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2017-05-15

复习、巩固有关的旧历史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大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苛政猛于虎”)和任意刑杀。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他“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谦虚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求学生时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2.《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是由他的弟子整理而成(注意不是孔子亲自编写的)。孔子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写了《春秋》。(东周春秋时期这个名字因此而来)

3.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西汉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1)孟子:①反对一切战争;②“仁政”治国;③合理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2)荀子: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5.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又名《老子》)里, 这本书是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注意不是老子亲自编写的)

6.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7. 春秋晚期的孙武是兵家学派的创始人(兵家的鼻祖是孙武)。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书中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8. 兵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孙膑,

曾任齐国军师,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打败魏国。

9.

10. 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11.实行法家改革这一主张的人有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他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实行法家改革这一主张的另一人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2.最早实行法家改革这一路线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

13.孔庙、孔林、孔府合称“曲阜三孔”。

14.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①孔子。②柏拉图。③亚里士多德。④托马斯·阿奎那。⑤哥白尼。⑥弗兰西斯·培根。⑦牛顿。⑧伏尔泰。⑨康德。⑩达尔文。

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二)

“秦王扫六合”(秦王即嬴政,建立秦朝后被称为秦始皇)

1.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攻势。

2.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六国被灭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4.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秦王嬴政任用的有才干的人: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

6.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废分封,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分管行政)、太尉(分管军事)、御史大夫(分管监察);③地方推行郡县制,设36郡,郡下设县。

7.郡县制,否定了分封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8.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9.统一文字的意义:秦朝统一文字,对我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历史上曾不断出现割据局面,各地方言不一致,但文字却始终是统一的,这与秦朝统一文字有重要关系。

10.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又把暗中批评皇帝的儒生,在咸阳活埋。

11.焚书坑儒的影响:它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另一方面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12.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又让蒙恬负责修筑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13.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14.秦始皇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湘水)和珠江水系(离水),灵渠是中国古代第一条人工运河,它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15.秦朝的疆域四至: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三)

“伐无道,诛暴秦”

1.秦朝暴政的表现:①徭役重;(秦始皇修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驰道)②赋税重;(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③刑法重。

2.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和赵高互相勾结,政治十分黑暗。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起义,在陈(今河南淮阳)建立政权,打到咸阳附近后被镇压。

4.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5.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6.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胜

7.陈胜吴广起义虽然被镇压,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8.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相关成语:破釜沉舟)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标志秦朝灭亡。

9.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在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进行了四年的争夺皇位的“楚汉之争”,最后的胜利者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西汉的建立者刘邦被称为汉高祖。

10.“楚汉之争”时出现的相关用语:“约法三章”,“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1.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12.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