,文化产业可以吸收借鉴连锁店总部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经营方式,将集团的本部优势通过数量的扩张分散到各个不同区域的连锁店里,开源节流的减轻了总部的财政负担和降低了连锁店的经营成本,文化产业规模规模才能具备雏形。
4.企业资产和产权的并购。
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另一个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增长等经营目标的行为。文化产业的并购可以横向并购,也可以纵向并购。相同的行业或者生产产品较接近的企业并购是横向并购,而行业不同但是有些生产环节可以与本企业产生联系的并购是纵向并购。企业并购主要还是为了通过对其他企业的优势的吸收来缩短企业发展需要的生产时间和营销费用,提高文化产业规模经济的经营效率。
三、文化产业规模经营的模式创新方式
1.多种模式提高文化产业市场集中率。
运用企业的集团化、优势互补、构建产业链和企业并购等方式,来发展生产有形文化产品,例如文化用品、高端设备和印刷出版等的产业,以及提供影视传播、休闲娱乐和旅游经销等服务产品。不同的文化产业需要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来运作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效益,只有结合实际来选择经营方式才能提高企业在文化产业市场方面的占有率。
2.各类媒体综合经营发展。
文化产业规模经济要做大做强不仅依靠本行业的发展,还依靠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大型的文化产业一定会实现各行业的紧密联系,形成不断循环的集约型企业综合集团。不仅要做好主行业即本集团的生产型文化产业,也要不断发展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型文化产业,将相关行业例如会展、餐饮、服装、地产等行业一网打尽,互相促进达到子公司和谐共赢的局面。
3.实现异地标准消费。
用集资、招标和托管经营等种种方式,拓宽文化产业的品牌连锁的辐射面,让文化产业从当地走出去面向国内各地区的市场,把文化产品对于文化消费受众的精神需求作为市场的导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贴近生活的文化服务。通过对人员的统一培训和对服务管理的流水线生产,产生文化产业规模经济的品牌效益。
4.企业和集团互为补充。
市场风险越来越大是市场经济的整体趋势,将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变成规模化和多元化的经营,增加区域竞争能力和加强产业的指向作用,就可以把经营的风险结构变成企业互补的循环圈。形成规模效应才能取得经济收益。
5.产业规模经营效果预测。
将联系密切的大量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企业关联机构的支持和推动作为基本经营体系,从文化产品的特色和高质量上抓起,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信息含量和水平,有了各单位和各企业的资金基础和人力资源,就能在空间上将文化产业变成既有竞争也可以互补的优秀产业集群,当这样的大规模集群取得更大规模的经营优势时,就可以在受众群体中间产生集聚效应,同步提高体制内各公司的竞争优势。
6.企业连锁加盟。
连锁经营日益成为零售业、服务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而连锁加盟更是可以将连锁总部的成功运营模式与加盟者的资本相结合,以较低的资本投入和风险,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市场份额。通过在不同地域开设连锁店,可以将连锁总部的成熟经营模式复制到不同地域的连锁分店。通过连锁店数量的扩张可以极大地分摊整个连锁店的固定经营费用,从而实现规模经济。
四、结语
国外发达国家文化产业规模经济体制已经非常健全和完善,这为我国文化产业一体化集团的出现和转轨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文化产业规模经营的主要发展方向还在于文化产业体制和文化规模经营的改革,使文化产业集团成为自我经营运作和不断调整组合兼并策略的产业集群,就需要深化改善其内部的经营模式。
有关创意产业发展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科学理念下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强了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也促进了各国在政治、文化和思想方面的交锋,于是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成为各国展开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在这场文化产业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文化产业的发展始终要以人为核心,这里的“人”首先是指高端文化产业人才。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兹创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与传统经济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增加,而舒尔兹认为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人力资本才是最重要的资本。因此,发展产业在注重经济资本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文化产业是一种智力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智慧、创新、创意等人力资本要素发挥作用。所以,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把以人为本作为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以人为本是指文化产业最终的发展目标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指数。文化产业不是为某一个阶层服务的,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每个阶层的受教育程度和审美趣味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文化产业在发展中要为大众提供多层次的文化产品,高雅与通俗并存,以此来满足不同阶层的精神需要,激发大众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不仅如此,大众对文化产品的强大需求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巨大商机。此外,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政府可以利用这种有利条件,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推广和弘扬先进、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思想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二、实事求是的理念
树立实事求是的理念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清现实,合理定位。我国的文化产业由于起步晚,目前仍然处于摸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缺乏创新,导致自身竞争力不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法制不健全,缺少创新保护机制;产业特色不鲜明,缺少著名文化品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调控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导致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但我们也要认清自身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人才优势。赵咏认为,“以劳动要素细分出来的高级文化人才为基础的核心比较优势才是中国文化产业最强大的比较优势。
这些高级文化人才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经过文化市场的优胜劣汰,留下的从业者素质优秀。第二,人数众多。中国整个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大约为1500万人,约占总劳动人口的1%,所以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人才的绝对数量优势。第三,价格低廉。这三点构成了文化产业核心比较优势的客观基础。”[1]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依靠人才。我国具有人才的优势,但人才的质优价廉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文化企业应该在提高优秀创意人才待遇方面有所重视,以优越的条件留住人才,使他们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为文化产业发展助力。其次,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深厚的精神文化资源为依托。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这是我国相对于许多新兴国家而言具有的天然优势。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主张到自然中去体悟生命的奇妙、自然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所以,古人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文人更是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到山水中去排解内心的苦闷。这样一种朴素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使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壮丽的河山、秀丽的风光为我国发展文化深度游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的文化产业一定要在文化旅游方面做大做强,打造生态游和著名文化旅游品牌,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来中国旅游。我国还拥有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源,主要表现为现存的许多文献典籍和历史遗迹。