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秘传养生功
道家秘传养生功据说是由武当山内家拳的创始人张三丰所创。此功法结合了中医 阴阳五行平衡和奇正相生学说。整套动作简单易学,有利于强身健体。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道家秘传养生功,希望你喜欢!
道家养生功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
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
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
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这个方法对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效果最管用。
道家的修炼养生之道
第一,是“吃”的内容、形式,素食为好,烹饪以粥为善。
在道书《积功归根五戒》中提出的第一戒律就是不得杀生,第二戒是不得荤酒,所以道士的饮食习惯是食素。而且,道教对所吃内容的认识,还考虑到社会教化功能,比如说“三厌”的提法。本来道教中除全真派外,还有一个大派叫“正一派”,正一派在非斋日是可饮酒茹荤。正一派的掌门世袭的,也就是张天师世家,这个掌门世家有一条“三不吃”的规矩,指的就是“三厌”。
何为“三厌”?结合孙思邈的说法“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意思是雁、狗、黑鲤这三种动物知礼仪,人如果无耻地吃了它,天地神明都不会饶恕你。朱国祯解释说:“后读《孙真人歌》,谓天厌雁,地厌狗,水厌乌鱼。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不忍食”就是一种饮食文化,其中含有教化意蕴,既体现了道精神,又合养生之道。
而吃素、吃粥有益健康的记载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比如《遵生八笺》说:“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一粥一菜,惜所从来,可以延年。”孙思邈说:“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就连陆放翁也曾作诗说:“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第二,是“吃”的味道,要不要贪恋口感,性味淡泊才是养生之道。
辛、甘、酸、苦、咸的轻重、搭配要恰如其分,偏酸、偏辣、偏甜、偏苦、偏咸都不行。因为酸、苦、甘、辛、咸这五味,一旦吃到了身体里,它们的走向和所发挥的作用都有很大的不同。酸走筋,酸味的东西有收敛身体里的津液,不让水分外泄的作用。所以一旦吃多了,就会小便不容易排出,都被酸收敛住了。再比如苦味,大家都知道苦能清热泻火,但也不能多吃,苦走骨,吃多了人会呕吐。
第三,是“吃”的心情、态度,道教将“吃”看做是修行,是一种功夫。
道书中说:“一瓢千家饭,孤身万里游。欲求生死路,募化度春秋。”修道之人求长生不老,即“欲求生死路”,就要拿着一个“瓢”去乞讨,吃“千家饭”,还要一个人孤单地“万里游”。
全真派的王重阳祖师、长春真人丘处机都有这样的乞讨经历,他们并不是穷,而是将乞食当做一种修行。王重阳直接说:“修行助饥寒者,唯三事耳。乞觅上,行符中,设药下。”王重阳带着马钰、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这几个大牛徒弟整整乞讨3年,讨来的饭菜不管冷热,都高高兴兴地吃,不会“要饭嫌饭馊”,是一种修炼心志的方法。跟随王重阳的徒弟基本上都有流浪、乞觅及睡路边的这个历程,当一个人在满足食、眠这样的基本生理需求时都砥砺心志,奉行克己、节俭的态度,生活起居自然能契合大道,自然能身体健康。
(原载:“流浪讨饭”是养生修炼)
道家养生相关文章:
1.中国道家养生协会的简介
2.八种道家养生术
3.道家养生的饮食禁忌
4.道家养生100条
5.道家养生功的功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