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九大思维,您都了解吗,还不赶紧来补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我的互联网思维###,仅供参考!
一、互联网的9大思维
1、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作为厂商,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
法则:得“屌丝”者得天下;兜售参与感;体验至上。
2、简约思维。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他!
法则:专注,少即是多;简约即是美。
3、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什么叫极致?极致就是把命都搭上。
法则: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服务即营销。
4、迭代思维。这里的迭代思维,对传统企业而言,更侧重在迭代的意识,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关注消费者需求,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法则:小处着眼,微创新;精益创业,快速迭代。
5、流量思维。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
法则: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6、社会化思维。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整个形态。
法则:利用好社会化媒体;众包协作。
7、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
法则: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你的用户是每个人。
8、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
法则: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善用现有平台;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
9、跨界思维。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无孔不入,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等。
法则:携“用户”以令诸侯;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
未来一定是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也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不管你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领域。未来一定属于这种O2O“两栖人才”。
二、怎样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你的企业
五大转型原则:
1、专注:毕其功于一役,做到极致。
2、无界:专业与人文,理性与感性的交汇。
3、精益:迭代推进,臻于完备。
4、媒体化:有爱就有传播。
5、协作:传统组织的变形与再造。
我们谈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
怎样理解互联网思维?依然是我之前总结的“独孤九剑”9大思维,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排在第一位的是用户思维,那么什么是用户思维?我的个人理解就是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微信新版本对公众账号的折叠处理,就是很典型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选择。
用户思维体系涵盖了最经典的品牌营销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标消费者—“屌丝”;What,消费者需求—兜售参与感;How,怎样实现—全程用户体验至上。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新书《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周鸿祎在演讲时指出,360是试水互联网思维最早的企业之一。2006年,360开始进入互联网安全领域,到2010年初成为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安全公司,颠覆了传统网络安全的商业模式。而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是因为找准了用户的刚性需求。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流氓软件横行,而普通用户对此束手无策,而免费安全的理念出现后,自然获得了广大网民的欢迎,用户量也因此水涨船高,此后360才能建立起基于免费安全的商业模式。
相比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拥有的是客户,而非用户,更缺乏海量的用户基础。周鸿祎认为,传统行业可以在一个小地域划分出一块市场,再把它守住。但在互联网时代,想固守一块市场、一个客户群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大成者甚少,死掉者居多。因此有很多企业赢利模式特别明确,却由于过早挣钱,反而不能做大。
“用户至上”四个字贯穿了周鸿祎的整场演讲。他指出,不要让用户至上成为依据空喊的口号,也不要成为企业通用的标语。用户至上是能否找到真正的刚性需求,有没有魄力为用户少挣两个亿的收入,从而赢得更多用户的肯定,这才是对用户至上最好的诠释。
最后,我再给大家举一个用户思维的例子,那就是腾讯微信朋友圈广告。朋友圈投放广告之前,会先选取一部分活跃的种子用户,广告出现在第一批用户的朋友圈,一旦有人点赞或是评论,该广告就会出现在该用户微信好友的朋友圈中,而且在广告的右上角有个推广的字样,推广右边有个向下的三角,如果你不喜欢就可以点我不喜欢,然后类似的广告就不会出现在你的朋友圈。这就是用户体验的最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