文化典籍是历史的叙述者和见证人,它们的存在赋予古迹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文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史实依据。所以,要重视保护历史文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文化产业要走向世界,必须提升文化产品的原创性,而这种原创性就蕴含在传统文化之中。最后,市场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在生活必需品方面的支出逐年减少,而在文化教育、娱乐和旅游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这给我们传递出一个信号,即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消费,通过购买各类文化产品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以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为例,在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中,文化消费成为仅次于食品、交通之外的第三大消费种类。总量上,文化消费支出由2000年的669.58元增至2010年的1627.64元,年均增长9.6%。结构上,对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需求由18.46%增长至32.99%。”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还要放眼国际市场,不能盲目陶醉于国内市场的巨大而造成对国际消费市场的忽视,要努力提高国际市场中中国文化产品的占有率,增强影响力,力求在两个市场中都有所突破。
三、统筹兼顾的理念
文化产业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理念。所谓统筹兼顾,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同时兼顾次要矛盾,对部分进行合理整合,使各部分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最大效益。那么,怎样协调各部分的关系、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应呢?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就是要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增强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综合实力。文化产业要在产业内部和其他产业之间进行重组和结盟。比如2000年美国在线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合并……合并总值高达3500亿美元”[3]。
文化产业聚集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零散的小企业聚集起来、统一管理,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文化企业之间的彼此协作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生产,促进文化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化。美国著名的艺术产业集群———“百老汇”(Broadway)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成功案例,其娱乐、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迅速,形成规模化效应。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可以使文化产业发挥集聚效应。“文化产业园区实现了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的集聚,产生出集聚效应,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孵化器。”[4]我国著名的文化产业园区包括北京798艺术区、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青岛创意100产业园、浙江横店影视基地、江苏周庄画家村等,这些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今后,我国应该建设更多的大规模、高水平、竞争力强的特色园区。
四、科学预见的理念
由于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管理者对其发展规律掌握不足,从而加大了文化产业的风险指数。影响消费者对文化产品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文化品位、消费习惯、社会习俗等。资料表明,当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小于30%时,人们消费上的享乐取向就会凸显,在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就会增加;如果恩格尔系数高于40%,就会导致文化消费水平下降。文化消费的需求、品位与消费者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价值观也有关系。
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较高的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大,倾向于选择高雅的产品,文化水平较低的消费群体则倾向于选择通俗、大众化的产品。文化消费与社会习俗关系也很密切,如中国人特别重视春节等传统节日,所以与此相关的文化消费及配套产业尤为火热;而对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等,则只是年轻人比较热衷,相对来说消费人数较少,需求也不大。这些因素都是文化企业高层在决策和制定发展规划时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如果缺乏科学预见,生产出的文化产品不符合消费者的口味,达不到预期的收益,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芭比娃娃在中国被冷落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美泰公司对中国消费市场的预见不足。
美泰公司原本想在中国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中国消费者全方位地体验芭比娃娃的生活。但是,中国消费者并不买账。一是由于芭比娃娃的定价过高,让多数消费者承担不起;二是由于芭比娃娃性感的造型并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尤其是中国的家长一般不会给孩子买这类型的娃娃当玩具。所以,文化企业在开创本土品牌或引进国外品牌时要谨慎而行。文化产业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我们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科学预见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比如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投资之前进行市场调查研究,成立专门的投资咨询机构,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为政府决策、企业投资和个人创业等提供数据、咨询和培训等服务。
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子孙后代享用资源的科学发展观。发展文化产业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文化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处理好有限的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发展文化产业要将资源开发与合理保护相结合。这点已经引起西方国家的重视,我国可以借鉴他们的丰富经验。
比如法国就特别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先后出台了《保护和修复历史遗迹法》《古迹保护法》等专门法律政策,并拨放专项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当然,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比如,法国兴建了大量的博物馆,并且在特定日期向公众免费开放,使民众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豪感,从而树立保护意识,自觉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德国将很多的工业园区改造成文化产业园,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城市转型,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通过延长产业链来提升自身竞争力。我国存在着资源过度开发和无序开发的状况,严重威胁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的对策问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资源急剧减少的现状。要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将资源开发与创意相结合,通过科技手段和知识产权来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在开发的同时,还要注意及时进行保护。有些文化古迹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复原,所以,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约束公民行为,民间机构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下,文化产业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让先进的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有关有关创意产业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2.关于财经毕业论文范文
3.有关产品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4.广告创意研究论文范文
5.有关传统文化毕业论文标准范文
6.有关网络传播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