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主要特征

2017-06-15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二是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主要特征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主要特征

1.财政政策中的自动(内在)稳定器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税收的自动变化。在经济扩张和繁荣阶段,随着生产扩大就业增加,国民收入GNP和居民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相应增加,特别是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税收的增长率超过国民收入增长率。税收增加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因而具有遏制总需求扩张和经济过热的作用。当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时,国民收入GNP 下降,税收相应减少。可见,在税率既定(给定)不变的条件下,税收随经济周期自动地同方向变化,起着抑制经济过热或缓解经济紧缩的作用。

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财政转移支付(包括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有助于稳定可支配收入,进而稳定消费需求。在经济繁荣阶段,失业率下降,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的支出会随之自动下降,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增长;反之,在经济萧条阶段,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的支出会随之自动上升,从而抵消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下降。

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这实际上是以政府财政补贴这一政府转移支付形式,保证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在经济繁荣阶段,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抛售库存的农产品,吸收货币,平抑农产品价格,以减少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而在经济萧条阶段,对农产品的需求减少,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增加政府采购农产品的数量,向农民和农场主支付货币或价格补贴,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个人和企业储蓄的自动变化。由于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而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所以,在经济恢复及繁荣阶段,随着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增加,他们的储蓄增长的幅度会更大而消费需求增加得较少;相反,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随着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减少,他们的储蓄也会减少得更多而消费减少得较少。

以上各项均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它们的作用越健全,经济运行越不需要政府干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类“自动稳定器”只能缓和经济衰退或抑制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根本扭转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干预,仍是必不可少的。

2.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中的自动(内在)稳定器

利息率效应(凯恩斯效应)。由于利率变动能刺激或抑制投资,所以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变动有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调控与稳定物价的作用。根据前面已讲过的内容可知,在货币供应量M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供给减少 → 使物价上升 →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L1上升 →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2下降 → 利率r上升 →投资下降 → 有效需求减少 → 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则反是。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庇古效应)。在人们手持货币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实际货币余额)与物价反方向变动,这使得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具有调节物价、稳定经济的功能。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不变,但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人们就会自动减少消费,这样会使有效需求减少,从而自动抑制通货膨胀,避免经济过热;反之,当物价下跌时,同量货币能买到更多的商品,人们会自动增加消费,扩大有效需求,从而自动阻止物价继续下跌,防止经济衰退过多。

再分配效应。如前所述,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再分配,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这种再分配就具有了自动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假设国民收入简单区分为劳动收入(工资)和非劳动收入(利润)两部分,如果发生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就意味着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工资)所占的比例下降非劳动收入 (利润)所占的比例上升。这会使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因为非劳动收入(利润)是资本家的收入,在这种收入随通货膨胀而增加时,其边际消费倾向必然大幅下降,其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将大幅下降,同时劳动者因实际收入下降必然减少消费,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社会有效需求减少,通货膨胀会自动得到抑制。此其一;其二,社会上获得收入的人分为靠租金、退休金、养老金获得收入的“被动收入者”和靠工资、利润获得收入的“主动收入者”两类。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前者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后者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用下,后者的消费支出相对减少,从而抑制有效需求,进而抑制通货膨胀。

必须指出,自动稳定起对于平衡供求、稳定物价、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有限。仅靠期自动调节,远不能保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必须有政府的适度干预,国民经济才能健康运行。

资源税“自动稳定器”作用凸显

自2016年7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推出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日前,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本次全面改革是在总结前期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品目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推进的。从前期改革成效看,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实现了税收收入与矿价直接挂钩,发挥了资源税“自动稳定器”的调节作用,有效克服了原从量定额征收方式缺乏弹性和逆向调节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自2010年我国先后对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品目实行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并清理相关收费以来,“矿价如‘水’,税收如‘舟’”的格局逐渐形成。在矿价上涨时,从价计征的资源税随之增加,有利于地方政府及时分享矿价上涨收益,并抑制相关矿业经济可能出现的过热;在矿价下跌、企业效益下降时,从价计征的资源税随之下降,税负自动降低,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促进相关矿业经济的回升。

“从今年1月~5月全国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收入增减变化情况看,通过资源税改革建立的从价自动调节机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由于今年前5个月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售价降幅较大,资源税收入随之下降,三个税目资源税共计减收75.9亿元。据静态测算,如果不实行从价计征,同期全国油气煤企业将会减利60亿元左右。

自2015年5月1日起,为缓解我国铁矿石企业经营困难,国家将铁矿石资源税由减按80%征收改为减按40%征收。据统计,由于减税政策的实施,再加上铁矿石需求下降,今年前5个月全国征收铁矿石资源税11.9亿元,同比减收65.3%。“由于铁矿石目前仍实行从量定额征收,与价格不挂钩。因此,国家只能通过单独出台减税政策来调减企业税负,这从另一个方面印论证了目前资源税由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征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该负责人说。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